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3-15 23:47:08
1、阅读题 文言文阅读,请解释下文中加点的字(每空1分,共4分)
赵广,合肥人,本李伯时家小史。伯时作画,每使侍左右,久之遂善画,尤工画马,几能乱真。建炎中陷贼。贼闻其善画,使图所掳妇人。广毅然辞以实不能画。胁以白刃,不从,遂断右手拇指遣去;而广平生实用左手。乱定,惟画观音大士而已。又数年,乃死。今士大夫所藏伯时观音,多广笔也。
1. 尤工画马:??
2. 使图所虏妇人:?
3. 胁以白刃:?
4. 而广平生适用左手:?
参考答案:擅长、画、用、刚好
本题解析:实词的含义要结合文意来理解,还可运用一些方法来推断。 工:可从“工于心计”一词推断。图:“图”带了宾语“妇人”,所以要用作动词。以:应为“以白刃胁”。适:可根据字形来推断。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李之芳,字邺园,山东武定人。顺治四年进士,授金华府椎官。卓异,擢刑部主事。康熙十二年,以兵部侍郎总督浙江军务。会吴三桂反,十三年,奏请复标兵原额,督习枪炮。疏甫上,耿精忠亦叛,遣其将曾养性、白显忠、马九玉数道窥渐,浙大震。之芳檄诸将扼仙霞关,调总兵李荣率副将分道御寇。时上命都统赖塔率师入浙,五月,偕赖塔率满洲兵千、绿旗兵二千、乡勇五百,进驻衢州。众皆谓会城重地,不宣轻委。之芳曰:“不然。衢踞上游,无衢,是无浙也。今日之事,义无反顾。”
七月,之芳与赖塔阅兵水亭门,率总兵官李荣、副都统瑚图等薄贼垒,军坑西。之芳手执刀督阵,或请少避,之芳曰:“三军司命在吾,退即为贼乘。今日胜败,即吾死生矣!”守备程龙怯战,斩以徇。麾众越壕拔栅,败之。遣诸将乘胜复义乌、汤溪、寿昌、淳安、常山、金华石梁、大沟、东阳等地。诏嘉之芳调度有方。
上知闽中有变,命康亲王撤温州之困取福建,之芳乃建议直捣仙霞关,曰:“进取之路,不在温、处而在衢。虽九玉死守河西难猝破,然其南江山,西则常山,皆间道可袭。我兵一进,使彼首尾受敌,即河西之垒不能独完。”王从之芳议。遂进兵大溪滩,复江山,九玉走。欲别取道夺仙霞。诸将受之芳密檄,急据关夹击,其将金应虎等穷蹙降。
王师下福建,临行,之芳启曰:“王但饬诸军勿虏掠,即长驱入,兵可不血刃也。”未几精忠降,温、处贼皆溃散。精忠所署置总兵马鹏、汪文生等犹踞玉山、铅山、弋阳、德兴,之芳请会剿。时吴三桂兵寇吉安、袁州,江西兵不能东,乃独遣兵复玉山,文生遁;自白沙关趋德兴,擒鹏;遣郭守金等复铅山、兴安、弋阳、贵溪诸县。上嘉之芳剿贼邻省有功,加兵部尚书衔。
康亲王师将行,遣人问之芳:“所策固万全乎?”之芳曰:“军已发,犹豫则士气沮。”
乃诣王曰:“虏在吾目中久,明日捷书至矣!”前军捷书果至,康亲王大喜,以为神。浙乱平,疏请蠲(1)被兵州县额赋,安辑流亡,甚有威惠。
入为兵部尚书,调吏部。二十六年,授文华殿大学士。二十七年,御史郭琇疏劾大学士明珠,谓内阁票拟②,皆听明珠指挥,上既罢明珠,并命之芳休致。三十三年,卒于家,谥文襄。(选自《清史稿?卷二百五十一?列传三十八》,有删节)?.
【注】①蠲(juan):同“捐”,免除、去掉。②票拟:指对中央、地方各衙门及臣僚呈送皇帝的章奏,内阁根据有关法规和典章律例代拟初步处理意见,以备皇帝裁决时参考。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卓异,擢刑部主事擢:提拔
B.疏甫上,耿精忠亦叛甫:刚刚
C.率总兵官李荣、副都统瑚图等薄贼垒薄:轻视
D.乃诣王曰:“虏在吾目中久,明日捷书至矣!”诣:到,造访
小题2: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李之芳“善谋”的一组是
①众皆谓会城重地,不宜轻委
②今日胜败,即吾死生矣
③诸将受之芳密檄,急据关夹击。其将金应虎等穷蹙降
④王但饬诸军勿虏掠,即长驱入,兵可不血刃也
⑤所策固万全乎
⑥浙乱平,疏请蠲被兵州县额赋,安辑流亡
A.①②③
B.①⑤⑥
C.②④⑤
D.③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之芳因为在清顺治四年中进士,被任命为浙江金华府推官,后又因为功劳大,最终官职做到文华殿大学士。
B.为防备叛乱的耿精忠攻打浙江,李之芳派他的将领曾养性、白显忠等数路保卫浙江,浙江上下对他表示称赞。
C.李之芳与赖塔带领总兵李荣、副都统瑚图等在坑西与叛军展开激战,李之芳对怯战的守备程龙处以斩刑严明军纪。
D.康熙二十七年,御史郭琇上疏弹劾大学士明珠,认为在内阁票拟时大学士都听从明珠指挥,李之芳受到牵连,回家休养。
小题4: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①不然。衢踞上游,无衢,是无浙也。(3分)
②我兵一进,使彼首尾受敌,即河西之垒不能独完。(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B
小题4:(1)不应该这样。衢州位居上游,如果丢失了衢州,这就会丢失浙江。(关键词:然、踞、是)(2)我们的军队一旦进攻,让他们首尾受敌,那么河西的城池就不能独立保存了。(关键词:兵、一、即、完)
本题解析:
小题1:应为“靠近”义。与“日薄西山”中的薄意义相同。理解实词一定要回语境,结合上下文来理解。考查的文言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关键是要确定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境中的具体含义,即看这一词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是否讲得通,是否合理。理解实词一定要回语境,结合上下文来理解。
小题2:①与李之芳无关⑤是康亲王的问话。做文言文中信息筛选类试题时,首先要认真审题,看清题目的具体要求,然后浏览六个小选项,对不符合题目要求的直接排除。最后看四个大的选择项,利用排除法,从而选出正确答案。
小题3:应为“耿精忠派遣他的将领曾养性、白显忠、马九玉等数路觊觎浙江,浙江上下震动。”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阅读一定要沉得住气。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
小题4:翻译第一句时注意“然”解释为这样,“踞”解释为位居,“是”为代词,解释为这;第二句时注意“兵”解释为军队,“一”解释为一旦,“即”解释为那么,“完”解释为保存。做翻译题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遵循“信、达、雅”的三字原则,运用“留、删、替、补、调”的五字方法进行翻译。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参考译文:
李之芳,字邺园,山东武定人。清顺治四年中进士,任浙江金华府推官,被评为卓异的官员,提拔为刑部主事。
康熙十二年,李之芳以兵部侍郎总督浙江军务。不久,吴三桂在云南谋反。十三年,李之芳上奏请求恢复标兵原先的人数,督促练习枪炮。奏疏刚刚呈上,耿精忠就在福建发生了叛乱。耿精忠派遣他的将领曾养性、白显忠、马九玉等数路觊觎浙江,浙江上下震动。李之芳急调手下各将防御仙霞关,派总兵李荣率副将分道率兵抗击。当时朝廷命平南将军、都统赖塔率师入浙。五月,李之芳同赖塔率统领满兵一千人、绿旗兵两千人、兵勇五百人,进驻衢州。众人都认为会城是战略要地,不应该轻易放弃。李之芳说:“不这样。衢州位居上游,如果没有了衢州,这就没有了浙江。今天扼守衢州的事,义无反顾。”
康熙十二年七月,李之芳与赖塔阅兵在水亭门阅兵后,带领总兵李荣、副都统瑚图等直逼敌垒,驻军坑西。两军在坑西一带展开激战,李之芳拿着刀亲自督战,左右力劝他稍稍躲避,李之芳说:“我是三军司令,我怕死退避,就会被敌人所乘。今日胜败,决定我的生死!”守备程龙临阵退缩,李之芳按军法处斩严明军纪。部下越壕拔栅,击败了他们。李之芳又派遣各将领乘胜收复义乌、汤溪、寿昌、淳安、常山、金华石梁、大沟、东阳等地。朝廷嘉奖李之芳调遣有方。
朝廷知道闽中有变,命康亲王撤温州之围攻取福建,而李之芳却建议直捣仙霞关,说:“进取之路,不在温州、处州,而是在衢州。虽然马九玉死守河西难以立即击破,但是他南面的江山,西面的常山,都可以从小路袭击。我们的军队一旦进攻,让他们首尾受敌,那么河西的军营就不能独立保存了。”康亲王听从了李之芳的建议。于是进兵大溪滩,收复江山,马九玉逃跑,想另外取道夺取仙霞关。诸将收到李之芳的密信,紧急据关夹击他们,马九玉的将领金应虎等处于困境就投降了。
康亲王奉旨入闽,临行前,李之芳说:“亲王只要约束部下不要掳掠财物、妇女,就可以兵不血刃长驱直入福建。”不久,耿精忠投降,温州、处州的敌人溃散。耿精忠的部下总兵马鹏、汪文生等还占踞玉山、铅山、弋阳、德兴,李之芳请求会剿。当时吴三桂的军队占据吉安、袁州,江西的军队不能东进,于是单独派兵收复玉山,文生逃跑;从白沙关急行军到德兴,擒获马鹏;派遣郭守金等收复铅山、兴安、弋阳、贵溪等县。朝廷嘉奖李之芳在邻省剿贼有功,加封兵部尚书头衔。
康亲王的军队将要出发,亲王仍不放心地派人问:“这次发兵果然万全吗?”李之芳答到: “军队已发,若再犹豫,就会士气沮丧,还希望什么成功呢?”李之芳去见康亲王说:“这次行动在我心中已经很久了。放心吧,明日就会有捷报传!”第二天,前面军队的捷报果然了,康亲王非常高兴,认为他神机妙算。浙江叛乱平定后,上疏请求免除遭受战祸州县的赋税,安抚流亡的百姓,很有恩惠。
后做了兵部尚书,又调往吏部。二十六年,授予文华殿大学士。康熙二十七年,御史郭琇上疏弹劾大学士明珠,内阁的票拟,都听明珠指挥,朝廷罢免了明珠后,并命李之芳休息。三十三年,卒于家,谥号文襄。
本题难度:一般
3、填空题 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①a.游于三辅?(? )b.虽 才高于世(? )c.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
②a.因入京师,观太学(? )b.作《二京赋》,因以讽谏(? )c.伺者因此觉知(? )
③a.公车特征拜郎中(? )b.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
④a.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b.以精铜铸成(? )
参考答案:①a.于,介词,表处所,在b.于,介词,表比较c.于,介词,表范围,在……方面
②a.因,介词,趁(机会)b.因,介词,通过、藉c.因,介词,因为
③a.召,动词b.征象,证据,名词
④a.精心,形容词b.纯,形容词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冬,十月,乙未,魏博监军以状闻,上亟召宰相,谓李绛曰:“卿揣魏博若符契。”李吉甫请遣中使宣慰以观其变,李绛曰:“不可。今田兴奉其土地兵众,坐待诏命,不乘此际推心抚纳,结以大恩,必待敕使至彼,持将士表来为请节钺,然后与之,则是恩出于下,非出于上,将士为重,朝廷为轻,其感戴之心亦非今日之比也。机会一失,悔之无及!”吉甫素与枢密使梁守谦相结,守谦亦为之言于上曰:“故事,皆遣中使宣劳,今此镇独无,恐更不谕。”上竞遣中使张忠顺如魏博宣慰,欲俟其还而议之。癸卯,李绛复上言:“朝廷恩威得失,在此一举,时机可惜,奈何弃之!利害甚明,愿圣心勿疑。计忠顺之行,甫应过陕,乞明旦即降白麻除兴节度使,犹可及也。”上且欲除留后,绛曰:“兴恭顺如此,自非恩出不次,则无以使之感激殊常。”上从之。甲辰,以兴为魏博节度使。忠顺未还,制命已至魏州。兴感恩流涕,士众无不鼓舞。
李绛又言:“魏博五十余年不沾皇化,一旦举六州之地来归,刳河朔之腹心,倾叛乱之巢穴,不有重赏过其所望,则无以慰士卒之心,使四邻劝慕。请发内库钱百五十万缗以赐之。”左右宦臣以为“所与太多,后有此比,将何以给之?”上以语绛,绛曰:“田兴不贪专地之利,不顾四邻之患,归命圣朝,陛下奈何爱小费而遗大计,不以收一道人心!钱用尽更来,机事一失不可复追。借使国家发十五万兵以取六州,期年而克之,其费岂止百五十万缗而已乎!”上悦,曰:“朕所以恶衣菲食,蓄聚货财,正为欲平定四方;不然,徒贮之府库何为!”十一月,辛酉,遣知制诰裴度至魏博宣慰,以钱百五十万缗赏军士,六州百姓给复一年。军士受赐,欢声如雷。成德、兖郓使者数辈见之,相顾失色,叹曰:“倔强者果何益乎!”(选自《资治通鉴》,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魏博监军以状闻——闻:听说
B.自非恩出不次——次:等次
C.倾叛乱之巢穴——倾:全部
D.朕所以恶衣菲食——恶:憎恶
2.以下六句话分为四组,全都表现李绛有远见卓识的一组是(? )
①今田兴奉其土地兵众……非出于上
②故事,皆遣中使宣劳,今此镇独无,恐更不谕
③朝廷恩威得失,在此一举,时机可惜,奈何弃之
④所与太多,后有此比,将何以给之
⑤钱用尽更来,机事一失不可复追
⑥蓄聚货财,正为欲平定四方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④
D.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魏博监军将魏博发生的事情上报朝廷,皇帝赞赏李绛对魏博局势的预测准确,李吉甫则主张派遣中使宣慰前去安抚,以观其变。
B.在如何对待魏博的问题上,李绛与李吉甫、梁守谦的观点尖锐对立。李绛主张抓住机遇,任命田兴为节度使,以恩结交,使其对朝廷感恩戴德,归顺朝廷。
C.皇帝对李绛的建议非常赞同,并予以采纳,宫中使者尚未回来,而任命田兴为节度使的诏书已抵达,魏博将士感激涕零,欢欣鼓舞。
D.在李绛的劝谏下,皇帝派裴度对魏博归顺朝廷的军士予以重赏,免除魏博百姓一年的赋税徭役,并正告诸位节度使:对朝廷不屈服没有好处。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竟遣中使张忠顺如魏博宣慰,欲俟其还而议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有重赏过其所望,则无以慰士卒之心,使四邻劝慕。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B
2.A
3.D
4.(1)宪宗最后还是派遣宫中使者张忠顺前往魏博安抚将士,准备等到张忠顺回朝以后再商议此事。
(2)如果没有超过他们所希望的重重的奖赏,便无法安慰将士们的心意,并使四周相邻的势力受到劝勉,感到羡慕。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单选题 下列各项中加粗的词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