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文学类文本阅读》高频考点预测(2019年最新版)(一)

时间:2019-06-29 19:15:24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现实与创造
张世英
①传统真理观认为,凡不符合逻辑概念的东西或不可能出现在感性直观中的东西,就是不真的。这就是所谓的现实性。现实者,在场、出场之谓也,根本不可能出场的东西就是不现实的东西,就是不真的。这种真理观移植到中国来,于是像李白的“白发三千丈”和杜甫的“晨钟云外湿”就都被看做是不现实的因而是不真的东西。因为“白发三千丈”不可能在感性直观中出场,声中闻湿不可能在概念中出场。
②人所生活于其中、实践于其中的世界,总是人与物交融的产物,所谓离开人而独立的外物是没有意义的。人的生活世界,其意义是人与现实(现实既包括物,也包括个人以外的他人)的接触中创造出来的。人是有创造性的动物。人在与现实的接触、交融中所创造出来的东西远远超越了现实,它比现实的东西要丰富得多,这些丰富奇妙的内容远非简单地归结为现实就可以了结的。可以说,人的创造性就是人之超越现实的特性。
③人所创造的世界是一个充满意义的世界,从人的这种有意义的世界的角度看问题,那么,真理的标准就不应该再固守在传统真理观所坚持的狭隘的“现实”或“在场”的范围内,不应该以超出人的创造活动之外的抽象之物为依归,而应该就在人的创造活动本身。只要人的创造活动所表现出来的东西是有意义的,它就是真的。说它是真的,是因为它表现了人的内心深处的真实闪光,这真实的闪光是人与现实接触、交融的产物,因而不是主观唯心主义的,却又远远超越了现实,表现了人的独特的创新。孙悟空大闹天宫,固然反映了对现实中旧秩序的反抗,但如果仅仅把孙悟空大闹天宫归结为这一现实,那么,孙悟空大闹天宫或者说整个《西游记》小说的文学意味及其创造性和独特性何在呢?那种单纯用科学分析、用逻辑和历史分析探究神话之现实基础的做法,实无异于否认神话的独立性和人的创造性。
④人的创造活动由于远远超越了现实,因而具有虚拟性。虚拟就是承认现实中不存在或不可能存在的东西的意义和真实性。上引孙悟空大闹天宫就是虚拟之一例,前面提到的“白发三千丈”都只能是虚拟的。
⑤虚拟在人类思想文化的各种现象中都是必不可少的因素。例如,艺术显然是一种不可能离开虚拟的思想文化现象。艺术起源于对现实的模仿,但真正的艺术品,其与它所描绘、所言说的东西之间的关系绝不是简单的现实原型和摹本的关系,艺术品远远超越了它所描绘、所言说的现实本身的范围而具有虚拟性。举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一幅宗教画,你能说它有什么现实的原型供人们对照吗?但它由于人的创造性而感动了古今多少能领悟人类内心真实的人们的心灵,包括不信宗教的人!当然,虚拟不是虚构或捏造,虚拟不是与现实毫无联系的。一部好的小说所描写的典型人物,虽然在现实中不存在,但他在读者心目中又似乎无处不在。我认为这“似乎无处不在”的“现实中不存在”正是虚拟的特性,正是人的创造性之所在。“现实中不存在”,是因为它是虚拟的;“似乎无处不在”,是因为虚拟不是捏造,它与现实是有联系的。
⑥虚拟不仅表现在逻辑概念的思维活动中,而且也特别表现在无逻辑性的想象和幻想中。文学艺术中不乏这种现象,宗教神话中尤其充满了这种现象。宗教、神话不是理性、逻辑所可以说明的,然而,人却具有这种非理性、非逻辑的本性。科学的创造性也具有虚拟性。自然科学的规律往往是在现实里根本不存在的条件下,亦即在科学家虚拟的条件下发现的,这一点我想是不待申述的。无理数和虚数更可以说是一种不可思议的东西,如果硬要在现实中找到一个与之对应的东西才算是得到满意的解释,那简直是不可能的。
⑦总之,无论是文学艺术、宗教神话、科学等任何一种思想文化现象,都是人的创造活动,都具有超越现实的虚拟性。
(改编自《张世英学术文化随笔》,中国青年出版社)
小题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
A.人的创造性虽然超越现实但不能脱离现实。
B.与传统真理观不同,真理标准应在人的创造活动上。
C.人的创造活动因具有虚拟性而远远超越了现实。
D.所有的艺术品绝不是对现实的简单模仿。
E.任何一种思想文化现象都具有虚拟性。
小题2:关于“孙悟空大闹天宫”,下列判断不符合文章观点的是(3分)
A.这是不真的。
B.这是有意义的。
C.这是虚拟的。
D.这是与现实有联系的。
小题3:现实与创造有什么关系?请结合文意概括。(4分)
小题4:有人在讲解李白的“日照香炉生紫烟”时,分析了紫烟生成的科学依据,并以此说明文学诗歌与科学的相通相融。请运用文章观点分析这一做法。(4分)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蓬勃发展的互联网不仅为我们现有社会的转型提供了基础的物质架构,而且事实上建构了一个“超真实”的“虚拟社会”。人们通过延伸的感官以真实的情感投入积极参与到这个新社会场景的建构之中,演绎出各种新兴的网络现象,而网络围观即是其中最常见、最有影响力的一种。从本质上讲,网络围观是一种自发的网络群聚,是一种心灵参与的视觉围观,有时围观者的行为会延伸至现实世界。
  网络围观并不是现实围观在互联网上的简单重现,它具有如下特点:
  一、虚拟性和自发性。首先,网络围观具有虚拟性。围观者没有切身的直接参与,而是以延伸的视觉和情感参与围观。然而,这种参与通常会表现出更强烈的心灵互动,因为在网络中,围观者的内心是敞开的,想法是有形可见的(通常表现为跟帖)。这种内心想法的可见性能够促成相同意见者的呼应和聚集,进而产生内心的认同与集体感,形成声势和舆论压力。其次,网络围观具有自发性。这种自发性首先源于有着围观基因的中国传统文化,正是这种文化基因为网络围观提供了心理营养和惯性,使得围观“看热闹”成了中国的一种社会常态。此外,网络相对安全的话语表达环境也为人们自发参与围观注入了无限的热情。
  二、无组织性。网络围观是以网络为平台的无组织群体聚合,通常一个事件就是吸引那些分散于各个节点的网民聚拢在一起的磁石,而这些围观者则如吸附在磁石上的铁屑,彼此孤立,互不相关。这种非组织的群聚有时也会彰显出强大的力量,其原因是这种群聚中存在的多个“心理群体”面对同一事件时,常常会表现出心理和行动的高度一致性。三、情绪性。网络实际上为围观者提供了一个类群体场,位于这个场中的个体在心理上得到了群体的庇护,于是在网络围观中,作为个人真实情绪表现形式的肆意谩骂和苛刻嘲讽常常成为围观话语中必不可少的内容。网络围观个体的情绪性不仅会引发虚拟空间的语言暴力,有时甚至直接导致网络暴力的发生。 
  四、短暂性和复发性。网络围观的生命周期是由围观者决定的。一旦失去了围观者,网络围观即告终结。短暂性是流动网络与浮躁心态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必然产物。有时,被冷落的围观事件会引发大规模的后续围观。网络围观的复发性显现出网络的张力和弹性逻辑,重新排列组合的信息有时会激起网民新的兴趣,时空得以延伸,网络事件的影响深度和广度得以拓展。
  综观网络围观现象,我们可以看出,一方面,网络围观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不容忽视。在中国法制尚不健全的当下,网络围观起到了道德维护和推进制度完善的积极作用。不仅如此,围观中许多民间精英的评论充满智慧和才气,既为阅读者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和理性养分,也会更大范围、更深层面地震撼许多浅薄无知的内心。另一方面,网络围观也有其消极作用。围观中被围观者不仅面临隐私可能遭到暴露的危险,而且还必须承受激烈话语带来的精神重荷。同时网络围观有时会对社会产生消极影响,大规模的围观如果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必然引起民怨的积聚而为社会的稳定埋下隐患。
  网络围观是一种发生于虚拟世界,并有可能延伸到现实生活中的特殊现象,我们要辩证对待,加大监管力度,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使之有益于社会和人民。
1.关于“网络围观”,下列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网络围观发生于虚拟社会场景之中,并可能延伸到现实生活,从而对被围观者产生直接影响。
B.网络围观与现实围观相比,具有安全的话语表达环境,使围观者更容易敞开内心,畅所欲言。
C.网络围观具有虚拟性、情绪性、短暂性等特征,这些特征并非彼此独立,而是既相互联系又相互作用。
D.网络围观也会显示积极的作用,仅从“暴力”的维度来概括是片面的,其对社会的影响是一把双刃剑。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虽然网络围观者不是切身的直接参与,而是以延伸的视觉和情感参与围观,但是这种参与一般会表现出更强烈的心灵互动。
B.跟帖这种让围观者内心想法具有有形可见性的方式,能够促成不同意见者的呼应和聚集,进而产生内心的认同与集体感,形成声势和舆论压力。
C.由于处于类群体场中的围观个体在心理上得到了群体的庇护,所以肆意谩骂和苛刻嘲讽成为个人真实情绪的表现形式。
D.只要辩证对待网络围观,加大监管力度,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就可以发挥它在道德维护和制度完善方面的积极作用。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自发性成为网络围观的特征之一,是因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围观基因,这种文化基因为网络围观提供了心理营养和惯性。
B.网络围观个体的情绪性不仅会引发虚拟空间的语言暴力,有时甚至直接导致网络暴力的发生,从而显现网络围观具有一定的消极作用。 
C.网络围观中的“心理群体”面对同一事件时,常常会表现出心理和行动的高度一致性,这是网络围观有时会显示出强大力量的重要原因。
D.网络围观的短暂性不同于现实围观的“一哄而散”,有时,被冷落的围观事件会引发大规模的后续围观。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顺着一条土路寻找父亲
铁马
? 仲秋。正午。星期天。太阳毒辣辣的炙烤着大地。
?我们在城里吃好了午饭下乡去看父亲。坐的是弟弟开的新“现代”。一眨眼的工夫,我们就到村口了。打开车门,一股热浪袭来,两个侄女直喊“好热”。我们从新“现代”里钻出来,走了一段凹凸不平的土路才到家门口。
?母亲正在做饭,却没看到父亲的身影。我问母亲:“爸呢?”母亲一边炒菜一边回答说:“还在地里摘棉花呢。你爸呀,干起活来就不知早晚。你们吃饭没有?”
?我没有回应母亲的话,径自沿着通往我家棉花地的小路去寻找父亲。我看见连片的棉地,棉花在秋阳下泛着苍白的笑脸,棉花的秸秆、枝叶显得有些耷拉。
?我顺着那条窄窄的土路地埂找到我家的棉花地,没有看到父亲,却看见了两三只硕大的蛇皮袋和一大堆新摘下的雪白的棉花。我朝棉地大喊了几声。父亲听见了我的叫喊,“哦”地应了一声,才从那一人多高的棉秆丛里探出脑袋来,汗水在父亲通红的脸庞上直往下流。我有些责备地说:“爸,该回家吃饭了,妈在等你呢!”他好像没有听见我的话似的,说:“你把路旁的棉花装好掮回家晒晒,家里楼上还有好几袋呢,下午把它们拉去卖了。”然后,又把脑袋缩回那棉地里,就像一朵结在秸秆上不想摘下的棉花。
?我把棉花装好,正好两袋。秋阳的毒辣使我三脚并成两步把棉花掮回家,并按照父亲的吩咐用晒筐把棉花摊开来晒在门口的稻场上。此时父亲也掮着一袋棉花回来了。我去接他肩上的棉袋时,看见父亲的衣衫全部湿透,像从水里捞上来的人。父亲顺手从条台上拿起事先用硕大的玻璃瓶子晾好的开水,仰起脖子“咕咚—咕咚”地往肚里灌,然后坐到后门口歇凉。两个侄女儿不知从哪里弄来两把旧蒲扇,乖巧地对爷爷说:“爷爷你好好歇歇,我们给你扇风。”她们很卖力地扇风,屁股却翘得老高老高的。“傻孙女哟,别扇了,莫把自己扇出一身汗来呢。”父亲的笑容比开在秋天的棉花还要灿烂!
?母亲把盛好饭菜的碗端到父亲手里。父亲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在告诉我们:“今年棉花要比往年的好很多,估计今年能卖个千把块出头。加上卖黄豆、芝麻的钱,两千出头是绑在马背上的。要是早一个星期把先前摘的棉花卖了真赢了,那时的价钱一斤是2.8元,昨天跌到2.75元。今天你们晚些时候去帮我把棉花卖了,说不定价钱还会跌呢。”
?我们在返城之前,帮父亲把棉花拉到收购点卖了,并将七百多元的现金交到他的手里。
?父亲和母亲把我们送到村口上车。父亲忽然记起了什么,“你们等一下”,然后去村口路边的屠夫家拿来三斤猪肉,对我们说,“你们带上,乡下的猪肉比城里的好呢,价钱又便宜。”
?太阳挂在西边的天幕上。
?车子开出好远了。我从反光镜里看到父亲和母亲还在向远去的“现代”挥手,泪水就情不自禁涌出来了。
结合文章内容,概括父亲的性格特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题    洪教头深怪林冲来,又要争这个大银子,又怕输了锐气,把棒来尽心使个旗鼓,吐个门户,唤做把火烧天势。林冲想道:“柴大官人心里只要我赢他。”也横着棒,使个门户,吐个势,唤做拨草寻蛇势。洪教头喝一声:“来,来,来!”便使棒盖将入来。林冲望后一退,洪教头赶入一步,提起棒,又复一棒下来。林冲看他脚步已乱了,便把棒从地下一跳,洪教头措手不及,就那一跳里,和身一转,那棒直扫着洪教头臁儿骨上,撇了棒,扑地倒了。(《林冲棒打洪教头》)
这段精彩的较量表现了洪教头与林冲怎样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与韩荆州书
李 白
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何令人之景慕,一至于此耶!岂不以有周公之风,躬吐握之事,使海内豪俊奔走而归之,一登龙门,则声誉十倍,所以龙盘凤逸之士,皆欲收名定价于君侯。愿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则三千宾中有毛遂,使白得颖脱而出,即其人焉。
白陇西布衣,流落楚汉。十五好剑术,徧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王公大人,许与气义。此畴曩心迹,安敢不尽于君侯哉?
君侯制作侔神明,德行动天地,笔参造化,学究天人。幸愿开张心颜,不以长揖见拒。必若接之以高宴,纵之以清谈,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今天下以君侯为文章之司命,人物之权衡,一经品题,便作佳士。而君侯何惜阶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扬眉吐气,激昂青云耶
昔王子师为豫州,未下车,即辟荀慈明,既下车,又辟孔文举、山涛作冀州,甄拔三十余人,或为侍中、尚书,先代所美。而君侯亦荐一严协律,入为秘书郎,中间崔宗之、房习祖、黎昕、许莹之徒,或以才名见知,或以清白见赏。白每观其衔恩抚躬,忠义奋发,以此感激,知君侯推赤心于诸贤腹中,所以不归他人,而愿委身国士。倘急难有用,敢效微躯。
且人非尧舜,谁能尽善?白谟猷筹画,安能自矜?至于制作,积成卷轴,则欲尘秽视听。恐雕虫小技,不合大人。若赐,观刍荛,请给纸墨,兼之书人,然后退扫闲轩,缮写呈上。庶青萍、结绿,长价于薛、卞之门。幸惟下流,大开奖饰。惟君侯图之。
(选自中华书局标点本《李太白全集》)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十五好剑术,徧干诸侯 干:得罪
B.笔参造化,学究天人 究:学问
C.幸愿开张心颜,不以长揖见拒 见:接见
D.未下车,即辟荀慈明辟:征召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何令人景慕 崔宗之、房习祖、黎昕、许莹
B.岂不有周公之风 愿君侯不富贵而骄之
C.皆欲收名定价君侯 安敢不尽君侯哉
D.一登龙门,声誉十倍 积成卷轴,欲尘秽视听
小题3:下列句子中,都能表现李白“充满自信”的一项是(  )
①使白得颖脱而出,即其人焉 ②王公大人,许与气义 ③笔参造化,学究天人 ④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 ⑤白每观其衔恩抚躬,忠义奋发 ⑥倘急难有用,敢效微躯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②③⑥
D.②④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白提醒韩荆州不要因自己富贵就蔑视地位低微的人,他们人数很多,其中一定会出现像毛遂那样的奇才。
B.李白十五岁流落楚汉时爱好剑术,冒犯了许多地方长官;三十岁时写了许多文章,又与很多卿相显贵有矛盾。
C.李白认为韩荆州是决定文章命运、衡量人物高下的权威,作品一经他的品评认可,自己就可以扬眉吐气、激厉昂扬、气概凌云。
D.韩荆州对各位贤士推心置腹,赤诚相见,李白每每看到他们怀恩感慨,忠义奋发,因此非常感动。




首页 上页 1 2 3 下页 尾页 1/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