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考点特训(2019年冲刺版)(二)

时间:2019-06-28 19:11:56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张文瓘,字稚圭,贝州武城人。隋大业末,徙家魏州之昌乐。幼 孤,事母、兄以孝友闻。贞观初,第明经,补并州参军。时李勣为长史,尝叹曰:“稚圭,今之管、萧,吾所不及。”勣入朝,文瓘与属僚二人皆饯,勣赠二人以佩 刀、玉带,而不及文瓘。文瓘以疑请,勣曰:“子无为嫌。若某,冘豫少决,故赠以刀,欲其果于断;某放诞少检,故赠以带,俾其守约束。若子才,无施不可,焉 用赠?”因极推引。再迁水部员外郎。时兄文琮为户部侍郎,于制,兄弟不并台阁,出为云阳令。累授东西台舍人,参知政事。乾封二年,迁东台侍郎、同东西台三 品,遂与勣同为宰相。俄知左史事。
时高宗造蓬莱、上阳、合璧等宫,复征讨四夷,京师养厩马万匹,帑廥①寖虚。文瓘谏曰:“王者养民,逸则富以康, 劳则怨以叛。秦、汉广事四夷,造宫室,至二世土崩,武帝末年户口减半。夫制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人罔常怀,怀于有仁。臣愿抚之,无使劳而生怨。隋监未 远,不可不察。”帝善其言,赐缯锦百段,为减厩马数千。
改黄门侍郎,兼太子右庶子,又兼大理卿。不旬日,断疑狱四百,抵罪者无怨言。尝有小疾,囚 相与斋祷,愿亟视事。时以执法平恕方戴胄②。后拜侍中,兼太子宾客。诸囚闻其迁,皆垂泣,其得人心如此。性严正,未尝回容。诸司奏议,悉心纠驳,故帝委 之。或时移疾,佗③宰相奏事,帝必问:“与文瓘议未?”若不者,曰:“往共筹之。”或曰:“已议。”即皆报可。
(节选自《新唐书·张文瓘传》)
【注】①帑廥:官家储藏钱币和粮食的府库。②戴胄:唐初大臣,曾任大理寺少卿。
③佗:他。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经第:考取
B.子无为嫌:疑忌
C.其守约束俾:使
D.时以执法平恕戴胄方:仿效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吾不及皇天后土实共鉴
B.极推引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
C.逸则富康舟遥遥轻飏
D.保邦未危是臣尽节陛下之日长
小题3:下列各句编成四组,全都能体现张文瓘有政治才能的一项是(?)
①幼孤,事母、兄以孝友闻?②稚圭,今之管、萧,吾所不及
③兄弟不并台阁,出为云阳令?④京师养厩马万匹,帑廥寖虚
⑤断疑狱四百,抵罪者无怨言?⑥帝必问:“与文瓘议未?”
A.①⑤⑥
B.①③⑤
C.②⑤⑥
D.②④⑤
小题4: 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选材合理,主要叙述了张文瓘与高宗、李勣之间发生的故事,生动地刻画了张文瓘为官的形象特点。
B.文章描写李勣赠物这一情节,巧妙刻画了张文瓘及同僚的性格特点,体现了作者运用写作技巧的独具匠心。
C.针对高宗造宫室、征四夷的做法,张文瓘在其谏言中,运用举例论证等方法,采用骈散结合的语言,成功说服了高宗。
D.文章描写了囚犯们因张文瓘贬谪移职而难过流泪的细节,从一个侧面表明张文瓘执法公允、深得人心。
【小题5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若子才,无施不可,焉用赠?(3分)
(2)愿抚之,无使劳而生怨。隋监未远,不可不察。(4分)
(3)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李密《陈情表》)(3分)



2、单选题  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是春秋晚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我国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学者。儒家之传统经典包括:《易》、《书》、《诗》、《礼》、《乐》、《春秋》,称六经或六艺。
B.孟子是先秦时期儒家学派的又一位重要学者。他的思想有三个鲜明的要点:一是主张性恶说;二是宣扬民本思想;三是提倡仁政。
C.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立者,《老子》又称《道德经》。庄子是道家学派的另一个巨擘,其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于春秋晚期。
D.荀子、墨子、韩非子他们都继承了儒家学派的传统,是战国时期很重要的思想家。



3、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5题。
黄鹤楼
阎伯理
  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图经》云:“费袆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观其耸构巍峨,高标宠从,上倚河汉,下临江流;重檐翼馆,四闼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亦荆昊形胜之最也。何必濑乡九柱①、东阳八咏②,乃可赏观时物、会集灵仙者哉。
  刺史兼侍御史、淮西租庸使、荆岳沔等州都团练使,河南穆公名宁,下车而乱绳皆理,发号而庶政其凝。或逶迤退公,或登车送远,游必于是,宴必于是。极长川之浩浩,见众山之累累。王室载怀,思仲宣之能赋;仙踪可揖,嘉叔伟之芳尘。乃喟然曰:“黄鹤来时,歌城郭之并是;浮云一去,惜人世之俱非。”有命抽毫,纪兹贞石。时皇唐永泰元年,岁次大荒落,月孟夏,日庚寅也。
  【注】①濑乡九柱:指位于濑乡的老子祠,故址在今河南鹿邑。柱,屋柱,代指屋宇。九,泛指多数。②东阳八咏:指南齐文学家沈约任东阳太守时所建八咏楼。楼原名元畅楼,沈约有《登台望秋月》等诗八首,称八咏诗,故称。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州城西南——隅:角落
B.尝黄鹤返憩于此——驾:驾车
C.遂以楼——名,动词,命名
D.下车而乱绳皆理——下车:刚一到任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尝驾黄鹤返憩此②游必
B.①亦荆吴形胜最也②思仲宣能赋
C.①下车乱绳皆理②发号庶政其凝
D.①以名楼②虫暴怒,直奔,相搏击
3.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描写黄鹤楼雄伟风貌的一组是(? )
①观其耸构巍峨,高标宠焱
②极长川之浩浩,见众山之累累
③上倚河汉,下临江流
④王室载怀,思仲宣之能赋
⑤四闼霞敞
⑥坐窥井邑,俯拍云烟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⑥
D.②⑤⑥
4.下列各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点明黄鹤楼所在的位置在城的西南角。
B.“观其耸构巍峨,高标宠炭”是刻画黄鹤楼的整体形象,着重突出了楼高。
C.“何必濑乡九柱、东阳八咏”用典说明黄鹤楼可代替这些楼以观景集仙。
D.“或逶迤退公,或登车送远”指来往的过客行人都在这里经过停留。
5.对本文的内容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
A.“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一组对偶句写登楼的感触,正因为黄鹤楼高入云天,又临大江,所以登楼可以远眺周围城市乡村,低下头可以拍击萦绕大楼的云气和烟雾。
B.本文的语言特色是句式多变,整散结合,多用对偶、夸张、比喻和排比。
C.文章列出老子祠和八咏楼作陪衬,用带有强烈感叹语气的反问句,说明登黄鹤楼同样能够“赏观时物”“会集灵仙”。
D.本文取材得当,层次分明,有掌故,有事实,有议论,也有感慨,情辞并茂。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7题。
郑当时传
郑当时者,字庄,陈人也。其先郑君尝为项籍将,籍死,已而属汉。高祖令诸故项籍臣名籍,郑君独不奉诏。诏尽拜名籍者为大夫,而逐郑君。
郑庄以任侠自喜,脱张羽于厄,声闻梁楚之间。孝景时,为太子舍人。每五日洗沐①,常置驿马长安诸郊,存诸故人,请谢宾客,夜以继日,至其明旦,常恐不遍。庄好黄老之言,其慕长者,如恐不见。年小官薄,然其游知交,皆其大父行,天下有名之士也。武帝立,庄稍迁为鲁中尉、济南太守、江都相,至九卿为右内史。以武安侯、魏其时议,贬秩为詹事,迁为大农令。
庄为太史,诫门下:“客至,无贵贱,无留门者。”执宾主之礼,以其贵下人。庄廉,又不治其产业,仰奉赐以给诸公。然其馈遗人,不过算②器食。每朝,候上之间说,未尝不言天下之长者。其推毂③士及官属丞史,诚有味其言之也,常引以为贤于己。未尝名吏,与官属言,若恐伤之。闻人之善言,进之上,唯恐后。山东士诸公以此翕然称郑庄。
郑庄使视决河,自请治行五日。上曰:“吾闻‘郑庄行,千里不赍粮",请治行者何也?”然郑庄在朝,常趋和承意,不敢甚引当否。及晚节,汉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费多,财用益匮。庄任人宾客为大农僦人④,多逋负⑤。司马安为淮阳太守,发其事,庄以此陷罪,赎为庶人。顷之,守长史。上以为老,以庄为汝南太守。数岁,以官卒。卒后家无余赀财。
《史记》一二○卷
注:①洗沐:官员休假 ②算:竹器 ③推毂:推荐 ④僦人:这里指承揽运输的人
⑤逋负:拖欠款项
小题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郑庄的先祖曾因不奉诏而被逐,郑庄也以行侠仗义为自豪,因解救张羽而闻名,虽然年小官薄,却能结交天下名士。
B.郑庄为人谦和平易,从不摆架子。他交游十分广泛,连皇帝都有所耳闻。
C.郑庄在朝廷上,常常揣测迎合皇帝的意思,不敢明确地决断是非。但一有机会,也总向皇帝荐上士人及下属好的言论。
D.郑庄在任用官吏的问题上,与司马安意见不合,后来司马安乘隙诬陷,使他一度丢了官职。
小题2: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6分)
A:阅读材料:
(1)执宾主之礼,以其贵下人。(3分)
(2)每朝,候上之间说,未尝不言天下之长者.(3分)
B:必修一 二:
(3)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5分)
(4)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5分)



5、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朱竹君先生传
姚鼐
朱竹君先生,名筠,大兴人,字美叔,又字竹君,与其弟石君珪,少皆以能文有名。先生中乾隆十九年进士,授编修,进至日讲起居注官,翰林院侍读学士,督安徽学政,以过降级,复为编修。
先生初为诸城刘文正公所知,以为疏俊奇士。及在安徽,会上下诏求遗书。先生奏言翰林院著有《永乐大典》,内多有古书世未见者,请开局使寻阅,且言搜集之道甚备。时文正在军机处,顾不喜,为非政之要而徒为烦,欲议寝之,而金坛于文襄公独善先生奏,与文正固争执,卒用先生说上之,四库全书馆自是启矣。先生入京师,居馆中,纂修《日下旧闻》。未几,文正卒,文襄总裁馆事,尤重先生。先生顾不造谒,又时以持馆中事与意迕,文襄大憾。一日见上,语及先生,上遽称许朱筠学问文章殊过人,文襄默不得发,先生以是获安。其后督福建学政,逾年,上使其弟珪代之,归数月,遂卒。
先生为人,内友于兄弟,而外好交游。称述人善,唯恐不至;即有过,辄复掩之。后进之士多因以得名。室中自晨至夕未尝无客,与客饮酒谈笑穷日夜,而博学强知不衰,时于其间属文。其文才气奇纵,于义理、事务、情态无不备,所欲言者无不尽,尤喜小学,为学政时,遇诸生贤者,与言论若同辈。劝人为学先识字,语意谆勤,去而人爱思之。所欲著书皆未就,有诗文集合若干卷。
姚鼐曰:余始识竹君先生,因昌平陈伯思。是时皆年二十余,相聚慷慨论事,摩厉讲学,其志诚伟矣,岂第欲为文士已哉!先生与伯思,皆高才耽酒。伯思中年致酒疾,不能极其才。先生以文名海内,豪逸过伯思,而伯思持论稍中焉。先生暮年,宾客转胜,入其门者,皆与交密,然亦劳矣。余南归数年,闻伯思亦衰病,而先生殁年才逾五十,惜哉!当其使安徽、福建,每携宾客饮酒赋诗,游山水,幽险皆至。余间至山中崖谷,辄遇先生题名,为想见之矣。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错误的一项是(3分)(?)
A.会上下诏求遗书会:适逢
B.且言搜集之道甚备备:齐全
C.所欲著书皆未就就:靠近
D.先生于伯思,皆高才耽酒耽:沉溺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①时于其间属文②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B.①后进之士多因以得名②佯狂不知所之者
C.①以过降级,复为编修②不赂者以赂者丧
D.①内友于兄弟,而外好交游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3分)(?)
A.朱竹君年轻时就以善于写文章而闻名,考中进士后先后担任过编修、日讲起居注官、翰林院侍读学士、安徽学政和福建学政等官职。
B.朱竹君建议开局搜寻古籍,得到军机处大臣刘文正、于文襄的大力支持,朝廷因此开设四库全书馆,朱竹君也参加了四库全书的编撰。
C.朱竹君喜好交游,朋友众多;为提携后进之士,常常称道他们的优点,掩饰他们的缺点。他时常在与朋友饮酒谈笑之间写文章,而这些文章又写得很好。
D.作者在二十多岁时就认识了朱竹君,并在一起慷慨谈论。他认为朱竹君不幸早逝,一是过于喜欢喝酒,二是朋友众多,交往甚密而导致过度劳累。




首页 上页 1 2 3 下页 尾页 2/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