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资料《文言文阅读》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三)

时间:2019-06-28 18:07:57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小题。  
  张世杰,范阳人。少从张柔戍杞,有罪,遂奔宋,隶淮兵中,无所知名。阮思聪见而奇之,言之吕文德,文德召之为小校。累功至黄州武定诸军都统制。攻安东州,战疾力,与高达援鄂州有功,转十官。寻从贾似道入黄州,战蘱草坪,夺还所俘,加环卫官,历知高邮军、安东州。
  咸淳四年,大军筑鹿门堡,吕文德请益兵于朝,调世杰与夏贵赴之。及吕文焕以襄阳降,命世杰将五千人守鄂州。世杰以铁絙锁两城,夹以炮弩,其要津皆施杙,设攻具。大军破新城,长驱而下,世杰力战,不得前,遣人招之,不听。丞相伯颜阳攻严山隘,潜自唐港盪舟入汉,东攻鄂,鄂降。
  世杰提所部兵入卫,道复饶州,乃入朝。时方危急,征诸将勤王多不至,独世杰来,上下叹异。自和州防御使不数月累加至保康军承宣使,总都督府兵。遣将四出,取浙西诸郡,复平江、安吉、广德、溧阳诸城,兵势颇振。七月,与刘师勇诸将大出师焦山,令以十舟为方,碇江中,非有号令毋发碇,示以必死。元帅阿术载彀士以火矢攻之,世杰兵乱,无敢发碇,赴江死者万余人。大败,奔圌山。上疏请济师不报寻擢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十月进沿江招讨使改制置副使兼知江阴军已而大军至独松关召文天祥入卫以世杰为保康军节度使知平江寻亦召入卫加检校少保。
 ? ? (节选自《宋史·卷四百五十一》)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寻从贾似道入黄州寻:寻找
  B. 大军筑鹿门堡筑:修筑
  C. 大军破新城破:攻破
  D. 少从张柔戍杞戍:防守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 世杰以铁锁两城令以十舟为方
  B. 大军破新城,长驱而下阮思聪见而奇之
  C. 调世杰与夏贵赴之七月,与刘师勇诸将大出师焦山
  D. 阮思聪见而奇之文德召之为小校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张世杰得皇帝器重提拔的一项是()
  ①自和州防御使不数月累加至保康军承宣使
  ②进沿江招讨使
  ③累功至黄州武定诸军都统制
  ④以世杰为保康军节度使
  ⑤召为小校
  ⑥加检校少保
  A. ①②④B. ②③⑥C. ③④⑤D. ④⑤⑥
  4.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范世杰年少时,跟随张柔戍守在杞州,后张柔犯了罪逃到宋州,从此就没有人知道范世杰这个人了。
  B. 咸丰四年,吕文德调范世杰守鄂州,范世杰就修筑了鹿门堡,用铁索锁住两城,在显要之地散布木桩,设置了攻打工具,使元军无法前进。
  C. 皇帝征召各位将领救援朝廷,只有范世杰到达,让皇帝惊异,而连续得以升官,但不久就被解职。
  D. 范世杰率部守卫焦山时,做好了战斗准备,并向将士表示必死之心,但最终仍是被元军元帅阿术打败。



2、单选题  下列对“故”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特不识其利、辩其也——故:缘故
B.君安与项伯有——故:旧交情
C.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故:原来的,旧有的
D.木受绳则直——故:所以



3、阅读题  
唐太宗赐绢惩顺德
右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受人馈绢,事觉,①上曰:“顺德果能有益于国家,朕与之共有府库耳,何至贪冒如是乎。”犹惜其有功,不之罪,但于殿庭赐绢数十匹。②大理少卿胡演曰:“顺德枉法受财,罪不可赦,奈何复赐之绢?”上曰:“彼有人性,得绢之辱,甚于受刑。如不知愧,一禽兽耳,杀之何益?”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单选题  下列各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B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C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D .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



5、阅读题  把下列《论语》中的文段翻译成现代汉语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1)之墙不可杇(2)也,于予与何诛(3)!”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4)改是。”
注释 ?
(1)粪土:腐土、脏土。? (2)杇:音wū,抹墙用的抹子。这里指用抹子粉刷墙壁。? (3)诛:意为责备、批评。? (4)与:语气词。?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