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3-15 23:28:24
1、阅读题
参考答案:1. C
2. B
3. 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填空题 解多义。
(1)修?
①修竹拱把(? ?)?
②月夜不寐,愿修燕好(? ?)?
③乃重修岳阳楼(? ?)?
④编修史书(? ?) ?
(2)顾?
①又顾殿东隅(? ?)?
②觉有人至寝所,急起审顾(? ?)?
③小娘子惠顾吾儿(? )?
④将军宜枉驾顾之(? ?)?
⑤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
(3)就
①女乃人,就烛下坐(? )
②迨营谋既就,促装欲归(? ?)
③河海不择纲流,故能就其深(? ?)
④就事论事(? ?)
⑤斯须就毙(? ?)
参考答案:(1)①长,高②动词,结成③修建,修造④编纂,撰写
(2)①回看,环视②看,视③顾惜,褥念④看望,拜访⑤反而,难道
(3)①靠近②完成③成就④介词,因,随,按照⑤副词,随即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①则负匮、揭箧、担囊而趋/趋:快走。 ②阖四竟之内/阖:全。
B.①曷尝不法圣人哉/法:效法。 ②大国不敢诛/诛:责罚。
C.①何适而无有道邪/适:适合。 ②掊击圣人,纵舍盗贼/舍:安置。
D.①鱼不可脱于渊/脱:脱离。 ②钳杨、墨之口,攘弃仁义/攘:排斥。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对下面各句中的“于”,意义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②而耻学于师
③其皆出于此乎
④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⑤不拘于时
⑥学于余
⑦青,取之于蓝
⑧而青于蓝
⑨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⑩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A.⑤⑩
B.④⑧
C.②③⑥
D.①⑦⑨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许将,字冲元,福州闽人。举进士第一。欧阳修读其赋,谓曰:“君辞气似沂公①,未可量也。”签书昭庆军判官,秩满②,当试馆③职,辞曰:“起家为官,本代耕尔,愿以守选余日,读所未见书。”宰相善其志,以通判明州。神宗召对,除集贤校理、编修中书条例。自太常丞当转博士,超改右正言;明日,直舍人院;又明日,判流内铨④:皆神宗特命,举朝荣之。
契丹以兵二十万压代州境,遣使请代地,岁聘之使不敢行,以命将。将入对曰:“臣备位侍从,朝廷大议不容不知。万一北人言及代州事,不有以折之,则伤国体。”遂命将诣枢密院阅文书。及至北境,居人跨屋栋聚观,曰:“看南朝状元。”及肄射,将先破的。契丹使萧禧馆客,禧果以代州为问,将随问随答。归报,神宗善之,以将知审官西院,判尚书兵部。
进翰林学士、权知开封府,为同进所忌。会治大学虞蕃讼,释诸生无罪者,蔡确、舒亶因陷之,逮其父子入御史府,逾月得解,黜知蕲州。
明年,以龙图阁待制起知郓州。上元⑤张灯,吏籍为盗者系狱,将曰:“是绝其自新之路也。”悉纵遣之,自是民无一人犯法,三圄皆空。父老叹曰:“自王沂公后五十六年,始再见狱空耳。”郓俗士子喜聚肆以谤官政,将虽弗禁,其俗自息。召为兵部侍郎。
绍圣初,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祐⑥诸臣,奏发司马光墓。哲宗以问将,对曰:“发人之墓,非盛德事。”哲宗纳之。
崇宁元年,抚定鄯、廓州。边臣欲举师渡河,朝议难之。将独谓:“兵机不可失,愿从之。”未几,捷书至。将以复河、湟,功转特进。
御史中丞朱谔取将旧谢章表,析文句以为谤,遂以资政殿大学士知河南府。言者不已,降资政殿学士,知颍昌府。政和初,卒,年七十五。谥曰文定。(选自《宋史·许将列传》)
①沂公:王曾,仁宗景祐间右相。②秩满:官吏任期届满。③试馆:古代科举考试时应试人居住的场所。④流内铨:官职。专管考试选人、判决案例等事。⑤上元:即元宵节。⑥元祐:宋哲宗元祐元年,司马光为相,废王安石新法。后章惇、蔡京为宰相,称司马光等人为“元祐奸党”。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皆神宗特命,举朝荣之荣:荣耀
B.及肄射,将先破的的:箭靶中心
C.吏籍为盗者系狱籍:逮捕
D.边臣欲举师渡河,朝议难之举:全
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许将为官才能的一组是(3分)
①君辞气似沂公,未可量也?②悉纵遣之?③自王沂公后五十六年,始再见狱空耳
④将虽弗禁,其俗自息?⑤发人之墓,非盛德事?⑥遂以资政殿大学士知河南府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许将是北宋的状元,他写的赋深得欧阳修的赏识,认为许将赋的辞气可以和王曾相媲美 。
B.许将在郓州任职时反对让为盗者皆尽入狱,并将他们全部释放。此后百姓无人犯法,就连那些喜欢聚众谤言朝政的士人,也不再非议朝政。
C.契丹大举进犯代州,并派遣使者要求宋朝割让代州。而当年应该出使辽国的官员由于惧怕不敢前往,于是许将主动请缨,毅然出使辽国并圆满完成任务。
D.御史中丞朱谔用许将过去章表中一些语句据此诬陷许将诽谤朝政。徽宗将许将贬为河南知府,朱谔又进谗言,许将又被免除资政殿大学士,任颖昌知府。
小题4: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万一北人言及代州事,不有以折之,则伤国体。(5分)
(2) 哲宗以问将,对曰:“发人之墓,非盛德事。”(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B
小题3:C
小题4:(1)万一契丹人谈到代州的事情,没有办法驳斥他们,就会伤害国家的体面。
(2)哲宗拿这件事问许将,许将回答说:“挖别人的墓,不是品德崇高的人应做的事。”
本题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 A、荣:羡慕? C、籍:登记? D、举:率领
点评:本题所选词语皆为考纲要求掌握的120个常见实词中的词,符合考纲要求。这也提醒考生对考纲要求掌握的内容必须全面掌握,这是基础。
小题2:试题分析: ①是谈其文章,不是谈为官才能;⑤反对宰相的做法,并不是为官的才能;⑥只是陈述其为官的经历,并没有体现其才能。
点评:这是一道文本信息归纳题,文言文信息的归纳整理要注意题干中的限制条件,本题中“为官”就是限制条件。命题者往往在选项中故意忽略题干中的限制条件而扩大答题范围。比如本题中的①⑤。所以考生在平时做题时要注意题干信息。
小题3:试题分析: 原文“以命将”,由此可见,并不是许将主动请缨。
点评:本题通过几个选项将文本中较难理解的句子进行了解释,符合本题的命题意图。考生在平时的练习中,一定要学会利用文意理解题来理解文本。
小题4:试题分析: (1)“有以”为固定结构,有……用来……,如“项王未有以应”;“折”为使动,意译为“驳斥”,如“相如廷折之。(2)“以问将”是“以之问将”的省略;“发”为“打开”之意,如“发掘”。
点评: 本题的第二句重点考查省略句。省略句是文言考试中常考的句式,但在一个句子中考查两处省略的情况不太多。可见省略句的重要性。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