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文言文阅读》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二)

时间:2019-06-29 17:59:29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曰:“子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1)有不少成语源于《论语》,例如“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请再写一个出自上述语段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孔子与子贡的对话,概括出一条教学原则,并加以评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刘安世,字器之,魏人。登进士第,不就选。从学于司马光,咨尽心行己之要,光教之以诚,且令自不妄语始。调洺州司法参军,司户以贪闻,转运使吴守礼将按之,问于安世,安世云:“无之。”守礼为止。然安世心常不自安,曰:“司户实贪而吾不以诚对,吾其违司马公教乎!”光入相,荐为秘书省正字。光薨,擢右正言。
章悼以强市昆山民田罚金,安世言:“悖与蔡确、黄履、邢恕素相交结,自谓社稷之臣,贪天之功,侥幸异日,天下之人指为‘四凶’。今諄父尚在,而别籍异财,绝灭义理,止从薄罚,何以示惩?”会吴处厚解释确《安州诗》以进,安世谓其指斥乘舆,犯大不敬,与梁焘等极论之,窜之新州。
进左谏议大夫,有旨暂罢讲筵,民间欢传宫中求乳婢,安世上疏谏曰:“陛下富于春秋,未纳后而亲女色。愿太皇太后保佑圣躬,为宗庙社稷大计,清闲之燕,频御经帷,仍引近臣与论前古治乱之要,以益圣学,无溺于所爱而忘其可戒。”哲宗俯首不语。
后章悖用事,尤忌恶之。初黜知南安军,再贬少府少监,三贬新州别驾,安置英州。宣和六年,复待制。七年卒,年七十八。
安世初除谏官,未拜命,入白母日:“朝廷不以安世不肖,使在言路。倘居其官,须明目张胆,以身任责,脱有触忤,祸谴立至。主上方以孝治天下,若以老母辞,当可免。”母曰:“不然,吾闻谏官为天子诤臣,当捐身以报国恩。正得罪流放,无问远近,吾当从汝所之。”于是受命。年既老,群贤凋丧略尽,岿然独存,而名望益重。梁师成用事,能生死人,心服其贤,求得小吏吴默尝趋走前后者,使持书来,啖以即大用,默因劝为子孙计,安世笑谢曰:“吾若为子孙计,不至是矣。吾欲为元佑①全人,见司马光于地下。”还其书不答。死葬祥符县。后二年,金人发其冢,貌如生,相惊语曰:“异人也!”为之盖棺乃去。
(节选自《宋史·刘安世》,有改动)
【注释】①元佑:宋哲宗赵煦的第一个年号。
小题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转运使吴守礼将之查办
B.陛下富于春秋年岁
C.章惇用事,尤忌之憎恨
D.金人其冢发现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司户实贪而吾不以诚对/山东豪杰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B.吾当从汝所之/纵一苇之所如
C.啖以即大用/私见张良,具告以事默
D.因劝为子孙计/吾今为之虏矣
小题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今悖父尚在,而别籍异财,绝灭义理,止从薄罚,何以示惩?”(4分)
(2)倘居其官,须明目张胆,以身任责,脱有触忤,祸谴立至(4分)
小题4:文末说“吾欲为元佑全人”,结合全文,简要概括刘安世身上所体现的“全人”特点。(4分)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书杭检讨遗事
【清】洪亮吉
  杭检讨,名世骏,钱塘人。少举于乡。乾隆元年,以鸿博科官翰林院检讨。先生性伉爽①,能面责人过,同官皆严惮之。乾隆中叶,上思得直言及通达治体者,特设阳城马周科②试翰林等官,先生预焉。日未中,已得数千言,语过戆直,末又言:“满洲人官督抚者过多。”触上怒,抵其卷于地者再,已,复取视之。时先生试毕,意得甚,方趋同官寓邸食,忽内传片纸出,言罪且不测。同官恐,促先生急归。先生笑曰:“即罪当伏法,有都市在,必不污君一片地也,何恐?”寻得旨放归。
  先生家故不丰,以授徒自给。主扬州安定书院者几十年,以实学课士子,暇即闭户著书,不预外事。又疏懒甚,或频月不衣冠。性顾嗜钱,每馆俸所入,必选官板之大者,以索贯之,积床下,或至尺许。其幺么③破碎及私铸者,方以市物,两手非墨污即铜绿。然先生虽若有钱癖,尝见一商人获罪鹾使④,非先生莫能解,夜半走先生所乞救,并置重金案上,先生掷出之,不顾。
  最不喜读邸报⑤,里居二十年,同岁或积官至大学士、尚书、总督,先生不知也。岁戊子,刘文定纶适服阕,特旨以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内召,过扬州访先生。先生见其服冠,诧曰:“汝今何官?”曰:“不敢欺,参预阁务者已数年矣。”先生谑之曰:“汝吴下少年耳,亦入阁办事耶?”哄堂笑,乃别。
  先生一岁必两归钱塘,归后无事,或携钱数百,与里中少年博左近望仙桥下。时钱文敏维城视学浙中,词馆后进也。一日盛暑,张盖往访先生,头⑥踏过桥下,文敏已从舆中望见先生,短葛衣,持蕉扇,与诸少年博正酣。文敏即出舆揖曰:“前辈在此乎?”时先生以扇自障,业知不可掩,即回面语曰:“汝已见我耶?”文敏曰:“正诣宅谒前辈耳。”曰:“吾屋舍甚隘,不足容从者。”文敏固欲前,先生固却之,始寻道反。文敏去,诸少年共博者始从桥下出,惊问曰:“汝何人?学使见敬若此。”曰:“我衙门中后辈耳。”遂不告姓名去。(选自《虞初续新志》)
  【注】①伉爽:刚直豪爽。②阳城马周科:选取直言御史的考试(马周,唐代监察御史,以直言名)。③幺么:微小。④鹾(cuó)使:盐运使。⑤邸报:朝廷官报。⑥头:临近。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即罪当伏法,有市在——都:大
B.性嗜钱,每馆俸所入——顾:仅、只是
C.夜半走先生所乞救,并置重金上——案:桌子
D.始道反——寻:沿着、顺着
2.下列各项中,加粗的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先生性伉爽,能责人过
B.满洲人督抚者过多
C.又疏懒甚,或频月不
D.文敏已从舆中望见先生,短葛衣,持蕉扇
3.下列各项中,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汝吴下少年耳
A.必选官板之大者
B.与里中少年博左近望仙桥下
C.时钱文敏维城视学浙中,词馆后进也
D.诸少年共博者始从桥下出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杭世骏参加了皇帝举办的阳城马周科考试,他才思敏捷,言语憨直,直刺朝廷重满轻汉的弊病,触怒了皇帝,但最终只是被放归乡里。
B.杭世骏家境原本就不富裕,因此对钱有特殊的癖好,在教学、著书之余就喜欢把玩铜钱,买东西时手上总是沾满了铜绿。
C.杭世骏不喜欢读朝廷官报,又长期住在家乡,同年登科的人升官了,他也不知道。刘纶服丧期满回京,路过扬州拜访他,他才知道刘纶已经入阁了。
D.杭世骏每年都会回钱塘两次,回去后无所事事,就跟同乡的年轻人赌博,有一次他赌得正高兴时,正好遇到了来访的钱维城,杭世骏尴尬不已。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共21分。
周处,字子隐,义兴阳羡人也。父鲂,吴鄱阳太守。处少孤,未弱冠,膂力绝人,好驰骋田猎,不修细行,纵情肆欲,州曲患之。处自知为人所恶,乃慨然有改励之志,谓父老曰:“今时和岁丰,何苦而不乐耶?”父老叹曰:“三害未除,何乐之有!”处曰:“何谓也?”答曰:“南山白额猛兽,长桥下蛟,并子为三矣。”处曰:“若此为患,吾能除之。”父老曰:“子若除之,则一郡之大庆,非徒去害而已。”
处乃入山射杀猛兽,因投水搏蛟,蛟或沉或浮,行数十里,而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人谓死,皆相庆贺。处果杀蛟而反,闻乡里相庆,始知人患己之甚,乃入吴寻二陆①。时机不在,见云,具以情告,曰:“欲自修而年已蹉跎,恐将无及。”云曰古人贵朝闻夕改君前途尚可且患志之不立何忧名之不彰处遂励志好学言必忠信克己。期年,州府交辟。仕吴为东观左丞。
及吴平、王浑登建邺宫酾酒,既酣,谓吴人曰:“诸君亡国之余,得无戚乎?”处对曰:“汉末分崩,三国鼎立,魏灭于前,吴亡于后,亡国之戚,岂惟一人!”浑有惭色。
入洛②,稍迁新平太守。抚和戎狄,叛羌归附,雍土美之。转广汉太守。郡多滞讼,有经三十年而不决者,处详其枉直,一朝决遣。后以母老罢归。寻除楚内史,未之官,征拜散骑常侍。处曰:“古人辞大不辞小。”乃先之楚。而郡既经丧乱,新旧杂居,风俗未一,处敦以教义,又检尸骸无主及白骨在野收葬之,然始就征,远近称叹。
(选自《晋书·周处传》,有删改)
[注] ①二陆:指陆机、陆云兄弟,著名学者,吴国大将军陆逊之孙。②入洛:进入西晋首都洛阳,指归顺晋朝。⑤新平:雍州新平郡(今陕西彬县)。
小题1:对下列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膂力人绝:超过
B.州曲之患:忧患
C.以情告具:全部
D.而郡经丧乱既:……以后
小题2:下列各组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处入山射杀猛兽入吴寻二陆
B.处果杀蛟反欲自修年已蹉跎
C.始知人患己甚乃先
D.后母老罢归处敦教义
小题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体现周处办事果断、自有主见的一组是 ( ?)
①若此为患,吾能除之?②乃入吴寻二陆
③抚和戎狄,叛羌归附?④详其枉直,一朝决遣
⑤未之官,征拜散骑常侍?⑥乃先之楚
A.①④⑥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④⑤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处年少时不拘小节,放纵自己肆意妄为,是地方上的捣乱分子。乡中百姓把他
和山中猛虎、长桥下蛟龙一起看作是当地的三大祸害。
B.周处找到陆云,把自己的担忧告诉他。陆云用“古人看重及时改过自新的行为”
这一道理来鼓励他要立志。周处听后变得勤奋好学和守信自律。
C.周处担任新平太守的时候,郡中有拖了三十年还没有判决的案件,周处详细了解
其中的是非曲直,仅用一个月时间就都判决完了。
D.周处到楚郡后推行教化,又把无主的尸体以及遗弃在野外的白骨加以埋葬,受到
老百姓的赞扬。
小题5:断句及翻译。
(1)请用“/ ”为下列文段断句。(3分)
云 曰 古 人 贵 朝 闻 夕 改 君 前 途 尚 可 且 患 志 之 不 立 何 忧 名
之 不 彰 处 遂 励 志 好 学 言 必 忠 信 克 己
(2)请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处自知为人所恶,乃慨然有改励之志。(3分)
②子若除之,则一郡之大庆,非徒去害而已。(3分)



5、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王曾,字孝先,青州益都人。少孤,从学于里人张震,善为文辞。咸平中,由乡贡试礼部、廷对皆第一。杨亿见其赋,叹曰:“王佐器也。”宰相寇准奇之,特试政事堂,授秘书省著作郎、直史馆、三司户部判官。帝尝晚坐承明殿,召对久之;既退,使内侍谕曰:“向思卿甚,故不及朝服见卿,卿勿以我为慢也。”其见尊礼如此。
出知应天府。天禧中,民间讹言有妖起若飞帽。夜搏人,自京师以南,人皆恐。曾令夜开里门,敢倡言者即捕之,卒无妖。天圣四年夏,大雨。传言汴口决,水且大至,都人恐,欲东奔。帝问曾,曾曰:“河决奏未至,第民间妖言尔,不足虑也。”已而果然。
陕西转运使置醋务,以榷其利,且请推其法天下,曾请罢之。
曹利用恶曾班已上,尝怏快不悦。及利用坐事,太后大怒,曾为之解。太后曰:“卿尝言利用强横,今何解也?”曾曰:“利用素恃恩,臣故尝以理折之。今加以大恶,则非臣所知也。”太后意少释,卒从轻议。
以彰信军节度使复知天雄军,契丹使者往还,敛车徒而后过,无敢哗者。人乐其政,为画像而生祠之。曾进退士人,莫有知者。范仲淹尝问曾曰:“明扬士类,宰相之任也。公之盛德,独少此耳。”曾曰:“夫执政者,恩欲归己,怨使谁归?”仲淹服其言。
曾资质端厚,眉目如画。在朝廷,进止皆有常处,平居寡言笑,人莫敢干以私。少与杨亿同在侍从,亿喜谈谑,凡僚友无不狎侮。至与曾言,则白:“余不敢以戏也。”平生自奉甚俭,有故人子孙京来告别,曾留之具馔,食后,合中送数轴简纸,启视之,皆它人书简后裁取者也。
(《宋史?王曾传》)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宰相寇准奇之奇:认为……奇异
B.出知应天府知:主持、掌管
C.曹利用恶曾班已上,尝怏怏不悦班:排列、位次
D.太后大怒,曾为之解解:解释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少孤,从学于里人张震而君幸于赵王
B.今加以大恶,则非臣所知也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C.帝尝晚坐承明殿,召对久之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D.余不敢以戏也皆以美于徐公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代咸平年间,王曾参加会试和殿试,都考了第一。宰相寇准看了他的文赋,慨叹道,“这真是王佐之材啊!”,认为他是奇才。
B.陕西转运使以地方特产醋来谋利并且请求朝廷在全国推行这一办法的行为,被王曾上奏废止,表现了王曾的爱民思想。
C.大臣曹利用与王曾在个人感情上嫌隙,王曾对他的专横跋扈也常常加以抵制,但是关键时刻却没有落井下石,表明了他的不畏权势和胸怀坦荡。
D.王曾之所以赢得朝廷内外、黎民百姓甚至外族使者的尊敬,除了他的文章才华、为政能力之外,还因为他稳重的性格和公正无私、爱民、勤俭的品质。




首页 上页 1 2 3 下页 尾页 2/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