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3-16 00:48:58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8分)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①宿置酒
李白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长歌吟松风②,曲尽河星稀③。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④。
【注】①斛斯山人:复姓斛斯的隐士。②松风:古琴曲,即《风入松曲》,此处也有歌声随风而入松林的意思。③河星稀:银河中星光稀微,指夜已深。④忘机:忘记世俗的机心,不谋虚名蝇利。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起首两句中的“暮”和“归”两字表明,直到天色已晚,诗人这才踏上归途。
B.三、四句意思是说,诗人看到青翠的山岭被夜色笼罩,油然而生苍茫寥廓之感。
C.“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两句中,“入”和“拂”两字赋景物以人的情态。
D.最后几句意思是说,主客在欢言挥酒、长歌曲尽之下,不知不觉就到夜深了。
小题2:从全诗来看,令诗人“陶然”的原因有哪些?试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1:诗人白天游山,山中美景令人神怡;日暮投宿,田家的恬静令人称羡;主客畅饮,忘机的欢快令人沉醉
本题解析:
小题1:“心生苍茫寥廓之感”是对“苍苍”的误解,根据情境可知,此处“苍苍”应该是对日暮时分作者所见色彩的描述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从最后一句可见作者醉了,而且很开心,但令作者醉的不仅是开心的畅饮,还有醉人的景色。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各题。(10分)
落 花
【唐】李商隐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稀。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落 花
【宋】宋祁
坠素翻红各自伤,青楼烟雨忍相忘。
将飞更作回风舞,已落犹成半面妆①。
沧海客归珠迸泪,章台②人去骨遗香。
可能无意传双蝶,尽付芳心与蜜房。
【注】①半面妆:《南史·后妃传》载梁元帝徐妃,“以帝眇一目,每知帝将至,必为半面妆以俟,帝见则大怒而出。” ②章台:汉长安章台下街名。旧时用为妓院等地的代称。
小题1:两首《落花》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异同?请作简要分析。(5 分)
小题2:咏物诗讲究人物交融,两首诗的颔联都突出表现了这一特征,请加以赏析。(5 分)
参考答案:
小题1:相同点:两首皆有惜花伤春之情。李诗写满园缤纷落花,让人断肠不忍扫去,直接抒发了惜花之情;宋诗首联写花之自伤飘零,绸缪于青楼烟雨,一片凄苦迷离的景象,别有惜花伤春之意。
不同点:李诗有慨叹身世之意,写花朵用生命装点春天,无私奉献自己的一片芳心,却落得个凋零残破、沾人衣裾的凄凉结局,也寄寓了自己素怀壮志,屡遭挫折,报效无门的际遇之苦;宋诗三四联以沧海客归,珠犹迸泪,章台人去,骨尚遗香,喻落花的精诚专一,表现诗人忠厚悱恻之情(或九死犹未悔的精神)。
小题2:李诗:“参差”句空间着眼,“迢递”句从时间着眼,写落花纷飞,连接曲陌,连绵不断,无止无休,斜晖的点染又增添了整个画面的凄迷色彩。这种暗淡的色调,透出了诗人心灵的伤感和悲伤。
宋诗:两句从时空角度深入描绘了落花的全过程,出句描写落花飞动的舞姿,对句写花落地不甘香消玉殒,仍不失红粉佳人的美容,融入了诗人深沉的感受,“更作”“犹成”加强了感情色彩,倍增了执着之意。
本题解析:
小题1:正确分析诗歌的感情,首先要求把握“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其次要能正确分析意象和句子。解题思路:1、内容--这个词或者句子所描绘的画面(或者所抒发的情感、阐述的道理);2、表达效果--往往是景物描写对情感表达所起的作用;3、如果运用了特定的表现技巧,如比兴、拟人化、衬托等,要写出所用的方法。即:用了什么方法,写了什么内容,起到了什么作用。
小题2:从整体上把握诗词的基调和主旨,从意象起步是鉴赏古诗词的根本。答题时要把握全诗,准确梳理诗中的感情,一般情况下,知人论世也是理解诗歌的方法之一。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元代王冕《白梅》的一首诗,完成后面两题。
白梅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小题1】在这首诗中,作者描绘的主要对象是什么?突出了它的哪些高尚品质?(5分)
【小题2】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作者描绘的主要对象是梅花;突出了它坚忍不拔,直面艰难、高洁清远,不同于众、自信乐观,坚持操守的品质。
【小题2】主要运用了托物言志(用梅花写精神品质)、衬托(用冰雪衬托梅之坚毅)、对比(用桃李对比以显示梅之高洁守志)的手法;表达了坚持理想操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和坚信自己高洁品质可以传扬天下的思想感情。
本题解析:
【小题1】此题考查赏析诗歌形象的能力。第一问比较简单,可抓住诗题“白梅”分析,可知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梅花。分析景物的特点可按照由外而内的顺序,先概括其外部形态,可从视觉、听觉、触觉等角度来分析;再重点概括其内在气质和品质。梅花生长在冰天雪地的严冬,傲然开放,不与桃李凡花相混同。忽然一夜花开,芳香便传遍天下。突出了它耐寒,清高,报春的特点。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的能力。这首诗歌,是描写白梅,赞美白梅的一首诗歌,故从诗歌大的构思技巧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来看,这是一首“托物言志”之作,诗人以梅自况,借梅花的高洁来表达自己坚守情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格远志。诗歌将混世芳尘的普通桃李与冰雪林中的白梅对比,从而衬托出梅花的素雅高洁。所以这首诗歌采用了托物言志,对比衬托的表现手法。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
登 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小题1】“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这一联共写了六种景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别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描写。十四字写六种景,极为凝练。
【小题2】有人认为“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一句中的“无边”“不尽”纯属多余,请你结合诗歌意境的有关知识,谈谈看法。
参考答案:
【小题1】风 天 猿 渚 沙 鸟 “急”“高”“啸哀”“清”“白” “飞回”
【小题2】有此二语,诗的境界更广阔深远,把诗人韶光易逝的感觉、长年漂泊的乡愁、壮志难酬的苦痛包含无疑,用语精当,气象宏伟。
本题解析:
【小题1】此题考查筛选并概括物象词的能力。可将描写自然景物的词提取出来即可,如“风”“天”等;找到了景物,然后再把描写景物的修饰性的词语提取或者概括出来即可。如“急”“高”等。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此题要结合着具体语境分析“无边”“不尽”在诗句中的作用,“无边”“不尽”可以分别理解为无边无际、奔流不息的意思,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以无边无际、萧萧而下的树叶,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作为描写对象,以强烈的气势抒发了诗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在分析情感时,要结合着整首诗歌的语境,通过联想和想象来体会诗人寄寓在景物描写中的情感。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8分)
杂 诗
无名氏
近寒食雨草萋萋,著①麦苗风柳映堤。
早是②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啼。
注 ①著:附着。这里是吹拂的意思。②早是:已是。
小题1:诗中一、二两句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答:
小题2:请简要赏析这首诗的结句。(4分)
答:
参考答案:
小题1:
①主要描写了雨、草、麦苗、风和柳等景物。②雨、草、柳等意象都能勾起游子的思乡思亲之情,营造了孤寂凄凉的羁旅思乡氛围。
小题2:
诗人在“有家归未得”之时,偏偏 “不如归去”的杜鹃啼叫声盈耳,这更加令人惆怅,只好说“杜鹃休向耳边啼”。结句极有情味,诗人把有家难归的一腔怨恨发泄到杜鹃身上,语似无理,但这种无理的语言,却表现了诗人沉痛悲伤的羁旅之情。
本题解析:
小题1:
这是歌咏游客居外不得返乡的游子思乡之情的诗;意思是在说寒食、清明将到,客居不能返乡,却听得杜鹃悲泣,更为伤感,大有“每逢佳节倍思亲”之慨。前两句写六朝往事如梦,台城早已破败。
小题2:
三、四句写风景依旧,人世沧桑;触景生情,借景寄慨,暗寓伤今;语言含蓄蕴藉,情绪无限感伤。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