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9 18:14:55
1、阅读题 阅读文言文
韦珍字灵智,少有志操。高祖初,蛮首桓诞归款,朝廷思安边之略,以诞为东荆州刺史。令珍为使,与诞招慰蛮左。珍自悬瓠①西入三百余里,至桐柏山,穷淮源,宣扬恩泽,莫不降附。淮源旧有祠堂,蛮俗恒用人祭之。珍乃晓告曰:“天地明灵,即是民之父母,岂有父母甘子肉味!自今已后,悉宜以酒脯代用。”群蛮从约,至今行之。凡所招降七万余户,置郡县而还。以奉使称旨,除左将军、乐陵镇将,赐爵霸城子。
萧道成司州民谢天盖自署司州刺史,规欲以州内附。事泄,为道成将崔慧景攻围。诏珍率在镇士马渡淮援接。时道成闻珍将至,遣将苟元宾据淮逆拒。珍乃分遣铁马,于上流潜渡,亲率步士与贼对接。旗鼓始交,甲骑奄至,腹背奋击,破之。珍乘胜驰进,又破慧景,拥降民七千余户内徙,表置城阳、刚陵、义阳三郡以处之。高祖诏珍移镇比阳,萧责②遣其雍州刺史陈显达率众来寇。城中将士咸欲出战,珍曰:“彼初至气锐,未可便挫,且共坚守,待其攻我疲弊,击之未晚。”于是凭城拒战,杀伤甚众。相持旬有二日,夜开城门掩击之,贼遂奔溃。
迁显武将军、郢州刺史,在州有声绩,朝廷嘉之。迁龙骧将军,赐骅骝二匹、帛五十匹、谷三百斛。珍乃召集州内孤贫者,谓曰:“天子以我能绥抚卿等,故赐以谷帛,吾何敢独当。”遂以所赐悉分与之。
(选自《魏书》卷四十一,有删节)
注释:①悬瓠,地名。②萧责,萧道成部将。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至桐柏山,穷淮源穷:走到尽头
D、以奉使称旨称:符合
C、规欲以州内附规:规定
D、表置城阳、刚陵、义阳三郡以处之表:表奏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珍乃晓告曰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B.于上流潜渡于今无会因
C.未可便挫,且共坚守 且在邦域之中矣
D.遂以所赐悉分与之 为贼所杀
小题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韦珍奉公爱民的一组是 (?)
①至桐柏山,穷淮源,宣扬恩泽
②天地明灵,即是民之父母
③以奉使称旨,除左将军
④规欲以州内附
⑤亲率步士与贼对接
⑥遂以所赐悉分与之
A.①⑤⑥
B.①③④
C.②③⑤
D.②④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韦珍在少数民族地区用朝廷恩泽感化安抚百姓,收服了许多蛮夷之地;还通过巧妙的说服,使少数民族革除了以活人祭祀的陋习。
B.韦珍一心为公,功绩卓著,朝廷奖赏他,他没有将朝廷的赏赐独自享用,而是全都分给了州内的孤寒贫穷者。
C.面对来犯之敌,韦珍并不急于出战,凭借城防与敌人相持,伺敌疲顿,趁夜掩杀。比阳一战,显示了韦珍的军事才能。
D.萧道成指使手下的谢天盖自封刺史,与朝廷对抗,韦珍亲率大军采取分兵合围的方法大败敌人,并将投降的七千余户全都内迁。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事泄,为道成将崔慧景攻围。
译文:??
⑵彼初至气锐,来可便挫,且共坚守。
译文:??
⑶天子以我能绥抚卿等,故赐以谷帛,吾何敢独当。
译文:?
2、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两涣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B.吾自以为至达已
C.其不仁兹甚
D.人卒九州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共18分)
送浮屠文畅师序
韩?愈
人固有儒名而墨行者,问其名则是,校其行则非,可以与之游乎?如有墨名而儒行者,问之名则非,校其行而是,可以与之游乎?扬子云称:“在门墙则挥之,在夷狄则进之。”吾取以为法焉。
浮屠师文畅喜文章,其周游天下,凡有行,必请于缙绅先生以求咏歌其所志。贞元十九年春,将行东南,柳君宗元为之请。解其装,得所得叙诗累百余篇,非至笃好,其何能致多如是邪?惜其无以圣人之道告之者,而徒举浮屠之说赠焉。夫文畅,浮屠也,如欲闻浮屠之说,当自就其师而问之,何故谒吾徒而来请也?彼见吾君臣父子之懿,文物事为之盛,其心有慕焉,拘其法而未能入,故乐闻其说而请之。如吾徒者,宜当告之以二帝三王之道,日月星辰之行,天地之所以著,鬼神之所以幽,人物之所以蕃,江河之所以流而语之,不当又为浮屠之说而渎告之也。
民之初生,固若禽兽夷狄然。圣人者立,然后知官居而粒食,亲亲而尊尊,生者养而死者藏。是故道莫大乎仁义,教莫正乎礼乐刑政。施之于天下,万物得其宜;措之于其躬,体安而气平。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文武以是传之周公、孔子,书之于册,中国之人世守之。今浮屠者,孰为而孰传之邪?夫鸟俯而啄,仰而四顾;夫兽深居而简出,惧物之为己害也,犹且不脱焉。弱之肉,强之食。今吾与文畅安居而暇食,优游以生死,与禽兽异者,宁可不知其所自邪?
夫不知者,非其人之罪也;知而不为者,惑也;悦乎故不能即乎新者,弱也;知而不以告人者,不仁也;告而不以实者,不信也。余既重柳请,又嘉浮屠能喜文辞,于是乎言。
【注】①门墙:师门,借指儒家观念盛行的地方。②夷狄:对少数民族的一种蔑称。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可以与之游乎游:交往
B.当自就其师而问之就:成就
C.人物之所以蕃蕃:繁衍
D.告而不以实者,不信也信:诚实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作者“推崇儒学”观点的一组是(3分)
①浮屠师文畅喜文章?②宜当告之以二帝三王之道?③是故道莫大乎仁义
④民之初生,固若禽兽夷狄然?⑤书之于册,中国之人世守之?⑥知而不为者,惑也
A.①③⑤
B.④⑤⑥
C.③⑤⑥
D.②③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段用“墨名而儒行”打比方,后写文畅禅师结交儒士,喜文章,暗示文畅禅师心慕儒家学说,故和他“谈儒”。
B.作者虽然应柳宗元之约给佛教徒文畅作序,但也毫不留情地批评了柳宗元为文畅写文却不述儒道的做法。
C.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认为儒家之道的宗旨就是积极推行圣人之道,其核心就在于仁义之道和礼乐之道。
D.作者借写序议“儒佛”事,盛赞儒家圣人之道,又暗含对佛教的贬斥,但讲来既不失礼,又站稳立场,可谓难得。
小题4: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凡有行,必请于缙绅先生以求咏歌其所志。(3分)
(2)拘其法而未能入,故乐闻其说而请之。(3分)
(3)悦乎故不能即乎新者,弱也。(3分)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3题
召公谏厉王弭谤(1)《国语》
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王弗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
小题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厉王虐,国人谤王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B.国人莫敢言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C.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D.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小题2:下列句子,属于从反面劝阻厉王“弭谤”的一组是(? )
①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
②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③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
④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
⑤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
⑥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
⑦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A.①⑥
B.①⑦
C.②④
D.③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写法的分析和评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召公主要用比喻的方法,从正反两方面向周厉王阐明了不可“弭谤”的道理。
B.本文和课文《勾践灭吴》一样,都体现了《国语》这部史书重在记言的特点。
C.本文和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样,都旨在规劝君主广开言路,纳谏除弊。
D.齐威王欣然纳谏除弊,“战胜于朝廷”;周厉王拒谏残酷弭谤,终被人民推翻——强烈反差的结果,清楚有力地显示出了邹忌和召公谏劝的高下优劣。
5、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吴充,字冲卿,建州浦城人。未冠举进士,入为国子监直讲、吴王宫教授。等辈多与宗室狎,充齿最少,独以严见惮,相率设席受经。
选人胡宗尧者,翰林学士宿之子,坐小累,不得改京官。判铨欧阳修为之请,仇家谮修以为党宿,诏出修同州。充言:“修忠直,不宜用谗逐。若以为私,则臣愿与修同贬。”于是修复留,而充改知太常礼院。张贵妃薨,治丧越式,判寺王洙命吏以印纸行文书,不令同僚知。充移开封治吏罪,忤执政意,出知高邮军。神宗谕以任用意,知谏院。
王安石参知政事,充子安持,其婿也,引嫌解谏职,为翰林学士。三年,拜枢密副使。王韶取洮州,蕃酋木征遁去,充请招还故地,縻以爵秩,使自领所部,永为外臣,无庸复列置郡县,殚财屈力。时方以开拓付韶,充言不用。
八年,进枢密使。充不善安石所为,数为帝言政事不便。帝察其中立无与,欲相之。安石去,遂代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监修国史。充欲有所变革,乞召还司马光数十人。光亦以充可告语,与之书曰:“自新法之行,中外汹汹。民困于烦苛,日夜引领,冀朝廷觉悟,一变敝法。”充深思之,终不能用。
王珪与充并相,忌充,阴掣其肘。而充素恶蔡确,确治相州狱,捕安持及亲戚、官属考治,欲钩致充语,帝独明其亡他。及确之预政,充与议变法于前,数为所诎。安南师出无功而知谏院张璪又谓充与郭逵书止其进兵复置狱充既数遭同列困毁积忧畏疾益侵。元丰三年,罢为观文殿大学士。卒,年六十。
充内行修饬,事兄甚谨。为相务安静,性沉密,对家人语,未尝及国家事,所言于上,人莫知者。将终,戒妻子勿以私事干朝廷,帝益悲之。世谓充心正而力不足,讥其知不可而弗能勇退也。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七十一)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相率设席受经接受,学习
B.仇家谮修以为党宿,诏出修同州诬陷
C.无庸列置郡县,殚财屈力竭尽,耗尽
D.帝独明其亡他无,没有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判铨欧阳修为之请数为所诎
B.判寺王洙命吏以印纸行文书光亦以充可告语
C.民困于烦苛充与议变法于前
D.自新法之行及确之预政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吴充还未成年就考中了进士。做吴王宫教授时,得到宠爱。在与皇帝宗室亲密交往的同事中,要数吴充最年轻。
B.欧阳修因为替胡宗尧讲话被仇家陷害,吴充向皇上进言强调欧阳修的忠直,使得欧阳修免于外放,得以留在京城。
C.吴充虽然是王安石的亲家,但却和王安石的政见不太相同;在王安石离开朝廷后,吴充也曾想改变他的一些做法,所以请求皇上召回司马光等人。
D.吴充很注重自己的品德修养,也尽心尽力为朝廷效力,但世人评价他是为人正直却能力不足,而且明知道自己无能为力时还不懂得急流勇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