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6 18:19:22
1、单选题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下列判断与文意不符合的一项是( )。
A.
A. 有一部分板块在海洋下面
B.
B. 裂谷都存在于板块边界处
C.
C. 所谓板块消亡带亦即地冲带
D.
D. 位于大洋边缘的海沟,都处在板块的活动构造带上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吉祥瑞兽?
龙是国家祥瑞。古人认为,大凡统治者能够顺天应时,天下就会风调雨顺,人寿年丰,政治清明,社会安定,此时便会有祥瑞出现,以彰显上天的满意和鼓励。这种祥瑞,种类繁多,大体分为嘉瑞、大瑞、上瑞、中瑞、下瑞5个等级。其中“麟凤五灵”,王者之“嘉瑞也”,龙和麒麟、凤凰、龟、白虎同为五灵之一,是最高等级的祥瑞。在这里,龙又一次与国家政治有了关联。不过,龙的吉祥意义并非仅与国家政治相关,它也显现在普通百姓的民俗生活中。许多人喜欢用“龙”作为孩子的名字,更有些人将生儿育女的时间选择在龙年,以为龙年出生的孩子活泼可爱,生命力格外旺盛。此外,民众们还在陶瓷、竹木、建筑、玉石、剪纸、刺绣等各种工艺美术和实用设计中,创造出数不胜数的精美的龙图像艺术造型,而龙风呈祥、龙腾虎跃、龙飞凤舞、二龙戏珠、鲤鱼跳龙门等吉祥图案,都鲜明地表达出人们对吉祥如意、美满健康生活的向往和祝福。每当春节、元宵节来临,许多地方的人们还会舞起长龙,点亮龙灯;端午节期间则又开展龙舟竞渡的盛大活动。至于在农历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人们更愿意从事一些约定俗成的活动,以取得好兆头。比如人们会选择在这天理发,俗称“剃龙头”,预示着新的一年里能够像龙一样精神饱满,生机无限。
闻一多先生曾将端午节称为“龙的节日”。赛龙舟是端午节最重要的活动。古时皇家龙舟的制作极为奢华,如南宋画院待诏李嵩所画《中天戏水册》中的大龙舟,头、尾、鳞、鬣皆雕镂金饰,舟上建层楼台观,槛曲安设御座,两舷各三桨,气势雄伟,金碧辉煌。龙舟竞渡规模亦宏大壮观,官员、百姓以至深闺少女都要临水观看。唐代诗人张建封有《竟渡歌》描绘其精彩场面:“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翰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端午节的真正起因应是辟邪消灾。“五”(午)是天干中中间的数字,因而被古人认为具有极盛的含义,盛极而衰,因而它又包含着不祥的因素,因此古人认为五月是“恶月”,汉代的很多古籍都有“不举五月子”的记载。五月初五更是不祥,旧俗在这一天要将未满周岁的幼儿带到外婆家躲藏,称“躲午”,这显然具有躲避灾难的含义。端午节的一系列活动,如洒香汤(以艾叶、菖蒲煮水沭浴)、悬艾老虎素(用彩绸缝扎成粽子、辣椒、扫帚、布老虎等串以彩线挂于胸前)、饮雄黄酒、挂钟馗像等等,都以辟邪除祟为主旨。至于龙舟竞渡,当是祭神娱神、祈获保佑的一种形式。
吉祥瑞兽是龙的主要属性,却并非龙性的全部。也许可以这样说,没有一种动物比龙更难以言说,没有一种动物的文化属性比龙的文化属性更复杂,也没有一种动物文化能够比龙文化更多样。在我国,对龙的认知、崇拜是多民族共同的事情。龙,这个主要由想象力堆塑创造起来的复合动物,千百年来已深深地扎根于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日常生活之中,它出现在皇宫朝廷,也出现在民宅陋巷;它现身于婚嫁场合,也现身于丧葬礼中;它舞动于街头,也张挂于家门;它被人们反复讲述,也被人们不断表演。龙有容九似于一体的包容大度,亦有兴云布雨、利物济人的奉献精神,它刚健有为,昂扬奋进,它仪表威武,不容侵犯……
龙承载着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念,已成为中华民族的情感纽带和文化标志。今天,炎黄子孙以龙的传人自居,以龙的精神自励,更盼望中华民族能够像龙一样迅速地腾飞起来,昂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摘编自《百科知识》 2012.1)?
小题1:下列关于“吉祥瑞兽”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古人认为只有当龙作为祥瑞出现,才说明统治者能够顺天应时,天下风调雨顺,人寿年丰,政治清明,社会安定。
B.龙是国家祥瑞,属于最高等级的祥瑞。龙的吉祥意义和国家政治有着密切的关系,它的形象经常出现在皇宫朝廷。
C.龙的吉祥意义也显现在普通百姓的民俗生活中,虽然其表现形式各异,但表达的大多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祝福。
D.在一些约定俗成的活动中,像春节、元宵节的舞起长龙、点亮龙灯,端午节的龙舟竞渡,都和龙的祥瑞意义有关联。
小题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民众在各种艺美术和实用设计中,创造出数不胜数的精美的龙图像艺术造型,这说明龙在民众心中具有不同寻常的地位。
B.因为龙是吉祥瑞兽,所以在许多节日里都有关于龙的活动,这些节日都起源于龙的祥瑞意义,节日延续的是龙的祥瑞意义。
C.古时皇家龙舟的制作极为奢华,龙舟竟渡规模亦宏大壮观,人们都临水观看这种盛况,说明龙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性。
D.吉祥瑞兽是龙的属性之一,龙还有更为复杂的文化属性,在中国也许没有哪一种动物文化能够比龙文化更具多样性。
小题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龙风呈样、龙腾虎跃、龙飞风舞、二龙戏珠、鲤鱼跳龙门等吉祥图案,形式虽各异,但其意义都取自龙是吉祥瑞兽。
B.龙出现在许多场台,形象各异;它被人们反复讲述,也被人们不断表滇。其实龙是人们凭空想像出来的,本没有原型。
C.龙的文化属性复杂,包容大度、利物济人的奉献精神、刚健有为、昂扬奋进、仪表威武、不容侵犯等都是它的文化属性。
D.几千年来,炎黄子孙以龙的传人自居,以龙的精神自励,传承和延续了中国许多传统节日中龙的文化。
3、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娱乐时代的文学选择
尽管有人无视他们的存在,有人轻视他们的作品,但却无法忽略这群“80后”作家在年轻人中的号召力。前不久,一份由近十万名网民投票选出的“当代读者最喜爱的100位华语作家”名单上,既有李白、苏轼这样的古代文学大家,也有鲁迅、老舍这样的近现代著名作家,更有韩寒、郭敬明等受到年轻人追捧的青春文学写手。 毫无疑问,网络让文学加速进入了娱乐时代。
网络小说的走红让网络成为更多“80后”展示才华、表达自我的载体。网络的平民化气质使文学更具娱乐性。在网络上,这些年轻作家或网络写手如明星一般,可以拥有百万计、千万计的点击量。不仅是他们的文学创作,哪怕只是生活纪录和个人言论,发表在博客上都可能演变成公众话题。 网络给“80后”提供了舞台,更成就了许多平民写手的文学梦想。没有题材和体裁的限制,没有文字和内容的要求,只要不违反相关法律法规,任何人都可以将自己的作品发表于网络上。
网络成就了文学的繁盛,同时也预示了传统文学的失落。书店里,纯文学书籍已经成为“配角”,摆在最显眼位置的,大都是经营管理类图书和时下热门的“说史”图书。而在畅销书柜台上,知名作家的作品也被讲述都市情感的通俗小说、网络小说所包围。 文学类书籍在书店里受了冷落,却不代表读书的人少了。 网络和通讯行业的发展改变了人们传统的阅读方式,有了电脑和手机,不但新闻、文学作品可以及时阅读到,连电影、电视节目都可以随时看到。不少人觉得传统的纸质阅读不方便、购书成本高,而通过网络“点播”自己心仪的书籍则要方便快捷得多。
许多专业作家认为,现在传统文学不受欢迎的原因之一是,真正的好作品太少了。一些作家创作脱离了现实生活,因此写出的作品不好看。一些知名作家出现了“明星化”、“贵族化”的倾向,通过一两部作品成名之后,急功近利之心渐起,身为作家应该担负的社会责任感却越来越少。有人戏称,现在一些作家,整日忙着做嘉宾当评委,剪剪彩题题词,越来越像明星;而明星则出书写成名故事、人生经历,越来越像作家。出名要靠炒作、出书要靠运作,现在的文学界似乎越来越有娱乐界的味道。
娱乐时代并不是文学的洪水猛兽,年轻人的写作解构了过去狭隘的文学价值观,但是,正如时下一些娱乐晚会越来越不受欢迎,而学术讲坛类节目大放异彩一样,受众的口味和需求也在不断提升,因此青年作家在解构传统的同时也要建构更有责任的文化价值观。”
1. 下列属于现在传统文学衰落的原因的一项是( ?)
A.网络小说的走红让网络成为更多“80后”展示才华、表达自我的载体。
B. 现在一些作家,整日忙着做嘉宾当评委,剪剪彩题题词,越来越像明星。
C.在畅销书柜台上,知名作家的作品被通俗小说、网络小说包围。
D.网络阅读方便快捷,网络写作限制少,而现在传统文学本身缺少优秀作品。
2. 下列关于网络时代文学的“平民化”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网络写作没有题材和体裁的限制,没有文字和内容的要求,只要不违反相关法律法规,任何人都可以将自己的作品发表于网络上。
B.网络的“平民化”降低了写作的“门槛”,每个人都有机会实现自己的 “文学” 梦,都可以把网络当成展示自己才华、表达自我的载体。
C.在网络上,每个人都可以如明星一般,拥有百万、千万的点击量,他们的发表在博客上文字都可以演变成公众话题。
D.网络时代文学的“平民化”以娱乐的写作方式、自我的写作内容、自由的写作空间为特征,造就了很多平民作家,甚至“一文成名”者。
3. 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韩寒、郭敬明进入读者最喜爱的作家名单,说明他们写作水平足以比肩李白、苏轼等古和鲁讯等古今著名作家。 ?
B.网络文学更具娱乐性,给“80后”作家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成就了许多平民写手的文学梦想。
C.网络和通讯行业的发展改变了人们传统的阅读方式,再加上购书成本高,人们不再进行纸质阅读了。
D.时代使社会责任感越来越少, 作家频频剪彩题词,越来越像明星;而明星则出书写人生经历,越来越像作家。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6题。?
江丙坤:两岸和平斡旋者
海基会董事长也许是这位76岁老人最后一次担任的公职了,在他的人生岁月中,有50年的光阴都花在公职服务上。他的判断依然清晰,谈话极富逻辑性,而且严谨、务实,能明显感受到这是一位优秀的技术官员。?
在担任“经济部长”期间,他被属下开玩笑说是“江科长”,理由是这位部会首长事必躬亲,对细节要求极为严格,连桌上及书柜都整整齐齐,一尘不染。
他经常把公文装在一个有轮子的红色大行李箱里带回家批改,在车上、飞机上也照常工作,而且速度非常快,批示一份公文平均只需两分钟。?
他儿子说:“我对父亲最深的印象就是,他在家里办公桌前批改公文的背影。”
2008年,江丙坤接任海基会董事长,吸引了外界目光。尤其是他邀请对岸的海协会会长陈云林来台访问。这是海协、海基两会历史上第一次在台湾举行磋商,陈云林也是台湾历史上到访级别最高的对岸官员。历史把江丙坤这位老人再一次推向舞台的中央。
国民党全面执政后,看似平坦的两岸协商依然暗流涌动,至少对于江丙坤而言,要面对的困难还非常多。?
4月29日,民进党籍立委在“立法院”重提了一段3年前的往事,令紧张形势更为复杂:这位“立委”说,2005年3月,江丙坤访问大陆的时候,与国台办主任陈云林曾经签订了十点共识,结果被当时还是台联立委的赖幸媛痛骂是“台奸”,双方翻脸,几乎闹到要对簿公堂的地步。而江的子弟兵、国民党的“立委”李嘉进也曾经表示,这件事让江丙坤足足气了半年。但是经历了无数人生风浪的江丙坤,最终选择不计前嫌。
赖幸媛是马英九任命的“陆委会主委”,按照海基会的章程,其业务授权和指导机关为“行政院大陆委员会”(注:简称“陆委会”)。
对这一现象,民进党大老、前“立委”林浊水站在不同的政治立场,则有相当刻薄的判断:“最后,海基会本在谈判上要听命‘陆委会’节制,但江丙坤以国民党副主席身份掌控海基会,任何当‘陆委会主委’的国民党员在党内都是他下属,他大可当太上‘陆委会’,没想到却冒出一个不必听命于他的人当‘主委’,其愤怒可想而知,所以他说两会谈判前要先由‘国共平台’凝聚共识才行,也就是要以国共平台架空马、赖的大陆事务体制,让马成江政策的执行者。”?
就在两会商谈在台举行前夕,还有大批深绿人士跑到江丙坤的南投老家,向江丙坤喊话:“不要卖台!”
两岸的是是非非,在国民党再次上台后迎来了一线曙光。11月初陈云林赴台访问。两岸之间迎来了再一次的互动高峰。
两岸未来的走势如何,也许就像江丙坤对自己人生的总结一样——七分靠努力,三分靠机缘。?
(节选自《南方人物周刊》2008年11月,有删改)
15.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
A.多年的公职服务和政治生活塑造了江丙坤在公众视野中的良好形象。
B.对于来自于社会各方面的褒贬毁誉,江丙坤能极力保持淡定和从容。
C.引用儿子对江丙坤的评价属于问接描写,是为了从侧面塑造人物。
D.大批深绿人士到江的故乡南投喊话,表明江丙坤缺少台湾民众支持。
16文章最后两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这样结尾有什么作用?(6分)
答:?
5、阅读题 下列对课文语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这句话将“我”的“车辙”和母亲的“脚印”联系在一起,说明“我”在地坛心灵求索的过程中时时刻刻都有母亲的脚印,母亲对“我”的爱早已像空气一样弥漫在地坛上空,弥漫在“我的”的周围了。
B.“一个冷酷无情、肉眼看不见、医生管他叫做‘肺炎’的不速之客,在艺术区里蹑手蹑脚,用他的冰冷的手指这儿碰碰那儿摸摸。”——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和幽默风趣的语言描述出肺炎侵袭之凶残,在调侃中表达了对人生无奈的某种认同。
C.“多么令人宽慰,令人惬意的炮声,深沉而又粗犷,如同柔和而近于优雅的管风琴声,我的名字后面将写着:‘由学校上战场,为……而阵亡。’”——这样的心理描写表现出这名伤兵思想观念的转变,已经由上战场的心甘情愿,转为对战争本身的反思,并为自己竟为纳粹而受伤感到悲哀。
D.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这里使用排比、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分别从妆镜、头发、化妆品、香料四个方面,渲染美女之多、生活之奢,以此极写秦始皇骄奢淫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