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提分技巧《文言文阅读》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二)

时间:2019-07-03 21:00:28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张柔字德刚,易州定兴人,世力农。柔少慷慨,尚气节,善骑射,以豪侠称。金贞祜间,河北盗起,柔聚族党保西山东流寨,选壮士,结队伍以自卫,盗不敢犯。郡人张信,假柔声势,纳流人女为妻,柔鞭信百,而还其女。信憾之,谋结党害柔。未几,信有罪当诛,柔救之得免,于是骁勇之士,多慕义从之。
  中都经略使苗道润表其才,加昭毅大将军。继而道润为其副贾瑀所杀,瑀遣使以好辞来告曰:“吾得除道润者,以君不助兵故也。”柔怒叱使者曰:“瑀杀吾所事,吾食瑀肉且未足快意,反以此言相戏耶!”遂移檄道润部曲,会易州军市川,誓众为之复仇,众皆感泣。
  戊寅,国兵出紫荆口,柔率所部逆战于狼牙岭,马蹶被执,遂以众降,太祖还其旧职,得以便宜行事。柔招集部曲,攻破贾瑀于孔山,诛瑀,剖其心祭道润。
  金真定帅武仙,会兵数万来攻,柔以兵数百,出奇迎战,大破之。乘胜攻完州,下之,获州佐甄全。全慷慨就戮,柔义而释之,且升为守,使将部曲以从。既而中山叛,柔引兵围之,与仙将葛铁论战于新乐,流矢中柔颔,折其二齿,拔矢以战,斩首数千级,擒藁城令刘成,遂拔中山。略地至鼓城,单骑入城,喻以祸福,城遂降。方献捷于行在所,行次宣德,而易州军叛,逐其守卢应妻子,据西山马头寨。柔闻之,即弃辎重还,出奇计破其寨,而诛叛者,归其妻子。
  壬辰,从睿宗伐金。围汴京,柔军于城西北,金兵屡出拒战,柔单骑陷阵,出入数四,金人莫能支。其臣崔立以汴京降,柔于金帛一无所取,独入史馆,取《金实录》并秘府图书;访求耆德及燕赵故族十余家,卫送北归。入朝,太宗历数其战功,升军民万户。
  甲寅,移镇亳州。环亳皆水,非舟楫不达,柔甃【注】城壁为桥梁属汴堤,以通商贾之利;复建孔子庙,设校官弟子员。入奏,帝悦,赐衣一袭、翎根甲一、金符九、银符十九,颁将校之有功者。(选自《元史·张柔列传》,有删节)
  【注】甃(zhòu):砌井壁。泛指用砖砌物。
1.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柔声势,纳流人女为妻——假:凭借
B.以祸福,城遂降——喻:开导,晓喻
C.行宣德,而易州军叛——次:止,停留
D.柔甃城壁为桥梁汴堤——属:属于,隶属
2.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体现张柔“义”的一组是(? )
①柔聚族党保西山东流寨,选壮士,结队伍以自卫,盗不敢犯
②郡人张信,假柔声势,纳流人女为妻,柔鞭信百,而还其女
③遂移檄道润部曲,会易州军市川,誓众为之复仇,众皆感泣
④流矢中柔颔,折其二齿,拔矢以战,斩首数千级,擒藁城令刘成,遂拔中山
⑤访求耆德及燕赵故族十余家,卫送北归
⑥柔甃城壁为桥梁属汴堤,以通商贾之利;复建孔子庙,设校官弟子员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②③⑤
D.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贞祐年间,张信强占民女为妻,张柔重重惩罚了他并放还民女。后来,张信出事,张柔却又救了他,从而赢得了骁勇之士的仰慕。
B.张柔经苗道润推荐升任昭毅大将军,后来苗道润为贾瑀所害,贾瑀却想借此讨好张柔,遭张柔当面痛斥;后来张柔在孔山打败贾瑀,为苗道润报了仇。
C.在平定中山叛乱时,张柔率部与武仙的部将葛铁铨在新乐交战,张柔被流箭射中了下巴,他拔出箭后继续率军作战,大获全胜。
D.张柔镇守亳州时,根据毫州四面环水的特点,修建桥梁,以利通商;又修建孔子庙,设立学校。他因此而得到了皇帝的赏赐。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瑀杀吾所事,吾食瑀肉且未足快意,反以此言相戏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慷慨就戮,柔义而释之,且升为守,使将部曲以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题目
夫水,智者乐也。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盖其流甚下,不可以灌溉;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 宁武子“邦无道则愚”,智而为愚者也;颜子“终日不违如愚”,睿而为愚者也。皆不得为真愚。今予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夫然,则天下莫能争是溪,予得专而名焉。
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清莹透澈,锵鸣金石,能使愚者喜笑眷慕,乐而不能去也。予虽不合于俗,亦颇以文墨自慰,漱涤万物,牢笼百态,而无所避之。以愚辞歌愚溪,则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超鸿蒙,混希夷,寂寥而莫我知也。于是作《八愚诗》,纪于溪石上。
小题1: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不可以灌溉
B.亦颇以文墨自慰
C.牢笼百态,而无所避之
D.昏然而同归
小题2: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予虽不合于俗 ②虽辱而愚之 ③乐而不能去也 ④夫水,智者乐也
A.两个“虽”字相同,两个“乐”字也相同
B.两个“虽”字相同,两个“乐”字不同
C.两个“虽”字不同,两个“乐”字相同
D.两个“虽”字不同,两个“乐”字也不同
小题3:选出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3分)( )
例:今是溪独见辱于愚
A.名之以其能
B.可以染也
C.谪潇水上
D.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
小题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5分)
夫然,则天下莫能争是溪,予得专而名焉。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的题。
  明主之道,如有若之应宓子也。人主之听言也美其辩,其观行也贤其远,故群臣士民之道言者迂弘,其行身也离世。?
  宓子贱治单父。有若见之曰:“子何臞①也?”宓子曰:“君不知贱不肖,使治单父,官事急,心忧之,故臞也。”有若曰:“昔者舜鼓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而天下治。今以单父之细也,治之而忧,治天下将奈何乎?故有术而御之,身坐于庙堂之上,有处女子之色,无害于治;无术而御之,身虽瘁臞,犹未有益。”
  楚王谓田鸠曰:“墨子者,显学也。其身体则可,其言多而不辩,何也?”曰:“昔秦伯嫁其女于晋公子,令晋为之饰装,从衣文之媵七十人。至晋,晋人爱其妾而贱公女。此可谓善嫁妾而未可谓善嫁女也。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今世之谈也,皆道辩说文辞之言,人主览其文而忘有用。墨子之说,传先王之道,论圣人之言以宣告人。若辩其辞,则恐人怀其文忘其直,以文害用也。此与楚人鬻珠、秦伯嫁女同类,故其言多不辩。”?
  宋王与齐仇也,筑武宫。讴癸倡,行者止观,筑者不倦。王闻,召而赐之。对曰:“臣师射稽之讴又贤余,”王召射稽使之讴,行者不止,筑者知倦。王曰:“行者不止,筑者知倦,其讴不知癸美,何也?”对曰:“王试度其功,癸四板②,射稽八板;擿③其坚,癸五寸,射稽二寸。”?
  药苦于口,而智者劝而饮之,知其入而已己疾也。忠言拂于耳,而明主听之,知其可以致功也。(节选自《韩非子新校注》。略有改动。)
【注】?①臞:同“癯”。②板:筑墙的夹板,此处用作计量单位。③?擿:掷,此处指用尖锐之物插入墙中以检测墙的坚实度。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处女子之色,无于治/害:妨害?
B.其身则可/体:实践?
C.讴癸,行者止观/倡:倡导?
D.王试其功/度:衡量?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人主听言也美其辩/王无异于百姓以王为爱也?
B.人主览文而忘有用/与时俯仰,以通狂惑?
C.恐人怀其文忘其直/于其身也,耻师焉?
D.臣师射稽之讴又贤癸/燕王欲结君?
3.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非子在本文中阐述了“明主之道”。他指出,作为“明主”,一个重要的方面是治国有“术”,而不在于事必躬亲。
B.在作者看来,“舜鼓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而天下治”以及“人主之听言也美其辩”都是治国有“术”的表现。
C.韩非子认为,君主“听言观行”,应注重其“功”“用”,而不应被事物的种种表象迷惑,去追求不切实用的东西。
D.文中作者连用三个有关进言的事例说理,进言者有若的论“治”、田鸠的谈“文”和讴癸的说“讴”都极为生动。
4.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身虽瘁臞,犹未有益。
答:?
(2)从衣文之媵七十人。
答:?
(3)知其入而已己疾也。
答:?



4、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先妣事略
归有光
  先妣周孺人①,弘治元年二月二十一日生。年十六来归。逾年生女淑静,淑静者大姊也;期而生有光;又期而生女子,殇②一人,期而不育者一人;又逾年生有尚,妊十二月。逾年,生淑顺;一岁,又生有功。有功之生也,孺人比乳他子加健。然数颦蹙顾诸婢曰:“吾为多子苦!”老妪以杯水盛二螺进,曰:“饮此,后妊不数矣。”孺人举之尽,喑不能言。
  正德八年五月二十三日,孺人卒。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然犹以为母寝也。伤哉!于是家人延画工画,出二子,命之曰:“鼻以上画有光,鼻以下画大姊。”以二子肖母也。
  孺人讳桂。外曾祖讳明。外祖讳行,太学生。母何氏。世居吴家桥,去县城东南三十里;由千墩浦而南,直桥并小港以东,居人环聚,尽周氏也。外祖与其三兄皆以资雄,敦尚简实;与人姁姁③说村中语,见子弟甥侄无不爱。
  孺人之吴家桥则治木绵;入城则缉?④,灯火荧荧,每至夜分。外祖不二日使人问遗。孺人不忧米盐,乃劳苦若不谋夕。冬月炉火炭屑,使婢子为团,累累曝阶下。室靡弃物,家无闲人。儿女大者攀衣,小者乳抱,手中纫缀不辍,户内洒然⑤。遇僮奴有恩,虽至棰楚,皆不忍有后言。吴家桥岁致鱼蟹饼饵,率人人得食。家中人闻吴家桥人至,皆喜。
  有光七岁,与从兄有嘉入学,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孺人中夜觉寝,促有光暗诵《孝经》,即熟读,无一字龃龉,乃喜。
  孺人卒,母何孺人亦卒。周氏家有羊狗之痾,舅母卒,四姨归顾氏,又卒,死三十人而定。惟外祖与二舅存。
  孺人死十一年,大姊归王三接,孺人所许聘者也。十二年,有光补学官弟子,十六年而有妇,孺人所聘者也。期而抱女,抚爱之,益念孺人。中夜与其妇泣,追惟一二,仿佛如昨,余则茫然矣。世乃有无母之人,天乎痛哉!?
  【注】:①孺人:明代七品官的妻子封为孺人,后来也用于对妇人的尊称。②殇:未成年而死。③姁姁(xǔ):和悦的样子。④缉?:将麻析成缕再搓成线。⑤洒然:整齐的样子。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年十六来归  来归:嫁到夫家来
B.不能言   喑:不能说话
C.室弃物   靡:无
D.僮奴有恩  遇:遇到
2.对下列两组词语中加粗的词意义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①孺人吴家桥则治木绵/②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垄上
③老妪杯水盛二螺进/④垣墙周庭,当南日
A.两个“之”相同,两个“以”也相同。
B.两个“之”不同,两个“以”相同。
C.两个“之”相同,两个“以”不同。
D.两个“之”不同,两个“以”也不同。
3.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用法与例句中“岁”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吴家桥致鱼蟹饼饵
A.妪,先大母婢也,二世
B.垣墙周庭,以当南日
C.余稍为修葺,使不
D.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4.下列对文中画线语句的翻译,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遇到僮仆做了该恩赏的事,虽然(因为误解)责打了他们,他们也都不忍在背后说坏话
B.遇到僮仆做了该恩赏的事,即使责打了他们,他们也都不忍在背后说坏话。
C.(平时)对待僮仆很宽厚,虽然(因为误解)责打了他们,他们也都不忍在背后说坏话。
D.(平时)对待僮仆很宽厚,即使责打了他们,他们也都不忍在背后说坏话。



5、阅读题  朱竹君先生
传姚鼐
  朱竹君先生,名筠,大兴人,字美叔,又字竹君,与其弟石君珪,少皆以能文有名。先生中乾隆十九年进士,授编修,进至日讲起居注官,翰林院侍读学士,督安徽学政,以过降级,复为编修。
  先生初为诸城刘文正公所知,以为疏俊奇士。及在安徽,会上下诏求遗书。先生奏言翰林院著有《永乐大典》,内多有古书世未见者,请开局使寻阅,且言搜集之道甚备。时文正在军机处,顾不喜,为非政之要而徒为烦,欲议寝之,而金坛于文襄公独善先生奏,与文正固争执,卒用先生说上之,四库全书馆自是启矣。先生入京师,居馆中,纂修《日下旧闻》。未几,文正卒,文襄总裁馆事,尤重先生。先生顾不造谒,又时以持馆中事与意迕,文襄大憾。一日见上,语及先生,上遽称许朱筠学问文章殊过人,文襄默不得发,先生以是获安。其后督福建学政,逾年,上使其弟珪代之,归数月,遂卒。
  先生为人,内友于兄弟,而外好交游。称述人善,唯恐不至;即有过,辄复掩之。后进之士多因以得名。室中自晨至夕未尝无客,与客饮酒谈笑穷日夜,而博学强知不衰,时于其间属文。其文才气奇纵,于义理、事务、情态无不备,所欲言者无不尽,尤喜小学,为学政时,遇诸生贤者,与言论若同辈。劝人为学先识字,语意谆勤,去而人爱思之。所欲著书皆未就,有诗文集合若干卷。
  姚鼐曰:余始识竹君先生,因昌平陈伯思。是时皆年二十余,相聚慷慨论事,摩厉讲学,其志诚伟矣,岂第欲为文士已哉!先生与伯思,皆高才耽酒。伯思中年致酒疾,不能极其才。先生以文名海内,豪逸过伯思,而伯思持论稍中焉。先生暮年,宾客转胜,入其门者,皆与交密,然亦劳矣。余南归数年,闻伯思亦衰病,而先生殁年才逾五十,惜哉!当其使安徽、福建,每携宾客饮酒赋诗,游山水,幽险皆至。余间至山中崖谷,辄遇先生题名,为想见之矣。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错误的一项是
[? ]
A、上下诏求遗书  会:适逢
B、且言搜集之道甚  备:齐全
C、所欲著书皆未  就:靠近
D、先生于伯思,皆高才酒  耽:沉溺
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时于间属文 ②以乱易整,不武。吾还也
B、①后进士多因以得名 ②佯狂不知所
C、①过降级,复为编修 ②不赂者赂者丧
D、①内友于兄弟,外好交游 ②青,取之于蓝,青于蓝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 ]
A、朱竹君年轻时就以善于写文章而闻名,考中进士后先后担任过编修、日讲起居注官、翰林院侍读学士、安徽学政和福建学政等官职。
B、朱竹君建议开局搜寻古籍,得到军机处大臣刘文正、于文襄的大力支持,朝廷因此开设四库全书馆,朱竹君也参加了四库全书的编撰。
C、朱竹君喜好交游,朋友众多;为提携后进之士,常常称道他们的优点,掩饰他们的缺点。他时常在与朋友饮酒谈笑之间写文章,而这些文章又写得很好。
D、作者在二十多岁时就认识了朱竹君,并在一起慷慨谈论。他认为朱竹君不幸早逝,一是过于喜欢喝酒,二是朋友众多,交往甚密而导致过度劳累。
4、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先生初为诸城刘文正公所知,以为疏俊奇士。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文正固争执,卒用先生说上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学政时,遇诸生贤者,与言论若同辈。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首页 上页 1 2 3 下页 尾页 2/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