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文言文阅读》高频考点特训(2019年必看版)(四)

时间:2019-03-15 23:28:24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把文言材料中的画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然瓶粟屡罄,不能举火。(2分)
(2)种种罪案,从种种果报中见之。(2分)
(3)如修者,天下穷贱之人尔,安能使足下之切切如是邪?(2分)
(4)如其至之,是直齐肩于两汉之士也。(2分)


参考答案:
(1)然而米瓮常常是空的,没法生火做饭。?【2分,“屡”“罄”各占1分】
(2)以前的各种罪孽,都可以从今天的各种果报中看到。【2分,“罪案”“见”各占1分】
(3)像我欧阳修这样的,不过是天下不得志又卑微的人而已,哪里值得让您恳切到如此程度呢?【2分,“穷”“贱”“安”“ 是”各占0.5分】
(4)如果达到高的境界,这是同两汉时期士子的文章价值高度相当的。【2分,“至”“齐肩”各占1分】


本题解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应注意翻译古文“信、达、雅”的总要求。(1)关键字:“屡”,常常;“罄”,空的。(2)关键字:“罪案”, 罪孽;“见”,看见。(3)关键字:“穷”,不得志,“贱”,卑微,“安”哪里,“ 是”,如此。(4)关键字:“至”达到,“齐肩”,相当。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微】下列各选项中选出错误的一项是(?)
A.猥以微贱,当待东宫《陈情表》(地位卑微) 
B.夫巧者,天下之微事也《马钧传》(细小的,微不足道的)
C.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梦游天姥吟留别》(隐蔽,不清晰)
D.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没有)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B项:精妙,深奥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马武字子张,南阳湖阳人也。少时避仇,客居江夏。王莽末,竟陵、西阳三老起兵于郡界,武往从之,后入绿林中,遂与汉军合。更始立,以武为侍郎,与世祖破王寻等,拜为振威将军,与尚书令谢躬共攻王郎。
  及世祖拔邯郸,请躬及武等置酒高会,因欲以图躬,不克。既罢,独与武登丛台,从容谓武曰:“吾得渔阳、上谷突骑,欲令将军将之,何如?”武曰:“驽怯无方略。”世祖曰:“将军久将,习兵,岂与我掾史同哉!”武由是归心。
  及谢躬诛死,武驰至射犬降,世祖见之甚悦,引置左右,每劳飨诸将,武辄起斟酌于前,世祖以为欢。复使将其部曲至邺,武叩头辞以不愿,世祖愈美其意,因从击群贼。世祖击尤来、五幡等,败于慎水,武独殿,还陷阵,故贼不得迫及。进至安次、小广阳,武常为军锋,力战无前,诸将皆引而随之,故遂破贼,穷追至平谷、浚靡而还。
  世祖即位,以武为侍中、骑都尉,封山都侯。十三年,增邑,更封鄃侯。将兵北屯下曲阳,备匈奴。坐杀军吏,受诏将妻子就国。武径诣洛阳,上将军印绶,削户五百,定封为杨虚侯,因留奉朝请。
  帝后与功臣诸侯宴语,从容言曰:“诸卿不遭际会,自度爵禄何所至乎?”武曰:“臣以武勇,可守尉督盗贼。”帝笑曰:“且勿为盗贼,自致亭长,斯可矣。”武为人嗜酒,阔达敢言,时醉在御前面折同列,言其短长,无所避忌。帝故纵之,以为笑乐。
  显宗初,西羌寇陇右,覆军杀将,朝廷患之,复拜武捕虏将军,合四万人击之。到金城,与羌战,斩首六百级。又战于洛都谷,为羌所败,死者千余人。羌乃率众引出塞,武复追击到东、西邯,大破之,斩首四千六百级,获生口千六百人,余皆降散。武振旅还京师,增邑七百户,并前千八百户。永平四年,卒。(选自《后汉书·马武传》,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欲以图躬,不——克:成功
B.怯无方略——驽:驽钝
C.受诏将妻子就——国:诸侯的封地
D.西羌陇右——寇:贼寇
2.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马武“忠勇”的一组是(? )
①复使将其部曲至邺,武叩头辞以不愿②武常为军锋,力战无前
③坐杀军吏,受诏将妻子就国④武径诣洛阳,上将军印绶
⑤帝故纵之,以为笑乐⑥斩首四千六百级,获生口干六百人,余皆降散
A.①②⑥
B.②③⑤
C.③④⑥
D.①④⑤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世祖愈美其意,因从击群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醉在御前面折同列,言其短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覆军杀将,朝廷患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D
2.A
3.(1)光武帝更加赞许他的心意,因此马武跟随光武击讨群贼。
  (2)(马武)经常醉后在御座前当面折损同僚,评论他人的长短。
  (3)(西羌)消灭全部汉朝军队杀死汉将,朝廷以之为患。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9分)
张栻字敬夫,丞相浚子也。以荫补官,辟宣抚司都督府书写机宜文字,除直密阁,时孝宗新即位,浚起谪籍,开府治戎,参佐皆极一时之选。栻时以少年,内赞密谋,外参庶务,其所综画,幕府诸人皆自以为不及也。
会史正志为发运使,名为均输,实尽夺州县财赋,远近骚然,士大夫争言其害,栻亦以为言。上曰:“正志谓但取之诸郡,非取之于民也。”栻曰:“今日州郡财赋大抵无余,若取之不已,而经用有阙,不过巧为名色以取之于民耳。”上矍然曰:“如卿之言,是朕假手于发运使以病吾民也。”旋阅其实,果如栻言,即诏罢之。
知阁门事张说除签书枢密院事,栻夜草疏极谏其不可,旦诣朝堂,质责宰相虞允文曰:“宦官执政,自京、黼始,近习执政,自相公始。”允文惭愤不堪。栻复奏:“文武诚不可偏,然今欲右武以均二柄,而所用乃得如此之人,非惟不足以服文吏之心,正恐反激武臣之怒。”孝宗感悟,命得中寝。然宰相实阴附说,明年出栻知袁州,申说前命,中外喧哗,说竟以谪死。
栻为人表里洞然,勇于从义,无毫发滞吝。每进对,必自盟于心,不可以人主意悦辄有所随顺。病且死,犹手疏劝上亲君子远小人,信任防一己之偏,好恶公天下之理。天下传诵之。栻有公辅之望,卒时年四十有八。孝宗闻之,深为嗟悼,四方贤士大夫往往出涕相吊,而江陵、静江之民尤哭之哀。嘉定间,赐谥曰宣。淳祐初,诏从祀孔子庙。
栻闻道甚早,朱熹尝言:“己之学乃铢积寸累而成,如敬夫,则于大本卓然先有见者也。”栻之言曰:“学莫先于义利之辨义者本心之当为非有为而为也有为而为则皆人欲非天理。”此栻讲学之要也。?(节选自《宋史·道学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补官荫:恩荫
B.直密阁除:解除
C.旋其实阅:查核
D.命得中寝:止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所综画余嘉能行古道
B.非取之民也月出东山之上
C.说竟谪死洎牧馋诛
D.病死穷益坚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朝廷用宦官张说掌管枢密院,张栻连夜起草奏疏,极陈其不可,并在第二天早朝中当面指责虞允文,终于使宰相省悟,制止了这次任命。
B.张栻正直无私,每遇君臣问对时,不投人主之所好,不视君主之脸色行事,甚至在临终前,还写了奏疏劝说孝宗“亲君子远小人”。
C.张栻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很敬服张栻,认为“己之学乃铢积寸累而成,如敬夫,则于大本卓然先有见者也。”
D.张栻是南宋著名教育家,主张以儒家的政治伦理去教育和培养人才,以“天理”为义,“人欲”为利,强调“义利之辩”。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栻之言曰:“学莫先于义利之辨义者本心之当为非有为而为也有为而为则皆人欲非天理。”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上矍然曰:“如卿之言,是朕假手于发运使以病吾民也。”(3分)
(2)然今欲右武以均二柄,而所用乃得如此之人,非惟不足以服文吏之心,正恐反激武臣之怒。(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小题3:A
小题4:栻之言曰:“学莫先于义利之辨/义者/本心之当为/非有为而为也/有为而为/则皆人欲/非天理。”(共6处,两处1分。共3分)
小题5:(1)皇帝听了惊愕地说:“如你所说,这是我借发运使的手来使百姓困苦了!”
(2)但现在想崇尚武功来均衡文武,可是任用的竟然是这样的人,这不只是不能使文臣心服,恰恰恐怕反而会激怒武臣。


本题解析:
小题1:拜官
小题2:A他,代词/ B从,介词/ C 因为,介词D将要,副词;却,副词
小题3:张栻又上书皇帝,使皇帝省悟,停止了任命。
小题4:本题考查断句,附译文:“为学没有比分清义和利更重要的。义,是本心所应当做的,不是有所为才去做的;有所为才去做的,都是人欲,而不是天理。”
小题5:本题考查翻译能力。(1)共3分。“矍然”译为惊愕地,然是···的样子。“假”译为 借“病”译为 困苦各1分。(2)共4分, “右”译为 崇尚、“二柄”译为均衡文武、“乃”译为竟然、“非惟”译为不只是,“服”译为使···心服。各1分)
文言文译文:
张栻字敬夫,是丞相张浚的儿子。以父荫补入官列,被征召为宣抚司都督府书写机宜文字,拜直秘阁。当时宋孝宗刚即位,贬官的张浚被起用,都督军事,幕僚都是当时的人才。张栻当时很年轻,在内帮助秘密谋划,在外参预诸多事务。他的全面谋划,幕府众人都自认为不如。
这时史正志担任发运使,名义上是均输,实际上是夺走州县的资财赋税,远近为之骚动。士大夫争相论说它的害处,张栻也为之论说。皇帝说:“史正志说只是取之各州郡,不是从百姓那里收取。”张栻说:“现在州郡的资财赋税大体上没有富余,如果取之不止,而经费不足,那就不过是巧立名目来从百姓那里侵取罢了。”皇帝听了惊愕地说:“如你所说,这是我借发运使的手来使百姓困苦了!”随即查核实情,果然像张栻说的那样,于是立即下诏书罢免了史正志。
知阁门事务张说拜官签书枢密院事,张栻连夜草拟奏疏极力谏说不可以,早晨到朝廷去,他责备宰相虞允文说:“宦官执政,从蔡京、王黼开始;亲幸执政,是从相公您开始。”虞允文听了,羞怒难当。张栻又上奏说:“文和武确实不可偏废,但现在想崇尚武功来均衡文武,可是任用的竟然是这样的人,这不只是不能使文臣心服,恰恰恐怕反而会激武臣。”孝宗为之感悟,命令得以中止。然而宰相实际上暗地里附和张说,第二年命令张栻出知袁州,重申张说原来的命令,朝廷上下一片喧哗,张说最后因为遭受贬谪而死去。
张栻为人表里如一,光明磊落,他见义勇为,没有一丝的迟疑。每次入朝论对,都一定要说心中想说的话,不会因为主上高兴就顺从其意。他病重临死的时候,还亲手写奏疏劝导皇帝亲近君子远离小人,防止以一己的偏见去信任他人,要用天下的公理去秉持好恶之心。天下人都流传诵读。张栻有三公辅相的声望,去世时四十八岁。孝宗听说他去世后,深感痛悼,各地的贤士大夫都泪洒悼念,而江陵、静江的百姓哭悼得尤其伤心。嘉定年间,朝廷赐他谥号“宣”。 淳祐初,诏从祀孔子庙。
张栻闻道很早,朱熹曾经说:“我的学问是一点一滴地积累而成的,而敬夫的学问却是卓越高深,浑然天成。”张栻的言论是:“为学没有比分清义和利更重要的。义,是本心所应当做的,不是有所为才去做的;有所为才去做的,都是人欲,而不是天理。”这是张栻论学的要领。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新雨山房记
[明]宋 濂
诸暨为绍兴属邑,与婺邻。国初得婺时伐伪吴张氏①,相持未决,兵守诸暨界上。张氏恃诸暨为藩篱,乘间出兵侵掠,两军屠戮无虚时。故诸暨被兵特甚,崇甍巨室,焚为瓦砾灰烬;竹树花石,伐断为楼橹戈炮②樵薪之用。民惩其害,多避深山大谷间,弃故址而不居。过者伤之。
今国家平定已十余年,生民各安其业,吾意其中必有修饬室庐以复盛时之观者,未之见。今年,邑士方伯修为余称:其友张君仁杰,居诸暨北门之外,故宅昔已毁。及兵靖事息,始辟址夷秽,创屋十余楹。旁植修竹数百,四时之花,环艺左右,琴床、酒炉、诗画之具,咸列于室。仁杰未乱时稍有禄食,至今郡县屡辟之,辄辞不赴,以文墨自娱,甚适,号其室曰“新雨山房”,愿得余文记之。
一室之废兴,为事甚微。然可以占世之治乱人之劳逸非徒然也方兵戈之殷人有子女金帛惧不能保虽有居室宁暇完葺而知其安乎?糗粮刍茭③之需,叫号征逮者填于门,虽有花木之美、诗酒之娱,孰能乐之乎?今仁杰获俯仰一室,以察时物之变,穷性情之安,果谁使然也?非上之人拨乱致治之功耶?
自古极治之时,贤且能者运于上,陇亩之民相安于下而不知其所由。然饫饱歌乎④,秩然成文,成周盛时之诗是也。安知今不若古之时耶?仁杰其试为之。余他日南归,驾小车过北门,求有竹之家而问焉。仁杰尚歌以发我⑤,余当鼓缶而和焉。
[注] ①吴张氏:元末张士诚举兵抗元自立为吴王,后与朱元璋对峙。②楼橹:军中所建用于瞭望攻守的高台。戈炮,此处泛指兵器。③糗粮刍茭:借指军需品。④饫饱歌乎:吃饱喝足后歌啸。⑤歌以发我:歌啸以引发我的兴致。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诸暨被兵特甚     被:遭遇,遭受
B.自古极治之时治:治理,管理
C.至今郡县屡辟之辟:征召,征辟
D.环艺左右艺:种植,栽种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邑士方伯修为余称  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B.仁杰尚歌以发我作《师说》以贻之
C.仁杰其试为之山原旷其盈视
D.未之见末之难矣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末明初朱元璋与张士诚的争战,给百姓们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当时经过诸暨一带的人都为之伤感。
B.张仁杰在易代之后,无意出来做官,只是写诗作文,自得其乐,作者有心与之唱和来歌颂太平之世。
C.作者认为世事可以以小喻大,一人一室的兴废盛衰,亦可见社会的治乱和百姓的劳逸,而古往今来世之大治,都得益于帝王贤臣拨乱反正之功。
D.本文寄寓了作者渴求战后朝廷清理废墟、政治清明、生民安居自足的美好愿望,文中歌颂“成周盛时”的景象,其实是对本朝的不良政治风气提出的委婉批评。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B
小题3:D


本题解析:
小题1:治:太平。
小题2:A.介词,对/介词,被;B.都是“来”的意思,表目的;C.还是/代词;D.代词,指“有修饬室庐以复盛时之观者”/代词,指“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
小题3:D.本文没有“对本朝的不良政治风气提出的委婉批评”。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3 4 5 下页 尾页 4/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