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9 19:25:32
1、阅读题 比较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下面问题。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马嵬四首(其二)
袁枚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赏析】这两首诗都是咏史诗。前者是诗人夜晚住宿在秦淮河畔,听到歌声的感触;后者则是诗人在去陕西赴任的途中,路过当年唐明皇被迫赐死杨玉环的马嵬坡时,联系时势所引发的历史性思考。前者主要关注的是社会,而后者更偏重民生。?
1.两首诗都引用了古代的诗歌,请从表层与深层意义两个角度分析它们各自在诗里的作用。?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泊秦淮》中景物描写的诗句“烟笼寒水月笼沙”在全诗中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典”可以使诗句内容含量增大,请从这两首诗中任意找出两处,并加以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后庭花》也就是《玉树后庭花》,据说是南朝最后一个皇帝陈后主所作的乐曲,伴随着陈的灭亡,它也就成了亡国、之音的代名词。在这首诗中指的是寻欢作乐,而并不是实指这支曲子。《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作的一首长诗,内容讲述的是唐明皇和杨玉环的爱情,在这里指的是帝王的爱情。(意对即可)
2.首先这句诗点明时间(“月笼沙”),其次诗句中营造的苍凉的意境符合当时作者的心境,便于下面的抒情。(意对即可)
3.两首诗中共有四处用典。《泊秦淮》中“隔江”一方面照应“亡国恨”,同时又指当年隋兵已经在江北岸,而陈后主却依然沉湎于声色之中。《马嵬四首》(其二)中“人间亦自有银河”化用牛郎织女的传说。(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王湾《次北固山》回答问题。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失,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这首诗中哪几个字是诗眼?生动地描述了江潮涨后的什么样的景象?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参考答案:诗眼是‘平’‘失’‘悬’三字,生动地描述了水势浩淼,风帆高悬,意境开阔,是一幅绝妙的画图。表现出诗人胸怀的宽阔,表达了征途顺利的喜悦之情。
本题解析:(回答时应这样考虑:“平”、“失”两个字写出水势,“悬”则写出了旅途顺畅,从所描绘的画面看,境界开阔,这是要首先想到的,然后依照情景交融回答诗人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戎昱的《移家别湖上亭》,回答问题。(8分)
移家别湖上亭
【唐】戎 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注】戎昱,唐代诗人。荆南人,登进士第。卫伯玉镇荆南,辟为从事。建中中,为辰、虔二州
刺史。集五卷,今编诗一卷。
小题1:这首诗的体裁属于近体诗中的?,题目中能提示全诗内容的词语是?。(2分)
小题2:作者是采用什么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的,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3分)
小题3: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要分析。(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七言绝句(七绝)?别(2分
小题1: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并使主客移位,巧妙而含
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3分
小题1:用“系”字既切合柳条藤蔓修长柔软的特点,又写出了柳条藤蔓牵衣拉裾的动作,
表现它们依恋主人不忍主人离去的深情。用“啼”字既符合黄莺鸣叫的特点,又似殷殷挽留、
凄凄惜别,让人联想到离别的眼泪。(3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对诗歌常识的认识。四句的为绝句。八句及以上为律诗。还分为七言或五言。第二问可从题目中提取。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诗人选取了柳条藤蔓、黄莺等意象,用他们的依依难舍来表达自己的离情。所以很有特色。答题时可先写出其用何手法,并结合诗句举出事例,并写出其表达了何种情感。
小题1:本题考查炼字。这两个字的传神之处在于其蕴含拟人修辞,更好的表达情感。答题时要结合诗句具体描述其所绘之景及所抒之情。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金陵怀古
王硅
怀乡访古事悠悠,独上江城满目秋。
一鸟带烟来别渚,数帆和雨下归舟。
萧萧暮吹惊红叶,惨惨寒云压旧楼。
故国凄凉谁与问,人心无复更风流。
(注)王硅:时任北宋左相,写作此诗时,北宋在与西夏的两次战争中均遭失败。
(1)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4分)
(2)颈联锻字炼句,历来为人称道。请任选其中的两处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4分)
参考答案:(1)①开篇点题,点明时间和地点(1分)②“独上”“满目秋”等词,开篇即为全诗笼罩了一层孤寂、萧索的气氛。 (2分)③与尾联中的“故国凄凉”“谁与问”首尾呼应(1分)
(2)用“萧萧”“惨惨”修饰“暮吹”“凄凉”,摹声绘色,突出了晚风凄紧,寒云惨淡,也烘托了作者伤感的心绪;“惊”运用拟人手法,既写出了秋风中“红叶”飘零的情状,也传达出了诗人心头之惊;“压”既形象地写出了寒云之重,也表现出诗人心情之沉重。(任选两处即可,每处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春游湖
〔宋)徐府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
小题1:“夹岸桃花蘸水开”一句中最传神的字是哪一个?找出来并作简要分析。(4分)
小题2:富有理趣是宋诗的一大特色,请简要分析“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中蕴含的哲理。(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蘸”字,运用拟人手法,一方面生动形象地写出桃花开得繁密,把树枝压弯了后贴着水面的情景,另一方面也表明下过春雨,桃花是湿的,形象地表现了“桃花带雨”的动人情形,表达了作者喜悦的心情。
小题1:春水上涨,没过桥面,正当游人无法过去之际,一只小船从绿阴深处撑过来。诗句告诉人们,困境中仍然蕴含着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体现了宋诗特有的理趣。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重点考查考生鉴赏作品语言的能力。桃花倒影映在水中,波光荡漾。岸上水中的花枝连成一片,远处望见,仿佛蘸水而开。一个“蘸”字,形象地描绘出桃花映水的姿态。写景传情,表达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小题1:本题重点考查考生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柳阴深处,悠悠撑出一只小船来,这就可以租船摆渡,继续游赏了。这暗点了题目中的“游”字。体现出困境中仍然蕴含着希望,揭示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同时说明事物消长变化,意蕴深刻。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