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9 17:28:09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淮南左牙指挥使张颢、右牙指挥使徐温专制军政,弘农威王(杨渥)心不能平,欲去之而未能。二人不自安,共谋弑王,分其地以臣于梁。戊寅,颢遣其党纪祥等弑王于寝室,诈云暴薨。
己卯,颢集将吏于府庭,夹道及庭中堂上各列白刃,令诸将悉去卫从然后入。颢厉声问曰:“嗣王已薨,军府谁当主之?”三问,莫应,颢气色益怒。幕僚严可求前密启曰:“军府至大,四境多虞,非公主之不可。然今日则恐太速。”颢曰:“何谓速也?”可求曰:“刘威、陶雅、李遇、李简皆先王之等夷,公今自立,此曹肯为公下乎?不若立幼主辅之,诸将孰敢不从!”颢默然久之。可求因屏左右,急书一纸置袖中,麾同列诣使宅贺,众莫测其所为。既至,可求跪读之,乃太夫人史氏教①也。颢气色皆沮,以其义正,不敢夺。既罢,副都统朱瑾诣可求所居,曰:“瑾年十六七即横戈跃马,冲犯大敌,未尝畏慑,今日对颢,不觉流汗,公面折之如无人,乃知瑾匹夫之勇,不及公远矣。”因以兄事之。
颢以徐温为浙西观察使,镇润州。严可求说温曰:“公舍牙兵而出外藩,颢必以弑君之罪归公。”温惊曰:“然则奈何?”可求曰:“颢刚愎而暗于事,公能见听,请为公图之。”可求往见颢曰:“公出徐公于外,人皆言公欲夺其兵权而杀之,多言亦可畏也。”颢曰:“右牙欲之,非吾意也。业已行矣,奈何?”可求曰:“止之易耳。”明日,可求邀颢及承嗣俱诣温,可求瞋目责温曰:“古人不记一饭之恩,况公杨氏宿将!今幼嗣初立,多事之时,乃求自安于外,可乎?”温谢曰:“苟诸公见容,温何敢自专!”由是不行。颢知可求阴附温,夜,遣盗刺之,可求知不免,请为书辞府主(杨隆演)。盗执刀临之,可求操笔无惧色。盗能辩字,见其辞旨忠壮,曰:“公长者,吾不忍杀。”掠其财以复命,曰:“捕之不获。”颢怒曰:“吾欲得可求首,何用财为!”
温与可求谋诛颢,可求曰:“非钟泰章不可。”泰章者,合肥人,时为左监门卫将军,温使亲将翟虔告之。泰章闻之喜,密结壮士三十人,夜,刺血相饮为誓;丁亥旦,直入斩颢于牙堂,并其亲近。至是,隆演以温为左、右牙都指挥使,军府事咸取决焉。以严可求为扬州司马。(选自《资治通鉴·后梁纪》
【注】①教:教谕,指示。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军府至大,四境多虞——虞:欺诈
B.分其地以臣于梁——臣:投降称臣
C.麾同列诣使宅贺——诣:到
D.颢知可求阴附温——阴:暗中
2.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严可求“智慧”和“勇敢”的一组是:(? )
A.急书一纸置袖中/可求操笔无惧色
B.冲犯大敌,未尝畏慑/颢必以弑君之罪归公
C.不若立幼主辅之/既至,可求跪读之
D.请为书辞府主/可求瞋目责温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严可求劝说张颢暂时不要篡位夺权,实则这是严可求的缓兵之计,以图长远打算。
B.在非常之时,严可求跪着宣读了太夫人史氏亲笔写的教谕,才平息了这场夺位之争。
C.严可求游说徐温不要出任外藩,这是为了制衡张颢,为以后诛杀张颢作准备。
D.严可求在和徐温共谋诛杀张颢时,他认为“非钟泰章不可”,可见他有知人之明。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面折之如无人,乃知瑾匹夫之勇,不及公远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温谢曰:“苟诸公见容,温何敢自专!”由是不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晏子治东阿三年,景公召而数之曰:“吾以子为可,而使子治东阿,今子治而乱。子退而自察也,寡人将加大诛于子。”晏子对曰:“臣请改道易行而治东阿,三年不治,臣请死之。”景公许之。于是明年上计(年终考核地方官的治绩),景公迎而贺之曰:“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晏子对曰:“前臣之治东阿也,属托不行,货赂不至;陂(池塘)池之鱼,以利贫民。当此之时,民无饥者,而君反以罪臣。今臣之治东阿也,属托行,货赂至,并会赋敛,仓库少内,便事左右,陂池之鱼,入于权家。当此之时,饥者过半矣,君乃反迎而贺。臣愚,不能复治东阿,愿乞骸骨,避贤者之路。”景公乃下席而谢之曰:“子强复治东阿。东阿者,子之东阿也。寡人无复与焉。”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于是明年上计第二年
B.而君反以罪臣怪罪
C.子退而自察亲自考察
D.臣愚,不能复治东阿,愿乞骸骨古时官员自请退职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吾以子为可,而使子治东阿②斧斤以时入山林
B.①景公迎而贺之曰②吾尝终日而思矣
C.①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②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D.①君乃反迎而贺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小题3:下列对文意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晏子先前治理东阿无方,治理混乱,因而受到景公的责怪。
B.晏子受到景公责怪后,立下三年治理不好东阿自请死罪的军令状,改道易行,廉洁
自律,一心为民。
C.晏子重新治理东阿,忠于国事,政效显著,第二年年终考核地方官治绩,景公亲自
迎接并向他祝贺。
D.晏子对景公错误的态度有看法,要求辞职,景公醒悟,决定不再干预晏子治理东阿。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①吾以子为可,而使子治东阿,今子治而乱。(4分)
②臣请改道易行而治东阿,三年不治,臣请死之。(4分)
③东阿者,子之东阿也。寡人无复与焉。(4分)
3、单选题 下列加粗字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拔剑,剑长,操其室——室:名词,剑鞘
B.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被:动词,遭受
C.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穷困: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D.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深:形容词,刻毒
4、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材料,完成后面问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小题1: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全都错误的一组是
A.晋军函陵军:军队
沛公军霸上军:驻军
B.是寡人之过也是:表判断
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是:这
C.若使烛之武见秦君见:召见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见:表被动
D.因人之力而敝之因:因为
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因:用
小题2:与“越国以鄙远”中的“鄙”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夜缒而出
B.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C.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D.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小题3:与“何厌之有”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以其无礼于晋
B.荆轲有所待,欲与俱
C.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D.沛公安在
小题4:把以上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0分)
⑴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⑵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5、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
廖刚字用中,南剑州顺昌人。宣和初,自漳州司录除国子录,擢监察御史。时蔡京当国,刚论奏无所避。以亲老求补外,出知兴化军。钦宗即位,以右正言召。丁父忧,服阕,除工部员外郎,以母疾辞。绍兴元年,盗起旁郡,官吏悉逃去,顺昌民以刚为命。刚喻从盗者使反业,既而他盗入顺昌,部使都檄刚抚定,刚遣长子迟喻贼,贼知刚父子有信义,亦散去。寻召为吏部员外郎,言:“古者天子必有亲兵自将,所以备不虞而强主威。愿稽旧制,选精锐为亲兵,居则以为卫,动则以为中军,此强干弱枝之道。”又言:“国家艰难已极,今方图新,若会稽诚非久驻之地。请经营建康,亲拥六师往为固守计,以杜金人窥伺之意。”丁母忧,服阕,复拜给亨中。刚言:“国不可一日无兵,兵不可一日无食。今诸将之兵备江、淮,不知几万,初无储蓄,日待哺于东南之转饷,浙民已困,欲救此患莫屯田。”因献三说,将校有能射耕,当加优赏;每耕田一顷,与转一资;百姓愿耕,假以粮种,复以租赋。上令都督府措置。时朝廷推究章淳、蔡卞误国之罪,追贬其身,仍诏子孙毋得官中朝。至是章杰自崇道观知婺州,章仅自太府丞提举江东茶监事。刚封还诏书,谓即如此,何以示惩,乃并与祠。时徽宗已崩,上遇朔望犹率群臣遥拜洲圣,刚言:“礼有隆杀,兄为君则君之,己为君则兄之可也。望勉抑圣心,但岁时行家人礼于内庭。”从之。郑亿年与秦桧有连而得美官,刚显疏其恶,桧衔之。金人叛盟,刚乞起旧相之有德望者,处以近藩,桧闻之日:“是欲置我何地耶?”改工部尚书,而以王次翁为中丞。初,边报至,从官会都堂,刚谓亿年日:“公以百口保金人,今已背约,有何面目尚在朝廷乎?”亿年拳祠去。明年致仕。以绍兴十三年卒。 (节选自《宋史·廖刚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擢监察御史擢:被任命、被提升
B.假以粮种假:借
C.桧衔之衔:衔接,紧跟着
D.以绍兴十三年卒以:于,在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廖刚“治理有方”和“刚正不阿”的一组是
A.①顺昌民以刚为命②有何面目尚在朝廷乎
B.①刚喻从盗者使反业②刚论奏无所避
C.①亲拥六师往为固守计②刚显疏其恶
D.①假以粮种,复以租赋②仍诏子孙毋得官中朝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廖刚是南剑州人,任监察御史时正值蔡京当权。他敢于直言,奏事议论无所避忌。又很孝顺双亲,以亲老求往地方任职,父亲去世后又因母亲生病而辞任工部员外郎。
B.廖刚认为当前国家危难到了极点,主张强化对建康的筹划、建设与管理,并应做好率军驻扎固守的打算,以防备金人入侵。
C.廖刚提出国不可一日无兵,兵不可一日无食,如今诸将率领部队布于江淮之间,人多粮少,因而要重耕战、行屯田,将校若既能打仗又能种田的,应当给以优厚的赏赐。
D.廖刚敢于直言,郑亿年因秦桧的关系而得美官,廖刚上疏奏其恶行。金人叛盟,廖刚起用有德望的旧相,并把他们安排在秦桧周围来遏制秦桧,从而引起了秦桧的强烈不满。
小题4: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①选精锐为亲兵,居则以为卫,动则以为中军,此强干弱枝之道。(5分)
答:?
②兄为君则君之,己为君则兄之可也。(2分)
答:?
小题5: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加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闻古之人有舜者,其为人也,仁义人也。?(节选自韩愈《原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