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在线测试(2019年最新版)(三)

时间:2019-06-29 17:47:4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文言文阅读
何易于尝为益昌令。县距刺史治所四十里,城嘉陵江南。刺史崔朴尝乘春自上游,多从宾客歌洒,泛舟东下, 直出益昌旁。至则索民挽舟。易于即自腰笏,引舟上下。刺史惊问状。易于曰:“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易于为属令当其无事可以充役。”刺史与宾 客跳出舟,偕骑还去。
益昌民多即山树茶,利私自入。会盐铁官奏重榷管,诏下所在不得为百姓匿。易于视诏曰:“益昌不征茶,百姓尚不可活,矧厚其赋以毒民乎!”命吏铲去。吏争曰:“天子诏‘所在不得为百姓匿’,今铲去,罪益重。吏止死,明府公宁免窜海裔耶?”易于曰:“吾宁爱一身以毒一邑民乎?亦不使罪蔓尔曹。”即自纵火焚之。观察使闻其状,以易于挺身为民,卒不加劾。
邑民死丧,子弱、业破不能具葬,易于辄出俸钱,使吏为办。百姓入常赋,有垂白偻杖者,易于必召坐与食,问政得失。庭有竞民,易于皆亲自与语,为指白枉直。罪小者劝,大者杖,悉立遣之,不以付吏。治益昌三年,狱无系民,民不知役。改锦州罗江令,其治视益昌。 是时故相国裴公出镇锦州,独能嘉易于治。尝从观其政,导从不过三人,其察易于廉约如此。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易于出俸钱辄:动不动就
B.亦不使罪尔曹蔓:指牵连
C.刺史惊问状:样子
D.其察易于廉约如此廉约:清廉简约
小题2: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线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易于诏曰?有垂白偻
其治益昌?罪小者劝,大者
A.两个“视”字相同,两个“杖”字不同
B.两个“视”字相同,两个“杖”字也相同
C.两个“视”字不同,两个“杖”字相同
D.两个“视”字不同,两个“杖”字也不同
小题3:比较下列各句中加线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①易于属令?③使吏
②以易于挺身民?④指白枉直
A.①句和②句不同,③句和④句相同
B.①句和③句相同,②句和④句不同
C.①句和②句相同,③句和④句不同
D.①句和③句不同,②句和④句相同
小题4:下列对文意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易于为益昌令时,刺史治所城嘉陵江南,而刺史崔朴乘春游乐,何易于腰笏引舟至其处并责备了他,使他羞愧难容。
B.在诏下所在不得为百姓匿时,何易于先是命吏铲除茶树,后自纵火焚之,观察使认为他挺身为民而没有弹劾他。
C.何易于辄出俸钱助贫困百姓丧葬,体恤老人并向他们问政得失,百姓打官司,他亲自了解情况,公正决断并及时处理。
D.何易于改绵州罗江令,是时故相国裴公刺史绵州,能观察何易于治政,因而他观察到何易于廉约如是。
小题5:用“/”为划线部分断句:
易于曰:“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易于为属令当其无事可以充役。”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1:D?
小题1:A
小题1:A
小题1:易于:“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易于为属令,当其无事,可以充役。”


本题解析:
小题1:情况。即为什么要这样。
小题1:视:看/同于?杖:木棍/用木棍打
小题1:①做②为了③给④给
小题1:A责备了他,文中无此意。
小题1:本题考查断句,注意常用于开头或结尾的虚词。还有如曰等。


本题难度:简单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唐震字景实,会稽人。少居乡,介然不苟交,有言其过者辄喜。既登第为小官,有权贵以牒荐之者,震内牒箧中,已而干政,震取牒还之,封题未启,其人大愧。后为他官,所至以公廉称。咸淳中,由大理司直通判临安府。时潜说友尹京,恃贾似道势,甚骄蹇,政事一切无所顾让。会府有具狱将置辟,震力辨其非,说友争之不得,上其事刑部,卒是震议。六年,江东大旱,擢知信州。震奏减纲运米,蠲①租赋,令坊置一吏,籍其户,劝富人分粟,使坊吏主给之。吏有劳者,辄为具奏复其身。吏感其诚,事为尽力,所活无算。州有民庸童牧牛,童逸而牧舍火,其父讼庸者,杀其子投火中,民不胜掠,自诬服。震视牍疑之,密物色之,得童傍郡。以诘其父,对如初,震出其子示之,狱遂直。擢浙西提刑。赵氏有守阡僧甚暴横,震遣吏捕治,似道以书营救,震不省,卒按以法。似道怒,使侍御史陈坚劾去之。咸淳十年,起震知饶州。时兴国、南康、江州诸郡皆已归附,大兵略饶。饶兵止千八百人,震发州民城守,昧爽出治兵,至夜中始寐。上书求援,不报。大兵使人入侵饶取降款,通判万道同阴使于所部敛白金、牛酒备降礼,饶寓士皆从之。道同风震降,震叱之曰:“我忍偷生负国邪?”城中少年感震言,杀使者。民有李希圣者谋出降,械置狱中。明年二月,兵大至,都大提举邓益遁去,震尽出府中金钱,书官资揭于城,募有能出战者赏之。众惧不能战,北兵登陴,众遂溃。震入府中玉芝堂,其仆前请曰:“事急矣,番江门兵未合,亟出或可免。”震骂曰:“城中民命皆系于我,我若从尔言得不死,城中民死,我何面目生邪?”左右不复敢言,皆出。有顷,兵入,执牍铺案上,使震署降,震掷笔于地,不屈,遂死之。
【注】】 ①蠲:减免。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有权贵牒荐之者
方其系燕父子
B.吏有劳者,辄具奏复其身
旦日飨士卒,击破沛公军
C.童逸牧舍火
老妇恃辇
D.通判万道同阴使所部敛白金
暮春之初,会会稽山阴之兰亭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唐震“不阿权贵”和“忠勇报国”的一组是(  )
A.①已而干政,震取牒还之,封题未启 ②震奏减纲运米,蠲其租赋,令
坊置一吏
B.①震力辨其非,说友争之不得 ②震视牍疑之,密物色之,得童傍郡
C.①似道以书营救,震不省,卒按以法 ②道同风震降,震叱之曰:“我
忍偷生负国邪?”
D.①震尽出府中金钱,书官资揭于城 ②使震署降,震掷笔于地,不屈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C
小题3: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小题1:掠:拷打。
小题2:C.而:①连词,表并列;②连词,表修饰。其余三组意义和用法相同:A.以:用。介词。B.为:替,给。介词。D.于:在。介词。
小题3:A.②是为救灾采取的措施。B.②是善辨疑案,恪尽职守。D.①是用官府金钱招募能抗敌的人。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以为”的意义与“若舍郑以为东道主”的“以为”相同的一组是
[? ]
①吴广以为然
②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③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以为妙绝
④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⑤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A.①③
B.②④
C.③⑤
D.②⑤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淮南左牙指挥使张颢、右牙指挥使徐温专制军政,弘农威王(杨屋)心不能平,欲去之而未能。二人不自安,共谋弑王,分其地以臣于梁。戊寅,颢遣其党纪祥等弑王于寝室,诈云暴薨。
  已卯,颢集将吏于府庭,夹道及庭中堂上各列白刃,令诸将悉去卫从然后入。颢厉声问曰:“嗣王已薨,军府谁当主之?”三问,莫应,颢气色益怒。幕僚严可求前密启曰:“军府至大,四境多虞,非公主之不可。然今日则恐太速。”颢曰:“何谓速也?”可求曰:“刘威、陶雅、李遇、李简皆先王之等夷,公今自立,此曹肯为公下乎?不若立幼主辅之,诸将孰敢不从!”颢默然久之。可求因屏左右,急书一纸置袖中,麾同列诣使宅贺,众莫测其所为。既至,可求跪读之,乃太夫人史氏教[注]也。颢气色皆沮,以其义正,不敢夺。既罢,副都统朱瑾诣可求所居,曰:“瑾年十六七即横戈跃马,冲犯大敌,未尝畏慑,今日对颢,不觉流汗,公面折之如无人,乃知瑾匹夫之勇,不及公远矣。”因以兄事之。
  颢以徐温为浙西观察使,镇润州。严可求说温曰:“公舍牙兵而出外藩,颢必以弑君之罪归公。”温惊曰:“然则奈何?”可求曰:“颢刚愎而暗于事,公能见听,请为公图之。”可求往见颢曰:“公出徐公于外,人皆言公欲夺其兵权而杀之,多言亦可畏也。”颢曰:“右牙欲之,非吾意也。业已行矣,奈何?”可求曰:“止之易耳。”明日,可求邀颢及承嗣俱诣温,可求瞋目责温曰:“古人不记一饭之恩,况公杨氏宿将!今幼嗣初立,多事之时,乃求自安于外,可乎?”温谢曰:“苟诸公见容,温何敢自专!”由是不行。颢知可求阴附温,夜,遣盗刺之,可求知不免,请为书辞府主(杨隆演)。盗执刀临之,可求操笔无惧色。盗能辩字,见其辞旨忠壮,曰:“公长者,吾不忍杀。”掠其财以复命,曰:“捕之不获。”颢怒曰:“吾欲得可求首,何用财为!”
温与可求谋诛颢,可求曰:“非钟章不可。”泰章者,合肥人,时为左监门卫将军,温使亲将翟虔告之。泰章闻之喜,密结壮士三十人,夜,刺血相饮为誓;丁亥旦,直入斩颢于牙堂,并其亲近。至是,隆演以温为左、右牙都指挥使,军府事咸取决焉。以严可求为扬州司马。
(节选自《资治通鉴?后梁纪》
【注】教:教谕,指示。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分其地以臣于梁臣:投降称臣
B.军府至大,四境多虞虞:欺诈
C.麾同列诣使宅贺诣:到
D.颢知可求阴附温阴:暗中
2.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严可求“智慧”和“勇敢”的一组是
A.公面折之如无人颢必以弑君之罪归公
B.不若立幼主辅之既至,可求跪读之
C.急书一纸置袖中可求操笔无惧色
D.请为书辞府主可求瞋目责温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严可求劝说张颢暂时不要篡位夺权,实则这是严可求的缓兵之计,以图长远打算。
B.在非常之时,严可求跪着宣读了太夫人史氏亲笔写的教谕,才平息了这场夺位之争。
C.严可求游说徐温不要出任外藩,这是为了制衡张颢,为以后诛杀张颢最准备。
D.严可求在和徐温共谋诛杀张颢时,他认为“非钟泰不可”,可见他有知人之明。
4.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公面折之如无人,乃知瑾匹夫之勇,不及公远矣
译文:
(2)温谢曰:“苟诸公见容,温何敢自专!”由是不行。
译文:
(3)吾欲得可求首,何用财为
译文:


参考答案:
1.B
2.C
3.B


本题解析:
1.(虞:忧虑,优患)
2.(A前一句表明严可求“勇敢”,后一句表明其“智慧”。B两项均表明其“智慧”。D前一句表明其“忠心”,后一句表明其“智慧”)
3.(根据上文“急书一纸置袖中,麾同列诣使宅贺,众莫测其所为”可知,严石求跪着宜读的并不是史氏亲笔写的教谕,而是他急中生智以史氏名义写教谕)
4.(1)你当面使张颢折服,好像没有人在场一样,我才知道我是匹夫之勇,比你差远了。(注意关键词“面”、“折”和“不及公远矣”的句式的翻译)
(2)徐温谢罪说:“如果能被你们宽怒,我徐温哪里敢独断专行!”因此没有去润州。 (注意关键词“谢”、“见”、“自专”、“由是”的翻译)
(3)我想要的是严可求的首级,抢来的财物有什么用!(注意关键词“首”“何……为”的句式的翻译)
参考译文:
文言文阅读:
  淮南左牙指挥使张颢、右牙指挥使徐温专断军政事务,弘农威王杨渥心中不平,想要除掉他们却不能。张颢、徐温自感不安,共同策划杀死杨渥,瓜分他的国土来向后梁称臣投降。戊寅(初八),张颢派遣其党羽纪祥等在寝室把杨渥杀死,欺骗说是得急病突然死去。
  已卯(初九),张颢召集将吏到节度使府庭院,夹道及庭中堂上各摆列着利刃,命令诸将让卫兵全都离开然后进入。张颢大声喝问说:“嗣王已经去世,节度使府应当由谁主持?”问了三次,没有人答应,张颢的气色更加愤怒,幕僚严可求向前秘密开导说:“节度使府极大,四方边境问题很多、非您主持不可。但是,今天就当恐怕太快了。”张颢说:“怎么说太快了?”严可求说:“刘威、陶雅、李遇、李简,都是先王同等地位的人,您今天自立为王,这些人能做您的属下吗?不如立幼主辅佐他,诸将谁敢不听从!”张颢沉默了很久。严可求于是躲过左右的人,急写一纸放进衣袖里,召呼同事各官前往节度使住宅去祝贺,众人猜不透他要做什么。到了节度使住宅,严可求跪在地上宣读,原来是太夫人史氏的教书。大要说:“先王创业艰难,嗣王不幸早逝,隆演按照次序应当嗣立,诸将应该不辜负杨氏,很好地开导教诲他。”言辞意旨明白恳切。张颢的气色很沮丧,因为史氏的告谕合乎正义,不敢强行夺取,于是奉弘农威王杨渥的二弟杨隆演称为淮南留后、东面诸道行营都统。这事情完了以后,副都统朱瑾前往严可求的住所,说:“我十六七岁就横戈跃马,冲犯强大的敌人,从来没有畏惧,今天面对张颢,不觉流汗,您当面指摘他像没有人一样。这才知道我只是匹夫之勇,比您差得太远了。”于是,把严可求作为哥哥一样侍奉。
  张颢委任除温为浙西观察使,镇守润州。严可求劝说徐温道:“您舍弃牙兵而出任外藩,张颢一定把杀死君王的罪名归在您身上。”徐温大惊,说:“既然这样,怎么办?”严可求说:“张颢刚愎自用而又不明事理,如果您能够听从,请为您想办法。”当时,淮南行军副李承嗣参预节度使府的军政事务,严可求又劝李承嗣说;“张颢凶恶淫威如此,现在将徐温调到外地,意图不仅于此,恐怕对您也不利。”李承嗣深以为是。严可求前去见张颢说:“您将徐温调到外地,人们都说您想要夺他的兵权并把他杀死,很多人这样说那是可怕的。”张颢说:“徐温自己想去,不是我的意思。事情已经这样,怎么办?”严可求说:“阻止他很容易。”第二天,严可求邀张颢及李承嗣一同拜访徐温,严可求瞪着眼睛责问徐温说:“古人不忘记一顿饭的恩德,何况您是杨氏的老将!现在幼主初立,正是多事的时候,却求自己安适到外地去,能这样吗?”徐温谢罪说:“如果您们宽容,徐温我哪里敢自己独断独行!”因此,我没有前往润州。张颢知道严可求暗地里依附徐温,夜里派遣强盗前去刺杀严可求。严可示知道不能避免,请求强盗允许他写文书向府主杨隆演辞别。强盗拿刀对着他,严可求挥笔疾书没有惧色;强盗能识字,见他言辞意旨忠诚雄壮,说:“您是年高有德的人,我不妨心杀您。”抢劫他的财物回去复命,说:“没有抓到严可求。”张颢勃然大怒说:“我想要得到严可求的首级,要财物做什么!”
  徐温与严可求商量杀死张颢,严可求说:“非钟泰章不可。”钟泰章是合肥人,当时担任左监门卫将军。徐温派亲将彭城人翟虔告诉钟章。钟泰章听说后非常高兴,秘密结交壮士三十人,夜里刺血互饮立下盟誓。丁亥(十七日)晨,钟泰章等直入左右牙指挥使厅把张颢及其亲近的人斩首。徐温开始揭露张颢杀死弘农威王杨渥的罪状,并在市上把纪祥等人车裂。徐温前往西宫禀告太夫人史氏。史太夫人恐惧,放声大哭,说:“我儿年幼,遭此灾难,希望保全我家人口回庐州,这是您的恩惠啊!”徐温说:“张颢杀主叛逆,不能不杀,夫人应当自安!”当初,徐温与张颢谋杀弘农威王杨渥,徐温说:“同用左、右牙兵,心必不一,不如只用我的兵。”张颢不同意,徐温说:“那么,只用您的兵士。”张颢答应了。到这个时候,彻底惩办逆党,都是左牙兵,因此人们以为徐温确实不知道张颢的密谋。杨隆演任命徐温为左、右牙都指挥使,军府事务都取决于他。任命严可求为扬州司马。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叶嘉,闽人也。其先处上谷。曾祖茂先,养高不仕,好游名山,至武夷,悦之,遂家焉。
  至嘉,少植节操。或劝之业武。曰:“吾当为天下英武之精,一枪一旗,岂吾事哉!”因而游见陆先生①,先生奇之,为著其行录传于时。方汉帝嗜阅经史时,建安人为谒者侍上,上读其行录而善之,曰:“吾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曰:“臣邑人叶嘉,风味恬淡,清白可爱,颇负其名,有济世之才,虽羽知犹未详也。”上惊,敕建安太守召嘉,给传遣诣京师。
  天子见之,曰:“吾久饫②卿名,但未知其实尔,我其试哉!”因顾谓侍臣曰:“视嘉容貌如铁,资质刚劲,难以遽用,必槌提顿挫之乃可。”遂以言恐嘉曰:“砧斧在前,鼎镬在后,将以烹子,子视之如何?”嘉勃然吐气,曰:“臣山薮③猥士,幸惟陛下采择至此,可以利生,虽粉身碎骨,臣不辞也。”
  少选间,上鼓舌欣然,曰:“始吾见嘉未甚好也,久味其言,殊令人爱,朕之精魄,不觉洒然而醒。《书》曰:‘启乃心,沃朕心。’嘉之谓也。”于是封嘉为钜合侯,位尚书。曰:“尚书,朕喉舌之任也。”
  后因侍宴苑中,上饮逾度,嘉辄若谏。上不悦曰:卿司朕喉舌,而以苦辞逆我,余岂堪哉。遂唾之。命左右仆于地。
  嘉既不得志,退去闽中。上以不见嘉月余。劳于万机,神④思困,颇思嘉。因命召至,恩遇如故。
  居一年,嘉告老,上曰:“钜合侯,其忠可谓尽矣。”遂得爵其子。
  赞曰:今叶氏散居天下,皆不喜城邑,惟乐山居。氏于闽中者,盖嘉之苗裔也。天下叶氏虽夥,然风味德馨为世所贵,皆不及闽。嘉以布衣遇天子,爵彻侯,位八座,可谓荣矣。然其正色苦谏,竭力许国,不为身计,盖有以取之。(选自《东坡全集·叶嘉传》,有删改)
  注:①陆先生:陆羽,唐朝人,著《茶经》,被后人称为“茶圣”。 ②饫(yù):饱食,这里引申为听闻。 ③山薮:深山密林。 ④ (nǐ):疲困的样子。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至嘉,少节操——植:培养
B.或劝之武——业:从事,以……为业
C.久其言——味:体味
D.遂得其子——爵:爵位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上不见嘉月余
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
B.①著其行录传于时
②不者,若属皆且所虏
C.①钜合侯,忠可谓尽矣
②尔无忘乃父之志
D.①必槌提顿挫之
②今其智反不能及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叶嘉出身平民百姓,从布衣而成为被皇帝赏识的官员,这和他的品行有关。
B.苏轼为叶嘉作传,目的在于表达个人对高洁刚正、恬淡飘然的品格的追求。
C.苏轼塑造了一个面目较黑、禀性刚劲、令人清醒的人物形象。
D.苏轼通过对叶嘉一生的遭遇的叙述,劝诫人们应当功成身退。


参考答案:1.D
2.A
3.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