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9 17:59:29
1、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为”的意义和用法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天行有常,不为①尧存,不为桀亡。”此为②至理,当为③世人言之,切勿使之为④巫所惑。巫者,以诡为业,其所为皆为利也。故为其来也,即斥之以此理,彰其用心。为天下除残去秽,乃吾辈本分,何辞为?
A.①,被
B.②动词,可译为是
C.③介词,可译为对、向
D.④介词,可译为被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①介词,可译为因为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下列各项中加粗的词意义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粗词语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B.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C.深巷寒犬,吠声如豹
D.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题:
陈骞,临淮东阳人也。骞沈厚有智谋。初,骞父矫为尚书令,侍中刘晔见幸于魏明帝,谮矫专权。矫忧惧,以问骞。骞曰:“主上明圣,大人大臣,今若不合意,不过不作公耳。”后帝意果释。
起家尚书郎,迁中山、安平太守,并著称绩。征为相国司马、长史、御吏中丞,迁尚书,封安国亭侯。蜀贼寇陇右,以尚书持节行征蜀将军,破贼而还。会诸葛诞之乱,复以尚书行安东将军。寿春平,拜使持节、都督淮北诸军事、安东将军,进爵广陵侯。转都督豫州诸军事、豫州刺史,持节、将军如故。又转都督江南诸军事,徙都督荆州诸军事、征南大将军,封郯侯。武帝受禅,以佐命之勋,进车骑将军,封高平郡公,迁侍中、大将军,出为都督扬州诸军事,余如故,假黄钺。攻拔吴枳里城,破涂中屯戍。
咸宁初,迁太尉,转大司马。骞因入朝,言于帝曰:“胡烈、牵弘皆勇而无谋,强于自用,非绥边之材,将为国耻。愿陛下详之。”时弘为扬州刺史,不承顺骞命。帝以为不协相构,于是征弘,既至,寻复以为凉州刺史。骞窃叹息,以为必败。二人后果失羌戎之和,皆被寇丧没,征讨连岁,仅而得定,帝乃悔之。
骞少有度量,含垢匿瑕,所在有绩。与贾充、石苞、裴秀等俱为心膂,而骞智度过之,充等亦自以为不及也。累处方任,为士庶所怀。既位极人臣,年逾致仕,思欲退身。咸宁三年,求入朝,因乞骸骨(大司马、宰相)。赐衮冕之服,诏曰:“骞元勋旧德,统乂东夏,方弘远绩,以一吴会,而所苦未除,每表恳切,重劳以方事。今听留京城,以前太尉府为大司马府,增置祭酒二人,帐下司马、官骑、大车、鼓吹皆如前,亲兵百人,厨田十顷,厨园五十亩,厨士十人,器物经用皆留给焉。又给乘舆辇,出入殿中加鼓吹,如汉萧何故事。”骞累称疾辞位,诏曰:“骞履德论道,朕所谘询。方赖谋猷,以弘庶绩,宜时视事。可遣散骑常侍谕意。”骞辄归第,诏又遣侍中敦谕还府。遂固请,许之,位同保傅,在三司之上,赐以几杖,不朝,安车驷马,以高平公还第。帝以其勋旧耆老,礼之甚重。又以骞有疾,听乘舆上殿。
元康二年薨,年八十一,加以衮敛,赠太傅,谥曰武。及葬,帝于大司马门临丧,望柩流涕,礼依大司马石苞故事。(选自《晋书·列传第五》,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侍中刘晔见幸于魏明帝,谮矫专权谮:诬陷
B.复以尚书行安东将军行:兼任
C.今听留京城听:听说
D.骞辄归第,诏又遣侍中敦谕还府第:家宅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具体表明陈骞“沈厚有智谋”和“并著称绩”的一组是(?)(3分)
A.主上明圣,大人大臣,今若不合意,不过不作公耳骞少有度量,含垢匿瑕,所在有绩()
B.胡烈、牵弘皆勇而无谋,强于自用,非绥边之材,将为国耻蜀贼寇陇右,以尚书持节行征蜀将军,破贼而还
C.骞窃叹息,以为必败帝于大司马门临丧,望柩流涕
D.既位极人臣,年逾致仕,思欲退身攻拔吴枳里城,破涂中屯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武帝接受禅让,陈骞以辅佐天命的功勋,升为车骑将军,封为高平郡公,升为侍中、大将军,出任都督扬州诸军事,其余官职依旧,假黄钺。
B.咸宁三年,请求入朝,于是乞求准许退休,不再担任位极人臣的宰相职务。皇帝赐他衮冕之服,直接答应了他的请求,还改建太尉府,让他留住在京城。
C.皇帝为了表彰陈骞的功勋,赏赐很多,又给乘舆车,出入宫殿加鼓吹,如同汉代萧何的事例。
D.退休之后,官位如同保傅,在三司之上,赐给他几案和手杖,不必上朝,安车驷马,以高平公的身份回家。皇帝因为他功勋大年龄高,对他很礼敬。又因为陈骞有病,听任他乘轿上殿。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时弘为扬州刺史,不承顺骞命。帝以为不协相构,于是征弘,既至,寻复以为凉州刺史。(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骞履德论道,朕所谘询。方赖谋猷,以弘庶绩,宜时视事。(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C。
小题:B。
小题:B。
小题:翻译见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本题解析:
小题:“行”的意思是“听任”。这个字的命题是紧扣教材的。此题考查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命题紧扣“文中”的要求,符合《考纲》的具体要求。此题所选四个实词难易结合,难度系数约为0.72,与全国卷基本一致。
小题:A项后句是概括而不是具体表现。 C项的后句说的是皇帝的行为表现,不能直接、也不能具体表现陈骞的业绩。D项的前句有错误。陈骞要求退休是因为年限已到。这里表现不出他的智谋。此题考查理解、筛选信息的能力。此题难度约为0.62,但答题必须仔细认真。
小题:此项中“不再担任位极人臣的宰相职务”的说法是错误的。关键是理解文中“位极人臣”的表达,前语境说在咸宁初年担任大司马的职务,这一点很重要。“直接答应了他的请求”的说法也是错误的。后语境说“遂固请,许之”,由此看来,皇帝还是再三挽留他。【命题立意】此题考查分析、概括、鉴赏的能力。此题难度并不大,然而既考查了知识,也考查了学生阅读积累。
小题:(1)句意3分。“承顺”的翻译1分, “构”的翻译1分,“寻”的翻译1分。(2)句子大意2分。“谘询”1分,“视事”1分。答案:(1)当时牵弘担任扬州刺史,不服从陈骞的命令。皇帝认为两人不和互相结怨,于是征召牵弘,来了以后,不久又出任凉州刺史。(2)“陈骞行德论道,是我的参佐。正在依赖他的谋略,来弘扬业绩,应该管理政务。
【译文】
陈骞,是林淮东阳人。陈骞深沉有智谋。当初,陈骞的父亲陈矫任尚书令,侍中刘晔被魏明帝宠幸,诬陷陈矫专权。陈矫忧虑害怕,向陈骞询问。陈骞说:“皇帝圣明,父亲是大臣,假如不如意,不过不作公罢了。”后来皇帝的疑虑果然消除。
最初做官任尚书郎,改任中山、安平太守,都有显著的业绩。又授予相国司马、长史、御史中丞,后升任为尚书,被封为安国亭侯。蜀国入侵陇右地区,陈骞以尚书持节兼征蜀将军,打败敌军回朝。适逢诸葛诞之乱,又以尚书身份兼代安东将军。寿春平定,官拜使持节、都督淮北诸军事、安东将军,爵位升为广陵侯。转任都督豫州诸军事、豫州刺史,持节、将军之位依旧。又转任都督江南诸军事,调任都督荆州诸军事、征南大将军,封为郯侯。武帝接受禅让,陈骞以辅佐天命的功勋,升为车骑将军,封为高平郡公,升为侍中、大将军,出任都督扬州诸军事,其余官职依旧,假黄钺。攻取吴国的枳里城,打败了屯住在涂中的军队。
咸宁初年,升任为太尉,转任大司马。陈骞趁着入朝,对皇帝说:“胡烈、牵弘都是有勇无谋,过于自信,不是安定边防之才,将给国家带来耻辱。希望陛下详察。”当时牵弘担任扬州刺史,不服从陈骞的命令。皇帝认为两人不和互相结怨,于是征召牵弘,来了以后,不久又出任凉州刺史。陈骞私下叹息,认为此举必定招致失败。两个人后来果然失去了与羌戎的和好,都死于敌寇,连年征讨,仅仅得以安定,皇帝很后悔。
陈骞年少时就有度量,宽容大度,无论担任什么官职都有业绩。与贾充、石苞、裴秀等人都是辅佐大臣,而陈骞的智谋度量在他们之上,贾充等人也自认为比不上他。多次担任地方官职,被士人和百姓怀念。官至极品以后,超过退休年龄,打算退休。咸宁三年,请求入朝,于是乞求告老免职。赐他衮冕之服,下诏书说:“陈骞有大功旧德,治理东部,弘扬远大的业绩,来统一吴会地区,而所劳苦的事情没有消除,每次上表言辞恳切。一方的事务辛苦劳累,现在听任他留在京城,以以前的太尉府为大司马府,增置两名祭酒,帐下的司马、官骑、大车、鼓吹都依旧,亲兵一百人,厨田十顷,厨园五十亩,厨士十人,器物用品都留给大司马府。又给乘舆车,出入宫殿加鼓吹,如同汉代萧何的事例。”陈骞屡次称病辞官,诏书说:“陈骞行德论道,是我的参佐。正在依赖他的谋略,来弘扬业绩,应该管理政务。可以派遣散骑常侍来说明意旨。”陈骞则回到家中,诏书又派侍中敦促陈骞会官府。于是坚决请求,皇帝答应了他,官位如同保傅,在三司之上,赐给他几案和手杖,不必上朝,安车驷马,以高平公的身份回家。皇帝因为他功勋大年龄高,对他很礼敬。又因为陈骞有病,听任他乘轿上殿。
元康二年去世,时年八十一岁。加衮服入殓,赠太傅,谥号为武。皇帝在大司马门亲临丧礼,看着灵柩落泪,丧礼依照大司马石苞的先例。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项羽之死》片段,完成小题。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①,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②,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注:①檥(yǐ倚):整船靠岸。②面之:跟项王面对面。吕马童原在后面追赶项王,项王回过头来看见他,二人才正面相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项王军壁垓下壁:设营驻扎
B.持短兵接战兵:兵器
C.项王身亦被十余创被:受
D.吾闻汉购我头千金购:购买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②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
B.①汉军至,无以渡②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C.①骓不逝兮可奈何②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
D.①乃令骑皆下马步行②乃自刎而死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项羽的军队在垓下安营扎寨,在刘邦及诸侯的军营四面唱起楚歌,同时上演了一出“霸王别姬”的悲剧。
B.项羽之所以乌江拒渡,是因为觉得没有脸面见江东父老。
C.节选的内容主要写了垓下之围和乌江拒渡,都表现了项羽在末路中的英雄本色。
D.垓下之围渲染悲剧气氛,乌江自刎精雕细刻神态,都写得活灵活现,有形有神。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2分)
(2)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4分)
(3)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1:A
小题1:A
小题1:(1)难道汉已经完全取得了楚地?怎么楚国人这么多呢?(2分 )
(2)有美人名虞,一直受宠跟在项王身边;有骏马名骓,项王一直骑着。(4分 )
(3)纵使江东父老兄弟怜爱我让我做王,我又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纵使他们不说什么,我项籍难道心中没有愧吗?(4分 )
本题解析:
小题1:“购”是悬赏征求的意思
小题1:两个“而”分别表转折和顺承
小题1:“四面楚歌”是汉军在唱楚地的歌
小题1:(1)“是何”反问句式 各1分(2)“幸”“ 之”两个判断句式各1分(3)“纵”“ 王”“ 彼”“ 独”
参考译文
项王的部队在垓下修筑了营垒,兵少粮尽,汉军及诸侯兵把他团团包围了好几层。深夜,听到汉军在四面唱着楚地的歌,项王大为吃惊,说:“难道汉已经完全取得了楚地?怎么楚国人这么多呢?”项王连夜起来,在帐中饮酒。有美人名虞,一直受宠跟在项王身边;有骏马名骓,项王一直骑着。这时候,项王不禁慷慨悲歌,自己作诗吟唱道:“力量能拔山啊,英雄气概举世无双,时运不济呀骓马不再往前闯!骓马不往前闯啊可怎么办,虞姬呀虞姬,怎么安排你呀才妥善?”项王唱了几遍,美人虞姬在一旁应和。项王眼泪一道道流下来,左右侍者也都跟着落泪,没有一个人能抬起头来看他。
这时候,项王想要向东渡过乌江。乌江亭长正停船靠岸等在那里,对项王说:“江东虽然小,但土地纵横各有一千里,民众有几十万,也足够称王啦。希望大王快快渡江。现在只有我这儿有船,汉军到了,没法渡过去。”项王笑了笑说:“上天要灭亡我,我还渡乌江干什么!再说我和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西征,如今没有一个人回来,纵使江东父老兄弟怜爱我让我做王,我又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纵使他们不说什么,我项籍难道心中没有愧吗?”于是对亭长说:“我知道您是位忠厚长者,我骑着这匹马征战了五年,所向无敌,曾经日行千里,我不忍心杀掉它,把它送给您吧。”命令骑兵都下马步行,手持短兵器与追兵交战。光项籍一个人就杀掉汉军几百人。项王身上也有十几处负伤。项王回头看见汉军骑司马吕马童,说:“你不是我的老相识吗?”马童这时才跟项王打了个对脸儿,于是指给王翳说:“这就是项王。”项王说:“我听说汉王用黄金千斤,封邑万户悬赏征求我的脑袋,我就把这份好处送你吧!”说完,自刎而死。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