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文言文阅读》高频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一)

时间:2019-03-16 00:27:05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武,字子卿,少以父任。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汉使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天汉元年,且靼侯单于初立,尽归汉使。武帝嘉其义,乃遣武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武与副张胜及常惠等百余人俱。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赏赐。”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胜、惠共止之。虞常果引张胜。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乃引刀自刺。卫律惊,驰召医,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见?……”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汉亦留之以相——当:抵押
B.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阴:暗中
C.单于使卫律其事——治:审理
D.吾母与弟在汉,蒙赏赐——幸:侥幸
2.下列各组中,划线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武字子卿,少父任——武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B.遣武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使其从者衣褐
C.单于子弟发兵战——则斗卮酒
D.朝夕遣人候问武,收系张胜——吾尝终日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3.下面各项都能表现苏武不屈节不辱命的爱国精神的一项是
[? ]
①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②见犯乃死,重负国
③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④乃引刀自刺
⑤复举剑拟之,武不动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①②④
D.②④⑤
4.下面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苏武出使匈奴,由于张胜私下支持虞常等人的谋劫行动,导致苏武被匈奴扣留了19年。
B.虞常沦落匈奴,但并没有忘记汉朝,他伏弩射杀卫律的行动,正是他爱国的具体表现。
C.苏武的自杀举动,不仅表现了汉朝使节宁死不屈的凛然正气,而且赢得了敌国的尊敬。
D.卫律使尽了威吓、利诱、逼迫等手段,但始终未能动摇苏武对民族忠贞不二的崇高气节。
5.将文中划线的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晋文公攻原,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而去。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馆,吾不为也。”遂罢兵而去。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卫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孔子闻而记之,曰:“攻原得卫者,信也。”
  文公问箕郑曰:“救饿奈何?”对曰:“信。”公曰:“安信?”曰:“信名、信事、信义。信名,则群臣守职,善恶不逾,百事不怠;信事,则不失天时,百姓不逾;信义,则近亲劝勉而远者归之矣。”
  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令返而御。吴子曰:“待公而食。”故人至墓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
  魏文候与虞人①期猎。明日,会天疾风,左右止文候,不听,曰:“不可。以风疾之故而失信,吾不为也。“遂自驱车住,犯风而罢虞人。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楚厉王有警,为鼓以与百姓为戍。饮酒醉,过而击之也,民大警。使人止之,曰:“吾醉而与左右戏,过击之也。”民皆罢。居数月,有警,击鼓而民不赴。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
  李悝警其两和②曰:“谨警!敌人旦暮且至击汝。”如是者再三而敌不至。两和懈怠,不信李悝。居数月,秦人来袭之,至,几夺其军。此不信之患也。
  卫嗣公使人伪客过关市,关市呵难之,因事关市以金,关市乃舍之。嗣公谓关市曰:“某时有客过而子汝金,因遣之。”关市大恐,以嗣公为明察。(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略有改动)
【注】①虞人:古代掌管山泽苑囿的官。②两和:指古代军队左右营垒中的将士。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遂与大夫十日  期:约定
B.天疾风  会:适逢
C.风而罢虞人  犯:冒着
D.而击之也  过:经过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攻原得卫/假舆马
B.待公食/信见疑
C.为鼓与百姓为戍/洎牧谗诛
D.敌人旦暮至击汝/若属为所虏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部直接体现诚信的一组是(  )
①遂罢兵而去?
②群臣守职,善恶不逾,百事不怠
③故人来,方与之食?
④遂自驱车往,犯风而罢虞人
⑤曾子欲捕彘杀之?
⑥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
A.①②⑤?
B.③④⑤?
C.①③⑥?
D.②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的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晋文公用十天时间没有攻下原邑而主动撤兵,由于坚守诚信,文公感动了原邑和卫国的人,反而得到了两地。孔子对此表示赞赏。
B.吴起在“故人至暮不来”时仍坚持不食而等待,魏文侯在“会天疾风”时仍不失信于虞人,体现出了高尚的诚信品格,令人钦佩。
C.楚厉王因醉酒击鼓为戏而失信与民,致使有警而百姓不来;李悝因欺骗将士而失信于军,险致全军覆没。这两个故事从反面强调了诚信的重要。
D.卫嗣公派人假扮客商通过关口的集市,集市的官吏刁难客商并接受了贿赂。卫嗣公知道后要罢免这个官吏,他非常害怕,认为卫嗣公能明察秋毫。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
?
(2)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
?
(3)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



3、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佟客
  董生,徐州人,好击剑,每慷慨自负。偶于途中遇一客,跨蹇①同行。与之语,谈吐豪迈;诘其姓字,云:“辽阳佟姓。”问:“何往?”曰:“余出门二十年,适自海外归耳。”董曰:“君遨游四海,阅人綦②多,曾见异人否?”佟问:“异人何等?”董乃自述所好,恨不得异人之传。佟曰:“异人何地无之?要必忠臣孝子始得传其术也。”董又毅然自许,即出佩剑,弹之而歌;又斩路侧小树以矜其利。佟掀髯微笑,因便借观。董授之。展玩一过,曰:“此甲铁所铸,为汗臭所蒸,最为下品。仆虽未闻剑术,然有一剑颇可用。”遂于衣底出短刃尺许,以削董剑,脆如瓜瓠,应手斜断如马蹄。董骇极,亦请过手,再三拂拭而后返之。邀佟至家,坚留信宿。叩以剑法,谢不知。董按膝雄谈,惟敬听而已。
  更既深,忽闻隔院纷挈③。隔院为生父居,心惊疑,近壁凝听,但闻人作怒声曰:“教汝子速出即刑便赦汝。”少顷,似加榜掠,呻吟不绝者,真其父也。生捉戈欲往,佟止之曰:“此去恐无生理,宜审万全。”生皇然请教,佟曰:“盗坐名相索④,必将甘心焉。君无他骨肉,宜嘱后事于妻子;我启户为君警厮仆。”生诺,入告其妻,妻牵衣泣。生壮念顿消,遂共登楼上,寻弓觅矢,以备盗攻。仓皇未已,闻佟在楼檐上笑曰:“贼幸去矣。”烛之已杳。逡巡出,则见翁赴邻饮,笼烛方归,惟庭前多编菅遗灰焉。乃知佟异人也。//异史氏曰:“忠孝,人之血性;古来臣子而不能死君父者,其初岂遂无提戈壮往时哉,要皆一转念误之耳。昔解缙与方孝孺相约以死,而卒食其言;安知矢约归后,不听床头人呜泣哉?”
  邑有快役某,每数日不归,妻遂与里中无赖通。一日归,值少年自房中出,大疑,苦诘妻。妻不服。既于床头得少年遗物,妻窘无词,惟长跪哀乞。某怒甚,掷以绳,逼令自缢。妻请妆服而死,许之。妻乃入室理妆;某自酌以待之,呵叱频催。俄妻炫服出,含涕拜曰:“君果忍令奴死耶?”某盛气咄之,妻返走入房,方将结带,某掷盏呼曰:“台,返矣!一顶绿头巾,或不能压人死耳。”遂为夫妇如初。此亦大绅者类也,一笑。(选自《聊斋志异》)
  [注]①跨蹇(jiǎn):骑着毛驴。②綦(qí):很。③挈(ná):纷乱。④坐名相索:点名要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慷慨自负——每:常常
B.自海外归耳——适:刚刚
C.之已杳——烛:点燃
D.知佟异人也——乃:才
2.下列句子中,表现董生“慷慨自负”的一组是(? )
①董又毅然自许②君遨游四海,阅人綦多,曾见异人否③斩路侧小树以矜其利
④邀佟至家,坚留信宿⑤董按膝雄谈⑥自酌以待之,呵叱频催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①③⑥
D.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董生有狂妄自大的缺点,既不自知,也不知人。遇到佟客,夸耀自己的宝剑何其锋利,然而其剑根本无法与佟客削铁如泥的利刃相提并论。
B.父亲被盗贼拷打时,董生壮气冲天,寻弓觅矢,要与盗贼拼命,其行为恰恰印证了他是一个孝子,最终还是佟客仗义出手,帮其退贼。
C.蒲松龄认为,想要尽忠孝,是人人都具有的基本品质,然而,最终是成为义士还是懦夫,往往就在一转念之间。
D.某捕快发现妻子与人私通之事,十分恼怒,强令妻子自缢以谢罪,可最终还是没能忍下心。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董乃自述所好,恨不得异人之传。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邀佟至家,坚留信宿。叩以剑法,谢不知。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君无他骨肉,宜嘱后事于妻子;我启户为君警厮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题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4分)
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
子服景伯以告子贡。
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类,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
(《论语》19.23)
(1)《论语》中经常拿屋舍厅堂来比喻一个人的学问造诣,例如上述文字中子贡就把孔子的学问比作数仞之高墙,而孔子也曾称子路的学问已经入门,但还未达到一定的境界,由此可以提炼成语____________。
(2)子贡的说法发人深省,按照他的说法,“夫子之云,不亦宜乎!”叔孙武叔的话宜于何处?请做评价。



5、单选题  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以其无礼晋——吾祖死
B.其无礼于晋——扶苏数谏故
C.之——高可二黍
D.吾还也?——吾视辙乱




首页 上页 1 2 3 下页 尾页 1/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