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9 17:47:40
1、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刘宽字文饶,弘农华阴人也。宽尝行,有人失牛者,乃就宽车中认之。宽无所言,下驾步归。有顷,认者得牛而送还,叩头谢曰:“惭负长者,随所刑罪。”宽曰:“物有相类,事容脱误,幸劳见归,何为谢之?”州里服其不校。
延熹八年,征拜尚书令,迁南阳太守。典历三郡,温仁多恕,虽在仓卒,未尝疾言遽色。常以为“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吏人有过,但用蒲鞭罚之,示辱而已,终不加苦。事有功善,推之自下。灾异或见,引躬克责。每行县止息亭传。见父老慰以农里之言,少年勉以孝悌之训。人感德兴行,日有所化。
熹平五年,代许训为太尉。灵帝颇好学艺,每引见宽,常令讲经。宽尝于坐被酒睡伏。帝问:“太尉醉邪?”宽仰对曰:“臣不敢醉,但任重责大,忧心如醉。”帝重其言。
尝坐客,遣苍头市酒,迂久,大醉而还。客不堪之,骂曰:“畜产。”宽须臾遣人视奴,疑必自杀。顾左右曰:“此人也,骂言畜产,辱孰甚焉!故吾惧其死也。”夫人欲试宽令恚,伺当朝会,装严已讫,使侍婢奉肉羹,翻污朝衣。婢遽收之,宽神色不异,乃徐言曰:“羹烂汝手?”其性度如此。海内称为长者。(节选自《后汉书·卓鲁魏刘列传》,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惭负长者,随所刑罪——负:对不起
B.未尝疾言遽色——遽:急躁
C.齐之以刑——齐:整治
D.其性度如此——度:推测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认者得牛而送还——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B.少年勉以孝悌之训——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C.故吾惧其死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D.宽尝于坐被酒睡伏——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表现刘宽“宽厚仁慈”的一组是(? )
①宽无所言,下驾步归
②吏人有过,但用蒲鞭罚之,示辱而已,终不加苦
③见父老慰以农里之言,少年勉以孝悌之训
④臣不敢醉,但任重责大,忧心如醉
⑤宽须臾遣人视奴
⑥宽神色不异,乃徐言曰:“羹烂汝手?”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②⑤⑥
D.②③⑤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宽为人宽容,在一次外出途中,有个丢失牛的人误认了刘宽的牛,事后刘宽不仅没有责罚那个失牛人,反而对其人宽慰有加,这使得他在州里赢得了美誉。
B.刘宽历任郡守,不主张用严刑峻法整治百姓,而对犯有过错的属吏,他只是象征性地表示羞辱,从不施加刑罚;政务上如果有了功绩,就归功于下属。
C.刘宽以德为政,他巡视属县时,对老年人谈及农事和乡土之事,以示关切;对年轻人则用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教诲加以鼓励。
D.刘宽性情温和慈爱,他的夫人想试试让刘宽发怒,待他已穿好官服准备上朝的时候,让侍女故意用肉汤污其官服来试其会不会发怒,但刘宽神情自若,反而关心侍女烫伤了没有。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物有相类,事容脱误,幸劳见归,何为谢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灾异或见,引躬克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人也,骂言畜产,辱孰甚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D
2.C
3.C
4.B
5.(1)事物有相似之处,事情也允许有错误,劳累你把牛归还我,为什么还要道歉呢?
(2)有时出现了灾异,就引咎自责。
(3)他是个人啊,骂他是畜生,还有什么样的污辱比这更厉害呢?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贾黄中
贾黄中,沧州南皮人。父玭严毅,善教子。黄中幼聪悟,方五岁,每旦令正立,展书卷比之,谓之“等身书”,课其诵读。父常令蔬食,曰:“俟业成,乃得食肉。”十五举进士,授校书郎、集贤校理,迁著作佐郎,直史馆。
岭南平,以黄中为采访使①,廉直平恕,远人便之。还奏利害数十事,皆称旨。会克江表,选知宣州②。岁饥,民多为盗,黄中出己俸造糜粥,赖全活者以千数,仍设法弭盗,因悉解去。太平兴国二年,知昇州③。时金陵初附,黄中为政简易,部内甚治。一日,案行府署中,见一室扃钥甚固,命发视之,得金宝数十匮,计直数百万,乃李氏宫阁中遗物也,即表上之,上览表谓侍臣曰:“非黄中廉恪④,则亡国之宝,将污法而害人矣。”
八年,与宋白、吕蒙正等同知贡举,迁司封郎中⑤,充翰林学士。雍熙二年,又知贡举,俄掌吏部选。凡再典贡部,多柬拔寒俊,除拟官吏,品藻⑥精当。淳化二年秋,与李沆并拜经事中、参知政事。太宗召见其母王氏,命坐,谓曰:“孝子如是,真孟母矣。”作诗以赐之,颁赐甚厚。
注释:①采访使:掌管检查刑狱、监察州县官吏。②宣州:今安徽宣城县。③昇州:即金陵,宋太祖开宝年间改称昇州。④恪:恭谨
⑤司封郎中:官职名,主管封爵、授职、褒赠等。⑥品藻:品评鉴定等级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课其诵读课:按规定考查
B.仍设法弭盗弭:禁止,平息
C.多柬拔寒俊柬拔:选拔
D.凡再典贡部再典:再次掌管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A.还奏利害数十事,皆称旨
B.除拟官吏,品藻精当
C.非黄中廉恪,则亡国之宝,将污法而害人矣
D.黄中出己俸造糜粥,赖全活者以千数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还奏利害数十事,皆称旨得金宝数十匮
B.以黄中为采访使作诗以赐之,颁赐甚厚
C.迁著作佐郎,直史馆计直数百万
D.俟业成,乃得食肉乃李氏宫阁中遗物也
4.将下列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贾黄中“廉直平恕”的一组是()
①父常令蔬食,曰:“俟业成,乃得食肉。”
②岁饥,民多为盗,黄中出己俸造糜粥,赖全活者以千数
③时金陵初附,黄中为政简易,部内甚治
④一日,案行府署中,见一室扃钥甚固,命发视之
⑤得金宝数十匮,计直数百万,乃李氏宫阁中遗物也,即表上之
⑥凡再典贡部,多柬拔寒俊,除拟官吏,品藻精当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②④⑥
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贾黄中年幼时便受到严格的家庭教育。他父亲把书卷一册册码放到与他的身体一样高,叫做“等身书”,督促他诵读。
B.贾黄中掌管科举考试,多选拔出身寒微而又才能杰出的人,除授拟官吏,品评鉴定等级,都十分恰当,因此深受皇帝的赏识。
C.贾黄中担任采访使,由于廉洁正直,处事公正宽容,使边境人民感到安适,并且平息了盗贼,所得前朝金宝,全部上缴朝廷。
D.贾高中的母亲被皇帝召见,表彰她对儿子的教育,认为她可与古代孟子的母亲相媲美,贾黄中也因此得到了皇帝的赠诗和赏赐。
参考答案:
1.D 2.D 3.A 4.C 5.B
本题解析:1.D
(“再”义为“二”,“再典”意思“两次掌管”)
2.D(“全活”在文中的意思是“保全、存活”,可以译成“保全活下来”,不能译成“全都活下来”)
3.A(两个“数”字都相当于“几”。A项两个“乃”字分别相当于“才”和“是”,B项中两个“以”字分别相当于“任用”和连词“而”,C项中两个“直”字通“值”,一个相当于“值班”的“值”,一个相当于“价值”的“值”)
4.C(“廉直”,廉洁正直;“平恕”,处事公平,待人宽恕。①④两句不属于这个范畴)
5.B(A项对“展书卷比之”的理解不正确。古代的“书卷”是卷轴,展开书卷比量身高来确定诵读的数量,并非“把书卷一册册码放在与他的身体一样高”。C项把几件事都说成任采访使期间,显然不对。D项皇帝赏赐的应该是贾母)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二段文字,完成后面题。(5分)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小题1:请指出孔子的学习观与子夏的学习观。(2分)
孔子的学习观:__________ 子夏的学习观:_____________
小题2:子夏的学习观与孔子的学习观有何异同,试加以评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孔子的学习观:先德后文,德文并举的学习观。子夏的学习观:重在德行,以德为学的学习观
小题2:在学习上,都重视德行修养。孔子认为在实践仁德,行有余力的基础上,再去学习文献礼乐文化,体现了孔子以德为先,德文兼修的学习思想;而子夏的学习观则是对孔子学习观的一种补充,一种强调,一个人只要能实行“孝”、“忠”、“信”等伦理道德,就是一个有学问的人,修身就是学习。从两人的学习观上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的传统教育非常重视道德教育,这对我们今天的教育仍然有很大的启示价值
本题解析:此题要在疏通文意,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或者原句进行概括孔子和子夏的学习观。在分析评价二者的学习观时,要从相同点和不同点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要结合着具体的学习观内容来分析。如,“孝”“弟”“泛爱”“ 竭其力”“ 致其身”等都表明孔子和子夏重视德行修养。以此进行分析作答。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小题。(21分)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摘自《鸿门宴》
先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等见上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
其后卢绾反,高帝使哙以相国击燕。是时高帝病甚,人有恶哙党于吕氏,即上一日宫车晏驾,则哙欲以兵尽诛灭戚氏,赵王如意之属。高帝闻之大怒,乃使陈平载绛侯代将,而即军中斩哙。陈平畏吕后,执哙诣长安。至则高祖已崩,吕后释哙,使复爵邑。
——摘自《史记·樊郦滕灌列传第三十五》
注释:绛:指绛侯周勃。灌:指灌婴。排闼:推开门。 戚氏:指刘邦的宠妃戚夫人。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披帷西向立披,揭开
B.杀人如不能举举,全、尽
C.人有恶哙党于吕氏恶,通“诬”,诬陷
D.赵王如意之属属,家属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良乃入,具告沛公②乃使陈平载绛侯代将
B.①樊哙侧其盾以撞②何其壮也
C.①众不能堪,抶而仆之②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
D.①劳苦而功高②高帝笑而起
小题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
B.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C.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D.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小题4: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何以知燕王
A.若属皆且为所虏
B.恐年岁之不吾与
C.虽董之以严刑
D.求人可使报秦者
小题5: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6分)
(1)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3分)
(2)(高祖)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3分)
小题6:请用“/”给文中划波浪线句子断句(3分)
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小题3:D
小题4:B
小题5:
(1)特意派遣将领把守关口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的进入和意外的变故。【“遣、出入、非常”错1个扣1分】
(2)高祖躺在宫中,下令守门的人不要让群臣进来。【“禁中、诏、户者、入”错1个扣1分。】
小题6: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
本题解析:
小题1:此类题目一定要在答题时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属,这一类人。
小题2:此类题目要注意“意义和用法”必须都相同,分析思考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要根据所在句子的前后词语的词性来判断。A均表承接,于是,就。B.①代词,②多么;C.①代词,②结构助词;D. ①表并列,②表修饰。
小题3:骨肉,古今都是指有血缘关系的亲人;细说,古义为小人的谗言;行李,古义为使者;婚姻,古义为亲家。
小题4:B和例句都宾语前置句,A被动句,C状语后置句,D定语后置句。
小题5: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小题6:此类断句题目在断句时一定要遵守一个原则,不能段破句子的意思。所以,一定要在结合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以及这个句子的意思来思考断句,尤其是要抓住关键词(介词、语气助词、连词等等)。
译文:以前在黥布反叛的时候,高祖一度病得很厉害,讨厌见人,他躺在宫禁之中,诏令守门人不得让群臣进去看他。群臣中如绛侯周勃、灌婴等人都不敢进宫。这样过了十多天,有一次樊哙推开宫门,径直闯了进去,后面群臣紧紧跟随。看到高祖一人枕着一个宦官躺在床上。樊哙等人见到皇帝之后,痛哭流涕地说:“想当初陛下和我们一道从丰沛起兵,平定天下,那是什么样的壮举啊!而如今天下已经安定,您又是何等的疲惫不堪啊!况且您病得不轻,大臣们都惊慌失措,您又不肯接见我们这些人来讨论国家大事,难道您只想和一个宦官诀别吗?再说您难道不知道赵高作乱的往事吗?”高祖听罢,于是笑着从床上起来。
后来卢绾谋反,高祖命令樊哙以相国的身份去攻打燕国。这时高祖又病得很厉害,有人诋毁樊哙和吕氏结党,皇帝假如有一天去世的话,那么樊哙就要带兵把戚夫人和赵王如意这帮人全部杀死。高祖听说之后,勃然大怒,立刻命令陈平用车载着绛侯周勃去代替樊哙,并在军中立刻把樊哙斩首。陈平因惧怕吕后,并没有执行高祖的命令,而是把樊哙解赴长安。到达长安时,高祖已经去世,吕后就释放了樊哙,并恢复了他的爵位和封邑。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虞允文,字彬甫,隆州仁寿人。六岁诵《九经》,七岁能属文。以父任入官。丁母忧,哀毁骨立。父死,绍兴二十三年始登进士第,通判彭州,权知黎州、渠州。 十一月壬申,金主①率大军临采石,而别以兵争瓜洲。朝命成闵代锜、李显忠代权,锜、权皆召。义问被旨,命允文往芜湖趣显忠交权军,且犒师采石,时权军犹在采石。丙子,允文至采石,权已去,显忠未来,敌骑充斥。我师三五星散,解鞍束甲坐道旁,皆权败兵也。允文谓坐待显忠则误国事,遂立招诸将,勉以忠义,曰:“金帛、告命皆在此,待有功。”众曰:“今既有主,请死战。”或曰:“公受命犒师,不受命督战,他人坏之,公任其咎乎?”允文叱之曰:“危及社稷,吾将安避?”
至江滨,见江北已筑高台,对植绛旗二、绣旗二,中建黄屋,亮踞坐其下。谍者言,前一日刑白黑马祭天,与众盟,以明日济江,晨炊玉麟堂,先济者予黄金一两。时敌兵实四十万,马倍之,宋军才一万八千。允文乃命诸将列大阵不动,分戈船为五,其二并东西岸而行,其一驻中流,藏精兵待战,其二藏小港,备不测。部分甫毕,敌已大呼,亮操小红旗麾数百艘绝江而来,瞬息,抵南岸者七十艘,直薄宋军,军小却。允文入阵中,抚时俊之背曰:“汝胆略闻四方,立阵后则儿女子尔。”俊即挥双刀出,士殊死战。中流官军亦以海鳅船冲敌,舟皆平沉,敌半死半战,日暮未退。会有溃军自光州至,允文授以旗鼓,从山后转出,敌疑援兵至,始遁。又命劲弓尾击追射,大败之,僵尸凡四千余,杀万户二人,俘千户五人及生女真五百余人。(《宋史·虞允文传》)
注①金主:指完颜亮。
1、对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六岁诵《九经》,七岁能属文——属:写作
B、丁母忧,哀毁骨立——丁:遭遇
C、他人坏之,公任其咎乎——咎:罪过
D、中建黄屋,亮踞坐其下——踞:蹲坐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虞允文不顾得失、敢担重任的一组是
[? ]
参考答案:1、D?
2、B
3、A
4、(1)义问接受旨意,命令虞允文去芜湖催促显忠接管王权的军队,并且到采石去犒劳军队,当时王权的军队还在采石。
(2)完颜亮拿着小红旗指挥几百艘战船横渡大江而来,瞬息间,抵达南岸的战船就有七十艘,直逼宋军,宋军稍稍后退。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