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9 17:21:09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张纲少明经学,虽为公子,而厉布衣之节,举孝廉不就,司徒辟为侍御史。时顺帝委纵宦官,有识危心。纲常慨然叹曰:“秽恶满朝,不能奋身出命扫国家之难,虽生,吾不愿也。”汉安元年,选遣八使徇行风俗,皆耆儒知名,多历显位,唯纲年少,官次最微。余人受命之部,而纲独埋其车轮于洛阳都亭,曰:“豺狼当路,安问狐狸!”帝虽知纲言直,终不忍用。时,广陵贼张婴等众数万人,杀刺史、二千石,寇乱扬、徐间,积十余年,朝廷不能讨。以纲为广陵太守。前遣郡守,率多求兵马,纲独请单车之职。既到,乃将吏卒十余人,径造婴垒,以慰安之,求得与长老相见,申示国恩。婴初大惊,既见纲诚信,乃出拜谒。纲延置上坐,问所疾苦。乃譬之曰:“前后二千石多肆贪暴,故致公等怀愤相聚。二千石信有罪矣,然为之者又非义也。今主上仁圣,欲以文德服叛,故遣太守,思以爵禄相荣,不愿以刑罚相加,今诚转祸为福之时也。若闻义不服,天子赫然震怒,大兵云合,岂不危乎?若不料强弱,非明也;充善取恶,非智也;去顺效逆,非忠也;身绝血嗣,非孝也;背正从邪,非直也;见义不为,非勇也;六者成败之几,利害所从,公其深计之。”婴深感悟,明日,将所部万余人与妻子面缚归降。纲乃单车入婴垒,散遣部众,任从所之;子弟欲为吏者,皆引召之。人情悦服,南州晏然天子嘉美征欲擢用纲而婴等上书乞留乃许之纲在郡一年年四十六卒百姓老幼相携诣府赴哀者不可胜数。张婴等五百余人制服行丧,负土成坟。
张纲单骑诣贼垒,谕张婴而降之,言弭盗者侈为美谈。然纲卒未几,婴复据郡以反,纲何尝能弭东南之盗哉!民行为盗,无以自容,使游泳于非逆非顺之交,翱翔而终思矫翮;抑且宠而荣之,望其悔过自惩而不萌异志,岂能得哉?张纲者,以缓一时之祸,而不暇为国谋也,何足效哉!?
?(王夫之《读通鉴论》)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厉布衣之节厉:劝勉。
B.征欲擢用纲擢:提拔。
C.南州晏然晏:安定。
D.言弭盗者侈为美谈侈:夸耀。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既见纲诚信,乃出拜谒乃譬之曰
B.思以爵禄相荣婴复据郡以反
C.而纲独埋其车轮于洛阳都亭征欲擢用纲,而婴等上书乞留
D.民行为盗而不暇为国谋也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厉,磨砺,激励
小题2:而,连词,表转折;A,乃,副词“才”;副词“就”B,以,介词,介凭借手段,用;连词“来”D,为,动词“做”;介词“替”
本题难度:简单
2、阅读题 (6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关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与例句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A.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B.范增数目项王
C.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D.数吕师孟叔侄为逆
小题2:下列句子中“而”字用法与其他句不同的一项是()
A.酌贪泉而觉爽
B.烟光凝而暮山紫
C.天柱高而北辰远
D.蟹六跪而二螯
小题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屈贾谊于长沙
A.窜梁鸿于海曲
B.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C.目吴会于云间
D.四美具,二难并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A
小题3:A
本题解析:
小题1:例句与A项中“数”都是名词,“定数”。B中“数”读shuò,副词,屡次、多次。C中“数”读shǔ,一个一个的计算;查点。D中“数”读shǔ,列举罪状。
小题2:A项中“而”表示转折,连词。B、C、D三项中“而”均表示并列,连词。?
小题3:例句,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受委屈。A项,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逃。B项,名词作状语,像雾一样,像星星一样。C项,名词作动词,看,望。D项,形容词作名词,美德。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组是
[?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文言文阅读
房乔字玄龄,齐州临淄人。玄龄幼聪敏,博览经史,工草隶,善属文。年十八,本州举进士,授羽骑尉。父病绵历十旬,玄龄尽心药膳,未尝解衣交睫。太宗徇地渭北,玄龄杖策谒于军门。太宗一见,便如旧识,署渭北道行军记室参军。玄龄既遇知己,罄竭心力,知无不为。贼寇每平,众人竞求珍玩,玄龄独先收人物,致之幕府。及有谋臣猛将,皆与之潜相申结,各尽其死力。
玄龄在秦府十余年,常典管记,每军书表奏,驻马立成,文约稿赡,初无稿草。高祖尝谓侍臣曰:“此人深识机宜,足堪委任,每为我儿陈事,必会人心,千里之外,犹对面语耳。”隐太子以玄龄、如晦为太宗所亲礼,甚恶之,谮之于高祖,由是与如晦并被驱斥。隐太子将有变也,太宗令长孙无忌召玄龄及如晦,令衣道士服,潜引入閤计事。
及太宗入春宫,擢拜太子右庶子,赐绢五千匹。贞观元年,代萧瑀为中书令。论功行赏,以玄龄及长孙无忌、杜如晦、尉迟敬德、侯君集五人为第一,进爵刑国公,赐实封千三百户。三年,拜太子少师,固让不受,摄太子詹事,兼礼部尚书。明年,代长孙无忌为尚书左仆射,改封魏国公,监修国史。既任总百司,虔恭夙夜,尽心竭节,不欲一物失所。闻人有善,若己有之。明达吏事,饰以文学,审定法令,意在宽平。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随能收叙,无隔卑贱。论者称为良相焉。高宗居春宫,加玄龄太子太傅,仍知门下省事,监修国史如故。寻以撰《高祖、太宗实录》成,降玺书褒美,赐物一千五百段。其年,玄龄丁继母忧去职,特敕赐以昭陵葬地。末几,起复本官。
太宗亲征辽东,命玄龄京城留守,手昭曰:“公当萧何之任,朕无西顾之忧矣。”军戎器械,战士粮廪,并委令处分发遣。玄龄屡上言敌不可轻,尤宜诫慎。寻与中书侍郎褚遂良受诏重撰《晋书》。二十二年,驾幸玉华宫,时玄龄旧疾发,诏令卧总留台。及渐笃,乘担舆入殿,将之御座乃下。太宗对之流涕,玄龄亦感咽不能自胜。敕遣名医救疗,尚食每日供御膳。若微得减损,太宗即喜见颜色;如闻增剧,便为改容凄怆。后疾增剧,遂苑墙开门,累遣中使候问。上又亲临,握手叙别,悲不自胜。皇太子亦就之与之诀。寻薨,年七十。废朝三日。
小题1:对下列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工草隶,善属文属:写
B.文约稿赡赡:充足
C.潜引入閤计事潜:偷偷地
D.仍知门下省事知:了解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能直接表明房玄龄贤德的一组是(3分)
(1)朕无西顾之忧矣
(2)玄龄独先收人物,致之幕府
(3)玄龄屡上言敌不可轻,尤宜诫慎
(4)博览经史,工草隶
(5)闻人有善,若己有之
(6)废朝三日
A 、(1)(2)(5)? B、(2)(3)(6)? C(2)(3)(5)? D、(1)(4)(5)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房玄龄从小就很聪明,书法、文章俱佳。父亲生病时间很长,他尽心服侍。
B.房玄龄与唐太宗李世民一见如故。房玄龄尽心尽力为李世民出谋划策,延揽人才。
C.房玄龄一度因为被人中伤,被高祖驱斥,后又被太宗召回。贞观元年,进爵刑国公,
赐实封千三百户,拜太子少师。
D.李世民将房玄龄比为汉高祖手下的萧何,房玄龄病重之际,得到了皇帝的厚待。
小题4:翻译(10分)
(1)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随能收叙,无隔卑贱。(3分)
(2)若微得减损,太宗即喜见颜色;如闻增剧,便为改容凄怆。(4分)
(3)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1:C
小题1:C
小题1:(1)他不以求全来选人,不以自己长处要求他人,根据他人的才能来任用,不以他人的地位卑贱而排斥,疏远他。(3分)
(2)若他的病情略微减轻,太宗就高兴得展现喜色,如听说他的病情加重,太宗就变得满面凄怆。(4分)
(3)略(3分)
本题解析:
小题1:知:执政
小题1:注意题干中的“直接表明”, (1)(4)(6)不是直接。
小题1:根据“由是与如晦并被驱斥”可知被驱斥的是杜如晦。
小题1:(1)“以”“ 格物”“ 隔”(2)“若”“ 见”“ 改容”(3)“其”“ 孰”“ 此余之所得也”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刘邦亲自带着一百多人马来到鸿门向项王陪罪,使矛盾得到缓解。
B.项伯掩护刘邦,使项庄不能击杀刘邦。
C.范增屡次暗示项羽杀掉刘邦,项羽坚决反对。
D.项羽已答应项伯要好好款待刘邦,因此不理睬范增的多次暗示。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析:
项羽只是“默然不应”,不是“坚决反对”)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