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答题技巧《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四)

时间:2019-03-16 01:14:57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澄迈驿通潮阁①二首
苏?轼

倦客愁闻归路遥,眼明飞阁俯长桥。
贪看白鹭横秋浦,不觉青林没晚潮。

余生欲老海南村,帝遣巫阳招我魂②。
杳杳天低鹘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
注:①这两首七绝作于元符三年(1100年),诗人离儋州之前。澄迈,县名,在今海南岛;通潮阁,一名通明阁,在澄迈县西。②帝遣巫阳招我魂:帝,指上帝;巫阳,古代女巫名。这里诗人化用《楚辞·招魂》之意,借上帝以指朝廷,借招魂以指奉旨内迁。
(1)古典诗词特别将就炼字,请简要分析第一首诗,“贪看白鹭横秋浦”中“横”字的妙处。(4分)
(2)从“景”与“情”的关系角度比较这两首诗,看看有何不同,请简析。(4分)


参考答案:(1)首先,“横”字带出一股雄健之势,有气势,有力度;其次,“横”字表现诗人凭栏远眺,“贪看”白鹭在秋浦上飞翔,视线久久追随着白鹭移动,故而有“横”的感觉;其三,白鹭“横”于秋浦之上,化动为静,暗示出秋浦水天一色,空寥清旷,同时也是诗人心境之“静”的外化。
(2)不同之处:1.第一首第一句“倦客愁闻归路遥”,开门见山点明诗人心境和处境,直接抒发思乡盼归之情;第二首化用典故抒发浓烈的思乡之情。2.这两首七绝,虽然都是书写羁旅思乡的愁怀,但前一首以景写趣,诗人“贪看”白鹭横飞、凝然不动的身影,显得清雅悠闲;而第二首以景写情,翘首北望,以远渺之景抒写对故乡的怀念之情,情感炽热绵长。


本题解析:第一题考查的是炼字,可以抓住“字与意”这个纲,从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体会诗人炼字是如何抓住景物特征的,体会诗人赋予所描绘景物的情趣、情感和诗意,体会诗人主观情感的外化,体会炼字创造的意境的和谐美和注意虚词的运用对情感的强化等角度进行鉴赏。第二题相对简单,考查情景交融。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桂州严大夫
韩?愈
苍苍森八桂,兹地在湘南。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户多输翠羽,家自种黄柑。
远胜登仙去,飞鸾不假骖。
(1)找出诗中突出桂州物产之“丰”的词语。由桂州的“黄柑”可以联想到苏轼《惠州一绝》中直抒宦游之情的哪两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颔联写出了桂州山水的哪些特征?是怎样来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户”、“家”(是同义复词拆用,意即家家户户)。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2)①一是形的特征:“水”蜿蜒曲折,清澈澄明;“山”拔地而起,峻峭玲珑。二是色的特征:“水”碧绿,“山”翠绿。
   ②用女性的“青罗带”、“碧玉簪”作比喻,来写桂州山水的柔美和秀美,不仅“相宜”,而且独特。
(3)①诗人将荒蛮之地写得美如仙境,意在劝慰友人。
   ②友人到桂州赴任远胜过求仙学道或升官发财,诗人有羡慕之意。?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散曲,完成下面的题。
[双调]大德歌春
关汉卿
  子规①啼,不如归,道是春归人未归。几日添憔悴,虚飘飘柳絮飞。一春鱼雁②无消息,则见双燕斗③衔泥。
注:①子规,又名杜鹃。古人认为它的啼声好像在叫“不如归去”。②鱼雁,喻书信。③斗,竞相,争着。
1.对这首小令分析得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这首小令以子规鸟的啼叫起兴,接着抓住春季有特征性的景物,含蓄地表现闺中少妇绵绵不断的相思。 ?
B.“几日”两句,先从外形上描述少妇的愁苦,然后从内部揭示少妇心灵上的创伤。
C.结尾不说少妇如何思念远行人,而写双燕为筑巢而比赛衔泥,这更能反衬她的孤独、寂寞和痛苦。
D.这是一支思妇闺怨曲。全曲紧紧围绕一个“春”字,用典雅而通俗的语言,从各个侧面突出了.“少妇的思念。
2.“虚飘飘柳絮飞”一句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参考答案:1.A
2.“虚飘飘柳絮飞”运用了寓情于景和比喻的手法。表面写的是景,实际借喻少妇的心理状态。情侣在外是凶、是吉、是祸、是福都不得而知,不能不令人担心,因而心绪不定,正如虚飘飘的柳絮,无所适从。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下列问题。(共8分)
东 坡①
苏 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 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②荦确:山石大而多的样子(地貌)。
【小题1】第一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在全诗中有何作用?(4分)
【小题2】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第一句是全诗的铺垫,(1分)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月夜图,(1分)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氛,(1分)以映衬作者心灵明澈的精神境界(1分)。
【小题2】“铿然”一词传神地描绘出手杖碰撞在石头上发出的响亮有力的声音,与月下东坡的宁静清幽形成鲜明对比(2分);联系前文对道路坎坷的交代,“铿然”却表现了作者行走时的愉悦,可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坚守信念、乐观旷达的情怀(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解答此题,可先抓住主要景物,展开联想想象,描绘画面,语言力求优美。然后再概括景物营造氛围特点及运用的表现手法。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等。主要景物,如雨、月色;月色清辉照洒在雨洗后的东坡上,自然描绘的是一清明幽静的月夜图,衬托了诗人精神境界。从下文作者叙述来看,第一句在全诗中起着铺垫作用。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此类是属于考查炼字的题,分析时可以从以下几步入手:①理解“铿然”一词在句中的意思;②看“铿然”一词是否运用了什么手法;③看“铿然”一词的运用起了什么作用。然后在结合着诗歌的具体语境进行理解。——采用了——的表现手法(或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诗人—的情感。“铿然”的声音与幽静的月夜自然形成鲜明的对比,与“莫嫌荦确”相照应,诗人对“铿然”的喜爱,表现了他乐观、坚守信念的情怀。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鹧鸪天·代人赋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1)词的上阕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的最后两句作者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关了一冬的黄色的牛犊见到青草,欢快无比;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
(2)运用了对照(或对比)的写作手法,作者将城里愁风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头迎春开放的荠菜花相对照,借景抒情,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鄙弃城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3 4 5 下页 尾页 4/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