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3-15 23:00:21
1、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没有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A.金就砺则利? B.君子博学而参省乎已?
C蚓无爪牙之利? D而闻者彰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桓彝,字茂伦,谯国龙亢人。彝少孤贫,虽箪瓢,处之晏如。性通朗,早获盛名。有人伦识鉴,拔才取士,或出于无闻,或得之孩抱,时人方之许、郭①。少与庾亮深交,雅为周顗所重。
于时王敦擅权,嫌忌士望,彝以疾去职。尝过舆县,县宰徐宁,通朗博涉,彝遇之,欣然停留累日,结交而别。先是,庾亮每属彝觅一佳吏部,及至都,谓亮曰:“为卿得一吏部矣。”亮问所在,彝曰:“人所应有而不必有,人所应无而不必无。徐宁真海岱清士。”因为叙之,即迁吏部郎,竟历显职。
明帝将伐王敦,拜彝散骑常侍,引参密谋。及敦平,以功封万宁县男。丹阳尹温峤②上言:“宣城阻带山川,频经变乱,宜得望实居之,窃谓桓彝可充其选。”帝手诏曰适得太真表如此今大事新定朝廷须才不有君子其能国乎方今外务差轻欲停此事彝上疏深自捴挹内外之任并非所堪但以坟柏在此郡欲暂结名义遂补彝宣城内史。在郡有惠政,为百姓所怀。
苏峻之乱也,彝纠合义众,欲赴朝廷。其长史裨惠以郡兵寡弱,山人易扰,可案甲以须后举。彝厉色曰:“夫见无礼于其君者,若鹰鹯之逐鸟雀。今社稷危逼,义无晏安。”乃遣将军硃绰讨贼别帅于芜湖,破之。彝寻出石硊。会朝廷遣将军司马流先据慈湖,为贼所破,遂长驱径进。彝以郡无坚城,遂退据广德。寻王师败绩,彝闻而慷慨流涕,进屯泾县。时州郡多遣使降峻,裨惠又劝彝伪与通和,以纾交至之祸。彝曰:“吾受国厚恩,义在致死,焉能忍垢蒙辱与丑逆通问!如其不济,此则命也。”遣将军俞纵守兰石。峻遣将韩晃攻之。纵将败,左右劝纵退军。纵曰:“吾受桓侯厚恩,本以死报。吾之不可负桓侯,犹桓侯之不负国也。”遂力战而死。晃因进军攻彝。彝固守经年,势孤力屈。贼曰:“彝若降者,当待以优礼。”将士多劝彝伪降,更思后举。彝不从,辞气壮烈,志节不挠。城陷,为晃所害,年五十三。
注:①许、郭:许劭,东汉末年著名的人物评论家,曾评曹操为“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郭隗,战国时燕国人,有劝燕王“筑台而师之”以招徕贤士之美谈 。②温峤:字泰真,亦作太真。节选自《晋书·列传第四十四》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时人方之许、郭方:比拟,比方
B.雅为周顗所重雅:交情,交往
C.庾亮每属彝觅一佳吏部属:通“嘱”,叮嘱
D.以纾交至之祸纾:解除,排除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少与庾亮深交,雅为周顗所重/因为叙之,即迁吏部郎
B.及敦平,以功封万宁县男/裨惠又劝彝伪与通和,以纾交至之祸
C.夫见无礼于其君者,若鹰鹯之逐鸟雀/吾之不可负桓侯,犹桓侯之不负国也
D.于时王敦擅权,嫌忌士望/夫见无礼于其君者
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桓彝“志节不挠”的一组是
①虽箪瓢,处之晏如②彝以疾去职③彝上疏深自捴挹④今社稷危逼,义无晏安⑤寻王师败绩,彝闻而慷慨流涕⑥焉能忍垢蒙辱与丑逆通问
A.①④⑤
B.③④⑤
C.①②⑥
D.③④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桓彝善于识才且爱才。在一次弃官离任途中结识了舆县县宰徐宁,认为他学识品行俱佳,便向好友庾亮积极推荐。
B.桓彝因才干突出得到朝廷信任并重用。曾协助明帝讨伐并荡平王敦;后改任宣城施行仁政,得到当地百姓的爱戴。
C.桓彝积极征讨叛军。苏峻之乱时,他虽兵少力弱,但以国家利益为重,说服部下并亲自率军赴芜湖,打败了叛军。
D.桓彝忠于朝廷。在多数州郡派人与叛军通降、叛贼诱降、部下也劝他诈降情况下,他不为所动,最终被叛军杀害。
小题5: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4分)
帝 手 诏 曰 适 得 太 真 表 如 此 今 大 事 新 定 朝 廷 须 才 不 有 君 子 其 能 国 乎 方 今 外 务 差 轻 欲 停 此 事 彝 上 疏 深 自 捴 挹 内 外 之 任 并 非 所 堪 但 以 坟 柏 在 此 郡 欲 暂 结 名 义 遂 补 彝 宣 城 内 史
小题6: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每句3分)
①?宣城阻带山川,频经变乱,宜得望实居之,窃谓桓彝可充其选。
②其长史裨惠以郡兵寡弱,山人易扰,可案甲以须后举。
3、单选题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刘邦亲自带着一百多人马来到鸿门向项王陪罪,使矛盾得到缓解。
B.项伯掩护刘邦,使项庄不能击杀刘邦。
C.范增屡次暗示项羽杀掉刘邦,项羽坚决反对。
D.项羽已答应项伯要好好款待刘邦,因此不理睬范增的多次暗示。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徐霞客者,名弘祖,江阴梧塍里人也。高祖经,与唐寅同举除名。寅尝以倪云林画卷偿博进三千,手迹犹在其家。霞客生里社,奇情郁然,玄对山水,力耕奉母,践更徭役,蹙蹙如笼鸟之触隅,每思飏去。?
年三十,母遣之出游。每岁三时出游,秋冬觐省,以为常。东南佳山水,如东西洞庭、阳羡、京口、金陵、吴兴、武林,浙西径山、天目,浙东五泄、四明、天台、雁宕、南海、落迦,皆几案、衣带间物耳。有再三至,有数至,无仅一至者。?
其行也,从一奴,或一僧;一仗、一襥被。不治装,不襄粮;能忍饥数日,能遇食即饱,能徒步走数百里。凌绝壁,冒丛箐,扳援下上,悬度绠汲,捷如青猿,健如黄犊。以签岩为床席,以溪涧为饮沐,以山魅、木客、王孙、缰父为伴侣。侈罗粥粥,口不能道词;与之论山经,辨水脉,搜讨形胜,则划然心开。居平未尝辇悦为古文辞,行游约数百里,就破壁枯树,燃松拾穗,走笔为记,如甲乙之簿,如丹青之画,虽才笔之士无以加也。?
游台宕还,过陈木叔小寒山。木叔问:“曾造雁山绝顶否?”霞客唯唯。质明已失其所在。十日而返。曰:“吾取间道,扪萝上龙湫,三十里有宕焉,雁所家也。扳绝磴,上十数里,正德间白云、云外两僧团瓢尚在。复上二十余里,其颠罡风逼人,有麋鹿数百群,围绕而宿,三宿而始下。”其与人争奇逐胜,欲赌身命,皆此类也。已而游黄山、白岳、九华、匡庐,入闽,登武夷,泛九鲤湖;入楚,谒玄岳;北游齐鲁、燕冀、嵩雒;上华山,下青柯枰。心动趣归。则其母正属疾。啮指相望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 ?
A.玄对山水,力耕奉母?奉:奉养。 ?
B.不治装,不裹粮?治:准备。 ?
C.走笔为记,如甲乙之簿?走:运,拿。 ?
D.心动趣归?趣:情趣。
2.下列语句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手迹犹在其家 ②其与人争奇逐胜
B.①年三十,母遣之出游 ②虽才笔之士无以加也
C.①以盗岩为床席 ②秋冬觐省,以为常
D.①徐霞客者,名弘祖 ②有数至,无仅一至者
3.下面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部表现徐霞客善于游历的一项是( )
①奇情郁然,玄对山水
②有再三至,有数至,无仅一至者
③能遇食即饱,能徒步走数百里
④居平未尝辇悦为古文辞
⑤质明已失其所在。十日而返
⑥其颠罡风逼人,有麇鹿数百群,围绕而宿
A.①③④⑥?
B.②③⑤⑥
C.①②③⑤?
D.②④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徐霞客奇情充沛,十分喜欢山水。他种田侍奉老母亲,出钱请人代替服劳役,好像笼子里的鸟一样,窘迫不得舒展,容易触到边沿,经常想着飞走。从文中的叙述看,徐霞客游览山水很大程度上是天性使然。
B.母亲让他每年的夏、春、秋三季出游,秋、冬天冷的时候,拜望长辈,徐霞客的母亲是一个支持儿子的母亲,她鼓励儿子出游,这对徐霞客的成长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C.他出行,只带着一个奴仆和一个僧人,一根拐杖,一个包袱。不刻意整束行装,不包裹食物;能忍受饥饿几天不吃饭,能遇到什么食物就吃什么食物,并能吃饱,能徒步跑几百里。
D.游览天台山、雁荡山回来,拜访陈木叔在临海的住处。陈木叔问他:“到过雁荡山的最高峰吗?”徐霞客不敢肯定地回答。于是他又重新返回雁荡山,十天后回来把山顶的情况说给陈木叔听。
5.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霞客生里社,奇情郁然,玄对山水,力耕奉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之论山经,辨水脉,搜讨形胜,则划然心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心动趣归。则其母正属疾。啮指相望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题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2)小题。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节选自《论语·里仁》)
(1)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君子去仁,恶乎成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上选文谈到富贵与道义的关系,用自己的话说说孔子的观点和主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