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古代诗歌鉴赏》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练习版)(二)

时间:2019-06-26 17:04:47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问题。(6分
瀑布联句
香严闲禅师 李忱
千岩万壑不辞劳, 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 终归大海作波涛。
小题1:诗以言志,说说这首诗表达了什么志向?采用了什么手法?(3分)
小题2: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A.首句抓住瀑布形成的曲折过程,赋予无生命之物以活生生的性格。“不辞劳”三个字有强烈的拟人色彩,充溢着赞美之情。
B.近看瀑布砯崖转石,跳珠倒溅;远观瀑布发现其有着高远的目标。此二句刻画了瀑布的突出特征,为后两句蓄势。
C.第三句照应第一句中的“千岩万壑”,是说山泉在岩壑中奔流会有重重阻挠,似乎劝它留步。然而小小的溪涧式的安乐并不能使它满足。
D.“岂能”与“终归”前后呼应,“作波涛”三字语极形象,令人如睹恣肆浩瀚、白浪如山的海涛景象。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7分)
采桑女
唐彦谦①
春风吹蚕细如蚁, 桑芽才努青鸦嘴。
侵晨采桑谁家女, 手挽长条泪如雨。
去岁初眠②当此时, 今岁春寒叶放迟。
愁听门外催里胥, 官家二月收新丝。
注:①唐彦谦,唐末诗人。②初眠,据《蚕书》记载,蚕卵孵化成虫后九日,开始蜕皮,蜕皮期间不食不动称“眠”,七日一眠,经过四眠,蚕虫才吐丝结茧。
小题1:“桑芽才努青鸦嘴”一句写景状物精细传神,试赏析。(3分)
?
小题2:诗人通过采桑女的遭遇表达了怎样的主题?试结合全诗分析。(4分)
?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按照要求完成赏析。(8分)
看叶
罗与之
红紫飘零草不芳,始宜携杖向池塘。
看花应不如看叶,绿影扶疏意味长。
【注】罗与之,南宋诗人,曾应进士举不第,晚年归隐。
诗人所说的“意味长”,包含了怎样的人生哲理?是如何表现的?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采桑子
晏 殊
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
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
(1)“好梦频惊”是全词的点睛之笔,词中引起“好梦频惊”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卖花声
张舜民
楼上久踟躇。地远身孤。拟将憔悴吊三闾。自是长安日影下,流落江湖。
烂醉且消除。不醉何如。又看暝色满平芜。试问寒沙新到雁,应有来书。
1.词中抒情主人公“踟躇”的原因有哪些?试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又看暝色满平芜。试问寒沙新到雁,应有来书”中“满”和“新”二字很有表现力,请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首页 上页 1 2 3 下页 尾页 2/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