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3-15 23:50:21
1、单选题 选出下列“一”与“六王毕,四海一”用法相同的一项
[? ]
A.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B.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C.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D.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2、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赵韩王普为相,太祖即位之初,数出微行,或过功臣之家,不可测。一日大雪,向夜,叩赵普门。普亟出,惶惧迎拜,问曰:“夜久甚寒,陛下何以出?”帝曰:“吾睡不能着,一榻之外,皆他人家也,故来见卿。”普曰:“陛下小天下耶?南征北伐,今其时也,愿闻成算所向。”帝曰:“吾欲下太原。”普默然久之,曰:“非臣所知也。”帝问其故,普曰:“太原当西北二边,使一举而下,则二边之患,我独当之。何不姑留,以俟削平诸国。”帝笑曰:“吾意正如此,特试卿尔。”遂定下江南之议。
太祖既得天下,召普问曰:“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建长久计,其道如何?”普曰:“镇节太重,君弱臣强而已。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语未毕,上曰:“卿勿复言,吾已喻矣。”上因晚朝,与故人石守信、王审琦等饮,酒酣,上曰:“人生如白驹之过隙所为富贵不过多积金帛厚自娱乐使子孙无贫乏尔汝曹何不释去兵权择好田宅重为子孙久远之业多置歌儿舞女日饮酒相欢以终其天年。君臣之间,两无猜嫌,上下相安,不亦善乎?”皆再拜曰:“陛下念臣及此,所谓生死肉骨也。”明日皆称疾,请解兵权。上许之,皆以散官就第,赐赉甚厚,诸功臣皆以善终。
赵韩王事太祖时,有臣立功,当迁官。上素嫌其人,不与。普坚以为请,曰:“刑以惩罪,赏以酬功,古今之通道也。且刑赏者,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上怒甚,起,普亦随之。上入宫,普立于宫门,久之不去。上寤,乃可其奏。普欲除某人为某官,不合太祖意,不用。明日,普复奏之,又不用。明日又奏之,太祖怒,取其奏坏裂投地,普颜色自若,徐拾奏归补缀,明日复进之。上乃寤,用之,后果称职。
赵韩王为相,每朝廷遇一大事,定一大议,才归第,则亟合户,启箧取一书而读之,有终日者,虽家人不测也。及翌日出,则是事决矣。后普薨,家人始开箧见之,则《论语》二十篇也。太宗②欲相普,或谮之曰:“普,山东学究,惟能读《论语》耳!”太宗疑之,以告普。普曰:“臣实不知书,但能读《论语》佐艺祖③定天下,才用得半部,尚有一半可以辅陛下。”上意释然,卒相之。
(选自《言行龟鉴》,有改动)
【注】①宋乾德二年(964年),赵普被任命为宰相,晋封为韩王。②太宗,指宋太宗赵光义,继宋太祖赵匡胤后为帝。③艺祖:指一朝开国的帝王。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素嫌其人,不与与:赞成
B.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稍:稍微
C.上因晚朝,与故人石守信、王审琦等饮因:趁着
D.家人始开箧见之,则《论语》二十篇也则:原来是
小题2:《续资治通鉴宋纪》评价赵普“以天下事为己任”,下列句子中全部体现这一点的一组是(3分)
①何不姑留,以俟削平诸国?②稍夺其权,制其钱谷?③君臣之间,两无猜嫌?④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⑤徐拾奏归补缀,明日复进之?⑥及翌日出,则是事决矣
A.③⑤⑥
B.②③⑤
C.②④⑥
D.①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宋太祖刚刚即位之时经常微服私访,有时经过功臣的家门但不进去。不过有一次却雪夜访赵普,拿攻打太原的事情来试探他。
B.赵普指出将领的权力太大导致君弱臣强,这是战争不断的主要原因。在他的提示下,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功臣们都因此得以善终。
C.赵普向太祖推荐人选,并不受太祖好恶的影响。他认为惩罪赏功是古今公理,事实证明他推荐的人选果然是合格的。
D.面对别人的诬陷,赵普承认自己读书不多,仅凭半部《论语》辅佐先帝。宋太宗明白这是他的自谦,也是他的自信,所以最终仍任他为相。
小题4:用“∕”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3分)
人生如白驹之过隙所为富贵不过多积金帛厚自娱乐使子孙无贫乏尔汝曹何不释去兵权择好田宅重为子孙久远之业多置歌儿舞女日饮酒相欢以终其天年。
小题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皆再拜曰:“陛下念臣及此,所谓生死肉骨也。”(3分)
⑵赵韩王事太祖时,有臣立功,当迁官。上素嫌其人,不与。(4分)
⑶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3分)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赡思,字得之,其先大食国人。赡思生九岁,日记古经传至千言。比弱冠,以所业就正于翰林学士承旨王思廉之门,由是博极群籍,见诸践履,皆笃实之学,故其年虽少,已为乡邦所推重。延祐初,诏以科第取士,有劝其就试者,赡思笑而不应。泰定三年,诏以遗逸①征至上都,见帝于龙虎台,眷遇优渥。时倒剌沙柄国,西域人多附焉,赡思独不往见,倒剌沙屡使人招致之,即以养亲辞归。至元二年,拜陕西行台监察御史。戚里有执政陕西行省者,恣为非道,赡思发其罪而按之,辄弃职夜遁,会有诏勿逮问,然犹杖其私人。及分巡云南,按省臣之不法者,其人即解印以去,远藩为之震悚。三年,除佥浙西肃政廉访司事,即按问都转运盐使、海道都万户、行宣政院等官赃罪,浙右郡县,无敢为贪墨者。复以浙右诸僧寺,私蔽猾民,有所谓道人、道民、行童者,类皆渎常伦,隐徭役,使民力日耗,契勘②嘉兴一路,为数已二千七百,乃建议请勒归本族,俾供王赋,庶以少宽民力。朝廷是之,即著以为令。赡思历官台宪,所至以理冤泽物为己任,平反大辟之狱,先后甚众,然未尝故出人罪,以市私恩。尝与五府官决狱咸宁,有妇宋娥者,与邻人通,邻人谓娥曰:“我将杀而夫。”娥曰:“张子文行且杀之。”明日,夫果死,迹盗数日,娥始以张子文告其姑,五府官以为非共杀,且既经赦宥,宜释之。赡思曰:“张子文以为娥固许之矣。且娥夫死及旬,乃始言之,是娥与张同谋,度不能终隐,故发之也,岂赦可释哉?”枢密判官曰:“平反活人,阴德也。御史勿执常法。”赡思曰:“是谓故出人罪,非平反也。且公欲种阴德于生者,奈死者何!”乃独上议刑部,卒正娥罪。其审刑当罪多类此。十一年,卒于家,年七十有四。谥曰文孝。?(节选自《元史》卷一九O)
【注】①遗逸:指遗才。②契勘:查证。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赡思发其罪而按之按:考察
B.然犹杖其私人。私人:亲信
C.平反大辟之狱狱:案件。
D.且既经赦宥,宜释之宥:宽恕
小题2:以下信息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赡思执法严明的一组是(?)
①西域人多附焉,赡思独不往见?②会有诏勿逮问,然犹杖其私人③按省臣之不法者,其人即解印以去?④乃建议请勒归本族,俾供王赋⑤平反大辟之狱,先后甚众?⑥乃独上议刑部,卒正娥罪
A.①④⑤
B.②③④
C.①⑤⑥
D.②③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赡思淡泊功名。延祐初年,皇帝下令科第取士,有人“劝其就试”,他只是笑笑而已。 赡思不攀附权贵,当时擅权的倒剌沙多次让人去请他,他都以奉养父母而告归。
B.赡思自幼好学,九岁时已能每天记诵古代经典文章达千言,二十岁左右,师从名儒王思廉,博览群书,并付之实践;所以,他虽然还年轻,但已名著乡里。
C.赡思为政正直,为整顿吏制作了许多具体工作;赡思历任司法部门官职,以伸冤昭雪为己任,先后平反多起冤狱,“宋娥案”即是其中的典型案件。
D.赡思体察民情。他曾到嘉兴深入调查,发现逃避官府徭役的达二千七百人之多,于是建议将他们遣返乡里,让他们供纳国家赋役,以减少其他民众负担,朝廷采纳了他的建议。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泰定三年,诏以遗逸①征至上都,见帝于龙虎台,眷遇优渥。
答:?
(2)平反活人,阴德也。御史勿执常法。
答:?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胶州柳西川,法内史之主计仆也①。年四十余,生一子,溺爱甚至。纵任之,惟恐拂。既长,荡侈逾检,翁囊积为空。无何,子病,翁故蓄善骡,子曰:“骡肥可啖,杀啖我,我病可愈。”柳谋杀蹇劣②者。子闻之,大怒骂,疾益甚。柳惧,杀骡以进,子乃喜。然尝一脔,便弃去。病卒不减,寻死,柳悼叹欲绝。
后三四年,村人以香社③登岱。至山半,见一人乘骡驶行而来,怪似柳子。比至,果是。下骡遍揖,各道寒暄。村人共骇,亦不敢诘其死。但问:“在此何作?”答云:“亦无甚事,东西奔驰而已。”便问逆旅主人姓名,众具告之。柳子拱手曰:“适有小故,不暇叙,明日当相谒。”上骡遂去。众既归寓,亦谓其未必即来。厌旦④俟之,子果至,系骡厩柱,趋进笑言。众曰:“尊大人日切思慕,何不一归省侍?”子讶问:“言者何人?”众以柳对。子神色俱变,久之曰:“彼既见思,请归传语:我于四月七日,在此相候。”言讫,别去。
众归,以情致翁。翁大哭,如期而往,自以其故告主人。主人止之,曰:“曩见公子,情神冷落,似未必有嘉意。以我卜之,殆不可见。”柳啼泣不信。主人曰:“我非阻君,神鬼无常,恐遭不善。如必欲见,请伏椟中,察其词色,可见则出。”柳如其言。既而子来,问曰:“柳某来否?”主人曰:“无。”子盛气骂曰:“老畜产那便不来!”主人惊曰:“何骂父?”答曰:“彼是我何父!初与义为客侣⑤,不意包藏祸心,隐我血资,悍不还。今愿得而甘心,何父之有!”言已出门,曰:“便宜他!”柳在椟中,历历闻之,汗流接踵,不敢出气。主人呼之出,狼狈而归。
异史氏曰:“暴得多金,何如其乐?所难堪者偿耳。荡费殆尽,尚不忘于夜台⑥,怨毒之于人甚矣!”
(《聊斋志异·柳氏子》)
[注]①法内史:法若真,胶州人,曾任内翰林国史院中书舍人,故称之为 “内史”。主计仆:掌管财务出入的管家。②蹇(jiǎ n 简)劣:驾劣、劣等。③香社:结伙朝山进香、祭神叫 “香社”。④厌旦:明晨。⑤客侣:合伙在外经商。⑥夜台,墓穴,冥间。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便问逆旅主人姓名旅舍,客舍
B.村人共骇,亦不敢诘其死询问,追问
C.曩见公子,情神冷落先前,从前
D.趋进笑言 催促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旦日俟之向之所欣,俯仰之间
B.杀骡以进险以远,则游者众
C.一人乘骡驶行而来扣弦而歌之
D.柳如其言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柳氏子死去几年后,村里人却在泰山见到了他。他骑着一头骡子,对村里人颇为客气,谦恭有礼,谈笑寒暄,但一谈起他父亲就变了脸色。
B.柳西川四十余岁,生了个儿子, 溺爱异常。言无不从,儿子生病,要把家中那头肥骡杀来吃。柳西川想换一头瘸腿的,儿子便寻死觅活。
C.柳西川跑到泰山想见儿子,客店主人认为神鬼无常,劝他先藏起来。柳氏子满怀仇恨陈说的一番话语,令藏在柜子里的柳西川冷汗淋漓。
D.作者认为,一下子得到很多很多钱财当然快乐无比,可偿还起来就不那么好受了;而将家产几乎破费净尽,到了阴间还念念不忘,这怨恨也太厉害了。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既长,荡侈逾检,翁囊积为空。(4分)
(2)适有小故,不暇叙,明日当相谒。(4分)
(3)暴得多金,何如其乐?所难堪者偿耳。(4分)
5、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小题1:选出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3分)
A.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加:更
B.积水成渊 成渊:汇成江海
C.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镂:雕刻
D.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疾:宏大
小题2:下列句子加点字“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蟹六跪而二螯
B.吾尝终日而思矣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或百步而后止
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