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9 19:41:45
1、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景公饮酒,陈桓子侍,望见晏子,而复于公曰:“请浮晏子。”公曰:“何故也?”对曰:“晏子衣缁布之衣,麋鹿之裘,栈轸之车,而驾驽马以朝,是隐君之赐也。”公曰:“诺。”
酌者奉觞而进之,曰:“君命浮子。”晏子曰:“何故也?”陈桓子曰:“君赐之卿位,以尊其身,宠之百万,以富其家。群臣之爵莫尊于子,禄莫厚于子。今子衣缁布之衣,麋鹿之裘,栈轸之车,而驾驽马以朝,则是隐君之赐也,故浮子。”晏子避席曰:“请饮而后辞乎?其辞而后饮乎?”公曰:“辞然后饮。”晏子曰:“君赐卿位,以显其身,婴不敢为显受也,为行君令也;宠之百万,以富其家,婴不敢为富受也,为通君赐也。臣闻古之贤君,臣有受厚赐而不顾其国族,则过之;临事守职不胜其任,则过之。君之内隶,臣之父兄,若有离散在于野鄙者,此臣之罪也;君之外隶,臣之所职,若有播亡在于四方者,此臣之罪也;兵革不完①,战车不修,此臣之罪也。若夫敝车驽马以朝主者,非臣之罪也。且臣以君之赐,臣父之党无不乘车者,母之党无不足于衣食者,妻之党无冻馁者,国之简士待臣而后举火者数百家。如此,为隐君之赐乎,彰君之赐乎?”公曰:“善。为我浮桓子也。”?
(《说苑?臣术》)
注:①完,充足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请浮晏子浮:罚酒
B.临事守职不胜其任,则过之过:过错,过失
C.若有离散在于野鄙者鄙:边邑、偏远之地
D.妻之党无冻馁者馁:受饿,饥饿
小题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①而驾驽马以朝②朝济而夕设版焉
B.①君赐之君位,以尊其身②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矣
C.①群臣之爵莫尊于子②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D.①若夫敝车驽马以朝主者②以五十步笑百步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晏子认为,彰君之赐不在于自己丽服华车,而在于将国君的恩赐传播于天下。
B.面对陈桓子的指责,晏子从容不迫,援古证今,有理有节地阐明为臣之道。
C.晏子穿缁衣,驾驽马上朝,陈桓子认为他“隐君之赐”,请求景公惩罚他。
D.陈桓子本想陷害晏子,借机夺取其爵位,但结果反是弄巧成拙,自取其辱。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D
本题解析:
小题1:B。怪罪,加罪
小题2:C。两个“莫”字都是不定代词,“没有谁”。A并列,转折。B代词,“你”;取消句子独立性。D表修饰;凭。
小题3:D。陈桓子并没有“夺其爵位”之意,且“陷害”、“自取其辱”语义过重。
参考译文】
齐景公饮酒,陈桓子陪着,远远看见晏子来了,就告诉景公说:“请罚晏子饮酒。”景公说:“这是什么缘故呢?”陈桓子回答说:“晏子穿着黑布衣服,披着糜鹿皮做的皮衣,乘着简陋的车子,驾着劣马来上朝,这是隐瞒了您的赏赐啊。”景公说:“是啊。”
酌酒的人就捧着酒杯送到晏子面前,说:“君王命令罚你饮酒。”晏子说:“是什么缘故呢?”陈桓子说:“君王赐给你高官来使你的身份尊贵,赏赐你很多钱财来使你的家庭富足,群臣的爵位没有比你高的,俸禄没有比你多的,现在你穿着黑布衣,披着糜鹿皮做的皮衣,乘着简陋的车子,驾着劣马来上朝,你这是隐瞒了君王的赏赐,所以罚你喝酒。”晏子离开座位(向景公请示)说:“您是让我喝了酒然后再解释呢?还是让我先解释然后喝酒呢?”景公说:“先解释再喝酒。”晏子说:“您赐给高官来使我身份显贵,我却不敢为了显贵而接受官职,而是为奉行您的命令;您赏赐很多钱财来使我家富足,我却不敢为了富足而接受这么多钱财,只是为了传布您的赏赐。我听说古代贤明的君王,对待那些接受优厚赏赐却不管国家事情的大臣,就要加罪于他;对待那些遇到事情担任职务,却不能胜任工作的臣子,就要加罪于他。国君的内臣,臣子的父兄,如有离散在山乡野外的,这是臣子的罪过; 国君的外臣,臣子的属下,如有流亡在四方的,这是臣子的罪过;兵器不够充足,战车没有修理,这是臣子的罪过。至于乘着不大好的车子驾着劣马来朝见国君,不是臣子的罪过啊!况且,我用您的赏赐,使我父亲的亲族没有不乘车的,使我母亲的亲族没有不丰衣足食的,使我妻子的亲族没有挨冻受饿的,国中那些未做官的读书人等待我的钱然后才能烧饭的有数百家:像这样子,是隐瞒了您的赏赐呢?还是显扬了您的赏赐呢?”景公说:“好!替我罚陈桓子喝酒。”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文化经典阅读(6分)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徐子曰:“仲尼亟①称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
孟子曰:“源泉混混②,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③,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④。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间雨集,沟浍⑤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故声闻过情⑥,君子耻之。”(《孟子·离娄下》)
[注]①亟:屡次。②混混:水不断涌出的样子。③盈科而后进:注满洼坑后继续前进。④是之取尔: “取是尔”的倒装句,“取这个罢了。”⑤浍:田间水道。⑥声闻过情:声望名誉超过了实际情况(实际的学养)。
(1)请简要概括“有本之水”和“无本之水”的特点。(2分)
(2)请简要分析孟子以水为喻所阐述的观点。(4分)
参考答案:
(1)有本之水:源源不断,奔流不息。无本之水:来得快,来得大,易于涸。(2分。意思对即可)
(2)答案示例:以“源泉”和“雨集”喻指两种相反的为学态度和方法,强调为学要务本求实,不要追求虚名;要不断进取,循序渐进,不要急于求成。(4分)
本题解析:略
[参考译文]
徐子说:“孔子多次称赞水,说道‘水啊,水啊!’对于水,孔予取它哪一点呢?”
孟子说:“源头里的泉水滚滚涌出,日夜不停,注满洼坑后继续前进,最后流入大海。有本源的事物都是这样,孔子就取它这一点罢了。如果没有本源,像七八月间的暴雨那样,下得很集中,虽然也可以一下子灌满大小沟渠,但也会一下予就干涸枯竭。所以,声望名誉超过了实际情况(实际的学养),君子就会感到羞耻。”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句中加粗的“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摇尾而求食,积威约之渐也
A.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B.奉厚而无劳
C.盖文王拘而演《周易》
D.吾尝终日而思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第1—4题。
战马记
[明]罗洪先
王公桢,济阳公孙也。济阳死靖难,公死贼,获赠于朝,任一子广,吉水称忠义家莫过之。至其战马事,有足为世戒者。
始公以大学生除夔州府通判,才五月,会荆襄贼流劫入夔,焚巫山县治。是时同知苏州王公授碟捕贼,性柔怯而狡猾,故托疾不敢出一兵。公忿忿面数之曰:“汝食朝廷禄,所主何事;忍委赤子饿虎口耶?”即代勒部民兵昼夜行,至则巫山已破,贼方聚山中,索击之,杀渠桀三十三人,余尽遣。居三日,贼复劫属邑大昌,公促王,王又不行,而翟塘卫指挥曹能、柴成两人,与王素党结避祸,多方诡辞庇之。且激公曰:“公诚为国家出力气,肯慨然复行乎?“公即声应。即日勒民兵,夹曹、柴两人赴之,与贼夹水阵。已而麾民兵毕渡趣战,曹、柴望走,公陷围中,误入淖田,不得脱。贼欲降之,公大奋骂。贼怒以刀断其喉及右臂,堕淖中,马逸去。
始公赴大昌道,宿木商家。商稔公,知贼不敌,不敢言。是日将归,有物啸于山者,商惊祝曰:“为王公耶?果尔,当三啸止。”如其言。商秘与家人负箦往寻乱尸,见衣白纱丰臂者,公也。载箦上,令不深没。自死所至府三百余里,马奔归府,门阖,长嘶踢其扁,若告急状。守者纳之,血淋漓,毛发尽赤,众始骇公已死,而贼尤不解。后死之二十五日,子广始随木商往殓之,面如生,不以暑腐。然贫甚,不能归,尽售行李与马为资。而王意在马,不偿直,竞徒手得之。距殓之二十五日,夜且半,马哀鸣特异。王命秣者加莝①豆,不为止。王疑秣者绐②已,自起视枥。马骤前啮其项,不释口,久乃得脱。复奋首捣胸,仆之地,不省人。翌日,呕血数升死。贼既平,有司正功罪,曹、柴亦被诛。 ?
呜呼!自昔相传义马事不一二,皆言临难能相济也。世尝言至灵者人,畜之至贱宜莫犬马若也。衔辔所制,鞭策所驱,固有衣冠介胄所不逮者。呜呼!可不畏哉!可不戒哉!
[注]①莝(cuò):铡碎的草。②绐(dài?):欺骗。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即代勒所部民兵昼夜行 部:部署
B.?与王素党结避祸 党:勾结
C.?商稔公,知贼不敌 稔:熟悉?
D.?王命秣者加莝豆 不为止 为:因为?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现战马“义”的一组是( ) ?
①至其战马事,有足为世戒者?
②长嘶踢其扃,若告急状
③而王意在马,不偿直,竟徒手得之?
④复奋首捣胸,仆之地,不省人
⑤夜且半,马哀鸣特异?
⑥自昔相传义马事不一二,皆言临难能相济也
A.①⑤⑥?
B.②④⑤?
C.②③⑥?
D.①③④?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王桢,是济阳公的孙子。济阳公死于靖难,王桢死于贼寇之手,他们都获得朝廷的封赠,承担过很多重任,在吉水以忠义之家著称。
B.王桢任夔州府通判时,遇到荆襄的贼寇前来大肆劫掠,而夔州同知王公和军吏曹能、柴成却不敢出兵。危急时刻,王桢出于义愤犬吠之警兵击贼,壮烈牺牲。
C.王桢遇难后,朋胡及家人找到了他的遗体,准备送回家乡安葬,但因贫穷,只好卖行李和战马作路费。战马落入夔州同知王公手中。
D.王桢战死后,他的战马狂奔三百多里夔州府报讯;在同知王公的马槽旁,哀鸣不已,最后将仇人王公置于死地,替主人报了仇
4.把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公忿忿面数之曰:“汝食朝廷禄,所主何事,忍委赤子饿虎口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是日将归,有物啸于山者,商惊祝曰:“为王公耶?果尔,当三啸止。”如其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A
2.B
3.A
4.(1)王公生气地当面斥责他说:“你吃着朝廷的俸禄,管的什么事,?忍心将百姓丢弃到饿虎的口里吗?”?
(2)这天将要回家,?听见有异物在山中长叫,?木商惊骇地祷告说:?“替王公叫的吗?果真如此,就长叫三声后停止。”(果然)如他所说。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类文阅读。
赵威后问齐使
?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①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有民?苟无民,何有君?故有问,舍本而问末者耶?”
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②曰钟离子,无恙耶?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是助王养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叶阳子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北宫之女婴儿子无恙耶?撤其环填,至老不嫁,以养父母。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胡为至今不朝③也?此二士弗业,一女不朝,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於陵子仲④尚存乎?是其为人也,上不臣于王⑤,下不治其家,中不索⑥交诸侯。此率民而出于无用者,何为至今不杀乎?”
【注释】①岁:收成。②处士:有才能而隐居不出来做官的人。③朝:上朝。古代妇女有封号的才能上朝,所以这里的“不朝”是指未加封号。④子仲:齐国的隐士。⑤臣于王:不向王称臣,就是不做官。⑥索:求。
1.对下面两句中的“使”字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1)齐王使①使②者问赵威后
(2)臣奉使③使④威后
A.使①与使③相同,使②与使④相同
B.使①与使③不同,使②与使④相同
C.使①与使③不同,使②与使④不同
D.使①与使③相同,使②与使④不同
2.下列各句中加粗的“以”字和例句中加粗的“以”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
A.乃令从者毋以兵
B.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C.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
D.至老不嫁,以养父母
3.对“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
A.难道把卑贱的放在前面,而把尊贵的放在后面吗?
B.难道把卑贱的百姓放在前面,而把我们国君放在后面吗?
C.难道是先轻视我们国王而后再尊重他吗?
D.难道是把你们国君放在前面而后再尊重我们国君吗?
4.下列对本文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反映了赵威后看重农业(收成)和人民生活而轻视齐王的态度。
B.本文反映了赵威后把农业(收成)和人民生活看得比国君还重要的民本思想。
C.本文表达了赵威后认为要治理好国家,就必须任用贤能、提倡孝道的治国主张。
D.赵威后认为,只有收成好了,人民生活才能安定;人民生活安定了,国王的统治才能巩固;贤能的隐士被任用了,老百姓都孝顺父母,国家才能治理好。
参考答案:1.B?
2.D
3.A
4.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