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9 18:14:14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春日即事
李弥逊1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2,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1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
2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小题1】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5分)
【小题2】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进行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作者由丝丝小雨想到了作丝织成的网,再由丝网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网住,即留住春天。(3分)想象、比喻非常生动、新奇。(2分)
【小题2】表现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以及感叹世态炎凉的情绪。(2分)二句写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素蝶诗
刘孝绰①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
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①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
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
答:? ?
参考答案:这首诗通过对素蝶活动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悲欢与沉浮。最后两句突出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依恋和向往。全诗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元曲,然后回答问题。(6分)
〔中吕·红绣鞋〕天台瀑布寺?张可久①
绝顶峰攒雪剑,悬崖水挂冰帘。倚树哀猿弄云尖。血华啼杜宇,阴洞吼飞廉②。比人心,山未险。
【注】①张可久(约1270—1348后),元曲作家。多年任下级官吏,时官时隐,足迹遍及江、渐、皖、闽、湘、赣等地,一生坎坷不得志。②飞廉:传说中的风神。
这首曲子是怎样抓住景物的特点写天台山的?表达怎样的感情?(6分)
参考答案:
这首诗以“雪剑”来形容山峰,以“冰帘”来修饰悬崖,突显这两种实景之险峻高寒,(2分)再以猿之哀、鸟之啼、风之吼三种声音作进一步的渲染烘托,使天台山染上更为悲凉凄厉的氛围,突出了天台山“险恶”的势态。(2分)本曲借写景来讽刺世情,借山势之险恶抒写人心更险恶,从中可见作者对元代世道危艰、人心险恶的社会现实的慨叹与愤懑。(2分)
本题解析:此曲写天台瀑布的壮观,突出天台的高险,并连类取譬,针砭世情,将写景和讽世巧妙而自然地结合在一起,独出一格。笔势峭拔雄健,景观瑰奇,针砭有力。末句画龙点睛,振起全篇。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 汉
唐·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1、诗人借“老马识途”的典故,表达了怎样的情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写景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老当益壮,愿为国效力。(意对即可)
2、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表达作者思归之情。(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试题。
章台夜思
韦庄
清瑟怨遥夜,绕弦风雨哀。
孤灯闻楚角,残月下章台。
芳草已云暮,故人殊未来。
家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
参考答案:
同意。本诗以"夜思"为题,全篇虽未现一个"思"字,却选取了一系列引人"思"的意象,如"清瑟"、"遥夜"、"孤灯"、"残月"、"故人"、"秋雁"等,展现了"思"意境。诗的三、四联更是直接描写"思"的内容:时当秋节,芳草已暮,韶华已逝,故人不来,乡思难寄。诗人将自己的无限秋思展现在读者面前,表达了怀人思乡之情,感情真挚,悲凉凄楚,叫人肠断。
评分标准:"同意"得1分;能指出"选取了引人"思"的意象"(或"三、四联直接描写"思"的内容")得1分;举例准确得1分;"思"的内容表述正确得1分。如果不同意,可自圆其说,按此给分。
本题解析:
瑶瑟的清怨回荡在漫漫长夜,绕弦的风雨声入耳生哀。孤灯下传来凄凉的楚角,一钩残月沉下了章台。芳草天涯春光已暮,故人迟迟不见前来。要寄家书无从投寄,行行秋雁又已南回。
这首诗是怀人思乡之作。诗以“夜思”为题,开篇却不写思,而写秋夜所闻所见,写尽寄居他乡的孤独、悲凉。诗的后半,写“思”的内容:芳草已暮,韶华已逝,故人不来,乡思难寄。最后点出时当秋节,更令人愁思不断。诗中表达了一种无可奈何的恨,读来不胜悲凉凄楚,叫人肠断。
秋夜一片凄凉,诗人在孤灯下想念着老朋友,满腹愁肠,家书无法寄到,更加重了忧伤的情绪。全诗一气呵成,感情真挚,幽怨清晰,感人至深。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