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7-03 08:20:04
1、语言运用题 后人多评价《兰亭集序》语言清新质朴,自然流畅,对此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答案]两晋时期,骈俪藻饰之风盛行。而《兰亭集序》则别开生面,它的语言或骈或散,骈则整齐优美,散则错落有致,骈散间行,各得其长;且不尚华丽辞藻,不重典故堆砌,文笔洗练,自然有致。如以“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写山,以“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写水,短短16个字就将兰亭周围的景色概括出来,渲染了清幽的气氛。又如以“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概括了人生的两种不同的生存状态,简洁而清晰。这种朴素自然的形式与其内容构成了和谐的统一,难怪后人评价这篇文章“高爽有风气,不类常流”。(言之有理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面的语句中加粗的“其”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
A.后果如其言 ?
B.四方之士争诣其门 ?
C.令、太守俱非其人 ?
D.择其善者而从之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秦、楚之王悦于利
A.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B.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
C.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
D.万物皆备于我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12分,每题3分)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选自《孟子》
小题1:选出下列“数”字读音与意思相同的一项(4分)(?)
①数罟不入洿池;②数口之家;③范增数目项王;④媒人去数日;⑤识盈虚之有数;
A.①②
B.②③
C.④⑤
D.②④
小题2:下列各句中,“以”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 (?)
A.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B.以五十步笑百步
C.申之以孝悌之义
D.然秦以区区之地,序八州而朝同列
小题3:下列加点词的活用情况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填然鼓之
B.树之以桑
C.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D.谨庠序之教
小题4:下面对文意的表述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孟子认为,如果想让老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就必须做到粮食与鱼鳖吃不完,材木用不尽。
B.孟子认为,让百姓按时栽种农桑,蓄养牲畜,不随意耽误百姓农时,百姓就能免于饥寒,国君就能够称王天下。
C.孟子用“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说明梁惠王对国家治理还没有尽心。
D.选文从实行王道谈起,层层深入,有力地阐明了使民归附的道理和措施。
小题5:把下列各句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每小题4分)
① 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
②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
参考答案:小题1:D(①密,?②④若干?③多次?⑤规律 )
小题1:A(BCD均为介词,A为表并列的连词
小题1:D(ABC均为名词用作动词,D是形容词用作动词)
小题1:B(这仅仅是“王道之始”的条件,“称王天下”还需要“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这些条件)
小题1:略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材料,完成小题(10分)
无极,无有一极也,无有不极也。行而后知有道道犹路也得而后见有德德犹得也储天下之用给天下之得者举无能名言之。天曰无极,人曰至善,通天人曰诚,合体用曰中,皆赞辞也,知者喻之耳。喻之而后可与知道,可与见德。(选自清·王夫之《船山思问录》,有删节)
【小题1】用斜线“/”给下面画线的文言文断句。(限 6 处)(6 分)
行而后知有道道犹路也得而后见有德德犹得也储天下之用给天下之得者举无能名言之。
【小题2】王夫之和 以及 并称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2分)
【小题3】王夫之所认为的“喻之”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2分)
答: 。
参考答案:
【小题1】行而后知有道/道犹路也/得而后见有德/德犹得也/储天下之用/给天下之得者/举无能名言之。(6分,每处1分,错漏均须扣分,扣完为止)
【小题2】顾炎武,黄宗羲。(2分)
【小题3】通天人曰诚,合体用曰中。(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我们可以借助“特征”,巧妙断句。“特征”即特殊词语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曰”“云”之类的动词,一类是虚词。尤其要注意虚词,因为虚词使用频率高,语法功能强,借助虚词,能帮助我们准确断句。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2】文学常识虽然最近几年考得不多,但是一些重要的作家和作品一定要求学生读,该记忆的也要背过。
考点:文学常识的掌握。能力层级为E。
【小题3】要解答该题,首先要能理解文章的内容。在将文段理解透彻的基础上,再去看王夫之所认为的“喻之”的具体内容就容易多了。
考点:理解文章的内容。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无极,就是没有一个固定的准则,但是也没有一样事物不在它的准则之内。践行之后才能够懂得大道,大道就好比大路;懂得大道之后才能表现出一个人拥有了道德,道德也就是懂得大道。累积全天下的器用,来提供给全天下懂得大道的人驱遣注,这一切全都没办法用语言陈说得清楚。(唐缨译文)
注:“用”是与“体”相对应的哲学概念,“体”即本体、本质,中国哲学多以“道”为本体。“用”即“本体”的外在显现,几乎不能翻译。“体用合一”即不偏废,为无过不及的“中”(中庸)的境界。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