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3-15 22:37:21
1、阅读题 阅读《季氏将伐颛臾》一文,完成后面问题。
?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1、下面句中划线的词,解释全部正的是(? )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既来之,则安之。
A. 危险∕颠簸∕搀扶着∕安定?
B. 危害∕扑倒∕搀扶着∕使……安定
C. 不稳定∕扑倒∕搀扶着∕安定?
D. 不稳定∕跌倒∕搀扶着∕使……安定
2、下列“是”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无乃尔是过与??
B.?是社稷之臣也
C.?是谁之过与??
D.?夫如是,故远人不服
3、下列成语中,属于从《论语》中引申出来的有(? )项
A. 祸起萧墙?
B. 望洋兴叹
C.?井底之蛙?
D.?五十步笑百步
4、本文中,孔子批评冉有、季路推卸责任的态度,最有力的话是(? )
A?颛臾是鲁国的社稷之臣
B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C 作为家臣却“危而不持,颠而不扶”
D?季氏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蔷之内”
5、划线部分采用了那些论证方法?孔子说“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有什么深刻含义?请加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单选题 下列加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摩:通“磨”
B.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称:称道
C.仲尼厄而作《春秋》 厄:困穷
D.网罗天下放失旧闻 失:失去
小题2:句式与“文王拘而演《周易》”相同的一项是(?)
A.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B.洎牧以谗诛
C.灌夫受辱于居室
D.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小题3: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文中谈到孔子等人郁郁不得志,而发愤著述的事例,意在自况。
B.作者身受“腐刑”却不以为辱,反而把它作为著书立说的动力。
C.在作者看来富贵顺达者难成大事,唯有历经磨难、卓越非常之人才能发愤而有所成就。
D.司马迁著史记的目的在于研究历史,借鉴前人,而不拘泥于前人,力求有自己的见解。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为画线的地方断句,并翻译加曲线的句子。(9分)
公孙丑曰:“君子之不教子,何也?”孟子曰:“势不行也。教者必以正。以正不行,继之以怒。继之以怒,则反夷矣。‘夫子教我以正,夫子未出于正也。’则是父子相夷也。父子相夷,则恶矣。古者易子而教之父子之间不责善责善则离离则不祥莫大焉”(《孟子·离娄上》)
(1)用“/”给画线的地方断句。(3分)
古者易子而教之父子之间不责善责善则离离则不祥莫大焉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1)君子之不教子,何也?(3分)
(2)夫子教我以正,夫子未出于正也。(3分)
5、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小题1:与“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故燕王欲结于君
B.而君幸于赵王
C.君何以知燕王
D.今君乃亡赵走燕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臣窃认为其人勇士窃:私下、私自
B.使人遗赵王书遗:留给
C.拜为上卿拜:授官
D.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患:忧虑、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