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古代诗歌鉴赏》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一)

时间:2019-06-29 18:14:14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暮春沪水送别》
唐韩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问:《暮春沪水送别》是怎样融情入景的?请作简要赏析。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清明
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芜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②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宜州期间。②士:指介之推,春秋时晋人。从晋文公出亡十九年,功成后拒绝做官,隐居锦山被烧死。
这首诗首联写抒情有什么特点?
答:?



3、阅读题  阅读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举手拍马?鞍,嗟叹使心伤:“自君别我后,人事不可量。果不如先愿,又非君所详。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
  ②府吏谓新妇:“贺卿得高迁!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
  ③新妇谓府吏:“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执手分道去,各各还家门。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
  ④府吏还家去,上堂拜阿母:“今日大风寒,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儿今日冥冥,令母在后单。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
  ⑤阿母得闻之,零泪应声落:“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轻何薄!东家有贤女,窈窕艳城郭,阿母为汝求,便复在旦夕。”
  ⑥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
  ⑦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
  ⑧府吏闻此事,心知长别离,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
  ⑨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彷徨。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1.选出下列加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
A.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恨恨,愤恨到极点)
B.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乃尔,就这样)
C.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交通,交错相通)
D.多后世人,戒之慎勿忘!(谢,致谢)
2.选出下列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①府吏闻此变,求假暂归。/ ②虎喜,计之曰:“技止此耳!”
B.①新妇识马声,蹑履逢迎。/ ②怅然遥望,知是故人来。
C.①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 ②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入。
D.①黄泉下相,勿违今日言!/ ②转头向户里,渐愁煎迫。
3.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都表明焦仲卿忠于爱情的一组是(? ?)
①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
②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
③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
④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
⑤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
⑥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
A.①②④⑥
B.①②③⑥
C.②③④⑥
D.②③⑤⑥
4.选出下列对原文有关诗句的分析有误的一项(? )
A.“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此句既写了焦仲卿因“闻此变”而摧折心肝的悲伤心情,也写到焦仲?卿当时所骑的马的哀鸣,从而为下文渲染了一种凄怆的故事氛围。
B.“贺卿得高迁!”一句表面上表现了焦仲卿对刘兰芝的讥讽,但实际上却反映了焦仲卿对刘兰芝的爱恋。
C.“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轻何薄!”此句既表明焦母那种顽固保守的封建等级思想,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焦母为何要拆散焦仲卿和刘兰芝夫妇的原因。
D.“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此句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表明刘兰芝和焦仲卿双双徇情的爱情故事终于感动上苍,让他们两人化作鸳鸯鸟而结为夫妇。



4、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诗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任选六题,共6分)
(1)?,王道之始也。(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2)长太息以掩涕兮,?。(屈原《离骚》)
(3)?,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4)吾尝终日而思矣,?。(荀子《劝学》)
(5)故知一死生为虚诞,?。(王羲之《兰亭集序》)
(6)天下云集响应,?。(贾谊《过秦论》)
(7)??,渺沧海之一粟。(苏轼《赤壁赋》)
(8)师者,?。(韩愈《师说》)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夏日南亭怀辛大
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小题1:请结合第三四两句,分析诗的前两句中“忽”“渐”二字运用的妙处。(5分)
小题2:从“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到“劳梦想”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请简要分析。




首页 上页 1 2 3 下页 尾页 1/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