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答题技巧《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四)

时间:2019-03-16 01:14:57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葛 溪 驿 
[宋]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注]漏:漏壶,古时计时器。
小题1:诗的结尾写蝉声嘈杂,诗人心情烦乱。诗人为什么心“乱”?请结合诗句,具体说明。(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
小题2:从全诗看,诗人采用哪两种抒情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请略加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①身在病中;②思念故乡;③感慨时世(或感时伤世、忧时、忧国忧民);④漂泊天涯(或独宿驿馆);⑤秋景凄凉。(答出其中三点即可,每点1分)
小题2:①直接抒情,二、三两联直接抒发夜宿所感。②借景抒情,首联描写葛溪驿的环境,营造氛围;尾联以黄叶鸣蝉衬托自己的心境(答出一点得2分,意思对即可)


本题解析:
小题1:这首诗是一幅“驿站秋夜难眠图”,以“乱”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心烦意乱。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颈联转写忧国之思,以天地凄凉的色彩加以烘托,使烦乱的心情更加推进一层。尾联用衬托手法,借疏桐蝉鸣将诗人的烦乱渲染到极致。
点评:分析作者的情感时,既要联系本诗词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生平经历,同时更主要的是抓住诗词中的重要意象,因为一般情况下意象都有固定的含义。如月这个意象,一般都有思乡的含义。
小题2:二三两联直接直接叙写羁旅的困顿和抒发乡思之愁。首联借景抒情,。“缺月昏昏”是诗人仰视窗外之所见。行役之人每于独眠客舍之夜间最易萌生思乡之情,当此之时,人地两疏,四顾寂寥;唯有天上的明月聊可与家人千里相共,故抬头望月,而天公偏不作美,今夜悬挂于天庭的,竟是半轮缺月”,且月色“昏昏”,犹如一团惨白的愁雾。诗人于扫兴之余,便希望早入梦乡。怎奈原先并不十分在意的漏壶,此刻也仿佛故意作难,滴水声似乎越来越响。这在不眠之人听来,又增添了烦乱,心绪愈益无法宁贴。这里用环境的寂寥来表现心情的郁闷。
点评: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类:运用表达方式的技巧,主要有描写、抒情两类;运用表现手法的技巧,如比兴、象征、对比、衬托、托物言志等;谋篇布局的技巧。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不在于辨识作品运用了哪些技巧,而在于分析、评述作者运用这些表达技巧所产生的表达效果。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小重山 岳飞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小题1:“千里梦”是什么梦?“弦断有谁听”抒发了什么情感?(4分)
小题2:这首词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选两点作简要说明。(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指驰骋千里疆场,收复河山的梦想。抒发了作者主张受到排挤、抱负不得施展的愤懑之情。
小题1:①借景抒情,用静寂的环境烘托孤寂的心情。
②用俞伯牙和钟子期的典故,表达了自己处境孤危的忧愤之情。
③“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暗喻投降派阻挠抗金。


本题解析:
小题1:4分
小题1:6分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从军行(其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1)本篇的主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篇前三句叙事抒情,最后一句却以写景作结,你能说说它的作用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本篇截取边塞军旅生活的一个片段,通过军中宴乐,表现征戍者久别家园深沉、复杂的感情。
(2)本篇末句“高高秋月照长城”,以情结景。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的场面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诗人可能想借着祖国山川风物的壮丽,表达战士们热爱家园的感情。于是,别离情所起的作用并非哀叹,而是更坚定的报国卫疆了。(言之有理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一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梅花绝句(其三)
雪虐风号愈凛然, 花中气节最高坚。
过时自会飘零去, 耻向东君更乞怜。
请围绕“雪虐风号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两句诗的意境和情感,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文字。要求:(1)借鉴朱自清《荷塘月色》中“以景衬情”的表达技巧,同时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2)描写生动形象,符合原诗的意境和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示例:深冬,大地已是冰天雪地,那如刀般割人的朔风却肆虐着,鹅毛般的大雪仍在纷纷扬扬地飘落着。风霜雪剑的凌厉中,万物低下以往曾经昂然的头颅,病恹恹地无精打采。有的树枝甚至被摧残得缺胳膊少腿,惨白的断口也仿佛在控诉风雪蹂躏的罪行。可是那凌寒独自开的梅花,却能以凛然正气对抗那疯狂风雪的打击。你看,严寒吞噬得了无数娇美的花朵,却吞噬不了哪怕是一枝独放的梅花;风雪摧残得了曾经苍翠的绿叶,却摧残不了那枝繁叶茂的梅叶;雪剑打击得了万物以往怒放的盎然生机,却打击不了那最高洁坚韧的梅的精神。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考生的语言综合表达运用能力,更考查了考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命题角度新、能力要求高是本题的特色。题材是诗歌,所以,考生写作之前需把诗歌读懂是完成本题的关键。纵观全诗,诗歌写的是:风雪越是疯狂摧残,梅花越是凛然难犯;在百花中,她的气节最为高尚。诗歌赞美梅花傲骨凛然、气节高坚,这正是诗人一生遭遇和高风亮节的写照。然后,我们必须注意的是写作的要求。从中,我们再次看出命题人对链接教材的注重。


本题难度:一般



5、其他题  填充完成后面问题。(6分,每题2分)
小题1:??。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小题2:??,粪土当年万户侯。(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
小题3:?,独自彷徨在悠长,?。(戴望舒《雨巷》)


参考答案:
小题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小题2: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小题3: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本题解析:要答好此类题,平时就要注意积累。只有弄懂意思才有利于记住字形,尤其是那些容易被写错的字,要加倍注意。本题的重点字如:溅、意气、遒、悠长、寂寥等。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3 4 5 下页 尾页 4/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