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8 17:25:39
1、单选题 下列加粗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又重之以修能 重:再、加上;修:美好
B.皇览揆余初度兮 度:度量
C.恐美人之迟暮 迟暮:晚暮,指衰老
D.乘骐骥以驰骋兮 骐骥:骏马
2、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意义、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A.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B.虽然,每至于族——族庖月更刀
C.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D.乃中《经首》之会——莫不中音
3、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大母早岁无子,大父因娶章大家①。三年,大母生吾父,而章大家卒无出②。大家生寒族,年少,又无出,及大父卒,家人趣之使行,大家则慷慨号恸不食。时吾父才八岁,童然在侧,大家挽吾父跪大母前,泣曰:“妾即去,如此小弱何?”大母曰:“若能志夫子之志③,亦吾所荷也④。”于是与大母同处四十馀年,年八十一而卒。
大家事大母尽礼,大母亦善遇之,终身无间言。櫆幼时,犹及事大母。值清夜,大母倚帘帷坐,櫆侍在侧,大母念往事,忽泪落。櫆见大母垂泪,问何故,大母叹曰:“予不幸,汝祖中道弃予。汝祖没时,汝父才八岁。”回首见章大家在室,因指谓櫆曰:“汝父幼孤,以养以诲⑤,俾至成人,以得有今日,章大家之力为多。汝年及长,则必无忘章大家。”櫆时虽稚昧,见言之哀,亦知从旁泣。
大家自大父卒,遂丧明。目虽无见,而操作不辍。櫆七岁,与伯兄、仲兄从塾师在外庭读书。每隆冬阴风积雪,或夜分始归,僮奴皆睡去,独大家煨炉火以待。闻叩门,即应声策杖扶壁行,启门,且执手问曰:“若书熟否?先生曾扑责否⑥?”即应以书熟,未曾扑责,乃喜。大家垂白,吾家益贫,衣食不足以养,而大家之晚节更苦。呜呼!其可痛也夫。
(节选自刘大櫆《章大家行略》)
[注]①大家(ɡū):即大姑。老年妇女的尊称。章大家是作者祖父之妾,因名份所限,不能称之为祖母,故以“大家”相称。②无出:未生养孩子。③夫子之志:这里指丈夫的心愿(即抚养刘氏后代)。④所荷:担负的责任。⑤以养以诲:养育和教诲。⑥扑责:打骂。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含义。(4分)
(1)家人趣之使行(?)?(2)若能志夫子之志(?)
(3)即应声策杖扶壁行(?)?(4)大家垂白(?)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
A.大父因娶章大家 / 因指谓櫆曰
B.大母生吾父,而章大家卒无出 / 目虽无见,而操作不辍
C.家人趣之使行 / 大母亦善遇之
D.及大父卒 / 犹及事大母
小题3: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白话文。(6分)
(1)妾即去,如此小弱何?
(2)即应以书熟,未曾扑责,乃喜。
小题4:用自己的话,概述章大家与大母相处“终身无间言”的原因。(2分)
小题5:本文与《项脊轩志》在内容和形式上颇多相似之处,请选取一个角度加以分析。(3分)
4、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重建屯溪桥记
朱彝尊
浙江之源,是名率水,由武溪东北,流合渔亭、榔木二水,经齐云之麓,夹溪入焉;东过珠里,越隆阜至屯溪。其西南五城之水,注月潭,度闵口,纳高枧之流达黎阳。黎阳者,南朝之废县治也。东北之屯溪,汇于率口。或日孙吴时毛甘屯兵万户于是,故溪以屯名。或日程忠壮王灵洗之所保也,故其子姓多率口居。
盖自率水东至于浙,为濑四十有七,滩三百有六十,浚流惊急,至屯溪而平。土人乃筑石为桥,以通行道。创始于明嘉靖十五年,历百有余岁,民安其利。康熙丙辰桥圮,率口程翁子谦出私钱独任之,先后费钱六百七十万。阅二年,桥成。又十七年,再圮。翁曰:“桥之不固,是吾过也。”遂以丁丑之秋,复事兴建,仍独任之,桥未成而翁殁。其子户部广西清吏司员外郎岳,继翁志,匠石之费几倍。工既竣,乃介珠里陈君昶青,乞予为志。
若新安江水,其清见底,可洄可游。然溪流既广,梁非石不久。兰舟竹筏,齐出其下,陆则车徒之声互,茶纲纸户交于五达之衢。易之以木则易坏。易坏,则行者病。岁事更作,则居者劳。城郭、沟池、树渠之固,将失其险。然后知翁济人之功,经画之计为远且周也。今朝野之士,往往守杨氏为我之学,君臣、父子、兄弟之间,事辄相诿,其于处世之术则工矣。任重之谓何?使居其乡者,皆克如翁之用心,不私其财,恒以济人为念,推而邦国天下,何利之不可兴。而害之不可去?昔之人所以贵,夫任天下之重者,盖由是矣。翁以子岳贵,封朝议大夫、户部江西清吏司主事,尝捐金,置府县儒学田,葺明伦堂,筑率口上流沿溪石堤,建宗祠,修族谱,乐善不倦,其为德邻里,匪止两建石桥而已。(节选自《屯溪市志》,略有删节)
【注释】①屯溪桥:又名“镇海桥”,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府所在地屯溪率水、横江交汇处,跨立在横江口上,东西贯穿老街与黎阳,旧时为进出屯溪的门户。②朱彝尊(1629-1709),清代诗人、词人、学者。字锡鬯,号竹垞,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秀水(今浙江嘉兴市)人。
1.对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濑四十有七——有:通假字,通“又”
B.阅二年,桥成——阅:经过,经历
C.桥之不固,是吾过也——过:过失,过错
D.皆克如翁之用心——克:克服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其西南五城之水——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B.土人乃筑石为桥——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何怪也
C.易之以木则易坏——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D.其于处世之术则工矣——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开头一段是关于新安江源头考辨的论述及记录“屯溪”由来的几种可能。
B.选文第二段记述了程子谦父子两代人修葺屯溪桥——镇海桥的艰难经历。
C.选文煞尾一段不但记录了程氏的善举,还由此引发了一通关于经世为人的宏论。
D.程子谦父子都是“乐善不倦”“为德邻里”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人。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或日程忠壮王灵洗之所保也,故其子姓多率口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遂以丁丑之秋,复事兴建,仍独任之,桥未成而翁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恒以济人为念,推而邦国天下,何利之不可兴,而害之不可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下题
杜正伦
杜正伦,隋仁寿中与兄正玄,正藏俱以秀才擢弟。隋代举秀才者止十余人,正伦一家有三秀才,甚为当时称美。
贞观元年,尚书右丞魏征表荐正伦,以为古今难匹,遂擢授兵部员外郎,太宗谓曰:“朕今令举行能之人,非联独私于行能者,以其能益于百胜也。朕于宗室以及勋旧无行能者,终不任之。以卿忠直,朕今举卿,卿宜勉称所举。”
二年,拜给事中兼知起居注。太宗尝谓侍臣曰:“朕每日坐朝,欲出一言,即思此言与百胜有利益否,所以不能多言。”正伦进曰:“君举必书,言存左史。臣职当修起居注,不敢不尽愚直。陛下一言乖于道理,则千载累于圣德,非直当今损于百胜,愿陛下慎之。”太宗大悦,赐绢二百段。
四年,累迁中书侍郎。六年,与御史大夫韦挺、秘书少监虞世南、著作郎姚思廉等咸上封事称旨,太宗为之设宴,因谓曰:“朕历观自古人臣立忠之事,若值明王,便得尽诚规谏,至台龙逢、比干,竟不免孥戮。为君不易,为臣极难。我又闻龙可扰而驯,然喉下有逆鳞,触之则杀人。人主亦有有逆鳞,卿等遂不避触,名进封事。常能如此,朕岂虑有危亡哉!”寻加散骑常侍,行太子右庶子,太宗谓曰:“国之储副,自古所重,必择善人为之辅佐。太子年在幼冲,志意未定,朕若朝夕见之,可得随事诫约,今既已委以监国,不在目前,知卿志怀贞愨,能敦直道,故辄辍卿于朕,以匡太子,宜知委任轻重也。”正伦出入两宫,参典机密,甚以干理称。时太子承乾有足疾,不能朝谒,好昵近群小。太宗谓正伦曰:“我儿疾病,乃可事也。但全无令誉,不闻爱贤好善,私所引接,多是小人,卿可察之。若教示不得,须来告我。”正伦数谏不纳,乃以太宗语告之。承乾抗表闻秦。太宗谓正伦曰:“何故漏泄我语?”对曰:“开导不入,故以陛下语吓之。冀其有惧,或当反善。”帝怒,出为谷州刺史,又左授交州都督。后承乾逆,事与侯君集相连,称遣君集将金带遗正伦,由是配流州。
[注](1)起居注:指侍从皇帝,记录皇帝言行的官员。(2)封事:古时臣下上书奏事,防有泄露,用袋封缄,称为封事。
(《旧唐书·列传二十·杜正伦》)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甚为当时称美?称:称道
B非朕独私于行能者?私:有私心
C臣职当修起居注?当:掌管
D但全无令誉?令:美好
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秀才擢第?擢第:科举时代考试登第
B言存左史 ?左史:官名,唐代左史修记事
C咸上封事称旨?称旨:称赞国君的心意
D承乾抗表闻奏?抗表:抵制君命或廷议,上疏进谏
2.?下列两组句子中加横线意思的解释,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知卿能敦直道?③以卿忠直,朕今举卿
②非直当今损于百胜?④君举必书,言存左史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3.?唐太宗认为杜正伦,“忠直”,下面四句话中不属于这一看法的一句是(?)
A臣职当修起居注,不敢不尽愚直。
B陛下一言乖于道理,则千载累于圣德。
C与御史大夫韦挺、秘书少监虞世南、著作郎姚思廉等咸上封事
D故辄辍卿于朕,以匡太子。
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的一项是
A.杜正伦因魏征的推荐踏上仕途,并受到唐太宗的赏识和信任。唐太宗鼓励他不要辜负魏征的举荐,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B.杜正伦等人给皇帝的奏疏,深合唐太宗的心意,因而受到嘉奖。唐太宗希望他们经常这样做,以免除他的危亡之忧。
C.杜正伦接受了唐太宗交给的教导太子的重任,多次劝谏太子。然而,这不但毫无效果,还惹得太子抗表闻奏,太宗因此大为恼火。
D.杜正伦得罪了唐太宗以及太子,又受到太子图谋背叛事件的牵连,“忠直”不复荐在,最后落得个“配流州”的结果。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辄辍卿于朕,以匡太子。
译文: ??。
(2):冀其有惧,或当反善。
译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