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提分技巧《文言文阅读》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一)

时间:2019-06-29 18:28:59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6分)
夫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而古人未尝不读书不穷理所谓不涉理路、不落言筌者,上也。诗者,吟咏情性也。盛唐诗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莹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 (选自严羽《沧浪诗话· 诗辨》)
20.依据选文,说明严羽所认为好诗所必须具备的标准。(2分)
答:?
21.列举具备严羽所认为好诗标准的两位盛唐诗人的诗各一篇。(2分)
答:?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贺兰祥字盛乐。其先与魏俱起,后有以良家子镇武川者,遂家焉。父初真,少知名,为乡闾所重。尚①太祖姊建安长公主。祥年十一而孤,居丧合礼。长于舅氏,特为太祖所爱。虽在戎旅,常博延儒士,教以书传。太祖初入关,祥与晋公护俱在晋阳,后乃遣使迎致之。年十七,解褐②奉朝请,加威烈将军。祥少有胆气,志在立功。寻擢补都督,恒在帐下。从平侯莫陈悦,又迎魏孝武。以前后功,封抚夷县伯。仍从击潼关,获东魏将薛长孺。又攻回洛城,拔之。还,拜左右直长,进爵为公。
  十四年,除都督、荆州刺史,进爵博陵郡公。先是,祥尝行荆州事,虽未期月,颇有惠政。至是重往,百姓安之。由是汉南流民襁负而至者,日有千数。远近蛮夷,莫不款附。随机抚纳,成得其欢心。时盛夏亢阳,祥乃亲巡境内,观政得失。见有发掘古冢,暴露骸骨者,乃谓守令曰:“此岂仁者之为政耶!”于是命所在收葬之,即日澍雨。是岁,大有年。州境先多古墓,其俗好行发掘,至是遂息。
  祥虽太祖密戚,性甚清素。州境南接襄阳,西通岷、蜀,物产所出,多诸珍异。时既与梁通好,行李往来,公私赠遗,一无所受。梁雍州刺史、岳阳王萧詧③钦其节俭,乃以竹屏风、絺绤④之属及经史赠之。祥难违其意,取而付诸所司。太祖后闻之,并以赐祥。
  十六年,拜大将军。太祖以泾、渭溉灌之处,渠堰废毁,乃命祥修造富平堰,开渠引水,东注于洛。功用既毕,民获其利。
  周孝闵帝践祚,进位柱国,迁大司马。时晋公护执政,祥与护中表,少相亲爱,军国之事,护皆与祥参谋。
  武成初,吐谷浑侵凉州,诏祥与宇文贵总兵讨之。祥乃遣其军司檄吐谷浑,遂与吐谷浑广定王、钟留王等战,破之。因拔其洮阳、洪和二城,以其地为洮州。抚安西土,振旅而还。进封凉国公。保定二年薨,年四十八。谥曰景。(选自《周书·贺兰祥传》,有删改)
  [注]①尚;指娶公主为妻。②解褐:指脱去布衣担任官职。③詧(chá):人名。④絺绤(chī xì):葛布的统称。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后有以良家子镇武川者,遂家焉——家:定居
B.远近蛮夷,莫不附——款:款待
C.是岁,大有——年:收成
D.诏样与宇文贵兵讨之——总:统领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贺兰祥惠民业绩的一组是
[? ]

①随机抚纳,咸得其欢心
②亲巡境内,观政得失
③乃谓守令曰:“此岂仁者之为政耶!”
④命所在收葬之
⑤难违其意,取而付诸所司
⑥修造富平堰,开渠引水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④⑤
D.②③⑥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贺兰祥出身贵族,年少丧父,守孝符合礼仪;在舅舅家长大,很受太祖钟爱,虽然在军旅中,却不断多方聘请儒生教自己学习典籍。
B.贺兰祥少时就有胆略勇气,志在建立功业,从十七岁开始担任官职,后来在对东魏和吐谷浑的战斗中,都获得胜利,官爵得到晋升。
C.贺兰祥的母亲是周太祖的姐姐,他虽然是太祖的近亲,但是品性清正俭素;他的节俭作风也受到邻国雍州刺史、岳阳王萧髻的钦敬。
D.贺兰祥一直受到太祖的信赖,多次被委以重任;周孝闵帝即位之后,执掌朝政的晋公护对他也非常倚重,军国大事都与他商议谋划。
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祖初入关,祥与晋公护俱在晋阳,后乃遣使迎致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至是重往,百姓安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时既与梁通好,行李往来,公私赠遗,一无所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苏秦为赵合从,说楚威王曰:“楚,天下之强国也。大王,天下之贤王也。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粟支十年,此霸王之资也!夫以楚之强与大王之贤,天下莫能当也。今乃欲西面而事秦,则诸侯莫不南面而朝于章台之下矣。秦之所害于天下,莫如楚,楚强则秦弱,楚弱则秦强,此其势不两立。故为王至计,莫如从亲以孤秦。大王不从亲,秦必起两军:一军出武关;一军下黔中。若此,则鄢、郢动矣。臣闻治之其未乱,为之其未有也。患至而后忧之,则无及已。故愿大王早计之。
   “大王诚能听臣,臣请令山东之国,奉四时之献,以承大王之明制,委社稷宗庙,练士厉兵,在大王之所用之。大王诚能听臣之愚计,则韩、魏、齐、燕、赵、卫之妙音美人,必充后宫矣。赵、代良马,必实于外厩。故从合则楚王,横成则秦帝。今释霸王之业,而有事人之名,臣窃为大王不取也。
   “夫秦,虎狼之国也,有吞天下之心。秦,天下之仇雠也。横人皆欲割诸侯之地以事秦,此所谓养仇而奉雠者也。夫为人臣而割其主之地,以外交强虎狼之秦,以侵天下,卒有秦患,不顾其祸。夫外挟强秦之威,以内劫其主,以求割地,大逆不忠,无过此者。故从亲,则诸侯割地以事楚;横合,则楚割地以事秦。此两策者,相去远矣,有亿兆之数。两者大王何居焉?故弊邑赵王,使臣效愚计,奉明约,在大王命之。”
  楚王曰:“寡人之国,西与秦接境,秦有举巴蜀、并汉中之心。秦,虎狼之国,不可亲也。而韩、魏迫于秦患,不可与深谋,与深谋恐反人以入于秦,故谋未发而国已危矣。寡人自料,以楚当秦,未见胜焉。内与群臣谋,不足恃也。寡人卧不安席,食不甘味,心摇摇然如悬旌而无所终薄。今君欲一天下,安诸侯,存危国,寡人谨查社稷以从。”(选自《战国策·楚策》)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之所于天下——害:妨碍
B.横成则秦——帝:称帝
C.必于外厩——实:充满
D.在大王之——命:裁断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苏秦向楚王言“合纵之利”的一组是(? )
①楚强则秦弱,楚弱则秦强
②从合则楚王
③患至而后忧之,则无及已
④韩、魏、齐、燕、赵、卫之妙音美人,必充后宫矣
⑤从亲,则诸侯割地以事楚
⑥以楚当秦,未见胜焉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秦奉赵王之命游说楚王合纵,他指出楚王是贤君,楚国国力雄厚,有称霸天下的资本,为楚王最终同意合纵奠定了基础。
B.苏秦的游说,打动了楚王。楚王推心置腹,表示早就看透秦国的侵略性,但韩、魏等国畏秦,不敢与楚合纵,故一拖至今。
C.苏秦告诉楚王如不搞合纵,秦国必会出兵攻楚,造成楚国国内震动,国君还会遭受主张以地事秦的臣子的威胁,后果严重。
D.苏秦指出秦国视楚国为最大对手,秦、楚两国的国力此消彼长,两国不能和平共处,而合纵可以孤立秦国壮大楚国的力量。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闻治之其未乱,为之其未有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君欲一天下,安诸侯,存危国,寡人谨奉社稷以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题  阅读文本选段,完成下面的题。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为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二章)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十九章)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关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八十章)
1.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通“矣”。
B.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成就。
C.夫唯弗居,是以不/去:离开。
D.安其居,乐其/俗:习俗。
2.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皆知善之善/是以圣人处无之事
B.有无相生,难易成/民至老死不往来
C.功成弗居/使有什伯之器不用
D.故令有属/虽有甲兵,无陈之
3.?下列语句编成四组,全部能表现老子“无为而治”观点的一项是(?)
①长短相形,高下相倾
②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③绝圣弃智,民利百倍
④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
⑤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⑥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②⑤⑥
D.①③④
4.下列有关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子在第二章中,阐述了有无、难易、高下、音声、前后之间的辩证关系,认为它们之间是相互依存的。
B.老子认为是圣贤、智慧、仁义、技巧、利益等造成了社会的混乱,理想社会应该“绝”“弃”掉这些东西。
C.老子还认为,人生的忧患来自对仁义道德的学习,一个人只有“绝学”,才可以真正地感受到生活的幸福。
D.“小国寡民”“安居乐俗”“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是老子面对当时社会的保守得出的深刻认识。
5.把下面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万物作焉而不为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题  阅读屈原作品《国殇》,完成问题。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桴兮击鸣鼓,天时坠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操吴戈兮被犀甲    ?
B.霾两轮兮絷四马
C.出不入兮往不反?
D.矢交坠兮士争先?
2.下列句子中的加粗字解释全正确的一组是(? )
(持)吴戈兮被犀甲 
②车错毂兮短(士兵)接 
(侵犯)余阵兮躐余行 
(援助)玉桴兮击鸣鼓 
⑤左骖(死)兮右刃伤
A.①②⑤?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3.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意思不同的一组是(? )
A.首身离兮心不   岂余心之可
B.止响腾,余韵徐歇 援玉兮击鸣鼓
C.既勇兮又以武   战败而亡,不得已
D.诚既勇兮又以武   惜其用而不终也?
4.下列对该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最后两句,运用浪漫主义笔调,极赞爱国战士战死而英灵不灭,精神威武,仍是群鬼中的英雄。
B.该诗分两部分,开头至“严杀尽兮弃原野”为第一部分,是写短兵相接的惨烈战斗场面;第二部分是作者对阵亡战士的悼念和歌颂。
C.屈原以深厚的感情、崇高的敬意来悼念、歌颂阵亡的战士,从而流露出屈原对自己祖国诚挚的热爱之情。因为,只有对祖国爱得深切,才能对保卫祖国而英勇牺牲的战士表现出如此热爱、崇敬的思想感情。
D.《国殇》与课文《离骚(节选)》一样,具有刚健、质朴,意气昂扬的风格。




首页 上页 1 2 3 下页 尾页 1/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