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6 18:47:18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小题。(8分)
满江红?柳永
暮雨初收,长川静,征帆夜落。临岛屿,蓼烟疏淡,苇风萧索。几许渔人飞短艇,尽载灯火归村落。遣行客、当此念回程,伤漂泊。?
桐江好,烟漠漠。波似染,山如削。绕严陵滩①畔,鹭飞鱼跃。游宦区区②成底事③?平凡况有云泉约。归去来,一曲仲宣吟,从军乐④。
注释:①严陵滩:东汉严光隐居时钓鱼的地方。②区区:有跋涉辛苦之义。③“成底事”:就是一事无成。④从军乐:即指玉粲《从军行》一诗,因为平仄要求,故改“行”为“乐”。
小题1:柳永,??朝 ??派词人。
小题2:选择对词的上片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写“雨”、“川”、“帆”、“蓼”和“风”,渲染了一种凄清的气氛。
B.“飞短艇”的“飞”字,表现渔人归心似箭的喜悦之情。
C.“村落”寄托了词人和谐、宁静的生活理想。
D.一静一动,通过对比,表达词人渴望回归自然的情感。
小题3:词的下片运用了典故,请具体说出其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
小题1:北宋?婉约?
小题1:D
小题1:写严光钓鱼处,(或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或王粲《从军行》,表达词人渴望归隐,向往和谐宁静的生活理想。运用典故,不仅含蓄,而且丰富了词的情感内涵。(3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柳永是北宋的词人,而且其词作风格属于婉约派。
小题1:表达词人渴望回归自然的情感。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写作手法,答题时要写出什么典故,什么情感,表达效果。(各1分)例如归去来,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根据题目作答(7分)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 [宋]朱敦儒①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注:①朱敦儒:北宋末年大变乱发生,他经江西逃往两广,在岭南流落一个时期。
小题1:试从景和情的角度赏析“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一句。(3分)
小题2:本词表达了哪些情感?请结合词的下阙作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词人运用情景交融的抒情手法(1分),描写了落日映照万里河山,大江奔流的悲凉壮阔的景观(1分),抒发内心因国家衰亡而生的抑郁苍茫之情(1分)。
小题2:中原丧于敌手,贵族纷纷南逃(1分),诗人通过诗句直接抒发了自己渴望收复中原失地的迫切之情(1分),又以“悲风吹泪”之句(1分)表达自己的亡国之痛(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景和情的关系有以下几种:触景生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以景结情。这类题目的答题格式:指明手法,还原景象,分析景色的深层意蕴(特别是有象征、隐喻含义的),分析其中蕴含的感情。本题中“万里夕阳”是一个象征意义的景象,“大江流”则蕴含一种静穆悲壮的气氛。结合注释,我们不难推断其中蕴含的情感。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一要指明情景关系,二要分析景色的内涵意蕴,三要点明情感。
小题2:首先审题,题目中要求的是结合下阕,所以,感情应该有下阕内容提供依据。其次,梳理内容,中原乱——国家衰败,焦心;簪缨散——无人扭转,寒心;悲风吹——国家破亡——碎心。最后,总结情感。
点评:比较简单,词句中有比较明显的感情表达。
【赏析】
此词是作者南渡后登金陵城上西楼眺远时,抒发爱国情怀的词作,全词气魄宏大,寄慨深远,凝聚着当时广大爱国者的心声。上片写金陵登临之所见。开头两句,写词人登城楼眺远 ,触景生情,引起感慨。金陵城上的西门楼,居高临下 ,面向波涛滚滚的长江,是观览江面变化,远眺城外景色的胜地。接下来,作者写自己在秋色中倚西楼远眺 。“清秋”二字,容易引起人们产生凄凉的心情。词中所写悲秋,含意较深,是暗示山河残破,充满萧条气象。第三句描写“清秋”傍晚的景象。词人之所以捕捉“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的意象,是用落日和逝水来反映悲凉抑郁的心情。下片回首中原,用直抒胸臆的方式,来表达词人的亡国之痛,及其渴望收复中原的心志。“簪缨”是贵族官僚的服饰,用来代人。“簪缨散”,说他们在北宋灭亡之后纷纷南逃。“几时收”,既是词人渴望早日恢复中原心事的表露,也是对南宋朝廷不图恢复的愤懑和斥责。结尾一句,用拟人化的手法,寄托词人的亡国之痛和对中原人民的深切怀念。此词将作者深沉的亡国之痛和慷慨激昂的爱国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感人肺腑,读后令人感到荡气回肠,余味深长。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共7分。
春夕旅怀? [唐]崔涂1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2烟景有谁争?
【注】①崔涂:终生飘泊,自称是“孤独异乡人”,此诗是诗人旅居湘鄂的时候写的。
2五湖: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的归隐之处。这里诗人指他的家乡浙江桐庐一代的大好山水。
小题1:诗的前四句描写了哪些意象,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3分)
小题2:结合全诗,简析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诗的前四句运用“流水、落花、东风、梦、子规、月”等意象,(2分)描绘了落花满天的暮春之景,构成清冷孤寂(凄凉愁惨)的意境。(1分)
小题2:①诗人面对着春水远流、春花凋谢的暮春景色,表达诗人深深感叹春光易逝,岁月无情。②“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表达了游子孤身漂泊异乡的思乡之情。③“自是不归归便得”一语,是无可奈何的伤心语,深刻地传达出诗人仕途坎坷、孤独飘零的苦闷彷徨、悲愁痛苦之情。4同时,从暗用五湖典故看,含有归隐田园之意。(答对一点得两分,答对其中两点即可满分)
本题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首联上句即言水流花谢,春去无情,顿生愁绪;下句思乡,不怨春风不带他回故乡,却言他送春风过楚城。颌联上句写梦境,身化蝴蝶回到万里之外的家乡,聊慰思乡情怀,于虚幻世界得到一丝快乐;下句写梦醒时分,仍在他乡为异客,现实世界残酷,三更月色格外愁人,树上杜鹃啼叫“子归”更显凄凉。
点评:鉴赏诗歌的意象,其实就是将诗文中带有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一一找出来,然后看这些意象组成了什么样的意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小题2:试题分析:后两联抒情。颈联写家书久绝,暗示社会动荡;自己华发满头乃忧国思乡所致。尾联自嘲,家乡烟景美好,如果想回家还是可以回去的,却是自己彷徨下不了决心回乡。流露了前途迷茫,欲罢难休,苦闷彷徨的复杂心情。
点评:诗歌借助具体的语言描写,来表现诗人的感情,传达诗人的思想,这些感情和思想就是我们所说的“思想内容”。无论是忧国忧民之情、国破家亡之痛,还是游子逐客之悲、征夫思妇之怨,无不感人至深。对于古典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果稍微细致地加以归类,我们不难发现,有忧愁、寂寞、伤感、孤独、恬淡、闲适、热爱、赞美、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各种类型。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下列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2牵衣顿足拦道哭,_____________。李白《兵车行》
3_____________,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
参考答案:1、天生我材必有用 2、哭声直上干云霄 3、出师未捷身先死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元词,然后回答(1)(2)题。(7分)
渔父①
吴镇
洞庭湖上晚风生,风触湖心一叶横。兰棹稳,草衣轻,只钓鲈鱼不钓名。
注:①本词是吴镇临摹荆浩《渔父图》之后写下的十六首《渔父》词中的一首。
小题1:在“风触湖心一叶横”这句词中,哪一个字用得最好,为什么?(3分)
小题2:整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分析。(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触”字用得最好。(1分)“触”指的是“触碰”,微风轻轻触动湖水,水中的一只小舟随晚风飘荡,(1分)体现了幽清明静的意境。(1分)
小题2:“风触湖心一叶横”表现词中的渔父稳稳坐在小舟中垂钓,体现了悠然自得的心境,(1分)“兰棹稳”意为无论多大风浪仍稳坐钓鱼船,体现作者与世无争的人生观。 (1分)“只钓鲈鱼不钓名”表现了渔父不沽名钓誉、隐逸自适的精神境界。(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诗歌语言,重点是炼字。分析一个字的妙处,需要理解这个字所用运用的手法以及其表达效果,重点分析出这个字表达出事物什么样的特点。如本题中的“触”使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风的轻柔和细腻。
小题2: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情感的能力。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要能知人论世,也要能从诗歌中的意象入手,另外还要抓住诗中的关键句。如本诗中的关键句就是最后一句,“只钓鲈鱼不钓名”,表达出作者与世无争、隐逸自适的性格和境界。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