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7-03 08:44:51
1、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余自燥发时,则知吾吴中有文先生。今夫文先生者,即无论田畯妇孺,至“文先生”啧啧不离口,然要间①以翰墨得之。而学士大夫自诡能知文先生者,则谓文先生负大节,笃行君子,其经纬足以自表见,而惜其掩于艺。夫艺诚无所重文先生,然文先生能独废艺哉?造物者不以星辰之贵而薄雨露,卒亦不以百谷之用而绝百卉,盖兼所重也。
文先生者,初名璧,字徵明。寻以字行,更字徵仲。八九岁语犹不甚了了,或疑其不慧,温州公独异之曰:“儿幸晚成,无害也。”先生既长,就外塾,颖异挺发,日记数百千言。尝从温州公官于滁,以文贽庄郎中昶,庄公读而奇之,为诗以赠。归为邑诸生,文日益进。年十六,而温州公以病报,先生为废食挟医而驰,至则殁三日矣。恸哭且绝,久之乃苏。郡僚合数百金为温州公赙,先生固谢不受曰:“劳苦诸君,孤不欲以生污逝者。”其郡吏士谓温州公死廉而先生为能子,因修故却金亭以配前守何文渊,而纪其事。先生服除,益自奋励,下帷读,恒至丙夜不休。于文师故吴少宰宽,于书师故李太仆应祯,于画师故沈周先生,感自愧叹,以为不如也。吴中文士秀异祝允明、唐寅、徐祯卿日来游,允明精八法,寅善丹青,祯卿诗奕奕有建安风。其人咸跅弛②自喜,于曹偶③亡所让,独严惮先生,不敢以狎进。先生与之异轨而齐尚,日欢然亡间也。
先生为待诏,然居恒邑邑不自得,上疏乞归,不报。又一年,再上疏乞归,又不报。上相杨公以召入,先生见独后。杨公亟谓曰:“生不知而父之与我友耶?而后见我?”先生毅然曰:“先君子弃不肖三十馀年,而以一字及者,不肖弗敢忘也,故不知相公之与先君子友也。”竟立弗肯谢。杨公怅然久之,曰:“愧见生,幸宽我!”至是杨公谋欲迁先生而先生愈迫欲归至三上疏得致仕御史请留先生为翰林重朝论韪之。?
(节选自王世贞《文先生传》)
[注]①要间:大体上。②跅弛:放荡。③曹偶:同辈。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而学士大夫自诡能知文先生者诡:妄言
B.以文贽庄郎中昶,庄公读而奇之贽:礼物
C.造物柄者不以星辰之贵而薄雨露薄:迫近,靠近
D.上疏乞归,不报报:上报朝廷
小题2: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而惜其掩于艺灌夫受辱于居室
B.庄公读而奇之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
C.至则殁三日矣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D.恸哭且绝,久之乃苏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余之叹息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些学士大夫认为文徵明的书画才能掩盖了他的出众的道德品行,但是作者以上天对星辰、雨露等态度为类比,认为人们评价文徵明时不应该重德轻艺。
B.小时候文徵明并不出众,到八九岁时说话都不很清楚,有人怀疑他不聪明;长大以后他勤奋学习,常常读书到深夜还不肯休息,学业精进。
C.文徵明对父亲非常孝顺,父亲去世后他悲痛欲绝,郡里的同僚凑集了几百金资助他办理丧事,文徵明认为如果接受将有污先父清廉之名,因而没有接受。
D.文徵明不仅刻苦读书,还广泛地求师交友,他向李应祯学习书法,向沈周学习绘画,和擅长书画的祝允明、唐寅等人交往,使他在德艺两方面日益精进。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至 是 杨 公 谋 欲 迁 先 生 而 先 生 愈 迫 欲 归 至 三 上 疏 得 致 仕 御 史 请 留 先 生 为 翰 林 重 朝 论 韪 之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夫艺诚无所重文先生,然文先生能独废艺哉?(4分)
?
(2)先生与之异轨而齐尚,日欢然亡间也。(3分)
?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归田赋
张衡
? 游都邑以永久,无明略以佐时;徒临川以羡鱼,俟河清乎未期①;感蔡子之慷慨,从唐生以决疑②。谅天道之微昧,追渔父以同嬉;超埃尘以遐逝,与世事乎长辞。
? 于是仲春令月,时和气清,原隰郁茂,百草滋荣。王雎鼓翼,仓庚哀鸣;交颈颉颃,关关嘤嘤③。于焉逍遥,聊以娱情。
? 尔乃龙吟方泽,虎啸山丘。仰飞纤缴,俯钓长流;触矢而毙,贪饵吞钩;落云间之逸禽,悬渊沉之魦鰡④。
? 于时曜灵俄景⑤,系以望舒。极般游之至乐,虽日夕而忘劬;感老氏之遗诫,将回驾乎蓬庐。弹五弦之妙指,咏周孔之图书;挥翰墨以奋藻,陈三皇之轨模。苟纵心于物外,安知荣辱之所如?
? 注:①临川以羡鱼,比喻自己空有愿望而无法付诸实践。河清,喻政治清明的太平盛世。②蔡子,战国时燕国的辩士蔡泽;唐生,即唐举。蔡泽游学诸侯,未发迹时,曾请唐举看相,后入秦,代范睢为秦相。③王雎(jū),鸟名,即鱼鹰。仓庚(cāng?gēng),鸟名,即黄莺。颉颃(xiéháng),鸟上下飞翔的样子。④魦鰡(shā?liú),一种小鱼,常伏在水底沙上。⑤曜(?yào)灵,太阳。俄景,日影偏斜,指天色将暮。
1.下列语句中粗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无明略以佐时?佐:匡扶。 ?
B.俟河清乎未期?俟:依靠。 ?
C。尔乃龙吟方泽?方:大的。 ?
D.虽日夕而忘劬?劬:劳苦。
2.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游都邑以永久 ?②农人告余以春及 ?
B.①谅天道之微昧 ?②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
C.①触矢而毙 ?②门虽设而常关 ?
D.①于焉逍遥 ?②苟纵心于物外
3.下面六句话中,全部能表现“归田之乐”的一组是(?) ?
①超埃尘以遐逝,与世事乎长辞 ?
②原隰郁茂,百草滋荣 ?
③仰飞纤缴,俯钓长流 ?
④极般游之至乐,虽日夕而忘劬 ?
⑤弹五弦之妙指,咏周孔之图书 ?
⑥苟纵心予物外,安知荣辱之所如 ?
A.?②③⑤?
B.①②⑤ ?
C.③④⑥?
D.①④⑥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赋文开篇交代了归隐的真正原因是在京都做官时间已久,没有高明的谋略辅佐君王。 ?
B.“交颈颉颃”“关关嘤嘤”,形象地描绘了田园山林那种和谐欢快、神和气清的景色。?
C.“触矢而毙,贪饵吞钩”,既反映了作者野外捕获猎物的悠闲之情,又颇含自诫之意。?
D.这篇小赋虽然篇章短小精悍,却准确地表现了张衡在仕途遇到挫折后归隐田园之志。
5.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于是仲春令月,时和气清,原隰郁茂,百草滋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苟纵心于物外,安知荣辱之所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单选题 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A.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
B.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
C.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D.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4、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大龙湫①记
大德七年秋八月,予尝从老先生来观大龙湫,苦雨积日夜。是日大风起西北,始见日出。湫水方大。入谷,未到五里余,闻大声转出谷中。从者心掉。望见西北立石,作人俯势;又如大楹。行过二百步,乃见更作两股相倚立。更进百数步,又如树大屏风。而其颠谽谺,犹蟹两螯,时一动摇。行者兀兀不可入。转缘南山趾,稍北,回视如树圭。又折而入东崦,则仰见大水从天上堕地,不挂著四壁,或盘桓久不下,忽迸落如震霆。东岩趾有诺讵那庵,相去五六步,山风横射,水飞著人。走入庵避,余沫迸入屋犹如暴雨至。水下捣大潭,轰然万人鼓也。人相持语,但见口张,不闻作声,则相顾大笑。先生曰:“壮哉!吾行天下,未见如此瀑布也。”是后,予一岁或一至。至,常以九月、十月,则皆水缩,不能如向所见。
今年冬又大旱。客入,到庵外石矼上,渐闻有水声。乃缘石矼②下,出乱石间,始见瀑布垂,勃勃如苍烟。乍小乍大,鸣渐壮急。水落潭上洼石,石被激射,反红如丹砂。石间无秋毫土气,产木宜瘠,反碧滑如翠羽凫毛。潭中有斑鱼廿余头,闻转石声,洋洋远去,闲暇回缓,如避世士然。家僮方置大瓶石旁,仰接瀑水。水忽舞向人,又益壮一倍,不可复得瓶。乃解衣脱帽著石上,相持扼掔,欲争取之,因大呼笑。西南石壁上,黄猿数十,闻声皆自惊扰,挽崖端偃木牵连下,窥人而啼。纵观久之,行出瑞鹿院前。今为瑞鹿寺。日已入,苍林积叶,前行,人迷不得路,独见明月宛宛如故人。
老先生谓南山公也。(注:①大龙湫:又名大瀑布。在雁山西谷。②石矼:石桥。)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苦雨积日夜积:积累,即连续的意思
B.乃见更作两股相倚立更:又
C.水下捣大潭捣:冲击
D.挽崖端偃木牵连下牵连:联系在一起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则仰见大水从天上堕地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B.常以九月、十月,则皆水缩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C.又折而入东崦故舍汝而旅食京师
D.乃解衣脱帽著石上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项是(?)
A.本文记述了大龙湫在涨水季节和枯水季节的不同景象。涨水季节,瀑布从天而降,轰然如万人擂鼓,壮丽异常;枯水季节,“渤渤如苍烟,乍小乍大”,另有一番情趣。
B.本文第一段主要抓住大龙湫瀑布无比壮观的特征来描写景物。一方面从听觉出发由远及近写瀑布的声响;另一方面从视觉出发先整体后局部写瀑布的形状。
C.作者描写大龙湫瀑布,既用比喻、夸张等直接描写了大龙湫本身的壮观,又通过游人对大龙湫的感受来加以衬托,使人读后有一种变幻莫测、美不胜收的感受。
D.作者语言简练,描绘生动,寥寥几笔,就神形毕肖地写出潭中斑鱼恰如避世的自己一般的悠闲淡雅情态。
5、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田叔者,赵陉城人也,为人刻廉自喜,喜游诸公。赵王张敖以为郎中。汉七年,高祖过赵,赵王张敖自持案进食,礼恭甚,高祖箕踞骂之。是时赵相赵午等数十人皆怒,谓赵王曰:“王事上礼备矣,今遇王如是,臣等请为乱。”赵王啮指出血,曰:“先人失国,微陛下,臣等当虫出①。公等奈何言是?毋复出口矣!”于是贯高等曰:“王长者,不倍德。”卒私相与谋弑上。会事发觉,汉下诏捕赵王及群臣反者。于是赵午等皆自杀,唯贯高就系。是时汉下诏书:“赵有敢随王者罪三族。”唯孟舒、田叔等十余人赭衣②自髡钳③,称王家奴。贯高事明白,赵王敖得出,废为宣平侯,乃进言田叔等十余人。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上说,尽拜为郡守、诸侯相。叔为汉中守十余年。孝文帝既立,召田叔问之曰:“公知天下长者乎?”叔顿首曰:“故云中守孟舒,长者也。”是时孟舒坐虏入塞盗劫,云中尤甚,免。上曰:“先帝置孟舒云中十余年矣,虏曾一入,孟舒不能坚守,毋故士卒战死者数百人。长者固杀人乎?公何以言孟舒为长者也?”叔叩头对曰:“夫贯高等谋反,上下明诏赵有敢随赵王,罪三族。然孟舒自髡钳,随赵王敖之所在,欲以身死之,岂自知为云中守哉!汉与楚相距,士卒罢敝。匈奴冒顿新服北夷,来为边害,孟舒知士卒罢敝,不忍出言,士争临城死敌,如子为父,弟为兄,以故死者数百人。孟舒岂故驱战之哉!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于是复召舒以为云中守。
——《史记·田叔列传》
【注】① 虫出:指死不得葬。 ② 赭(zhě)衣:穿上囚徒的衣服。
③ 自髡(kūn)钳:自己剃光头发,用铁圈系颈。
1、对下面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今遇王如是,臣等请为乱 遇:对待
B、王长者,不倍德 倍:背离、背叛
C、尽拜为郡守、诸侯相 拜:授予官职
D、匈奴冒顿新服北夷 服:臣服
2、下列句中加线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赵王张敖自持案进食
B、会事发觉,汉下诏捕赵王及群臣反者
C、上下明诏赵有敢随赵王,罪三族
D、士争临城死敌,如子为父,弟为兄
3、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田叔有真知灼见的一组是( )
①为人刻廉自喜,喜游诸公 ②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
③唯孟舒、田叔等十余人赭衣自髡钳,称王家奴
④孟舒岂故驱战之哉!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 ⑤王长者,不倍德
A、①③④ B、②④ C、③④ D、①②⑤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田叔因贯高等人的谋反及对赵王张敖的忠诚而受到牵连,后因真相大白,又凭自己的才能被高祖任用。
B、赵王张敖因感激高祖的恩德,所以极力反对手下人因高祖的不礼貌而谋反,但手下人没有听从赵王的制止,致使赵王也受到高祖的惩罚。
C、田叔认为孟舒是真正的长者,一是因为孟舒对赵王的忠诚,二是因为孟舒体恤下情,爱护士卒,士卒对他也是忠心耿耿。
D、孝文帝用人非常谨慎,在起用孟舒之前做了详细的调查,既了解了他在高祖时的作为,又通过田叔侧面了解了孟舒的为人,然后才任命他为云中太守。
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 问 之 曰 鲋 鱼 来 子 何 为 者 邪 对 曰 我 东 海 之 波 臣 也 君 岂 有 斗 升 之 水 而 活 我 哉 周 曰 诺 我 且 南 游 吴 之 王 激 西 江 之 水 而 迎 之 可 乎 鲋 鱼 忿 然 作 色 曰 吾 失 我 常 与 我 无 所 处 吾 得 斗 升 之 水 然 活 耳 君 乃 言 此 曾 不 如 早 索 我 于 枯 鱼 之 肆
5、请用斜线为上段加线文字断句。
6、请翻译“鲋鱼忿然作色曰……枯鱼之肆”这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