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9 17:21:09
1、单选题 下列选项中加粗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阅读题 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孟孙猎,得 麑 使 秦 西 巴 持 之 归 其 母 随 之 而 啼 秦 西 巴 弗 忍 而 与 之 孟孙 适 至 而 求 麑 答 曰 余 弗 忍 而 与 其 母。孟孙大怒,逐之。?《韩非子?说林上》
参考答案:孟孙猎,得麑/使秦西巴持之归/其母随之而啼/秦西巴弗忍而与之/孟孙适至而求麑/答曰/余弗忍而与其母。孟孙大怒,逐之。(3分,每两处1分)
本题解析:先通读文意,然后利用文言标志法断句。“麑”指鹿,抓住这一点和人名“秦西巴、孟孙”及语气词“曰”可断句。
参考译文:
孟孙氏打猎,得到一只幼鹿,派秦西巴带回去。幼鹿的母亲跟着秦西巴啼叫。秦西巴不忍心就把幼鹿还给了母鹿。孟孙氏一回来就要幼鹿。秦西巴回答说:“我不忍心就把它还给了母鹿。”孟孙氏很生气,把秦西巴赶走了。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14分)
兰亭集序
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小题1:下列划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咸:都
B.列坐其次次:旁边
C.况修短随化化:自然
D.齐彭殇为妄作齐:使……相等
小题2: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小题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4分)
(1)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2分)
(2)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2分)
小题4:兰亭集会,作者有“信可乐也”的感受,请你从文中概括出两点最主要的原因。(3分)
小题5:结合文本,简析作者的生死观。(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1:D
小题1:(1)虽然没有演奏音乐的盛况,喝点酒,作点诗,也足够用来痛快地表达幽深内藏的感情。(2分)
(2)读(面对)古人文章时从来没有过不叹息哀伤的,但说不出是什么原因(不能明白于心)。(2分)
小题1:一是“一觞一咏,是以畅叙幽情”;一是“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能从聚会人多景美来说亦可)(3分,每点1.5分)
小题1:作者认为死生是一件大事,当时士大夫奉行“一死生”“齐彭觞”的老庄之说是荒诞的。生之为乐,死亡为痛。人生应“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但人的生命“修短随化,终期于尽”,让人感到深深的悲痛,乐生痛死是古今之人世代轮回的悲剧。以此劝喻人们珍爱人生,珍惜生命,不要虛度年华,空谈玄理。(3分,每点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齐,意动用法,把……看做相等(2分)
小题1:A,前一个“因”,动词,依,随着;后一个“因”,副词,“于是,就”。B,前一个“所以”,复音虚词,……的原因;后一个“所以”,也是复音虚词,是“用来……的”或“用来”的意思,表凭借。C,前一个“之”,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后一个“之”,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D,介词,都表示原因,“因”的意思(2分)
小题1:⑴“虽”“足以”⑵“ 临”“ 喻之于怀”
小题1:“信可乐也”的内容在文章的第一段,为何而乐,可以考虑两方面,即一觞一咏的自得之乐与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的快乐。
小题1:文中表明作者的生死观的句子是“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即可。
本题难度:简单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虞翻字仲翔,会稽馀姚人也,太守王朗命为功曹。孙策征会稽,朗拒战败绩,亡走浮海。翻追随营护,朗谓翻曰:“卿有老母,可以还矣。”翻既归,策复命为功曹,待以交友之礼,身诣翻第。
策好驰骋游猎,翻谏曰:“明府用乌集之众,驱散附之士,皆得其死力,虽汉高帝不及也。至于轻出微行,从官不暇严,吏卒常苦之。夫君人者不重则不威,愿少留意。”策曰:“君言是也。”
翻出为富春长。策薨,诸长吏并欲出赴丧,翻曰:“恐邻县山民或有奸变,远委城郭,必致不虞。”因留制服行丧。诸县皆效之,咸以安宁。翻与少府孔融书,并示以所著易注。融答书曰:“闻延陵之理乐,睹吾子之治易,乃知东南之美者,非徒会稽之竹箭也。”
孙权以为骑都尉。翻数犯颜谏争,权不能悦,又性不协俗,多见谤毁,坐徙丹杨泾县。吕蒙图取关羽,以翻兼知医术,请以自随。后蒙举军西上,南郡太守麋芳开城出降。蒙未据郡城而作乐沙上,翻谓蒙曰:“今区区一心者麋将军也,城中之人岂可尽信,何不急入城持其管籥乎?”蒙即从之。
权既为吴王,欢宴之末,自起行酒,翻伏地阳醉,不持。权去,翻起坐。权于是大怒,手剑欲击之,侍坐者莫不惶遽,惟大司农刘基起抱权谏曰:“大王以三爵之后手杀善士,虽翻有罪,天下孰知之?且大王以能容贤畜众,故海内望风,今一朝弃之,可乎?”翻由是得免。
翻尝乘船行,与麋芳相逢,芳船上人多欲令翻自避,先驱曰:“避将军船!”翻厉声曰:“失忠与信,何以事君?倾人二城,而称将军,可乎?”芳阖户不应而遽避之。后翻乘车行,又经芳营门,吏闭门,车不得过。翻复怒曰:“当闭反开,当开反闭,岂得事宜邪?”芳闻之,有惭色。
翻性疏直,数有酒失。权与张昭论及神仙,翻指昭曰:“彼皆死人,而语神仙,世岂有仙人邪!”权积怒非一,遂徙翻交州。虽处罪放,而讲学不倦,门徒常数百人。(节选自《三国志·吴书》)
1.对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远委城郭,必致不虞——委派
B.闻延陵之理乐,睹吾子之治易——研究
C.又性不协俗,多见谤毁——诽谤
D.自起行酒,翻伏地阳醉——假装
2.下列句子中,全都属于虞翻“性疏直”的一组是
[? ]
参考答案:1.A
2.B
3.B
4.(1)做君主的如果不持重就无法展示威严,希望您稍微注意。
(2)况且大王因为能容纳贤才,所以天下才俊都来投奔,如今一下子舍弃了这个美德,怎么行呢?
(3)该关城门的时候反而打开,该打开营门的时候反而关闭,哪能算得上为人处世恰当呢?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豪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1.下列对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距关,毋内诸侯 内:同“纳”
B.秦时与臣游 游:出游
C.吾得兄事之 兄:像兄长那样
D.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谢:谢罪
2.下列对句子中加粗虚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具告以事 以:把
B.臣为韩王送沛公 为:替
C.而待将军 而:因而
D.所以遣将守关者 所以:表原因,……的原因
3.下列句子不能说明刘邦能察言观色、随机应变的一项是( )
A.君安与项伯有故
B.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C.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D.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4.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良认为如果刘邦死去就是自己的不义,所以一定要把项羽要偷袭的事告诉刘邦。
B.作者写刘邦向张良了解项伯的年龄,是为后面的游说作铺垫,反映了刘邦细致、老练的性格。
C.项伯开始从楚军“夜驰之”汉军,结果“复夜”从汉军回楚军,刘邦已先胜一招。
D.这段文字也表现了张良对刘邦的忠诚及处变不惊、足智多谋的性格特征。
参考答案:1.B
2.C
3.D
4.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