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知识点《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四)

时间:2019-06-29 19:34:37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清诗,然后回答问题。
客发笤溪
叶燮②
客心如水水如愁,容易归帆趁疾流。
忽讶船窗送吴语,故山月已挂船头。

  [注]①笤溪是流经诗人家乡吴兴的一条河流。②叶燮(1627~1703),清代诗论家。
(1)“客心如水水如愁”是如何表现“愁”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歌末联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诗句运用比喻、顶针的手法。将客愁比成源源不断的流水;又将客愁与流水相比,突出客愁绵长。(2)末联两句表现了诗人船到家乡那一瞬间的感受。通过两个情景表现这种感受:先是突然听到乡音吴语,竟不敢相信已到家乡,接着抬头望故山明月,充满归乡的喜悦之情。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游庐山宿栖贤寺
王安国
古屋萧萧卧不周,弊裘起坐兴绸缪。
千山月午乾坤昼,一壑泉鸣风雨秋。
迹入尘中惭有累,心期物外欲何求!
明朝松路须惆怅,忍更无诗向此留。
(1)第三、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五句中的“惭”有什么含意?这首诗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第三、四句描写了庐山之夜明净幽寂的景色。层峦叠嶂中皓月的清光把世界变成了朗朗白昼,山谷间泉水淙淙,仿佛风雨交至的萧瑟秋声。运用了动静结合(视听结合)的手法。
(2)“惭”写出了陷入尘世、被俗务所累的惭愧和自责。这首诗表现了对庐山清幽之境的留恋,对超然物外、淡泊无欲境界的期许。(意思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6分)
送柴侍御
王昌龄
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有人认为“江风引雨入舟凉”中的“凉”字用得绝妙,你同意吗?为什么?(2分)
答:?
(2)两首诗的表现手法有相同之处,请从“实”与“虚”的角度,任选一首进行鉴赏。(4分)
答:?


参考答案:(1)同意。送友人上船时,正是橘柚飘香的秋天,面对江风、冷雨,一个“凉”字,写出了身体上感觉到的逼人凉意,更透露出离别时的心理感受。“凉”字正是情景交融的结合点,表现了诗人送别友人时的伤感。
(2)示例一:《送柴侍御》开头两句是实写送别的所见所感,后两句用丰富的想象,虚写别后的情景,化“远”为“近”,使“两乡”为“一乡”,它蕴涵的是人分两地、情同一心的深情厚谊。
示例二:《送魏二》开头两句是实写送别的情景,后两句行人虚构了一个凄清的境界:在不久的将来,朋友夜泊在潇湘之上,那时,一轮孤月高照,两岸的猿啼一声一声闯入梦境令他在梦中也摆脱不了愁绪。诗人通过想象友人的旅夜孤寂更好地烘托了送别的伤感之情。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处士卢岵山居
温庭筠
西溪问樵客,遥识主人家。
古树老连石,急泉清露沙。
千峰随雨暗,一径入云斜。
日暮鸟飞散,满山荞麦花。
小题1:颔联与颈联在写景角度及意境氛围两方面有何差异?请简要赏析。(3分)
小题2: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这首诗写景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作答。(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1)颔联写近景,境界高古、清幽(古朴、幽雅、清净)。颈联眺望远景,景象阔大、幽眇(空阔、迷蒙、幽深)。(“近景”“远景”1分,各自的意境氛围2分)
小题2:(2)采用融情于景(侧面烘托,白描)的手法,通过处士卢岵山居景色的描写,反映卢岵生活的古朴和人品的高洁,表现了作者的思慕之情。(手法1分,卢岵古朴高洁1分,作者思慕之情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诗歌写景的角度主要有动静、远静、虚实、明暗等方面,结合本诗来看本诗应是远近的角度。景物的特点要扣主要意象前的修饰词,如第二联的“古树”“清露”“千峰”,“古”“清”给人幽静感,“千”则有空旷感。考生对写景的角度通常把握不好,适时地考一考有利于学生掌握。
小题2::“一切景语皆情语”,从本诗的景物描写来看,意境是清幽、阔大的。所以山居者的追求也是远离世俗的高洁、恬淡。古人写诗都讲究含蓄、委婉,赞美别人的生活情趣是为表达自己的情感追求。如陶渊明描写田园生活的美好,实则表达自己的生活追求。掌握了此规律,这一类题都可迎刃而解。本题既是对诗歌主题的概括,又是对作者人生追求的分析。学生容易将二者混淆在一起,将二者放在一个题目中考查,有利于检测学生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⑴回眸一笑百媚生,?。?(白居易《长恨歌》)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
?, 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
?,惟有幽人自来去。?(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⑶世间行乐亦如此,?。?(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女娲炼石补天处,?。?(李贺《李凭箜篌引》)


参考答案:(6分)⑴六宫粉黛无颜色?小楼昨夜又东风?⑵出师未捷身先死?岩扉松径长寂寥?⑶古来万事东流水?石破天惊逗秋雨(1句1分,有错该句即不得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3 4 5 下页 尾页 4/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