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6 16:38:30
1、阅读题 阅读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序”,回答“序”后的问题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①,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②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③,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小题1:对加粗加横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生生所资(维持生活)
B.脱然有怀(霍然,忽然)
C.寻程氏妹丧于武昌(寻找)
D.因事顺心(顺遂心意)
小题2:判断“以”字用法,正确的选项是( )
①耕植不足以自给?②诸侯以惠爱为德
③家叔以余贫苦?④足以为酒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小题3: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错误的一项是( )
A.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等到过一些日子,便产生留恋故园的怀乡感情
B.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本性任其自然,这是勉强不得的
C.饥冻虽切,违己交病:饥寒虽然来得急迫,但是违背本意去做官,身心都感到痛苦
D.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就盼望遇上丰年,便辞官归乡
小题4:下列选项是对本文文意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陶渊明做官单纯是为了养家糊口他做彭泽令,仅以“有酒可饮”为理由
B.陶渊明去做官,既有家贫、求生无术的原由,也有亲故劝告、诸侯惠爱、家叔引荐、彭泽县离家不远的因素
C.陶辞官而去最根本的理由也是“质性自然”,感到官场拘束,出仕违背平生志向
D.当然其妹新亡,前去奔丧也应成为辞官因素之一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22分)
韩棱字伯师,颍川舞阳人,弓高侯穨当之后也。世为乡里著姓。父寻,建武中为陇西太守。
棱四岁而孤,养母弟以孝友称。及壮,推先父余财数百万与从昆弟,乡里益高之。初为郡功曹太守葛兴中风病不能听政棱阴代兴视事出入二年令无违者兴子尝发教①欲署吏棱拒执不从因令怨者章之事下案验吏以棱掩蔽兴病专典郡职遂致禁锢。显宗知其忠,后诏特原之。由是征辟,五迁为尚书令,与仆射郅寿、尚书陈宠,同时俱以才能称。肃宗尝赐诸尚书剑,唯此三人特以宝剑,自手署其名曰:“韩棱楚龙渊,郅寿蜀汉文,陈宠济南椎成。”时论者为之说:以棱渊深有谋,故得龙渊;寿明达有文章,故得汉文;宠敦朴,善不见外,故得椎成。
和帝即位,侍中窦宪使人刺杀齐殇王子都乡侯畅于上东门,有司畏宪,咸委疑于畅兄弟。诏遣侍御史之齐案其事。棱上疏以为贼在京师,不宜舍近问远,恐为奸臣所笑。窦太后怒,以切责棱,棱固执其议。及事发,果如所言。宪惶恐,白太后求出击北匈奴以赎罪。棱复上疏谏,太后不从。及宪有功,还为大将军,威震天下,复出屯武威。会帝西祠园陵,诏宪与车驾会长安。及宪至,尚书以下议欲拜之,伏称万岁。棱正色曰:“夫上交不诌,下交不黩,礼无人臣称万岁之制。”议者皆惭而止。尚书左丞王龙私奏记上牛酒于宪,棱举奏龙,论为城旦②。棱在朝数荐举良吏应顺、吕章、周行等,皆有名当时。及窦氏败,棱典案其事,深竟党与,数月不休沐③。帝以为忧国忘家,赐布三百匹。
迁南阳太守,特听棱得过家上冢,乡里认为荣。棱发擿奸盗,郡中震慄,政号严平,数岁,征入为太仆。九年冬,代张奋为司空。明年薨。
(选自《后汉书·韩棱传》)
【注】①教:文告。②城旦:一种筑城四年的劳役。③休沐:休息洗沐,即休假。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棱四岁而孤失去父亲
B.棱阴代兴视事处理政事
C.及窦氏败,棱典案其事案件
D.因令怨者章之上奏章告发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后诏特原之
乡里益高之
B.自手署其名曰
显宗知其忠
C.时论者为之说
世为乡里著姓
D.白太后求出击北匈奴以赎罪
以棱渊深有谋,故得龙渊
小题3:下列句子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初为郡功曹太守/葛兴中风/病不能听政/棱阴代兴视事/出入二年/令无违者/兴子尝发教欲署吏/棱拒执不从/因令怨者/章之/事下案验/吏以棱掩蔽兴病/专典郡职/遂致禁锢。
B.初为郡功曹/太守葛兴中风/病不能听政/棱阴代兴视事/出入二年/令无违者/兴子尝发教欲署吏/棱拒执不从/因令怨者章之/事下案验/吏以棱掩蔽兴病/专典郡职/遂致禁锢。
C.初为郡功曹/太守葛兴中风病/不能听政/棱阴代兴视事/出入二年/令无违者/兴子尝发教/欲署吏/棱拒执不从/因令怨者章之/事下案验/吏以棱掩蔽兴病/专典郡职/遂致禁锢。
D.初为郡功曹太守/葛兴中风/病不能听政/棱阴代兴视事/出入二年/令无违者/兴子尝发教/欲署吏/棱拒执不从/因令怨者章之/事下案验/吏以棱掩蔽兴病/专典郡职/遂致禁锢。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守葛兴中风生病不能听政,韩棱趁机把持政事两年,周围没人敢于违背他的指令。
B.显宗知道韩棱忠诚,下诏升任他为尚书令,并赐宝剑,且亲手题其名为“韩棱楚龙渊”。
C.窦宪派人在上东门刺杀齐殇王子都乡侯刘畅,事情败露后,太后百般包庇,韩棱上疏要求让窦宪出去攻打北匈奴来赎罪。
D.韩棱升任南阳太守路过家乡,皇上特许他回家祭祖,乡里乡亲都为此感到荣光。
小题5: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翻译下列句子(7分)
①棱上疏以为贼在京师,不宜舍近问远,恐为奸臣所笑。(4分)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窦太后怒,以切责棱,棱固执其议。(3分)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文中找出能表现韩棱刚直不阿的两个例子(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3分)
?
3、单选题 下列加粗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二三子何患于丧乎——患:担忧
故旧不遗,则民不偷——旧:旧交,老友
B.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敏:勤勉
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小人:平民
C.起予者商也——起:启发
久要不忘平生之言——平生:终身,一生
D.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伤:忧伤
古之学者为己——学者:求学的人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文后面题目。(14分,其中选择题每题2分)
【甲】呜呼!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为?所求乎为臣,主辱,臣死有余僇;所求乎为子,以父母之遗体行殆,而死有余责。将请罪于君,君不许;请罪于母,母不许;请罪于先人之墓,生无以救国难,死犹为厉鬼以击贼,义也;赖天之灵,宗庙之福,修我戈矛,从王于师,以为前驱,雪九庙之耻,复高祖之业,所谓誓不与贼俱生,所谓鞠躬尽力,死而后已,亦义也。嗟夫!若予者,将无往而不得死所矣。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诚不自意返吾衣冠,重见日月,使旦夕得正丘首,复何憾哉!复何憾哉!?(《指南录后序》)
【乙】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之吉水人也。自为童子时,见学宫所祠乡先生欧阳修、杨邦乂、胡铨像,皆谥“忠”,即欣然慕之。咸淳九年,起为湖南提刑,因见故相江万里。万里素奇天祥志节,语及国事,愀然曰:“吾老矣,观天时人事当有变,吾阅人多矣,世道之责,其在君乎?君其勉之。”德祐初,江上报急,诏天下勤王。天祥捧诏涕泣使陈继周发郡中豪杰并结溪峒蛮使方兴召吉州兵诸豪杰皆应有众万人。事闻,以江西提刑安抚使召入卫。其友止之,曰:“今大兵三道鼓行,破郊畿,薄内地,君以乌合万余赴之,是何异驱群羊而搏猛虎!”天祥曰:“吾亦知其然也。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义胜者谋立,人众者功济,如此则社稷犹可保也。”天祥性豪华,平生自奉甚厚,声伎满前。至是,痛自贬损,尽以家赀为军费。每与宾佐语及时事,辄流涕,抚几言曰:“乐人之乐者忧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宋史·文天祥传》),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予虽浩然无所愧怍怍,惭愧
B.然微以自文于君亲文,掩饰
C.诏天下勤王勤,辛苦
D.破郊畿,薄内地薄: 逼近,指进攻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予之生也幸/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君亲其谓予何/君其勉之
C.见学宫所祠乡先生欧阳修/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
D.君以乌合万余赴之/夜则以兵围所寓舍
小题3:下列对甲、乙两文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甲文,文天祥表明自己死里逃生是要把自己的生命献给国家,阐明了他为复兴国家奋斗到底、死而无憾的决心。
B.乙文,当长江防线告急之时,文天祥为国而急,多方奔走号召,结集兵力,并抱着必胜的信念率万余兵力去抵抗元兵的进攻。
C.乙文,文天祥认为国家养育了臣民,臣民应该共赴国难;他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来保卫国家,他也希望天下的忠臣义士闻风而起保卫祖国。
D.乙文,文天祥面对国家的灾难,深深自责平时生活豪华,并毅然拿出全部的家赀充作军费;平时每当谈及国事,往往痛心以至泣下。
小题4: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3分)
天 祥 捧 诏 涕 泣 使 陈 继 周 发 郡 中 豪 杰 并 结 溪 峒 蛮 使 方 兴 召 吉 州 兵 诸 豪 杰 皆 应 有 众 万 人
小题5: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5分)
(1)所求乎为子,以父母之遗体行殆,而死有余责。(2分)
(2)乐人之乐者忧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3分)
5、阅读题 文化经典阅读。(共6分)
材料一: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材料二:宰予昼寝。子日:“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①材料一中所讲的“自省”,你是如何理解的? (3分)
②材料二中所讲的是?和?的关系。孔子从“宰予昼寝”这一事情中,悟出什么道理? (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