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常见题型》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十)

时间:2019-03-16 00:48:15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写作题  
请以“用心准备”为题写一篇作文。(60分)
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例文】
用心准备
用心准备,在收获时,去聆听生命中最美妙的音乐。
——题记
在季节的唇边,透过一朵小花,我看见了那些看不见的精灵。它们在向我诉说着一粒种子用心准备的往事。
从秋到冬,落叶演唱悲歌的日子蹒跚走远。在孩童的欢呼声中,层层枯黄,在一夜之间变得晶莹剔透。雪野之上,一轮太阳,如同那只传说中的啼血的杜鹃,在深情地歌唱着,歌唱着冬季为了将世界打扮得银装素裹而用心准备的往事。阳光无声,流水潺潺,在不经意间,为用心准备的人物,谱写了一部历史的传记。
暮春之初,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在莺飞草长的花季,兰亭边的小溪,荡漾着诗意的涟漪,飘荡着书法的粗犷。圣地会嵇,诗文相遇,大墨诡奇,墨香飘逸,竹林葱郁,溪水汩汩,把酒临风,赋彩天地。只是俯仰之间,一切皆为陈迹,而你,在用一生的心血书写自己。从小就拿住毛笔,为自己书写华丽的篇章,先是墨池,而后墨溪,在无数次的洗笔之后狂草的墨迹,终于形成。风雨凄凄,世相迷离,锦绣河山,胸中耸立,《兰亭集序》成了一代书法家的心迹。
天光照临,土地在沉默,树影婆娑,时序改变,关在监牢的你,目光坚定,绝不相信一叶可以障目。在那个可怕的日子里,来自汉武帝阴鸷内心的寒流,洗劫了李陵空空荡荡的头颅;然后,将你重重地击倒在苦痛而屈辱的双刃剑上。
可幸还有火种,埋藏在你内心的火种。它源于孔子,源于左丘明,源于孙膑,当然,还有你坚定的信念和“十年磨一剑”的精神!你猛地站起来,用心准备,奋笔疾书:书写三闾大夫行吟江畔的悲郁,书写荆轲那把匕首闪闪的寒光,书写杜周们内心蛰伏着的蛇蝎,书写着武帝挥舞干戈滴下的鲜血,书写垓下英雄慷慨悲凉的绝唱……以笔为桨,横渡血泪汹涌的波光,成为苍茫史海中夺目的星辰。
五千年的情结,植根于大地;三千年的历史,转瞬即逝。将时间分为现在和过去,过去的生命只是一种展示一种告诫,更多的,需要现在的我们去用心准备。哪怕不能够永垂史册,也能在收获时,听到生命中最美妙的音乐!
【点评】模拟评分 内容20分 表达20分 发展20分=总分60分
评分依据:这是一篇底蕴丰厚的大气之作。写自然之物,或探寻收获之前的辛勤播种,或挖掘皑皑白雪的良苦用心。接着,由物及人,逐层深入。写王羲之,在回忆兰亭盛会之后,集中笔墨描写了“墨池”“墨溪”背后的长年努力,句式精美灵动,颇具《兰亭集序》的洒脱神韵;写司马迁,重在讲述故事概况及其历经“腐刑”之后的坚毅用心。历史典故信手拈来,语言文采飞扬而又极具张力。文章站在历史的角度,有力地论述了“用心准备,便能听到生命中最美妙的音乐”这一观点。


本题解析:雄伟壮丽的泰山,以其磅礴气势赢得了游客的青睐,可大家想想,如果没有千万年的不断增长,哪来“登泰山而小天下”的一鸣惊人;著名学者钱钟书,以其深厚底蕴赢得了世人的赞美,可大家想想,如果没有几十年的用心准备,哪来《围城》的名扬中外;即将到来的2008年奥运会,全国选手正在摩拳擦掌,试问,如果不用心准备,哪会收获成功?想想古今中外有所成就的人们,谁不是在时刻为自己的事业而用心准备着?有的人甚至用自己的一生来完成一件壮丽的事业。“用心准备”这道题目所蕴含的思想内涵是显而易见的。考生应该学会透过历史人物的艰辛努力,透过自我生活的非凡经历,去领悟“生活需要用心准备”的哲理,去感受生活因“用心准备”而带来的成功与快乐。考题虽与现实生活关系紧密,但并非现实生活拿来即可成文。展开时需注意两点:
一、扣住中心词“准备”选择丰富材料,要学会视通万里,思接千载,如想到历经三十年跋涉终成《徐霞客游记》的伟人,想到尝遍百草终成《本草纲目》的李时珍,等等,要能够将这些因“用心准备”而终有所成的经典事例信手拈来。
二、抓住修饰语“用心”进行细腻描写,不管是写记叙文还是议论文,都得学会在“细”字上下工夫,要让人物的性情在心灵的细微变化中流露,让人物的性格在思想的细小波澜中成长。注意了这两点,文章自然会材料充实,情感动人。


本题难度:简单



2、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天上午,父亲邀我到林中漫步,我高兴地答应了。
  父亲在一个弯道处停了下来。在短暂的沉默之后,问我:“除了小鸟的歌唱之外,你还听到了什么声音?”
  我仔细地听,几秒钟之后我回答:“我听到了马车的声音。”
  父亲说:“对,是一辆空马车。”
  我问:“您又没看见,怎么知道是一辆空马车?”
  父亲答道:“从声音就能轻易地分辨出是不是空马车。马车越空,噪音就越大。”
  后来我长大成人,每当看到口若悬河、粗暴地打断别人的谈话、自以为是、目空一切、贬低别人的人,我都感觉好像是父亲在我的耳边说:“马车越空,噪音就越大。”
  要求: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写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1902年,23岁的鲁迅到日本仙台学医,课前放映的幻灯画片使他深受刺激,为了疗救病态的社会和愚弱的国民,鲁迅弃医从文,用文艺唤醒麻木的群众。他笔耕不辍,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为后人留下丰厚而宝贵的精神遗产。
(2)1931年钱伟长19岁时,以历史、中文双科两个100分的成绩进入清华大学历史系学习,入学第三天,“九一八”事变爆发,钱伟长决定弃文从理,转入物理系,踏上了“科学救国”的道路,最终成为我国近代力学的奠基人。
读了上面两则材料,你有怎样的认识?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参考例文:
责任与担当
烈日威加四海、播撒光热、照耀万物,自是一种担当;猛士正视鲜血,直面人生,殒身不恤,自是一种担当;担当,亦是“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义无反顾;担当,还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气壮山河。
担当,是人之存世之魂,是国之立世之神,是每个人应具备的责任。
为己:粉身碎骨浑不怕担当,是肖邦把家园之思,亡国之痛埋在心头,从此羁旅异乡,手指流转于黑白世界,担当起音乐筑魂的责任;担当,是司马迁于鸿毛与泰山间的忍辱抉择,从此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担当起血著史书的责任;一位位先驱,面对生死别离,面对家破国亡,没有丧失生的豪情,没有放弃活的气节。用生命,活成一座座丰碑,担当起一份无愧于心的责任!
为人:满腔豪情堪称侠诸葛亮,乱世卧龙,胸中兼怀天下,面对的却是一个扶不起的阿斗!他本可以放弃,放弃这个负担。但忆刘备,三顾茅庐,询以天下大事;临危托孤,寄以国家兴亡。这份知遇之恩,怎能不担当?于是诸葛孔明,泪洒《出师表》。侠之大者,重情义,敢担当,“千载谁堪伯仲间”!伟哉!
李剑英,命运给他16秒,他就用凛然之生命担当起人民的安全。“他是一名军人,自然把生命的天平向人民倾斜。飞机无法转弯,他就让生命转向……”这位长空英雄,用人生最珍贵的16秒,践行了军人为民的责任。16秒钟,飞机陨落,却有一颗侠义的灵魂化为明星,永保人民!侠之大者,满豪情,轻生死,敢担当。壮矣!
为国:民族脊梁民族魂林则徐,于列强横行之时,万里销烟,雄壮虎门,壮我国人!是他,冷对昏君,怒对贪官,担当起“开眼看世界”的责任。是他,含恨被贬,忠而被忘,仍心念强国图存的责任!“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他拥有的是一颗英武的民族魂!
金晶,于藏独乱窜之时,孤身抵挡,紧拥火炬,展我国威!是她,用弱小的身躯,抵住粗暴的藏独分子,担当起保护火炬,维护和平的责任。是她,在遭遇惊吓,再传火炬之时,依然绽放出最灿烂的笑容,她展现出最完美的中国风范!
历史是活态的,这份担当的大义也是要继承的。痛观时下,多少人不敢担当起生命本可承受之重,为破产,为失恋,决然放弃珍贵的生命,多少青年已近而立却在家啃老,何时担当起修身齐家,富强我中华的责任?
梁启超曾曰“少年强则国强”,少年们、青年们,国家的大旗终要我们擎起。历史存在于继承,文明辉煌于开拓。我们要担当的,当是一份继往开来的责任!


本题解析:这是一则材料作文。运用这两段有关名人的文字,意图引领学生正视自己,思考人生,关注生活。引导学生思量对自己、对他人的职责,考虑对国家、对民族的使命,思考对社会、时代的责任。中华民族具有勇于担当的优良传统,许多仁人志士“常以天下为己任”,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明朝忠臣杨继盛“铁肩担道义”,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鲁迅“我以我血荐轩辕”……当今社会,责任是道德建设的基本元素。敢于担当的人,才能使自己的潜在能力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发挥,才能创造人生的精彩,做出应有的贡献,赢得人们的尊敬。参考立意:①理想与价值。 ②选择与价值。③责任与担当。④其他在材料范围之内,言之成理也可。


本题难度:一般



4、写作题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975年,美国柯达实验室研发了世界第一台数码相机。它不需要胶卷,通过电子方式拍摄和记录影像。作为全球最大的传统胶片企业,柯达担心胶卷销量受到影响,一直没有大力发展数码业务。这一战略招致了灾难性后果,在忽然到来的数码相机普及潮中,柯达手足无措,公司从2004年以后便连年亏损。到了2011年,公司走向了破产的边缘,不得不筹划出售专利以求得生存。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博大精深的汉字,是我们中华民族文明与智慧的象征。然而随着电脑的逐渐普及,越来越多的国人离开电脑就不会写字了,一遇到结构稍微复杂点儿的汉字就提笔忘字,甚至写错别字。有人认为这种现象值得忧虑;也有人觉得这种担忧不必要,对技术的发展应顺其自然……
读了上面的这段文字,你有何感想?请你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不能因噎废食!
民间有一句俗语叫“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如果用来说明当今的中小学校因为怕发生安全事故而禁止老师和学生外出旅游和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实在是太贴切不过了。
学校是培养人的地方,教育和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老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习书中的知识,还要学习社会知识和自然知识,这样,才能使学生全面健康的成长。然而,如今的大多数学校与这些要求相去越来越远,甚至完全离了谱。
据悉,有的学校为了学生的安全问题,严禁教师带领学生外出春游或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违者将严肃处理。甚至还有一些教育行政部门还专门为此下文,不准任何学校任何教师以任何形式组织学生外出旅游或考察(这样,本来老师们对次事就顾虑重重,不愿组织,结果就连以学校名义去组织的也少多了。有时,就是学校组织的活动一旦报上去也往往得不到批准原因是学校和上级主管部门都怕但责任)。这无论怎么看,教育部门的文件没有半点错误,客观上也确实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学校几乎没有发生过一起因学生外出游玩而造成的安全事故。学校的安全工作也因此不断上台阶,受表扬。校长和老师们也是皆大欢喜,高枕无忧。
诚然,学校应该把安全工作放在第一位,因为,安全问题大于天。因此,学校的良苦用心和出发点都是好的。然而,若仔细想来,学校和上级部门这样做是否有点“因噎废食”。事实上,这样做等于剥夺了学生应该享有的由老师带领的每个学生都参加的社会实践活动的权利。本来我们的学生平时缺少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这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缺乏探索大自然的能力。如果这样下去,我们的教育何时才能与生产劳动相接合,难道让学生走上社会以后再去结合不成?可能有人认为,把学生外出活动的任务交给家长不也是一种很好的活动形式吗?这有一定道理,但是,家长带孩子游玩是不能替代老师组织全体学生外出集体活动所能产生的效果。学生们在一起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集体,关心他人,互帮互学,团结合作的良好品质。
因此,以笔者之见,对于老师们的一些好的想法和做法,只要是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利,确须带领学生外出的,学校应区别对待,积极给予大力支持,上级主管部门更应该倡导和肯定。而且学校也要主动组织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只要能够做到认真组织,周密安排,确保万无一失,尽管放心大胆地去做!


本题解析:
①呼唤书写文化的回归
在这个电脑、网络一统天下的时代,电脑打字,已悄悄颠覆了人们书写文字的习惯。手指在键盘上飞舞,即使像“沆瀣一气”“鳏寡孤独”等难写的成语,也能毫不费劲地打出来,但拿起笔,许多字却写不出来。一项调查显示,超过半数的在校大学生经常会遇到不会写的字,不得不求助手机或电脑。在某招聘会上,一些应聘者的简历设计精美,而他们的汉字书写简直没法看,甚至有人在填表时连“聘”字都不会写,要抬头看招聘现场的大标语。
电脑时代,就可以随随便便把笔杆子扔在一边吗?技术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对传统文化的挑战。和拼音文字不同,方块汉字有复杂的笔画系统,而且音形分离,发音和字形没有直接联系。文字的书写,是建立我们的书面语言认知系统的重要一环。只会发音不记字形的现象如果一代代传承下去,难免会影响到对汉字的识读与应用。到那时,建立在汉字基础上的文化是不是也将受到影响呢?真要等到那一天,恐怕就悔之晚矣!
很多国外的专家学者认为,每个汉字都是一个“集成电路”,在开发智力上是没有止境的,日本、韩国、新加坡都将书法列入中小学必修课,而我们自己对待书写的轻视态度,实在令人悲哀。因此,我们必须从现在起,将汉字书写作为一项“国粹”来保护和提倡,让笔尖擦过纸面“沙沙”的声响重新回到我们的生活中来。笔杆子,不能丢。
②保护传统不等于因噎废食
虽然我们有时也会为自己写不出一些并不生僻的字而遗憾,但我们似乎从来也没有想过要放弃电脑,回到以前的手写时代。电脑作为一种新兴的工具,替代传统的书写方式,这种趋势谁也无法阻挡。用电脑输入快速、整洁,无纸化办公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有什么理由要求人们在当下还使用传统方式进行书写呢?唯一说得过去的理由无非是对传统文化精粹的保护,可是传统文化的延续也不应靠拒绝技术进步来达成。毛笔被钢笔取代之后,人们并没有把毛笔这种书写工具扔到垃圾堆里去,反而把它作为一种文化来传承。毛笔的书写,从一种纯粹的工具运用,升华为了书法艺术。同样,笔杆并不会就此消失,消逝的只是它作为工具的属性,而手写艺术将继续存在,并有可能向更文化、更小众、更精英的方向发展。工具的更新换代并不会导致某种文化的消亡。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