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3-15 23:29:05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共17分。
孙谦字长逊,东莞莒人也。少为亲人赵伯符所知。谦年十七,伯符为豫州刺史,引为左军行参军,以治干称。父忧去职,客居历阳,躬耕以养弟妹,乡里称其敦睦。出为句容令,清慎强记,县人号为神明。
泰始初,事建安王休仁,休仁以为司徒参军,言之明帝,擢为明威将军、巴东建平二郡太守。郡居三峡,恒以威力镇之。谦将述职,敕募千人自随。谦曰:“蛮夷不宾,盖待之失节耳,何烦兵役,以为国费。”固辞不受。至郡,布恩惠之化,蛮獠怀之,竞饷金宝,谦慰喻而遣,一无所纳。及掠得生口,皆放还家。俸秩出吏民者,悉原除之。郡境翕然,威信大著。
齐初,为宁朔将军、钱唐令,治烦以简,狱无系囚。及去官,百姓以谦在职不受饷遗,追载缣帛以送之,谦却不受。每去官,辄无私宅,常借官空车厩居焉。明帝将废立,欲引谦为心膂,使兼卫尉,给甲杖百人,谦不愿处际会,辄散甲士,帝虽不罪,而弗复任焉。
天监六年,出为辅国将军、零陵太守,已衰老,犹强力为政,吏民安之。先是,郡多虎暴,谦至绝迹。及去官之夜,虎即害居民。谦为郡县,常勤劝课农桑,务尽地利,收入常多于邻境。九年,以年老,征为光禄大夫。既至,高祖嘉其清洁,甚礼异焉。每朝见,犹请剧职自效。高祖笑曰“朕使卿智,不使卿力。”
谦自少及老,历二县五郡,所在廉洁。居身俭素,夏日无帱帐,而夜卧未尝有蚊蚋,人多异焉。年逾九十,强壮如五十者,每朝会,辄先众到公门。力于仁义,行己过人甚远。从兄灵庆常病寄于谦,谦出行还问起居。灵庆曰:“向饮冷热不调,即时犹渴。”谦退遣其妻。有彭城刘融者,行乞疾笃无所归,友人舆送谦舍,谦开厅事以待之。及融死,以礼殡葬之。众咸服其行义。十五年,卒官,时年九十二。
(节选自《梁书·孙谦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引为左军行参军,以治干称干:才能
B.躬耕以养弟妹躬:亲自
C.蛮夷不宾,盖待之失节耳宾:归顺
D.至郡,布恩惠之化布:宣告
小题2:以下句子中,全部表明孙谦为政清廉的一组是(?)
①谦慰喻而遣,一无所纳?②俸秩出吏民者,悉原除之
③治烦以简,狱无系囚?④每去官,辄无私宅
⑤已衰老,犹强力为政?⑥居身俭素,夏日无帱帐
A.①②④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③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谦十七岁开始任职,离任后客居历阳,从事耕作来供养弟妹,乡里称赞他淳厚友爱。后升任二郡太守,他对待蛮夷采用安抚政策,境内安定,威信卓著。
B.孙谦任钱唐令时操守廉洁,不受馈赠。由于没有私人住宅,只能借住在官府空车库里。明帝想将他引为亲信,因为他不愿意而被迫放弃这一想法。
C.孙谦任零陵太守时,虽然年纪已老,仍勤于职守,受到官员民众欢迎.在担任郡守县令期间,常鼓励督责蚕桑养殖,努力发展农业生产,收入多于邻境。
D.孙谦一生.历任二县五郡长官,处处廉洁奉公,以身作则。九十岁后,每次朝见聚会,他总是先于别人到达:遵奉仁义之道,身体力行也远远超过别人。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既至,高祖嘉其清洁,甚礼异焉。(3分)
(2)有彭城刘融者,行乞疾笃无所归,友人舆送谦舍,谦开厅事以待之。(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1:A
小题1:B
小题1:(1)到任以后,高祖赞赏他清廉,厚礼对待他,认为他很奇特。
(2)有个彭城人刘融,讨饭病重,无家可归,朋友把他抬送到孙谦家,孙谦打开厅堂来接待他。
本题解析:
小题1:A项,“干”译作“才干,才能”常见,也符合这里的语境,“以治干称”意谓“凭着治理方面的才能被人们称道”。B项,“躬”译作“亲自”常见(“亮躬耕垄田”,“事必躬亲”),也合乎这里的语境。C项,“宾”译作“宾服,归顺”常见,也符合这里的语境,“蛮夷不宾,盖待之失节耳”意谓“蛮夷不来归顺,是因为对待他们失去礼节罢了”。D项,“布”确可有“宣告”之意,但不合这里的语境。“恩惠之化”意谓“恩惠的教化”,“布”是其谓语动词,意思应是“施行,实施”。
小题1:①是说任二郡太守的孙谦不接受蛮夷馈赠的金宝,②是说身为太守的孙谦把自己超出吏民的那部分俸禄全减掉,④是说孙谦每次离任都没有私宅。①②④皆合题意。③是说孙谦为政尚简,不苛烦,监狱里没有犯人,⑤是说孙谦年老了仍努力为政,⑥是说孙谦日常生活(不是“为政”)朴素。③⑤⑥均非“为政清廉”,应排除。
小题1:“而弗复任焉”是“但不再重用他”,与“被迫放弃这一想法”意思不同。
小题1:第一句重点词语是“嘉”(赞赏)、“清洁”(清正廉洁)、“礼异”(以礼相待,以……为异)、“焉”(对他)。第二句重点词语是“行乞”(乞讨)、“疾笃”(病重)、“舆送”(用推车送到)、“舍”(家)、“厅事”(厅堂)。
【参考译文】
孙谦,宇长逊,是东莞莒县人。他自小就被亲戚赵伯符所赏识,在他十七岁时,赵伯符出任豫州刺史,委任他为左军行参军,他以处理事务得当见称。他因父亲去世而离职,就暂时寄居在历阳,从事耕作以养活弟妹,乡里父老都称赞他敦厚和睦。宋江夏王刘义恭听说后,任用他为行参军,以后,孙谦又连续在大司马、太宰二府中任僚佐。他又出任句容令,清廉谨慎,博闻强记,县里百姓把他称为神明。?
宋明帝秦始初,他事奉建安王刘休仁,刘休仁任用他为司徒参军,并向宋明帝提到他。明帝提升他为明威将军、巴东与建平二郡大守。这二郡在长江三峡地区,主要居住着蛮、擦等少数民族,地方官一直是以武力来进行镇压。孙谦将要上任,明帝命令他召募一千去节制,不必麻烦役使兵车,以耗费国家资财。”他坚决推辞不受。到郡后,他广施恩惠,推行教化,蛮人与撩人十分感动,争相献上黄金与珍宝,孙谦加以抚慰劝喻,让他们回去安居乐业,所献的东西一无所受。对于原先抢掠的蛮人,孙谦也都将他们释放回家。自己俸禄中出于本郡官吏百姓的部分,他都免除不收。在他治理下,郡中安定,他的威信大增。他在任三年,被征召入朝为抚军将军中兵参军。
宋后废帝元徽初,他被任命为梁州刺史,他推辞没有赴职,又被任命为越骑校尉、征北司马府主簿。建平王刘景素将要举兵^造**,顾虑孙谦为人刚强正直,先找借口派他出使到京都,然后再起兵作乱。刘景素被杀后,孙谦迁任左军将军。?
齐高帝建元初,他担任宁朔将军、钱唐令,他以简便的方法处理烦杂的事务,以至狱中没有等待判决的囚犯。到他离职时,百姓以他在职时不受百姓的礼物,装载嫌帛等物追着要送给他,但他一无所受。每次离职时,因为自己没有私宅,就借官府空着的车棚居住。齐武帝永明初,他出任冠军将军长史、江夏太守,由于在被接替时擅自离开江夏郡,被关押到尚方中,不久,被赦免为中散大夫。齐明帝在密谋废立时,想用孙谦为亲信。以他兼卫尉,给他甲士百人,他不愿参预宗室内乱,就擅自遣散甲士,明帝虽然没有怪罪他,但不再重用他。
梁武帝天监六年,孙谦出任辅国将军、零陵太守,虽然年龄已衰老,但他还是勉力处理政务,官吏百姓都能安居乐业。起先,郡中经常有老虎伤人,他来到后,遂不见老虎的痕迹。到他离职的那天夜里,老虎又出来伤害居民。孙谦担任郡县官时,经常勤于劝说百姓进行耕作养蚕,务于使地尽其利,因此,收入常比邻境为多。天监九年,因他年老,征召为光禄大夫。入朝后,梁武帝赞赏他的清白廉洁,对他十分礼遇。每次朝见时,孙谦还请求担任繁重的职务以效力,梁武帝笑着说:“朕使用卿的智慧,而不再使用卿的气力。”天监十四年,梁武帝下诏说:“光禄大夫孙谦。清廉谨慎,名声卓著,始终不怠,是高年老臣,应加以优待。可给他亲信二十人,并允许在入朝时由专人加以搀扶。”?
孙谦自少至老,历任二县、五郡的长官,所到之处,廉洁奉公。他生活俭素,床边使用苇或竹编的粗席作屏风,冬天则使用布被与莞草编制的席子。夏天没有蚊帐,但晚上睡觉却没有蚊虫来骚扰,别人都很惊奇。他年过九十,但身体强壮,与五十岁的人相仿,每次朝会,他都比众人先到公门。他努力实行仁义,自己所作的超过一般人很多。他的从兄孙灵庆曾在他家养病,他外出前及归来后都要去探问孙灵庆的起居情况。一次,孙灵庆说:“先前喝的水冷热不调,现在还口渴。”孙谦退出后,便将妻子送回娘家。彭城人刘融乞讨要饭,病重后无处收留,他的朋友用车把他送到孙谦家,孙谦打开厅堂以接待刘融。刘融去世后,孙谦又以礼进行殡葬。众人都佩服孙谦的仁义作风。天监十五年,他死于任上,当时已九十二岁。梁武帝下诏赐给钱三万,布五十匹。梁武帝亲自为孙谦举哀,十分悲痛可惜。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下列各句中不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比去,以手阖门
B.善刀而藏之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C.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技盖至此乎
D.敛不凭其棺既然已,勿动勿虑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A.“世”通“逝”,后一句无通假。? B.“善”通“缮”,“伏”通“服”。 C.“羞”通“馐”,“盖”通“盍”。 D.“敛”通“殓”,“已”通“矣”。这是一道考核通假字的题目,平时可以积累一些。通假字有同音通假和形似通假,注意辨别。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子曰:“乡原,德之贼也。”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小题1:孔子所说的“乡原”,是指什么样的人?孔子为什么称之为“德之贼”?(2分)
?
小题2:请简要阐述“和而不同”和“同而不和”的区别。(2分)
?
参考答案:
小题1:孔子所说的“乡原”,指那些看似忠厚而实际上不讲道德原则,媚俗趋时、欺世盗名的伪君子.孔子主张以仁、礼为原则,注重“仁”和“礼”的统一,所以愤怒斥责“乡原”,(2分)
小题2:“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坦荡荡,与周围的人保持和谐融洽的关系,即使意见不一,却是心胸宽广,能和气而公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彼此之间不搞小动作:但小人则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只求与别人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原则,表面随声附和,私下却在互相拆台。(2分)
本题解析:此类题要先疏通文段大意,然后再分析概括中心意思。文段一,对乡原的理解要结合着“德之贼”,去分析;还要结合着孔子在《论语》中关于“仁”“礼”的关系进行分析。对二者的区别,要抓住“和”的含义去分析解释。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加粗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依依(轻柔而缓慢地飘升)/暧暧(昏暗)
B.枉用相存(问候,怀念)/越陌度阡(陌,南北向的田间小路;阡,东西向的小路)
C.山不厌高(满足)/俗韵(本性,气质)
D.漫浩浩(形容无边无际)/性本爱丘山(天性、本性)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题。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少师蔡伯坚,与党怀英同学,号“辛党”。始筮仕,决以蓍①,怀英遇“坎”,因留事金,弃疾得“离”②,遂决意南归。
耿京聚兵山东,称天平节度使,节制山东、河北忠义军马,弃疾为掌书记,即劝京决策南向。僧义端者,喜谈兵,弃疾间与之游。及在京军中,义端亦聚众千余,说下之,使隶京。义端一夕窃印以逃,京大怒,欲杀弃疾。弃疾曰:“丐我三日期,不获,就死未晚。”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急追获之。义端曰:“我识君真相。乃青兕③也,力能杀人,幸勿杀我。”弃疾斩其首归报,京益壮之。
绍兴三十二年,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以节使印告召京。会张安国、邵进已杀京降金,弃疾还至海州,与众谋曰:“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径趋金营,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献俘行在④,斩安国于市。
乾道六年,孝宗召对延和殿。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不为迎合。作《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召见。
寻知潭州兼湖南安抚。盗连起湖湘,弃疾悉讨平之。遂奏疏曰:“今朝廷清明,比年李金、赖文政、陈子明、陈峒相继窃发,皆能一呼啸聚千百,杀掠吏民,死且不顾,至烦大兵翦灭。田野之民,郡以聚敛害之,县以科率害之,吏以乞取害之,豪民以兼并害之,盗贼以剽夺害之,民不为盗,去将安之?夫民为国本,而贪吏迫使为盗,欲望陛下深思致盗之由,讲求弭盗之术,无徒恃平盗之兵。”诏奖谕乏。
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选自《宋史·辛弃疾传》,有删改)
[注]①蓍(shī):一种草。古人用来占卜。②坎、离:均为卦名。“坎”在八卦中的方位为北方, “离”为南方。③青兕(sì):传说为太上老君的坐骑。兕:犀牛类的野兽。④行在:皇帝所在的地方。 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弃疾间与之游——游:交往
B.京令弃疾奉表归宋——奉:呈献
C.召见,嘉纳之——嘉:高兴
D.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辟:征召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始筮仕,决以蓍——具以沛公言报项伯
B.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C.杀掠吏民,死且不顾——驰椒丘且焉止息
D.夫民为国本,而贪吏迫使为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3.下列各组句子中,全能表现辛弃疾“有大略”的一项是(? )
①劝京决策南向②弃疾间与之游③弃疾斩其首归报④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
⑤欲望陛下深思致盗之由⑥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
A.①④⑤
B.①②③
C.③④⑥
D.②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辛弃疾年轻时师从蔡伯坚,与党怀英一起学习,他曾经占卜自己的仕途,自己得“离”卦,于是决定南归。
B.偷窃耿京大印而逃的义端,是在辛弃疾劝说下才投靠耿京的,所以耿京迁怒于辛弃疾。弃疾斩其首归报,耿京的队伍就更加壮大了。
C.辛弃疾写《美芹十论》等文的起因是孝宗帝在恢复中原问题上态度坚决,但因为朝廷与金主讲和刚成定局,所以他的建议不被实行。
D.盗贼连起,辛弃疾在全部铲平了匪患之后,上书朝廷,分析盗贼起因,因此受到了皇上的褒奖。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民不为盗,去将安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欲望陛下深思致盗之由,讲求弭盗之术,无徒恃平盗之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C
2.D
3.A
4.B
5.(1)我因主帅归顺朝廷的事前来,没想到发生变故,拿什么复命呢?
(2)老百姓不去做盗贼,离开这里将到哪里去呢?
(3)希望陛下深入思考导致百姓做盗贼的缘由,探求消除盗贼的方法,不要只依靠平息盗贼的军队。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