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文言文阅读》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三)

时间:2019-06-29 17:59:29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为”的意义和用法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天行有常,不为①尧存,不为桀亡。”此为②至理,当为③世人言之,切勿使之为④巫所惑。巫者,以诡为业,其所为皆为利也。故为其来也,即斥之以此理,彰其用心。为天下除残去秽,乃吾辈本分,何辞为?
A.①,被
B.②动词,可译为是
C.③介词,可译为对、向
D.④介词,可译为被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①介词,可译为因为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下列各项中加粗的词意义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引以为流曲水(酒杯)
  放浪形骸之外(放任不羁)
B.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愤怒)
  虽舍万殊,静噪不同(同“取”,取舍)
C.其次不理色(使……受辱)  
  绛侯诛诸吕,权五伯(倾斜于)
D.今已亭亭如矣(伞) 
  何故深思高举(高高举起)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粗词语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B.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C.深巷寒犬,吠声如豹
D.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题:
陈骞,临淮东阳人也。骞沈厚有智谋。初,骞父矫为尚书令,侍中刘晔见幸于魏明帝,谮矫专权。矫忧惧,以问骞。骞曰:“主上明圣,大人大臣,今若不合意,不过不作公耳。”后帝意果释。
起家尚书郎,迁中山、安平太守,并著称绩。征为相国司马、长史、御吏中丞,迁尚书,封安国亭侯。蜀贼寇陇右,以尚书持节行征蜀将军,破贼而还。会诸葛诞之乱,复以尚书行安东将军。寿春平,拜使持节、都督淮北诸军事、安东将军,进爵广陵侯。转都督豫州诸军事、豫州刺史,持节、将军如故。又转都督江南诸军事,徙都督荆州诸军事、征南大将军,封郯侯。武帝受禅,以佐命之勋,进车骑将军,封高平郡公,迁侍中、大将军,出为都督扬州诸军事,余如故,假黄钺。攻拔吴枳里城,破涂中屯戍。
咸宁初,迁太尉,转大司马。骞因入朝,言于帝曰:“胡烈、牵弘皆勇而无谋,强于自用,非绥边之材,将为国耻。愿陛下详之。”时弘为扬州刺史,不承顺骞命。帝以为不协相构,于是征弘,既至,寻复以为凉州刺史。骞窃叹息,以为必败。二人后果失羌戎之和,皆被寇丧没,征讨连岁,仅而得定,帝乃悔之。
骞少有度量,含垢匿瑕,所在有绩。与贾充、石苞、裴秀等俱为心膂,而骞智度过之,充等亦自以为不及也。累处方任,为士庶所怀。既位极人臣,年逾致仕,思欲退身。咸宁三年,求入朝,因乞骸骨(大司马、宰相)。赐衮冕之服,诏曰:“骞元勋旧德,统乂东夏,方弘远绩,以一吴会,而所苦未除,每表恳切,重劳以方事。今听留京城,以前太尉府为大司马府,增置祭酒二人,帐下司马、官骑、大车、鼓吹皆如前,亲兵百人,厨田十顷,厨园五十亩,厨士十人,器物经用皆留给焉。又给乘舆辇,出入殿中加鼓吹,如汉萧何故事。”骞累称疾辞位,诏曰:“骞履德论道,朕所谘询。方赖谋猷,以弘庶绩,宜时视事。可遣散骑常侍谕意。”骞辄归第,诏又遣侍中敦谕还府。遂固请,许之,位同保傅,在三司之上,赐以几杖,不朝,安车驷马,以高平公还第。帝以其勋旧耆老,礼之甚重。又以骞有疾,听乘舆上殿。
元康二年薨,年八十一,加以衮敛,赠太傅,谥曰武。及葬,帝于大司马门临丧,望柩流涕,礼依大司马石苞故事。(选自《晋书·列传第五》,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侍中刘晔见幸于魏明帝,谮矫专权谮:诬陷
B.复以尚书行安东将军行:兼任
C.今听留京城听:听说
D.骞辄归第,诏又遣侍中敦谕还府第:家宅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具体表明陈骞“沈厚有智谋”和“并著称绩”的一组是(?)(3分)
A.主上明圣,大人大臣,今若不合意,不过不作公耳骞少有度量,含垢匿瑕,所在有绩()
B.胡烈、牵弘皆勇而无谋,强于自用,非绥边之材,将为国耻蜀贼寇陇右,以尚书持节行征蜀将军,破贼而还
C.骞窃叹息,以为必败帝于大司马门临丧,望柩流涕
D.既位极人臣,年逾致仕,思欲退身攻拔吴枳里城,破涂中屯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武帝接受禅让,陈骞以辅佐天命的功勋,升为车骑将军,封为高平郡公,升为侍中、大将军,出任都督扬州诸军事,其余官职依旧,假黄钺。
B.咸宁三年,请求入朝,于是乞求准许退休,不再担任位极人臣的宰相职务。皇帝赐他衮冕之服,直接答应了他的请求,还改建太尉府,让他留住在京城。
C.皇帝为了表彰陈骞的功勋,赏赐很多,又给乘舆车,出入宫殿加鼓吹,如同汉代萧何的事例。
D.退休之后,官位如同保傅,在三司之上,赐给他几案和手杖,不必上朝,安车驷马,以高平公的身份回家。皇帝因为他功勋大年龄高,对他很礼敬。又因为陈骞有病,听任他乘轿上殿。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时弘为扬州刺史,不承顺骞命。帝以为不协相构,于是征弘,既至,寻复以为凉州刺史。(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骞履德论道,朕所谘询。方赖谋猷,以弘庶绩,宜时视事。(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C。
小题:B。
小题:B。
小题:翻译见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本题解析:
小题:“行”的意思是“听任”。这个字的命题是紧扣教材的。此题考查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命题紧扣“文中”的要求,符合《考纲》的具体要求。此题所选四个实词难易结合,难度系数约为0.72,与全国卷基本一致。
小题:A项后句是概括而不是具体表现。 C项的后句说的是皇帝的行为表现,不能直接、也不能具体表现陈骞的业绩。D项的前句有错误。陈骞要求退休是因为年限已到。这里表现不出他的智谋。此题考查理解、筛选信息的能力。此题难度约为0.62,但答题必须仔细认真。
小题:此项中“不再担任位极人臣的宰相职务”的说法是错误的。关键是理解文中“位极人臣”的表达,前语境说在咸宁初年担任大司马的职务,这一点很重要。“直接答应了他的请求”的说法也是错误的。后语境说“遂固请,许之”,由此看来,皇帝还是再三挽留他。【命题立意】此题考查分析、概括、鉴赏的能力。此题难度并不大,然而既考查了知识,也考查了学生阅读积累。
小题:(1)句意3分。“承顺”的翻译1分, “构”的翻译1分,“寻”的翻译1分。(2)句子大意2分。“谘询”1分,“视事”1分。答案:(1)当时牵弘担任扬州刺史,不服从陈骞的命令。皇帝认为两人不和互相结怨,于是征召牵弘,来了以后,不久又出任凉州刺史。(2)“陈骞行德论道,是我的参佐。正在依赖他的谋略,来弘扬业绩,应该管理政务。
【译文】
陈骞,是林淮东阳人。陈骞深沉有智谋。当初,陈骞的父亲陈矫任尚书令,侍中刘晔被魏明帝宠幸,诬陷陈矫专权。陈矫忧虑害怕,向陈骞询问。陈骞说:“皇帝圣明,父亲是大臣,假如不如意,不过不作公罢了。”后来皇帝的疑虑果然消除。
最初做官任尚书郎,改任中山、安平太守,都有显著的业绩。又授予相国司马、长史、御史中丞,后升任为尚书,被封为安国亭侯。蜀国入侵陇右地区,陈骞以尚书持节兼征蜀将军,打败敌军回朝。适逢诸葛诞之乱,又以尚书身份兼代安东将军。寿春平定,官拜使持节、都督淮北诸军事、安东将军,爵位升为广陵侯。转任都督豫州诸军事、豫州刺史,持节、将军之位依旧。又转任都督江南诸军事,调任都督荆州诸军事、征南大将军,封为郯侯。武帝接受禅让,陈骞以辅佐天命的功勋,升为车骑将军,封为高平郡公,升为侍中、大将军,出任都督扬州诸军事,其余官职依旧,假黄钺。攻取吴国的枳里城,打败了屯住在涂中的军队。
咸宁初年,升任为太尉,转任大司马。陈骞趁着入朝,对皇帝说:“胡烈、牵弘都是有勇无谋,过于自信,不是安定边防之才,将给国家带来耻辱。希望陛下详察。”当时牵弘担任扬州刺史,不服从陈骞的命令。皇帝认为两人不和互相结怨,于是征召牵弘,来了以后,不久又出任凉州刺史。陈骞私下叹息,认为此举必定招致失败。两个人后来果然失去了与羌戎的和好,都死于敌寇,连年征讨,仅仅得以安定,皇帝很后悔。
陈骞年少时就有度量,宽容大度,无论担任什么官职都有业绩。与贾充、石苞、裴秀等人都是辅佐大臣,而陈骞的智谋度量在他们之上,贾充等人也自认为比不上他。多次担任地方官职,被士人和百姓怀念。官至极品以后,超过退休年龄,打算退休。咸宁三年,请求入朝,于是乞求告老免职。赐他衮冕之服,下诏书说:“陈骞有大功旧德,治理东部,弘扬远大的业绩,来统一吴会地区,而所劳苦的事情没有消除,每次上表言辞恳切。一方的事务辛苦劳累,现在听任他留在京城,以以前的太尉府为大司马府,增置两名祭酒,帐下的司马、官骑、大车、鼓吹都依旧,亲兵一百人,厨田十顷,厨园五十亩,厨士十人,器物用品都留给大司马府。又给乘舆车,出入宫殿加鼓吹,如同汉代萧何的事例。”陈骞屡次称病辞官,诏书说:“陈骞行德论道,是我的参佐。正在依赖他的谋略,来弘扬业绩,应该管理政务。可以派遣散骑常侍来说明意旨。”陈骞则回到家中,诏书又派侍中敦促陈骞会官府。于是坚决请求,皇帝答应了他,官位如同保傅,在三司之上,赐给他几案和手杖,不必上朝,安车驷马,以高平公的身份回家。皇帝因为他功勋大年龄高,对他很礼敬。又因为陈骞有病,听任他乘轿上殿。
元康二年去世,时年八十一岁。加衮服入殓,赠太傅,谥号为武。皇帝在大司马门亲临丧礼,看着灵柩落泪,丧礼依照大司马石苞的先例。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项羽之死》片段,完成小题。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①,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②,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注:①檥(yǐ倚):整船靠岸。②面之:跟项王面对面。吕马童原在后面追赶项王,项王回过头来看见他,二人才正面相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项王军垓下壁:设营驻扎
B.持短接战兵:兵器
C.项王身亦十余创被:受
D.吾闻汉我头千金购:购买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绝江河②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西
B.①汉军至,无以渡②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C.①骓不逝兮可奈何②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
D.①令骑皆下马步行②自刎而死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项羽的军队在垓下安营扎寨,在刘邦及诸侯的军营四面唱起楚歌,同时上演了一出“霸王别姬”的悲剧。
B.项羽之所以乌江拒渡,是因为觉得没有脸面见江东父老。
C.节选的内容主要写了垓下之围和乌江拒渡,都表现了项羽在末路中的英雄本色。
D.垓下之围渲染悲剧气氛,乌江自刎精雕细刻神态,都写得活灵活现,有形有神。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2分)
(2)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4分)
(3)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1:A
小题1:A
小题1:(1)难道汉已经完全取得了楚地?怎么楚国人这么多呢?(2分 )
(2)有美人名虞,一直受宠跟在项王身边;有骏马名骓,项王一直骑着。(4分 )
(3)纵使江东父老兄弟怜爱我让我做王,我又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纵使他们不说什么,我项籍难道心中没有愧吗?(4分 )


本题解析:
小题1:“购”是悬赏征求的意思
小题1:两个“而”分别表转折和顺承
小题1:“四面楚歌”是汉军在唱楚地的歌
小题1:(1)“是何”反问句式 各1分(2)“幸”“ 之”两个判断句式各1分(3)“纵”“ 王”“ 彼”“ 独”
参考译文
项王的部队在垓下修筑了营垒,兵少粮尽,汉军及诸侯兵把他团团包围了好几层。深夜,听到汉军在四面唱着楚地的歌,项王大为吃惊,说:“难道汉已经完全取得了楚地?怎么楚国人这么多呢?”项王连夜起来,在帐中饮酒。有美人名虞,一直受宠跟在项王身边;有骏马名骓,项王一直骑着。这时候,项王不禁慷慨悲歌,自己作诗吟唱道:“力量能拔山啊,英雄气概举世无双,时运不济呀骓马不再往前闯!骓马不往前闯啊可怎么办,虞姬呀虞姬,怎么安排你呀才妥善?”项王唱了几遍,美人虞姬在一旁应和。项王眼泪一道道流下来,左右侍者也都跟着落泪,没有一个人能抬起头来看他。
这时候,项王想要向东渡过乌江。乌江亭长正停船靠岸等在那里,对项王说:“江东虽然小,但土地纵横各有一千里,民众有几十万,也足够称王啦。希望大王快快渡江。现在只有我这儿有船,汉军到了,没法渡过去。”项王笑了笑说:“上天要灭亡我,我还渡乌江干什么!再说我和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西征,如今没有一个人回来,纵使江东父老兄弟怜爱我让我做王,我又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纵使他们不说什么,我项籍难道心中没有愧吗?”于是对亭长说:“我知道您是位忠厚长者,我骑着这匹马征战了五年,所向无敌,曾经日行千里,我不忍心杀掉它,把它送给您吧。”命令骑兵都下马步行,手持短兵器与追兵交战。光项籍一个人就杀掉汉军几百人。项王身上也有十几处负伤。项王回头看见汉军骑司马吕马童,说:“你不是我的老相识吗?”马童这时才跟项王打了个对脸儿,于是指给王翳说:“这就是项王。”项王说:“我听说汉王用黄金千斤,封邑万户悬赏征求我的脑袋,我就把这份好处送你吧!”说完,自刎而死。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