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阅读》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十)

时间:2019-06-29 19:41:45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问题。
  ①治平二年五月丁亥,赵郡苏轼之妻王氏,卒于京师。六月甲午,殡于京城之西。其明年六月壬,葬于眉之东北彭山县安镇乡可龙里先君先夫人墓之西北八步。轼铭其墓曰:?
  ②君讳弗,眉之青神人,乡贡进士方之女。生十有六年而归于轼。有子迈。君之未嫁,事父母,既嫁,事吾先君、先夫人,皆以谨肃闻。其始,未尝自言其知书也。见轼读书,则终日不去,亦不知其能通也。其后轼有所忘,君辄能记之。问其他书,则皆略知之。由是始知其敏而静也。从轼官于凤翔,轼有所为于外,君未尝不问知其详。曰:“子去亲远,不可以不慎。”日以先君之所以戒轼者相语也。轼与客言于外,君立屏间听之,退必反复其言曰:“某人也,言辄持两端,惟子意之所向,子何用与是人言?”有来求与轼亲厚甚者,君曰:“恐不能久。其与人锐,其去人必速。”已而果然。将死之岁,其言多可听,类有识者。其死也,盖年二十有七而已。始死,先君命轼曰:“妇从汝于艰难,不可忘也。他日汝必葬诸其姑之侧。”未期年先君没,轼谨以遗令葬之。铭曰:
  ③君得从先夫人于九原,余不能。呜呼哀哉!余永无所依怙。君虽没,其有与为妇何伤乎?呜呼哀哉!
1.写出下列加粗词在句中的意思。
(1)生十有六年而于轼____________
(2)从轼于凤翔____________
(3)君立屏听之____________
(4)未期年先君没____________
2.下列各组中加粗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乡贡进士方女——蚓无爪牙
B.其后轼有忘——此人为具言
C.已而果——有穴窈
D.由是始知其敏而静——微波入焉,涵澹澎湃而为此
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1)日以先君之所以戒轼者相语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君虽没,其有与为妇何伤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妻子对丈夫结交的朋友细心观察,提醒丈夫要警惕的两类人,一类是_______________二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
5.第②段作者精心描绘了夫妻日常生活的言谈,请简要概括妻子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1)嫁
  (2)做官
  (3)间隙、夹缝 、中间
  (4)一周年(一整年、满一年)
2.B
3.(1)(她)每天用已逝父亲用来告戒我苏轼的话提醒(或告诉)我。
  (2)你虽然死了,不过能与我母亲葬在一起,仍然做媳妇,有什么遗憾的呢?(或:你虽然死了,我这一生有与你结为夫妇这样的幸事,还有什么悲伤的呢?)
4.一类是见风使舵、投人所好的人;一类是对结交过于轻率的人。(意对即可)
5.知书达理、敏静娴淑;体贴丈夫;卓见有识。(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庞统字士元,襄阳人也。少时朴钝,未有识者。颍川司马徽清雅有知人鉴,统弱冠往见徽。徽采桑于树上,坐统在树下,共语自昼至夜,徽甚异之。称统当为南州士之冠冕,由是渐显。
  后郡命为功曹。性好人伦,勤于长养。领南郡太守。先主见与善谭,大器之,以为治中从事。遂与亮并为军师中郎将。亮留镇荆州。统随从入蜀。
  益州牧刘璋与先主会涪,统进策曰:“今因此会,便可执之,则将军无用兵之劳而坐定一州也。”先主曰:“初入他国,恩信未著,此不可也。”璋既还成都,先主当为璋北征汉中,统复说曰:“阴选精兵,昼夜兼道,径袭成都;璋既不武,又素无预备,人军卒至,一举便定,此上计也。杨怀、高沛,璋之名将,各仗强兵,据守关头,闻数有笺谏璋,使发遣将军还荆州。将军未至,遣与相闻,说荆州有急,欲还救之,并使装束,外作归形:此二子既服将军英名,又喜将军之去,计必乘轻骑来见,将军因此执之,进取其兵,乃向成都,此中计也。退还白帝,连引荆州,徐还图之,此下计也。若沉吟不去,将致大困,不可久矣。”先主然其中计,即斩怀、沛,还向成都,所过辄克
  于涪大会,置酒作乐,谓统曰:“今日之会,可谓乐矣。”统曰:“伐人之国而以为欢,非仁者之兵也。”先主醉,怒曰:“武王伐纣,前歌后舞,非仁者邪?卿言不当,宜速起出!” 于是统逡巡引退。先主寻悔,请还。统复故位,初不顾谢,饮食自若。先主谓曰:“向者之论,阿谁为失?”统对曰:“君臣俱失。”先主大笑,宴乐如初。
  进围雒县,统率众攻城,为流矢所中,卒,时年三十六。先主痛惜,言则流涕。拜统父议郎,迁谏议大夫。追赐统爵关内侯,谥曰靖侯。?(节选自《三国志?蜀书?庞统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精兵,昼夜兼道——阴:暗地里?
B.大军至,一举便定——卒:通“猝”,突然
C.闻有笺谏璋——数:多次
D.统复故位,初不顾——谢:推辞
2.下列各句,都能表现庞统足智多谋的一组是(? )?
①性好人伦,勤于长养?
②今因此会,便可执之?
③并使装束,外作归形
④先主痛惜,言则流涕?
⑤阴选精兵,昼夜兼道?
⑥将军因此执之,进取其兵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庞统年少时老实憨钝,20岁时去拜见司马徽,司马徽说庞统应该是南州读书人中最好的,从此他渐渐出了名。
B.庞统足智多谋,在攻取益州的策略上,早就成竹在胸,一口气给了刘备上中下三条计策,由其选择。
C.杨怀、高沛是刘璋的著名将领,倚仗自己兵强马壮,又占据着重要关隘,曾多次劝谏刘璋攻打荆州。
D.庞?统大度耿直,面对刘备做得不对的事情,他能直言不讳地指出来,事后仍然坚持原则,不向刘备道歉。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
①?徽采桑于树上,坐统在树下,共语自昼至夜,徽甚异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先主然其中计,即斩怀、沛,还向成都,所过辄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D
2.B
3.C
4.(1)司马徽正在树上采桑,让庞统坐在树下,两人一起谈论从白天到夜里。司马徽感到他非常奇异。?
  (2)刘备认为他的中策不错,就杀了杨怀、高沛,进军成都,经过的地方都攻打了下来。(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9分)
毛颖传
韩愈
毛颖者,中山人也。其先明视①,佐禹治东方土,养万物有功,因封于卯地,死为十二神。尝曰:“吾子孙神明之后,不可与物同,当吐而生。”已而果然。明视八世孙羺,世传当殷时居中山,得神仙之术,能匿光使物,窃姮娥、骑蟾蜍入月,其后代遂隐不仕云。居东郭者曰鵕,狡而善走,与韩卢争能,卢不及,卢怒,与宋鹊谋而杀之,醢其家。
秦始皇时,蒙将军恬南伐楚,中山,将大猎以惧楚。召左右庶长与军尉,以《连山》筮之,得天与人文之兆。筮者贺曰:“今日之获不角不牙衣褐之徒缺口而长须八窍而趺居独取其髦简牍是资天下其同书秦其遂兼诸侯乎!”遂猎,围毛氏之族,拔其豪,载颖而归,献俘于章台宫,聚其族而加束缚焉。秦皇帝使恬赐之汤沐,而封诸管城,号曰管城子,日见亲宠任事。
颖为人,强记而便敏,自结绳之代以及秦事,无不纂录。阴阳、卜筮、占相、医方、族氏、山经、地志、字书、图画、九流、百家、天人之书,及至浮图、老子、外国之说,皆所详悉。又通于当代之务,官府簿书、市井贷钱注记,惟上所使。自秦皇帝及太子扶苏、胡亥、丞相斯、中车府令高,下及国人,无不爱重。又善随人意,正直、邪曲、巧拙,随其人。虽见废弃,终默不泄。惟不喜武士,然见请亦时往。
累拜中书令,与上益狎,上尝呼为中书君。上亲决事,以衡石自,虽宫人不得立左右,独颖与执烛者常侍,上休方罢。颖与绛人陈玄、弘农陶泓及会稽褚先生友善,相推致,其出处必偕。上召颖,三人者不待诏,辄俱往,上未尝怪焉。
后因进见,上将有任使,拂试之,因免冠谢。上见其发秃,又所摹画不能称上意。上嘻笑曰:“中书君老而秃,不任吾用。吾尝谓中书君,君今不中书邪?”对曰:“臣所谓尽心者。”因不复召,归封邑,终于管城。其子孙甚多,散处中国夷狄,皆冒管城,惟居中山者,能继父祖业。
太史公曰:毛氏有两族。其一姬姓,文王之子,封于毛,所谓鲁、卫、毛、聃者也。战国时有毛公、毛遂。独中山之族,不知其本所出,子孙最为蕃昌。《春秋》之成,见绝于孔子,而非其罪。及蒙将军拔中山之豪,始皇封诸管城,世遂有名,而姬姓之毛无闻。颖始以俘见,卒见任使,秦之灭诸侯,颖与有功,赏不酬劳,以老见疏,秦真少恩哉
【注】①兔曰明视。――《礼记·曲礼》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蒙将军恬南伐楚,中山次:停驻
B.上亲决事,以衡石自程:衡量
C.正直、邪曲、巧拙,随其人一:一直
D.子孙最为蕃昌蕃昌:兴旺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将大猎惧楚日削月割,趋于亡
B.载颖归童子莫对,垂头
C.上未尝怪唯倜傥非常之人称
D.不复召,归封邑不如而厚遇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篇颇有特色的奇文,它把毛笔拟人化,融合诸多与之相关的神话传说,以一支毛笔的产生、发展、废置为脉络,写成了一篇历史传记。
B.文章既叙说了毛笔在历史文化上的贡献,又以它功勋卓著,却“赏不酬劳,以老见疏”讽刺了统治者的薄义寡恩,为历史上有类似遭遇的人鸣不平。
C.文章善于捕捉、把握人与物之间的相似点,在形与神上造成既像又不像的独特韵味。开头两段是写人,写毛颖的祖先,后几段则是写物,写毛笔的产生、发展历史。
D.《毛颖传》寓庄于谐,“以发其郁积”,巧用事典,言必有据,处处双关隐喻,达到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统一,读来使人兴趣盎然。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今日之获不角不牙衣褐之徒缺口而长须八窍而趺居独取其髦简牍是资天下其同书秦其遂兼诸侯乎!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⑴颖为人,强记而便敏,自结绳之代以及秦事,无不纂录。(3分)
⑵秦之灭诸侯,颖与有功,赏不酬劳,以老见疏,秦真少恩哉。(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C
小题4:今日之获/不角不牙/衣褐之徒/缺口而长须/八窍而趺居/独取其髦/简牍是资/天下其同书/秦其遂兼诸侯乎!
小题5:⑴毛颖这个人记忆力非常强并且敏捷、敏锐,从结绳记事的年代起直到秦代的事,没有不编纂记录的。
⑵秦灭诸侯,毛颖参与其事,立有功劳,但赏赐不足以酬报他的功绩,还因为老迈而被疏远,秦始皇真是薄情寡义啊!


本题解析:
小题1:C一:全,都。解释是次要依据语境、词性。例如:“用心一也”, 一:动词,专一。
小题2:B连词,表修饰。A连词,表目的/连词,因而。C代词,他们/语气助词。D连词,于是/副词,趁机。
小题3:C没有写人,都是在写物——毛笔。
小题4:本题考查学生断句的能力,实际上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原文为:“今日之获,不角不牙,衣褐之徒,缺口而长须,八窍而趺居,独取其髦,简牍是资。天下其同书,秦其遂兼诸侯乎!”
小题5:翻译句子以直译为主,语句要通顺,关键词语翻译要准确,特殊句式要体现出来。注意下列词语和句式:⑴记、纂、录;⑵与、酬劳、以、见,“以老见疏”为被动句。
附【参考译文】
毛颖是中山(地名)人。他的先人是兔子,辅佐大禹治理东方,(因)养育万物有功,因此在卯地获得封地,死后成为十二神之一。(他)曾经说:“我的子孙是神的后代,不可以和其它生物相同,(生产)是从嘴里吐出来的。”后来果然是这样。兔子的第八代孙子羺,人们传说在殷朝时期它住在中山,得到了神仙的法术,能够隐身、驱使物事,与嫦娥偷情,骑蟾蜍进入月亮,他的后代便隐居不当官。住在城东的名叫鵕,(它)狡猾并且善于奔跑,和韩卢比赛,卢不如它。卢恼怒,和鹊共同谋划杀了它,将它全家剁成了肉酱。
秦始皇的年代,蒙恬将军在南方讨伐楚国,在中山停留,准备举行大型的狩猎行动来威吓楚国,召集左右的庶长和军尉一起,用连山占卜这次行动,预测天时和人和的预兆。占卜者恭贺道:“这次要捕获的,是没有角,牙齿不锋利,穿短布衣的动物,缺嘴并且须长,有八窍象打坐一样坐着,就取他的毛,可以用来作为形成(写)书册的东西,天下都用它来书写(‘书’字一字双意,书写、文字,又指统一文字),秦将兼并诸侯吗?”于是开始狩猎,围捕毛(毛颖)家一族,拔下它们的毛,将毛尖(颖:原意是尖端。此处还暗指毛颖即兔子)装车带回,到章台宫将俘虏献给皇帝,聚集他家族的人将它们束缚起来(暗指束缚兔毫做笔)。秦始皇恩赐让蒙恬将它放入汤池沐浴(暗指将毛笔洗干净),并赐它封地管城(暗指做成毛笔,必需竹管),号为管城子。逐渐得到(皇帝)的恩宠和任用。
毛颖这个人记忆力非常强并且敏捷、敏锐,从结绳记事的年代起直到秦代的事,没有不编纂记录的;阴阳、卜卦、占卜相术、医疗方术、民族姓氏、山川的记载、地志、字和书法、图画、三教九流诸子百家等天下的书,乃至佛学、老子、外国的各种学说,全都详细地记下;还通晓当代的各种事务,官府公函,市井中货物钱财的账目记录,全都为皇上服务。从秦始皇到太子扶苏、胡亥、丞相李斯、中车府令赵高,下到国民百姓,没有不爱重他的。又善于随人的意,正直、邪恶、委婉、巧妙、拙朴的,全都随人的意。虽然有时被废弃(一边),始终沉默不泄密。惟有不喜欢武士,但是如果被请也经常前往。
毛颖多次升迁被封为中书令,和皇上更加亲密,皇上曾经称他为中书君。皇上亲自决断公事,每天阅览公文以达到规定的重量来限定自己,就是宫里的人也不得站在他的旁边,惟独毛颖和拿蜡烛的奴仆经常在旁边侍奉,皇上休息时才完。毛颖和绛县人陈玄(陈:旧、玄:黑。指墨。墨以时间久为好。绛县以产墨著名。)、弘农县(当时产砚台)的陶泓(砚台)和会稽县(当时产纸)褚先生(指纸)友好相善,互相推崇备至,他们出现的地方必定互相偕同。皇上召见毛颖,(他们)三人不等皇帝召见,总是一起前往,皇上从没怪罪过他们。
后来一次进见时,皇上要任用差遣,就拿起笔拂拭,于是脱下帽子谢恩。皇上看见他的头发秃了,并且所画的画不能如皇上的意。皇上笑道:“中书君老并且秃头,不能胜任我的任务了。我曾经称您是中书(中:中用。书:书写。),您现在是不中书啊?”回答说:“我就是尽心啦(暗指:用尽笔心)。”于是(皇上)不再召见,(他)回到封地,在管城终老。他的子孙很多,分散在中国和外地,都冒充是管城人,惟有住在中山的后代能够继承父辈祖宗的事业。
太史公(《太史》作者)说:“毛家有两族,其中一族是姬姓,周文王的儿子,封为毛,就是所谓的鲁、卫、毛、聃。战国的时候有毛公、毛遂。惟有中山这一族,不知道他们的祖宗,子孙最兴旺。孔子作《春秋》,是见捉到麟而停笔的,而不是他(毛颖)的罪过。蒙将军拔中山(兔子)的毛,秦始皇赐封管城,于是世代有名,而姬姓的毛族默默无闻。毛颖开始以俘虏的身份觐见,最终被重用。秦灭诸侯,毛颖参与其事,立有功劳,但赏赐不足以酬报他的功绩,还因为老迈而被疏远,秦始皇真是薄情寡义啊!”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彭越者,昌邑人也,字仲。常渔钜野泽中,为群盗。陈胜、项梁之起,少年或谓越曰:“诸豪桀相立畔秦,仲可以来,亦效之。”彭越曰:“两龙方斗,且待之。”
  居岁馀,泽间少年相聚百馀人,往从彭越,曰:“请仲为长。”越谢曰:“臣不愿与诸君。”少年彊请,乃许。与期旦日日出会,后期者斩。旦日日出,十馀人后,后者至日中。於是越谢曰:“臣老,诸君彊以为长。今期而多后,不可尽诛,诛最后者一人。”令校长斩之。皆笑曰:“何至是?请后不敢。”於是越乃引一人斩之,设坛祭,乃令徒属。徒属皆大惊,畏越,莫敢仰视。乃行略地,收诸侯散卒,得千馀人。
  ……
  汉王败,使使召彭越并力击楚。越曰:“魏地初定,尚畏楚,未可去。”汉王追楚,为项籍所败固陵。乃谓留侯曰:“诸侯兵不从,为之奈何?”留侯曰:“齐王信之立,非君王之意,信亦不自坚。彭越本定梁地,功多,始君王以魏豹故,拜彭越为魏相国。今豹死毋后,且越亦欲王,而君王不蚤定。与此两国约:即胜楚,睢阳以北至穀城,皆以王彭相国;从陈以东傅海,与齐王信。齐王信家在楚,此其意欲复得故邑。君王能出捐此地许二人,二人今可致;即不能,事未可知也。”於是汉王乃发使使彭越,如留侯策。使者至,彭越乃悉引兵会垓下,遂破楚。项籍已死。春,立彭越为梁王,都定陶。
  ……
  十年秋,陈豨反代地,高帝自往击,至邯郸,徵兵梁王。梁王称病,使将将兵诣邯郸。高帝怒,使人让梁王。梁王恐,欲自往谢。其将扈辄曰:“王始不往,见让而往,往则为禽矣。不如遂发兵反。”梁王不听,称病。梁王怒其太仆,欲斩之。太仆亡走汉,告梁王与扈辄谋反。於是上使使掩梁王,梁王不觉,捕梁王,囚之雒阳。有司治反形己具,请论如法。上赦以为庶人,传处蜀青衣。西至郑,逢吕后从长安来,欲之雒阳,道见彭王。彭王为吕后泣涕,自言无罪,愿处故昌邑。吕后许诺,与俱东至雒阳。吕后白上曰:“彭王壮士,今徙之蜀,此自遗患,不如遂诛之。妾谨与俱来。”於是吕后乃令其舍人告彭越复谋反。廷尉王恬开奏请族之。上乃可,遂夷越宗族,国除。
1.对下列语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少年请,乃许——彊:今为“强”,引申为“执意”
B.君王能出此地许二人——捐:放弃,舍弃
C.使人梁王——让:告诉,通告
D.於是上使使梁王——掩:出其不意的袭击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直接表现彭越见识与才能的一组是(? )
①两龙方斗,且待之
②往从彭越,曰:“请仲为长。”
③越乃引一人斩之,设坛祭,乃令徒属
④彭越乃悉引兵垓下,遂破楚
⑤梁王称病,使将将兵诣邯郸
⑥彭王壮士,今徒之蜀,此自遣患
A.②④⑥
B.③⑤⑥
C.①②⑤
D.①③④
3.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彭越曾经做过强盗,秦末时社会动乱,豪杰并起,彭越没有急于起事,而是耐着性子,择时而动。
B.少年推举彭越为首领,彭越为了立威,在第二天集会时找借口杀掉一个不服从自己的人,一下子就震住了大家。
C.彭越虽然归附了刘邦,但显然也有自己的打算,并不打算完全听命于刘邦,所以刘邦才采用了留侯张良的计谋,以利诱之,彭越才助刘邦消灭了项羽。
D.彭越被贬蜀州,路上遇到吕后,本想求吕后替自己求情,却没有想到吕后反而劝刘邦彻底消灭彭越,以绝后患。这显示了政治斗争的残酷性。
4.请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与期旦日日出会,后期者斩。旦日日出,十馀人后,后者至日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於是越乃引一人斩之,设坛祭,乃令徒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司治反形己具,请论如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C
2.D
3.B
4.(1)跟他们约好第二天日出集合,迟到的人杀头。第二天日出的时候,迟到的有十多人,最后一个人直到中午才来。
  (2)于是彭越就拉出一人杀了。设置祭坛,用人头祭奠,号令所属众人。
  (3)有关部门审理,认为他谋反的行迹已经具备,请求皇上依法判罪。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对“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路不拾遗(遗失的东西)
B.养虎遗患(留下)
C.留待作遗施(遗留)
D.小学而大遗(丢弃)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