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8 16:52:24
1、阅读题 ①子之武城①,闻弦歌②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论语·阳贷》)
②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论语·卫灵公》)
【注】①武城:鲁国的一个小城,当时子游是武城宰。②弦歌:弦,指琴瑟。以琴瑟伴奏歌唱。
小题1:对以上文段理解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孔子的理想是行礼乐于天下,但却落了空,仅在区区武城得以小试,孔子“莞尔而笑”,不完全是戏谑,其中包含着又高兴又怅惘的复杂感情。
B.武城虽小,作为县宰也要用礼乐之道教化百姓,使君子与小人各安其分。子游引述孔子的话巧妙地反驳了孔子的问话。
C.孔子重视音乐教化,虽说各种音乐的境界有所不同,但都可以用来治理国家。
D.孔子开始用“割鸡焉用牛刀”戏谑子游,最终还是肯定子游的礼乐实践。
小题2:在“割鸡焉用牛刀”这一比喻中,“割鸡”与“牛刀”是喻体,其相对应的本体分别是指?
?和?(2分)
小题3:联系材料分析孔子在处理师生关系的态度。(4分)
?
2、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送石处士①序
韩愈
河阳军节度、御史大夫乌公为节度之三月,求士于从事之贤者。有荐石先生者,公曰:“先生何如?”曰:“先生居嵩、邙、瀍榖之间,冬一裘,夏一葛;食朝夕,饭一孟,蔬一盘;人与之钱则辞;请与出游,未尝以事辞;劝之仕,不应。坐一室,左右图书。与之语道理,辩古今事当否,论人高下。事后当成败,若河决下流而东注,若驷刀驾轻车就熟路,而王良、造父②之为之先后也,若烛照、数计而龟卜也。”
大夫曰:“先生有以自老,无求于人,其肯为某来耶?”从事曰:“大夫文武忠孝,求士为国,不私于家。方今寇聚干恒,师环其疆,农不耕收,财粟殚亡。吾所处地,归输之途,治法征谋,宜有所出。先生仁且勇,若以义请而强委重焉,其辞以何说?”于是撰书词,具马币,卜日以授使者,求先生之庐而请焉。
先生不告于妻子不谋于朋友冠带出见客拜受书礼于门内。宵则沐浴,戒行李,载书册,问道所由,告行于常所往来。晨则毕至,张③上东门外。
酒三行,且起,有执爵而言者曰:“大夫真能以义取人,先生真能以道自任,决去就。为先生别。”又酌而祝曰:“凡去就出处何常,惟义之归。遂以为先生寿。”又酌而祝曰:“使大夫恒无变其初,无务富其家,而饥其师;无甘受佞人,而外敬正士;无昧于谄言,惟先生是听;以能有成功,保天子之宠命!”又祝曰:“使先生无图利于大夫,而私便其身图。”先生起拜,祝辞曰:“敢不敬!蚤夜以求从祝规。”
于是东都之人士,咸知大夫与先生,果能相与以有成也。遂各为歌诗六韵,遣愈为之序云。
注:①石处士:石洪,洛阳人。处士:隐士。②王良、造父:王良,春秋时晋国大夫;造父,周穆王时人,二者皆为古代驾车的能手。③张,供张,指设席饯行。
1.下列加粗的词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与之语道理,辩古今事当否
B.若河决下流而东注
C.先生不告于妻子
D.戒行李,载书册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法治征谋,宜有所出 秋毫不敢有所近(《鸿门宴》)
B.遂以为先生寿 乃遂私见樊於期(《荆轲刺秦王》)
C.酒三行,且起 不出,火且尽(《游褒禅山记》)
D.果能相与以有成也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陈情表》)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石先生文武双全,忠孝俱备,舍小家顾大家,在贼寇压境、国难当头之际,毅然挺身而出,表现了“以道自任”的感人品质。
B.“若河决下流而东注,若驷马驾轻车就熟路,而王良、造父之为之先后也,若烛照、数计而龟卜也。”文章连用几个形象的比喻,勾画出石洪能言善辩,有才有识的形象。
C.本文以记叙的形式,通过人物的行为、对话,来表达作者对人物的评价和期待, 这是对赠序传统写法的一个突破。
D.韩愈借这篇序,表达了自己的政治观点:出仕应当“以道自任”,不为名,不贪利,但求忠诚、正直,对国家有益,以道义为皈依。
4.用“/”为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粗的部分断句。
先生不告于妻子不谋于朋友冠带出见客拜受书礼于门内。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若以义请而强委重焉,其辞以何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无务富其家,而饥其师;无甘受佞人,而外敬正士;无昧于谄言,惟先生是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贺循,字彦先,会稽山阴人也。族高祖纯,博学有重名,汉安帝时为侍中,避安帝父讳,改为贺氏。循少婴家难,流放海隅,吴平,乃还本郡。操尚高厉,童龀不群,言行进止,必以礼让,国相丁乂请为五官掾。刺史嵇喜举秀才,除阳羡令,以宽惠为本,不求课最。后为武康令,俗多厚葬,及有拘忌回避岁月,停丧不葬者,循皆禁焉。政教大行,邻城宗之。然无援于朝,久不进序。
赵王伦篡位,转侍御史,辞疾去职。后除南中郎长史,不就,会逆贼李辰起兵江夏,征镇不能讨,皆望尘奔走。辰别帅石冰略有扬州,逐会稽相张景,以前宁远护军程超代之,以其长史宰与领山阴令。冰大将抗宠有众数千,屯郡讲堂。循移檄于宠,为陈逆顺,宠遂遁走,超、与皆降,一郡悉平。循迎景还郡,即谢遣兵士,杜门不出,论功报赏,一无豫焉。
及陈敏之乱,诈称诏书,以循为丹阳内史。循辞以脚疾,手不制笔,又服寒食散,露发袒身,示不可用,敏竟不敢逼。是时州内豪杰皆见维絷,或有老疾,就加秩命,惟循与吴郡朱诞不豫其事。及敏破,征东将军周馥上循领会稽相,寻除吴国内史,公车征贤良,皆不就。
廷尉张闿住在小市,将夺左右近宅以广其居,乃私作都门,早闭晏开,人多患之,论于州府,皆不见省。会循出,至破冈,连名诣循质之。循曰:“见张廷尉,当为言及之。”闿闻而遽毁其门,诣循致谢。其为世所敬服如此。
陆机上疏,荐“循可尚书郎”,循不就。
(选自《晋书·贺循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政教大行,邻城宗之宗:尊崇
B.辰别帅石冰略有扬州略:侵占
C.循少婴家难婴:缠绕,遭遇
D.及敏破破:突破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前宁远护军程超代之申之以孝悌之义
B.及陈敏之乱,诈称诏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C.论于州府,皆不见省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以循为丹阳内史既自以心为形役
小题3:下面全能表现贺循淡泊名利的一组是(?)
①族高祖纯,博学有重名? ②停丧不葬者,循皆禁焉
③转侍御史,辞疾去职? ④杜门不出,论功报赏,一无豫焉
⑤公车征贤良,皆不就? ⑥陆机上疏,荐“循可尚书郎”,循不就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④⑤⑥
D.①②⑥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刺史嵇喜举秀才,除阳羡令,以宽惠为本,不求课最。(4分)
译文:
(2)循移檄于宠,为陈逆顺,宠遂遁走,超、与皆降,一郡悉平。(4分)
译文:
(3)是时州内豪杰皆见维絷,或有老疾,就加秩命,惟循与吴郡朱诞不豫其事。(4分)
译文: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选自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到则披草而坐披:分开
B.攀援而登,箕踞而遨遨:游览,这里指观赏
C.萦青缭白,外与天际际:边界,边际
D.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释:解除束缚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作者“宴游西山之乐”的一项是 (3分)
①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②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③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④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⑤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A.①④⑤
B.②④⑥
C.②⑤⑥
D.①⑤⑥
小题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柳宗元是力主革新的政治家,政治抱负无法实现,感到屈辱、郁闷。这便是他游山玩水、乐而忘返的真正原因。
B.这是一篇以写景为主要内容的游记,首先记述了游西山以外的山水情况,然后写宴游西山的情况,但总的创作目的是为了突出西山形势高峻的特点。
C.文章多次使用“始”字,是理解文意的关键,构成了行文的线索,表达了对西山宴游的惊喜之情。
D.本文语言、句式多变,运用多种修辞手法,骈散结合,极显灵动变化之妙。
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10分)
(1)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4分)
译文:?
(2)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3分)
译文:?
(3)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3分)
译文:?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题。
信与张耳以兵数万,欲东下井阱击赵。未至井陉口三十里,止舍。夜半传发,选轻骑二千人,人持一赤帜,从间道萆山而望赵军,诫曰:“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赵壁,拔赵帜,立汉赤帜。”令其裨将传飧,曰:“今日破赵会食!”诸将皆莫信,佯应曰:“诺。”谓军吏曰:“赵已先据便地为壁,且彼未见吾大将旗鼓,未肯击前行,恐吾至阻险而还。”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笑。平旦,信建大将之旗鼓,鼓行出井陉口,赵开壁击之,大战良久。于是信、张耳佯弃鼓旗,走水上军。水上军开入之,复疾战。赵果空壁争汉鼓旗,逐韩信、张耳。韩信、张耳已入水上军,军皆殊死战,不可败。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赵军已不胜,不能得信等,欲还归壁,壁皆汉赤帜,而大惊,以为汉皆已得赵王将矣,兵遂乱,遁走。于是汉兵夹击,大破虏赵军。信乃令军中毋杀广武君①,有能生得者购千金。于是有缚广武君而致戏下者,信乃解其缚,东乡坐,西乡对,师事之。
诸将效首虏,毕贺,因问信曰:“兵法右倍山陵,前左水泽,今者将军令臣等反背水陈,曰破赵会食,臣等不服。然竟以胜,此何术也?”信曰:“此在兵法,顾诸君不察耳。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今予之生地,皆走,宁尚可得而用之乎!”诸将皆服曰:“善。非臣所及也。”(选自[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信先选轻骑持汉红旗隐蔽山上,乘机更换旗帜扰乱赵军军心;又背水布阵,迫使汉军殊死作战,置之死地而后生,取得胜利。
B.诸将对韩信反常规背水布阵,并说今日破赵会餐不信服,所以对他的命令阳奉阴违,胜利后经韩信解释,佩服不已。
C.赵军事先占据便利形势,看见汉军阵形后大笑轻敌,在韩信等佯弃鼓旗逃走后又空壁逐利,中计丢失军营,大乱而败。
D.井陉口之战,韩信能根据敌我双方的形势,活用兵法,取得胜利,所以,他虽没有兵书传世,仍可考察出他善用“变诈之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