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7-03 08:44:51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送杜审舒归里序
[清]施闰章
? 杜生审舒自齐归,施子赆焉,司橐者以匮告。杜生谢,且蹙额曰:“先生念我则至矣,然窃疑厚人而忘己也。”意者太左计。施子曰:“若以我为过廉乎?予盖天下之贪夫也。子何敝敝然为我谋?”杜生口呿色变,久之,曰:“从先生官三年矣,事大小罔.弗知也。所与交游,虚往实归者众矣,而先生橐中无长物。以币进,则拒之惟恐不速。焦形槁颜,手校雠而口伊吾,夫子病矣。如是而谓贪,将阳拒而阴纳与?敢问其说。”
? 施子曰:“噫!何子之泥于言贪也!夫取而不能有者,非贪也;不取而有之,人不能夺焉者,贪之至也。。庄子日,‘君子内无饥寒之患,外无劫夺之忧,。子不见夫今之鼎食而覆铼①者乎?戕其躯,籍其家,以沈其宗者,比比矣。其始不过竞筐篚之私,率以捐其所甚爱而不遑恤。夫人捐其所甚爱,至于弃身家,舍妻子,谓之能贪则不可。予,鄙人也,未就事而先饮冰,其行若踬,其居若坠,其独处若群窥。先人后己,亦夷亦惠②,忧谗畏讥,补缺修弊,囊有一金而不知所置。予盖患得患失,见鄙于尼父③者也。然而疾风震雷,守之晏如,饱食高坐,进退生徙。陟泰岱,观沧海,谒阙里,陈诗书。搜讨旧籍,累椟连车,寸缣尺楮,并蓄兼储。盗不睥睨,民不咒诅;人见不足,我见有余,此亦贪之至也。且夫名浮其实者,德之欺也;勉乎其职而不能尽其道,事之末也。吾目迷五色,而不蒙失人之诮;行忝颜、闵④,而窃附有道之林。吾循孔氏之门墙而惴惴然,惧其不能入也。奉命而出,终事而归,所得多矣,况敢自以为廉乎!子貌朴而志端,归而修业,亦务守其不可夺者已矣,何敝敝然为我谋?”
? 杜生闻之喜曰:“吾乃知先生之所以为贪。”于是酌酒别去。明日,次其语,追而送之济水之上。
? (选自<清代散文名篇集粹》,有删改)
? [注]①鼎食而覆觫:意即由富变穷。②亦夷亦惠:夷,即伯夷;惠,即柳下惠。他们被后人尊称为圣之清、圣之和者。③尼父:指孔子。④颜、闵:指孔子的弟子颜回、闵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手校雠而口伊吾,夫子病矣?病:担心,忧虑
B.予,鄙人也,未就事而先饮冰?鄙:见识浅陋
C.然而疾风震雷,守之晏如?晏:安逸
D.陟泰岱,观沧海,谒阙里?陟:登上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能说明施子是“天下之贪夫也”的一组是(?)
①率以捐其所甚爱而不遑恤
②先人后己,亦夷亦惠
③陟泰岱,观沧海,谒阙里,陈诗书
④且夫名浮其实者,德之欺也
⑤吾目迷五色,而不蒙失人之诮
⑥亦务守其不可夺者已
A.②③⑥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②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审舒对施先生在自己极其贫乏的情况下还送了礼物给他表示感谢,他认为施先生是个宽厚待人而忘了自己的人,为人处世过于廉洁,但施先生自己并不这样认为。
B.作者认为,有人开始不过是为了贪得一点点的私利,但最后却自己被杀,家被抄没,宗族也受到牵连。像这样为了私利把自己最珍贵的东西都赔进去的人是不可以称为贪的。
C.这篇文章构思精巧,把正人君子对道德修养、学问知识的追求称为“贪之至”,而把一味钻营私利之人称为“非贪”,出语惊人,幽默风趣,具有强烈的讽刺效果。
D.这篇赠序,大量篇幅都在论说自己的“贪”,似乎与送人无关;但实际上是谆谆教诲杜生:君子要“贪”求道德修养、学问知识,这才是抢夺不去、永远拥有的财富。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从先生官三年矣,事大小罔弗知也。所与交游,虚往实归者众矣,而先生橐中无长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且夫名浮其实者,德之欺也;勉乎其职而不能尽其道,事之末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生闻之喜曰:“吾乃知先生之所以为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A
2.C
3.A
4.(1)跟随先生做官三年了,事无巨细没有不知道的。与您交往的人,空手而来,满载而归的人很多,但先生您自己口袋中没有多余之物。
(2)况且名声超出他的实际才能,是对道德的欺骗;勉强从事一项工作而不能努力实现自己的主张,是只抓住事情的细枝末节。
(3)书生杜审舒听了这话,高兴地说:“我现在才知道先生说自己贪的原因啊。”(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题目。(5分)
甲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乙
一名华裔妈妈蔡美儿倡导的“华人家庭教育”——以严苛辛辣的教育让孩子成才,在全球引起激烈讨论。紧接着上海的培养了“哈佛女儿”的常智韬先生自认为教育也可以很温柔,踩着轻松的步子和孩子跳一场圆舞曲,就像猫一样。这似乎又代表了另一种教育的成功。前有“虎妈”,后有“猫爸”,究竟哪种中国式家教更好?
(节选自报载文章《虎妈妈PK猫爸爸》)
小题1:从“甲文”看出孔子运用的教育方法是什么?这种教育方法的哲学基础是什么?(2分)
小题2:结合“甲文”的内容,试解答“乙文”提出的问题,简要说明理由。(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因材施教?中庸之道?
小题2:没有更好,只有因材施教的方法才是好的方法。如果说“虎妈”和“猫爸”互换方法,他们还能成功吗?我们更应提倡在教育方法中贯穿“中庸之道”的思想,就如孔子对待冉求和子路一样,因人而异,刚柔相济,才会有好的教育效果。
本题解析:
小题1:这是一道文意概括的题目,从材料中的“故进之”“故退之”中的“进”和“退”,可以看出是“约束”“鼓励”,前提是“求也退”“由也兼人”,正是 学生的不同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这是因材施教。只是反应儒家的中庸之道的方式。
小题2: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首先要明确二者的教育观,孔子是“因材施教”,而“虎妈”和“猫爸”的教育观念也体现因材施教和中庸之道,用两则材料相互印证,相互证明。
【参考译文】
子路问:“听到就做吗?”孔子说:“有父兄在,怎么能听到就做?”冉有问:“听到就做吗?”孔子说:“听到就做。”公西华说:“仲由问‘听到就做吗’,您说‘有父兄在’;冉求也问‘听到就做吗’,您却说‘听到就做’。我很疑惑,请问这是为什么?”孔子说:“冉求总是退缩,所以要鼓励他;仲由胆大,所以要约束他。”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9分)
吴充,字冲卿,建州浦城人。未冠举进士,入为国子监直讲、吴王宫教授。等辈多与宗室狎,充齿最少,独以严见惮,相率设席受经。
选人胡宗尧者,翰林学士宿之子,坐小累,不得改京官。判铨欧阳修为之请,仇家谮修以为党宿,诏出修同州。充言:“修忠直,不宜用谗逐。若以为私,则臣愿与修同贬。”于是修复留,而充改知太常礼院。张贵妃薨,治丧越式,判寺王洙命吏以印纸行文书,不令同僚知。充移开封治吏罪,忤执政意,出知高邮军。神宗谕以任用意,知谏院。
王安石参知政事,充子安持,其婿也,引嫌解谏职,为翰林学士。三年,拜枢密副使。王韶取洮州,蕃酋木征遁去,充请招还故地,縻以爵秩,使自领所部,永为外臣,无庸复列置郡县,殚财屈力。时方以开拓付韶,充言不用。
八年,进枢密使。充不善安石所为,数为帝言政事不便。帝察其中立无与,欲相之。安石去,遂代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监修国史。充欲有所变革,乞召还司马光数十人。光亦以充可告语,与之书曰:“自新法之行,中外汹汹。民困于烦苛,日夜引领,冀朝廷觉悟,一变敝法。”充深思之,终不能用。
王珪与充并相,忌充,阴掣其肘。而充素恶蔡确,确治相州狱,捕安持及亲戚、官属考治,欲钩致充语,帝独明其亡他。及确之预政,充与议变法于前,数为所诎。安南师出无功,而知谏院张璪又谓充与郭逵书,止其进兵,复置狱。充既数遭同列困毁,积忧畏,疾益侵。元丰三年,罢为观文殿大学士。卒,年六十。
充内行修饬,事兄甚谨。为相务安静,性沉密,对家人语,未尝及国家事,所言于上,人莫知者。将终,戒妻子勿以私事干朝廷,帝益悲之。世谓充心正而力不足,讥其知不可而弗能勇退也。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七十一)
小题1: 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相率设席受经接受,学习
B.仇家谮修以为党宿,诏出修同州诬陷
C.无庸列置郡县,殚财屈力竭尽,耗尽
D.帝独明其亡他无,没有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判铨欧阳修为之请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也辍行
B.判寺王洙命吏以印纸行文书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
C.民困于烦苛繁启、蕃长于春夏,畜积、收藏于秋冬
D.自新法之行天下之无道也久矣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吴充还未成年就考中了进士。做吴王宫教授时,得到宠爱。在与皇帝宗室亲密交往的同事中,要数吴充最年轻。
B.欧阳修因为替胡宗尧讲话被仇家陷害,吴充向皇上进言强调欧阳修的忠直,使得欧阳修免于外放,得以留在京城。
C.吴充虽然是王安石的亲家,但却和王安石的政见不太相同;在王安石离开朝廷后,吴充也曾想改变他的一些做法,所以请求皇上召回司马光等人。
D.吴充很注重自己的品德修养,也尽心尽力为朝廷效力,但世人评价他是为人正直能力不足,而且明知道自己无能为力时还不懂得急流勇退。
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2分)?
(1)修忠直,不宜用谗逐。若以为私,则臣愿与修同贬。(4分)
?
(2)充不善安石所为,数为帝言政事不便。帝察其中立无与,欲相之。(4分)
?
(3)充既数遭同列困毁,积忧畏,疾益侵。(4分)
?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小题3:A
小题4:
(1)欧阳修忠直,不应该因为谗言而被贬逐(外放,放逐)。若认为我有私心(偏私),那我甘愿和欧阳修一同受贬。(3分。大意1分,“用谗逐”、“ 若以为私”各1分。)
(2)吴充不赞成(认可)安石的做法,多次向皇上说政事不利(顺利)。皇帝明察他中立不结党营私(或答无偏向亦可),想任命他为相。(4分。大意1分;“不善所为” 、“中立无与”、“欲相之”译对各1分。)
(3)吴充多次遭到同朝官员围攻诋毁,忧畏交集,病更重。
本题解析:
小题1:此类题目一定要在答题时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受:接受。
小题2:D之: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A 介词,为、替/因为; B介词,用/表修饰连词,C介词,表被动/介词,在)
小题3:A(吴充并非 “得到宠爱”也不是“与皇帝宗室亲密交往的同事中”的人)
小题4: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参考译文:
吴充,字冲卿,是建州浦城人。未到二十岁就考中进士,入超担任国子监直讲、吴王宫教授。同事大多和皇族亲密往来,充年纪最小,却独以严肃受到敬畏,相继设讲席传授经义。
候选官员选胡宗尧,是翰林学士胡宿的儿子,因小事牵连获罪,不得改任京官。担任判铨的欧阳修为他求情,仇家诬陷欧阳修认为他偏袒同党,朝廷下诏外放欧阳修到同州。吴充说:“欧阳修因为忠直提拔做侍从之臣,不应该因为谗言而被贬逐(外放,放逐)。若认为我有私心(偏私),那我甘愿和欧阳修一同受贬。”于是修再留任,而吴充改知太常礼院。张贵妃去世,办丧事超过规格,判寺王洙命官吏用印纸批行文书,不让同僚知道。吴充批文到开封治该管吏的罪,触犯当权者的意旨,离京知高邮军。神宗把任用他的意图告诉他,知同谏院。
王安石担任参知政事,吴充的子吴安持,是安石的女婿,吴充为避嫌解除谏官的职务,担任翰林学士。过了三年,被任命为枢密副使。王韶攻取洮州,蕃地的首领木征逃离,无充请求招揽他回故地,用爵位和官俸笼络他,使他统领属下,永做番臣,朝廷也不用再设置郡县,耗财费力。当时朝廷正把开拓疆土的任务交给王韶,所以吴充的话不被采纳。
过了八年,吴充升为枢密使。吴充不赞成(认可)安石的做法,多次向皇上说政事不顺利。皇帝明察他中立无偏向,想任命他为相。王安石离开后,他就代理担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监修国史。吴充想改革政事,请求朝廷召回司马光等几十人。司马光也认为吴充是可以讲真话的,写信给他说:“自从新法实行,朝廷内外纷扰不安。百姓被烦杂苛政所困,日夜翘首,盼望朝廷醒悟,全改敝法。”吴充深入地思考后,最终没有采纳他的意见。
王珪和充一同担任丞相,妒忌吴充,暗地牵制他。而吴充向来厌恶蔡确,蔡确审理相州案件,逮捕吴安持及亲戚、属官拷问治罪,欲牵连罗致到关于吴充的事情,唯独帝明察他没有什么事。到蔡确参与主政,吴充与他在皇上面前讨论变法,多次被他折斥。征安南师出无功,知谏院张璪又说吴充给郭逵写信,阻止他进军,又立罪案。吴充多次遭到同朝官员围攻诋毁,忧畏交集,病更重。元丰三年,被罢免相职做观文殿大学士。卒年六十岁。
吴充注重品德修养,对待兄长十分周到。处理政事追求安定。性格沉稳周密,对家人说话,从未提及国家的事情,对皇上所说的话,也没有人能知道。临终时,他告诫妻子不要那私事要求朝廷,皇上更为之悲伤。世人说他心正而力不足,批评他知道无能为力却不懂得激流勇退。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徐文中,字用和,宣州人也。宋季之乱,其先为同郡仇人倪氏所灭,时文中之父尚幼,倪将杀之,而欲其母,其母为徐氏宗祀故,忍辱保徐子得不死。因冒姓倪氏,为娶有室。及母老卒,哭谓其子,始知其为徐氏子。然未能即复其姓,故文中亦以姓倪氏。文中自少传其妇翁针药方术,以此名闻江湖间。始为县吏,即弃去。又为安陆府吏,复弃去。游吴,吴大户患湿腿疾,延文中与疗,针行病除,留为郡吏。时镇南王妃卧病,不可起坐,王府御医皆不能愈,南台侍御史秃鲁以文中名闻,即驰驿就吴郡召之。至则王以礼见,赐坐便殿,道妃所疾苦,延入诊视。王曰:“疾可为乎?”对曰:“臣以针石加于玉体,不痊,其安用臣?”遂请妃举手足,妃谢不能,文中因请诊候,按手合谷、曲池,而针随以入,妃不觉知。少顷,请举如前,妃复谢不能,文中曰:“针气已行,请举玉手。”妃不觉为一举。请举足,足举。王大喜。明日,妃起坐。王大设赐宴,赏赉无算,声震广陵,皆以为卢扁复出也。留广陵月余,门下辐辏,多所救活。由吴郡迁武林。未几,吴郡守吴公秉彝被病卧治,郡医咸举文中。文中至,病立已。以故虽为吏而家日益饶,尝谓予曰:“予所传弟子亦众,然皆不能如吾术之神。彼急于见利而不知义,吾以兹术游江湖,垂四十年,所为疗者,不可胜计,而未尝责其报。吾知施吾术而已。今幸造物有以还于吾,而达官贵人之所赐予者,予不得而辞,而亦未尝为贫乏者,不敢不尽其心也。”又泣谓予曰:“文中得有大罪,敢谋之于子。吾父殁时,属文中以复姓,至今不敢忘。而吾久隶于官,欲一复之,而惧案牍之烦也。如之何?”予谓之曰:“尔祖母忍死以全尔父,欲以报于徐氏,今幸而有子,独不能念徐氏之痛,以大慰于祖母之灵乎?子其后矣,尚何以案牍之烦不烦为哉?”文中即以泣告于其府尹赵公伯器,为复姓徐氏,给告归宣城,省徐氏坟基,访其宗族,买田置祠,以奉祭祀,人咸义之。自宣城还,升充江浙行省理,问所提控案牍,改授绍兴路知事,以疾卒。
(选自《稗史集传》,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中自少传其妇翁针药方术传:继承
B.延文中与疗,针行病除延:邀请
C.属文中以复姓属:通“嘱”
D.独不能念徐氏之痛独:独自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因冒姓倪氏,为娶有室 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
B.道妃所疾苦,延入诊视 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C.以故虽为吏而家日益饶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D.而亦未尝为贫乏者,不敢不尽其心也 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徐文中,宣州人,他的祖辈被仇人杀死,他的母亲为了保全徐氏宗祀忍辱活了下来,并将医术传与徐文中。
B.徐文中医术高明,针行病除,很受人们的赏识。值得称道的是只要是病人无论贫富,徐文中都会尽心尽力。
C.徐文中认为,自己的众多弟子都不如自己医术高明的原因是这些弟子太急于求利而忘记行医做人的道义。
D.徐文中以恢复徐姓向“我”征询,“我”认为恢复本姓不应惧怕繁琐,在“我”的鼓励下徐文中最终成功。
小题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王府御医皆不能愈,南台侍御史秃鲁以文中名闻,即驰驿就吴郡召之。(5分)
译文:
(2)吾以兹术游江湖,垂四十年,所为疗者,不可胜计,而未尝责其报。(5分)
译文: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A
小题4:
(1)王府的御医都不能治愈(王妃的病),南台侍御史秃鲁因为徐文中有名声,就乘驿马到吴郡召请徐文中。
(2)我凭借这些医术在江湖间行走,将近四十年,所医治的人,不可尽数,可从未要求他们回报。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独:难道。一词多义现象,注意根据语言环境加以判断。文言实词的考查,注意平时积累,熟练记忆文言实词清单, 并注意拓展。
小题2:
试题分析:C前后都是转折连词“却,但”。A“于是”,副词/“顺着”,动词。B用在动词前,构成“所”字结构,相当于名词。/用在做定语的主谓结构的动词前面,表中心词是受事。D“成为,是”,动词/“居,在”,动词。
小题3:
试题分析:“徐文中的母亲…”错,应是徐文中的祖母。
小题4: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要有得分点意识,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还要充分考虑文言句式及词类活用的情况。得分点(1)“愈”“以…名闻”“驿”“就”、省略的宾语、句意通顺(2) “以”“兹术”“垂”“为”“未尝”“责”、状语后置句式、句意通顺。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余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1.对下列划线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浩浩乎如冯虚御风——浩浩:水势很大
B.渺渺兮余怀,望美人兮天一方。——渺渺:悠远的样子
C.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袅袅:形容声音婉转悠扬
D.山川相繆,郁乎苍苍——苍苍:(草木等)深绿色
2.下列划线字的用法和意义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歌窈窕之章——歌:名词用作动词,歌吟。
B.舞幽壑之潜蛟——舞: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
C.侣鱼虾而友麋鹿——侣:名词的使动用法,使……为伴侣。
D.寄蜉蝣于天地——蜉蝣:名词作状语,像蜉蝣那样。
3.句中“而”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
A.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B.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C.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D.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4.下列各句中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是
[? ]
例句:何为其然也?
A.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B.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C.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D.而今安在哉?
5.《赤壁赋》中对于水和月作了反复的描写,对其作用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因为文章写的是一次夜游赤壁的经历,作为记游写景的文章,必须要写当时当地之景,水和月就是赤壁这个地方的特有景物,所以反复描写。
B.以景抒情,融情入景。开篇写水的澄澈和月的皎洁与多情,以及全景的迷离浩瀚,是为了表现作者此时心胸开阔,舒畅,无拘无束的游江之乐。
C.第二段“击空明兮溯流光”的诗句,是就《月出》之诗生发而来的,由月而美人,由美人而政治理想。表现了作者遭受贬谪之后,仍然坚持对生活的执着态度,坚持对朝廷政事的关切。
D.第三段“客”借夜游赤壁所见的长江、明月的无穷,与英雄人物与英雄业绩的易逝,生发出“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悲叹与“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的幻想。
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A
2.C
3.C
4.D
5.A
6.(1)这不是(当年)曹操被周郎打败的地方吗?当曹操夺取荆州,攻占江陵,顺长江东下的时候。
(2)本来是一位盖世英雄,然而如今在哪里呢?何况我和你在江中捕鱼砍柴,以鱼虾为伴侣,以麋鹿为朋友。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