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6 18:47:18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7分)?
商调·黄莺儿
赠燕
[清]张潮
花落意难堪,向泥中,着意衔,携归画栋修花口。珠帘半缄,乌衣半掺,最难消王谢堂前憾。语呢喃,千般诉说,只有老僧谙。
[注]花口:指初开的花,因花开时成口张状,故称。
小题1:作者描写燕子,运用了那些表现手法?(3分)?
小题2:散曲中的燕子为何不衔泥而衔花,作者这样写抒发了怎样的感情?(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拟人?用典?虚实结合
小题2:怜惜花朵零落,衔花去修补彩绘的房梁上彩绘的花朵。抒发了惜花伤春、痛惜衰败的感情。
本题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这是一首散曲,前四句写燕子在泥中衔回落花修补画栋上残破的彩绘花朵,燕子都不忍花朵残破,有拟人意味;中间四句写燕子在半开半掩的珠帘内,半掺着羽翼,感伤眼前破败“堂前王谢”,既有拟人手法,又化用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暗含用典。作者实写眼前的衰败,化用典故,让人联想到旧时的王谢堂,虚实结合。
小题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赏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燕子为何不衔泥而衔花是因为燕子觉得“花落意难堪”,表达了惜花伤春之情,结合后文燕子呢喃,千般诉说,只有住在这里的老僧才能听懂。这里表明王谢堂早已经变身寺庙。昔盛今衰的感慨溢于言表。最难消:最难承受。谙:谙熟。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的题。
感遇三十八首(其二)
陈子昂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
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迟迟白日晚,嫋嫋秋风生。
岁华尽摇落,芳意竞何成!
注:①兰若:香兰和杜若。这是《楚辞》里边屈原最赞美的两种花。②蕤(ruí):花下垂的样子。
1.请简析诗人在诗中所咏之物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这首诗中,诗人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参考答案:这首诗所咏之物是香兰和杜若,它生长于春夏,凋零于秋天,花红叶绿茎紫,幽雅清秀,独具风采。
2.参考答案:这首诗主要运用了比兴的手法,诗人以香兰杜若自喻,前四句着力赞美兰若压倒群芳的风姿,实则是以其“幽独空林色”比喻自己出众的才华。后四句通过“白日晚”“秋风生”“尽摇落”等语句写兰若芳华尽失最终枯萎凋谢的变化,悲叹自己的年华流逝,理想破灭。(意思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其他题 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6分)
(1)西当太白有鸟道, 。地崩山摧壮士死, 。(李白《蜀道难》)
(2),,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3)浩荡离愁白日斜,。, 化作春泥更 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参考答案:
(1)可以横绝峨眉巅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2)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3)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
本题解析: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音近字、形近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平时常积累,边读边写,记熟练后自我默写检测,争取句句过关。答题时笔画要清晰,答完后要检查,避免低级错误。注意以下几个字的写法:峨眉、巅、栈、佳、繁阴、吟鞭、涯。
本题难度:简单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离亭燕
张升
一带江山如画,风物①向秋潇洒。水浸碧天何处断?霁色冷光相射②。蓼屿荻花洲③,掩映竹篱茅舍。
云际客帆高挂,烟外酒旗低亚④。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
【注释】①风物:风光、景物。②霁色:雨后初晴时的天色。冷光:指江水清冷的光。相射:互相辉映。③蓼(liǎo):一种水草。荻:一种草,与芦相似。④亚:低垂。
1.这首词的上阙描绘了哪些景物?渲染了什么样的气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的下阙是怎样抒情的?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参考答案】这首词的上阙,词人描绘了碧水、蓝天、蓼草、荻花、竹篱、茅舍等景物,营造了一种明净爽朗、清雅绮丽的意境。
2.【参考答案】下片通过怀古,寄托了词人对六朝兴亡的深沉感慨。词人抬头向远处望去,极目处,客船的帆高挂着,烟外酒家的旗子低垂着,标志着人在活动,于是情从景生,金陵的陈迹涌上心头,词人倚在高楼的栏杆上,怀着怅惘的心情,看到眼前景物,想着历史上的往事,抒发了对六朝兴亡盛衰的深沉感慨。(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清诗,回答问题。(8分)
兀坐①
赵树吉
书帷人散后,兀坐思无端。
炉火明知夕,瓶花冻觉寒。
烽烟惊远道,升斗②恋微官。
愁绝团圆月,他乡独自看。
【注】①兀坐:独自端坐。②升斗:微薄的薪俸。
【小题1】请结合颔联,分析诗人“兀坐”的环境特点。(4分)
【小题2】结合全诗,请简要概括诗人复杂的心绪。(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环境特点:昏暗而清冷。(2分)用明亮起来的炉火,反衬天色昏暗。(1分)由瓶中被冻住的花,表现天的寒冷,从而衬出环境的清冷。(1分)
【小题2】①友人散尽,独坐凄寒。②远方战事,忧心国运。③官小禄薄,慨叹白身。④望月思乡,孤独寂寞。(共4分,每点1分,意思近即可)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需要首先筛选出有关环境描写的内容,然后归纳分析。“书帷人散后”朋友走后,诗人独坐,室内冷清;“炉火明知夕”,炉火变亮了,知道原来是到了傍晚了,天色昏暗;“瓶花冻觉寒”点出寒冷的氛围。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本题需要通读全诗,逐句分析概括。一二句写友人分散后,诗人自己独坐,内心凄凉;五句写诗人想起远方的战事,忧心忡忡;六句写诗人官职小,薪俸微薄,无奈慨叹;七八句写诗人身在异乡,望着月亮思念家乡亲人。
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