高考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高频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十)

时间:2019-07-03 21:07:07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17—20题。(17分)
魏文侯谓李克曰:“先生尝教寡人曰‘家贫则思良妻,国乱则思良相’。今所置非成则璜,二子何如?”李克对曰:“臣闻之,卑不谋尊,疏不谋戚。臣在阙门之外,不敢当命。”文侯曰:“先生临事勿让。”李克曰:“君不察故也。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五者足以定之矣,何待克哉!”文侯曰:“先生就舍,寡人之相定矣。”李克趋而出,过翟璜之家,翟璜曰:“今者闻君召先生而卜相,果谁为之?”李克曰:“魏成子为相矣。”翟璜忿然作色曰:“以耳目之所睹记,臣何负于魏成子?西河之守,臣之所进也。君内以邺为忧,臣进西门豹。君谋欲伐中山,臣进乐羊。中山以拔,无使守之,臣进先生。君之子无傅,臣进屈侯鲋。臣何以负于魏成子!”李克曰:“且子之言克于子之君者,岂将比周以求大官哉?君问而置相‘非成则璜,二子何如’?克对曰:‘君不察故也。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五者足以定之矣,何待克哉!’是以知魏成子之为相也。且子安得与魏成子比乎?魏成子以食禄千钟,什九在外,什一在内,是以东得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此三人者,君皆师之。子之所进五人者,君皆臣之。子恶得与魏成子比也?”翟璜逡巡再拜曰:“璜,鄙人也。失对,愿卒为弟子。”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君召先生而相(?)?(2)中山以?(?)
(3)什九在外?(?) (4)子得与魏成子比也?(?)
18.把下列句了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臣闻之,卑不谋尊,疏不谋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璜,鄙人也,失对,愿卒为弟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下列句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⑴李克趋出?⑶耳目之所睹记
⑵今者闻君召先生卜相?⑷五者足定之矣
A.⑴⑵相同,⑶⑷相同
B.⑴⑵相同,⑶⑷不同
C.⑴⑵不同,⑶⑷相同
D.⑴⑵不同,⑶⑷不同
20.李克认为魏文侯肯定以魏成子为相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参考答案:
17.(4分)(1)选择(2)攻克(3)十分之九(4)哪里,怎么
18.(6分)(1)我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地位卑贱的人不替尊贵的谋划,关系疏远的人不替亲近的谋划?(2)我翟璜是个鄙陋的人,回答不得当,愿终身做你的学生
19.(2分)D
20.(2分)魏成子所举荐的人比翟璜举荐的人要强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每题4分,共20分)
病梅馆记
龚自珍
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qī)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固也。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辟病梅之馆以贮之。
呜呼!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4分)
A.以欹为美(倾斜)明诏大号(告诉,一般指上告下)
B.斫其正(用刀斧砍)甘受诟厉(辱骂)
C.却坐促弦弦转急(但是)河东凶亦然(谷物收成不好)
D.木直中绳(适合)涂有饿莩而不知发(道路)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属于使动用法的一项是:(?)(4分)
A.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
B.使人听此凋朱颜
C.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小题3:对“之”字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4分)
①既泣之三日(《病梅馆记》)
②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③蚓无爪牙之利(《劝学》)
④斯天下之民至焉(《寡人之于国也》)
A.①和②不同,③④相同。
B.①和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和②相同,③④相同。
D.①和②不同,③④不同。
小题4:选出对文中划线句子翻译准确的一项:(?)(4分)
A.(只知赚钱的人)又不可以使天下种梅人,砍掉笔直的,删掉繁密的,锄掉端正的,以卖奇形怪状且病态的梅作为职业来赚钱。
B.(只知赚钱的人)又不可以使天下种梅人,砍掉笔直的,删掉繁密的,锄掉端正的,把梅弄成奇形怪状,使它呈现病态,拿这作为职业来赚钱。
C.(文人画士)又不可以使天下种梅人,砍掉笔直的,删掉繁密的,锄掉端正的,以卖奇形怪状且病态的梅作为职业来赚钱。
D.(文人画士)又不可以使天下种梅人,砍掉笔直的,删掉繁密的,锄掉端正的,把梅弄成奇形怪状,使它呈现病态,拿这作为职业来赚钱。
小题5:对文意的基本理解,表达不准确的一项是:(?)(4分)
A.从题目字面上看,文章写作对象是“梅”,落笔重点在“病”字上,这样定题说明作者“歌泣无端字字真”,是有的放矢、有感而发的。
B.从文章内涵来看,文章托物言志,以梅议政,抨击了“蠢蠢求钱之民”压抑、摧残人才的罪恶,并反映了作者追求个性解放和要求变革的进步思想。
C.病梅之所以病,原因是被斫伤了蓬勃自由生长的天性,作者借助这一病态的审美观表现了自我与束缚个性的现实社会之间的对抗。
D.文章采用小品文样式,运用以梅喻人、托梅议政的曲笔,透过植梅、养梅、品梅、疗梅的生活琐事,有叙有议,由小见大,层层深入,揭示主题。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1:B
小题1:D
小题1:D
小题1: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因往田 相:观察     皆一时异人也 异人:非同一般的人
B.颖悟人 绝:胜过,超过  初食颇苦难 苦难:痛苦和灾难
C.岸外而中 臼:中间凹陷  燕坐于华堂之上 燕坐:闲坐,安坐
D.故植物之 中:受到    颠沛生于不测 不测:意外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裴度,字中立,河东闻喜人。贞元初,擢进士第,除监察御史,论权嬖梗切,出为河南功曹参军。
  久之,进御史中丞。宣徽五坊①小使秋时阅鹰狗,所过挠官事,厚得饷谢乃去。下邽令裴寰,才吏也,不为礼,因构寰出丑言,送诏狱,当大不恭。宰相武元衡婉辞诤,帝怒未置。度见延英殿,言寰无辜,帝恚曰:“寰诚无罪,杖小使;小使无罪,且杖寰。”度曰:“责若此固宜,第寰为令,惜陛下百姓,安可罪?”帝色霁,乃释寰。
  元和十年,上谕急讨吴元济②,王承宗、李师道谋缓蔡兵,乃伏盗京师,刺用事大臣,已害宰相元衡,又击度,度坠沟,贼意已死,因亡去。议者欲罢度,安二镇反侧,帝怒曰:“度得全,天也!若罢之,是贼计适行。吾倚度,足破三贼矣!”?
  于时,讨蔡数不利,群臣争请罢兵,唯度请身督战,帝独目度留,曰:“果为朕行乎?”度俯伏流涕曰:“臣誓不与贼偕存。”即拜门下侍郎、彰义军节度、淮西宣慰招讨处置使。度屯郾城,劳诸军,宣朝廷厚意,士奋于勇。是时,诸道兵悉中官③统监,自处进退。度奏罢之,使将得专制,号令一,战气倍。
  未几,李愬夜入蔡州,缚吴元济以报。度遣马总先入蔡,明日,统洄曲降卒万人持节徐进,抚定其人。度视事,下令唯盗贼、斗死抵法,余一蠲除。往来不限昼夜,民始知有生之乐。度以蔡牙卒侍帐下,或谓:“反侧未安,不可去备。”度笑曰:“吾为彰义节度,元恶已擒,人皆吾人也!”众感泣。
  开成三年,以病丐还东都,年七十六而薨。?(取材于《新唐书》)
  注:①宣徽五坊:唐宪宗时,内廷宣徽院设有鹰、狗、雕、鹤、鹊五坊,其头目多由宦官担任。
  ②吴元济:淮西藩镇节度使,其治所位于蔡州,此时已起兵叛乱。王承宗、李师道暗怀反心,与之暗中勾结。
  ③中官:官名,这里指宦官。
1.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所过官司,厚得饷谢乃去/挠:骚扰,打扰
B.?王承宗、李师道谋蔡兵/缓:缓解,减缓
C.?帝独度留/目:使眼色示意?
D.?反侧未安,不可去/备:装备,武器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粗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伏盗京师,刺用事大臣/项伯夜驰之沛公军?
B.?度坠沟,贼意已死,亡去/人之力而敝之
C.?果朕行乎/既自以心形役?
D.?抚定人/孰能讥之乎
3.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县令裴寰因拒绝给小使送礼并痛骂其丑恶行径而被捕下狱,经裴度委婉开导,皇帝改变了主意,裴寰得以无罪释放。
B.宰相武元衡被刺客杀死,裴度也险些蒙难,但裴度以国家为重,不计个人安危,坚持讨伐反叛的节度使,以正朝纲。
C.收复失地后,裴度处理政务态度宽宏,依法惩处盗贼及致人死命者,其余不问,往来不限昼夜,用人不疑,深得民心。
D.?裴度为官刚正,曾因严辞奏论皇帝宠信的权臣被外放为官;他才干卓越,亲自带兵平定叛乱,是一位难得的国家重臣。


参考答案:1.D
2.A
3.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小题。
天下未尝无魁奇智略之士,当乱离之际,虽一旅之聚,数城之地,必有策策知名者出其间,史传所书,尚可考也。郑烛之武、弦高从容立计,以存其国。后世至不可胜纪。在唐尤多,姑摭其小小者数人载于此。
武德初,北海贼帅綦公顺攻郡城,为郡兵所败,后得刘兰成以为谋主,才用数十百人,出奇再奋,北海即降。海州臧君相帅众五万来争,兰成以敢死士二十人夜袭之,扫空其众。
徐圆朗据海岱,或说之曰:“有刘世彻者,才略不世出,名高东夏,若迎而奉之,天下指挥可定。”圆朗使迎之。世彻至,已有众数千,圆朗使徇谯、杞,东人素闻其名,所向皆下。  
高骈之将毕师铎攻骈,乞师于宣州秦彦,彦兵至,遂下扬州。师铎遣使趣彦过江,将奉以为主。或说之曰:“仆射顺众心为一方去害,宜复奉高公而佐之,总其兵权,谁敢不服?且秦司空为节度使,庐州、寿州其肯为之下乎?切恐功名成败未可知也。不若亟止秦司空勿使过江,彼若粗识安危,必未敢轻进,就使他日责我以负约,犹不失为高氏忠臣也。”师铎不以为然,明日,以告郑汉章,汉章曰:“此智士也。”求之,弗获。
王建镇成都,攻杨晟于彭州,久不下,民皆窜匿山谷,诸寨日出抄掠之。王先成往说其将王宗侃曰:“民入山谷,以俟招安,今乃从而掠之,与盗贼无异。旦出淘虏,薄暮乃返,曾无守备之意,万一城中有智者为之画策,使乘虚奔突,先伏精兵于门内,望淘虏者稍远,出弓弩手炮各百人,攻寨之一面,又于三面各出耀兵,诸寨咸自备御,无暇相救,如此能无败乎?”宗侃矍然。先成为条列七事为状,以白王建,建即施行之。榜至三日,山中之民,竞出如归市,浸还故业。
观此五者,则其他姓名不传,与草木俱腐者,盖不可胜计矣。
(节选自《容斋随笔》,删改)
[注]①烛之武:郑国人。②弦高:郑国商人。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海州臧君相众五万来争帅:将帅
B.师铎遣使彦过江趣:催促
C.不若止秦司空勿使过江亟:赶快
D.暮乃返薄:迫近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天下之士有“魁奇智略”的一组是(? )(3分)
①郑烛之武、弦高从容立计,以存其国
②北海贼帅綦公顺攻郡城,为郡兵所败
③兰成以敢死士二十人夜袭之,扫空其余
④圆朗使徇谯,杞,东人素闻其名,所向皆下
⑤民皆窜匿山谷,诸寨日出抄掠之
⑥先成为条列七事为状,以白王建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认为,每当社会动荡不安时,即使只有数百人聚在一起,或者在只有数城之地的范围内,也会出现能够出奇谋的高人。
B.宣州的秦彦借兵给毕师铎,帮他攻克扬州后,有人劝告秦彦说,假若想顺应民心为一方减少灾难,就应当奉高骈为主。
C.郑汉章认为献计之人是位有识之士,可是当他们再派人去寻找那个人时,那人已经无影无踪了,最终也没有找到。
D.王先成认为,老百姓逃入山谷,就是为了等候国家招待安,如果去追踪掳掠他们,那么这种行径与强盗没有什么不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有刘世彻者,才略不世出,名高东夏,若迎而奉之,天下指挥可定。(4分)?
(2)榜至三日,山中之民。竞出如归市,浸还故业。(4分)
小题5: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4分)
立身不高一步立如尘里振衣泥中濯足如何超达处世不退一步处如飞蛾投烛羝羊触藩如何安乐
(洪应明)《菜根谭》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1:D
小题1:B
小题1:(1)有个叫刘世彻的人,才智超群,举世罕见,在东夏声名卓著,如果能把他请出来并且敬若上宾,那么天下唾手可得。 (4分)?
(2)公告贴出去才三天,藏在山中的百姓争先恐后地出来,就如同回归市场一样,都逐渐地恢复了原来的职业。(4分)
小题1:立身不高一步立/如尘里振衣/泥中濯足/如何超达/处世不退一步处/如飞蛾投烛/羝羊触藩/如何安乐(每处0.5分,全对得4分)


本题解析:
小题1:帅:率领
小题1:写公顺被郡兵所败;⑤写王建手下的士兵四处掳掠。
小题1:不是劝告秦彦,而是劝告毕帅铎。
小题1:本题考查翻译能力。采分点为:(1)出、名、奉、句意各一分。(2)榜、竞、浸、句意各一分。
小题1:本题考查断句能力。立身处世若不能保持超然的态度,就好像在泥土里打扫衣服,在泥水里洗灌双脚,又如何能出人头地呢?处理人世事物若不抱多留一些余地的态度,就好比飞鹅扑火,公羊用角去顶撞篱笆,哪会使身心感到愉快呢?
【文言译文】
天下并不缺乏具有雄才大略的智识之士,每当社会动荡不安的时候,即使只有数百人聚在一起,或者在只有数城之地的范围内,也必定会涌现出能够出奇谋划异策的高人,这从史书的记载中还可以查到。比如在先秦时期,郑国的烛之武和弦高,沉着冷静的谋划,最终保全了自己的国家,后人的此类事例举不胜举,在唐朝尤其多,这里姑且选几位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为例。
唐高祖武德初年,北海郡义军首领綦公顺到处攻城略地,在攻打郡城时却被郡兵打败,后来得到刘兰成作为谋士,仅用了数百人,出奇兵抖擞精神再战,北海郡便宣布投降。海州的臧君相率领五万人马来争夺北海,刘兰成派遣二十名敢死队员趁夜色发动突然袭击,一举击溃了敌兵。
徐圆朗占据海岱,有人劝告他说:“有个叫刘世彻的人,才智超群,举世罕见,在东夏声名卓著,如果能把他请出来并且敬若上宾,那么天下唾手可得。”徐圆朗接受了建议,马上派人去迎请刘世彻,当刘世彻到来时,帐下已有数千人愿意听从号令的人。徐圆郎派他去攻去谯杞一带,由于东夏的人早就听说过他的大名,因而刘世彻所到之处,无不望风披靡。
淮南节度使高骈的部将毕师铎进攻高骈,因为兵力不足,便向宣州的秦彦借兵,秦彦借兵,秦彦的士兵到了之后,从而攻克了高骈所坐镇的扬州。毕师铎派人催促秦彦及早过江,准备推他为主。有人劝告毕师铎说:“假若您想顺应民心为一方减少灾难,就应当重新奉高骈为主。(在外人看来,)您仍然在辅佐高骈,而实际上,您掌握着他的全部兵权,谁敢不服?况且秦彦任节高使,庐州、寿州的人难道能服气吗?我实在担心功名成败难以预料,不如立即派人制止秦彦渡江,他如果稍有头脑,懂得进退安危之势,就必定不敢贸然前来,即使他将来指责咱们不守信用,您仍然不失为高骈的忠臣。”毕师铎不认为是正确的。次日,他将此事告诉了郑汉章,郑汉章说:“这是位有识之士。”他们再派人去寻那人,可惜已经无影无踪了。
王建镇守成都,大举进攻盘踞在彭州的杨晟,可是久攻不下,老百姓多逃入山谷中藏身,于是,王建手下的各寨士兵每天都四处掳掠他们。王先成见此情形,便前去劝说王建的部将王宗侃说:“老百姓逃入山谷,就是为了等候国家招安,现在你们追踪掳掠他们,这种行径与强盗没有什么不同,你们一大早出去搜捕抢掠,直到天快黑时才返回营寨,根本没有防敌之意,万一城内有智识之士为他们出谋划策,让他们乘虚反击,先把精兵埋伏在城门内,当望见外出搜捕抢的军队渐渐走远,然后出动弓弩手和炮手各百人,攻打军营的一面,并在其余三面都设下疑兵,使得各寨的士兵都全力忙于自保,无睱救援其他军寨,这样你们能不吃败仗吗?”王宗侃闻听大惊,,幡然醒悟。王先成为此列举了七条写成状子,向王建提出建议。王建当即采纳,并付诸行动。公告贴出去才三天,藏在山中的百姓争先恐后地出来,就如同回归市场一样,都逐渐地恢复了原来的职业。
读了这几条记载,我不禁想到,其他姓名没有流传下来的与草木同化为土灰的具有雄才大略的智识之士,大概数不胜数。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