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常见题型》高频考点预测(2019年最新版)(三)

时间:2019-03-15 16:41:37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写作题    今年是我国恢复高考制度30周年。尽管社会上对高考众说纷纭,但不能否认的是,有许多人通过高考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亲爱的同学,也许你高中三年的学习、生活都围绕着高考,有许多经历和见闻要记录,有许多感悟和认识要诉说……请以“酸甜苦辣说高考”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题目自拟;③立意自定;④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写作题  阅读下边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 选取材的木匠来到山里,当他看到一堆奇形怪状的树根时,认为是无用之材,摇摇头了;不入,一位雕刻家也来到这里,看到树根,喜出望外,就把它们拾回家,加以雕琢。树根变成了精美的根雕艺术品。
? 这则材料会使人产生许多联想,请你结合生活实际,以“材与非材“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 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内。试题引用的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走过一段泥泞的小路,会留下许多大小不一、或深或浅的脚印,每一个小小的印迹里都曾承载过一个人的重量,而一阵风,一阵雨,一场漫漫飞雪,便足以掩盖那所有地表的微不足道的痕迹。人生的道路上也会留下无数个脚印,每一步的意蕴各有不同。或喜或忧,或笑靥或泪眼,或兴奋或颓丧……你在走过的人生道路上留下了怎样的脚印?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你又将留下怎样的脚印?
请就“人生道路上的脚印”这个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标题自拟,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参考答案:答案不一,属于开放性题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写作题  按要求作文(7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人生,其实是一种储蓄,需要储蓄学识、储蓄亲情、储蓄友情……储蓄人生,就是要储蓄人生中那些最宝贵、最精致的部分。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3)立意自定,(4)题目自拟,(5)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一、心灵的感悟。本话题的写作应该由此及彼,由物及人,由现象到实质,由实就虚,由具体到抽象,要从人生意义上去挖掘精神富矿。二、独特的视觉。王蒙谈到写作独特的视觉时,称之为“亏他想得出来”。意思是说:个性化的写作,它的切入角度和题材的选择与众不同,新颖别致。“储蓄人生”的话题,包含的写作题材和提炼观点的视觉是丰富多彩的。例如,从增长知识的角度,可以感悟出“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滴水成河,粒米成箩”等;从事物形成和积累情感的角度,可以感悟出“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等。这些都说明了一个道理:一个人身心的成长或一个事物的某种现象的形成,都是一个长年累月发展的结果,而不是一朝一夕所为的。如果你想成为一个有成就的人,那么就得从现在开始多积累经验,多经受磨炼。只要我们的经历是独有的,感悟是独到的,我们笔下的作文就是“独特的”。三、哲理的思辨。懂得哲理思辨,有利于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所谓哲理,通常指“一分为二”的辩证法,即不但要看到事物的正面,而且要看到它的反面以及多维面。那么,对于“储蓄人生”的话题,如何辩证地分析呢?那就得在认识和处理好“储蓄”与“人生”二者的关系上做文章。“储蓄”是个过程,从时间上来说,“储蓄”的时间越长,数量就越多,由数量的变化必然会导致质的变化。如果说漫长而艰辛的“储蓄”过程是数量上的变化,那么精彩辉煌的人生就是储蓄之后的质变。当然,此话题应该从褒义的角度正面取材,以肯定为主。四、表达的方式。根据写作提示中“文体自选”的规定,可以从记叙文和议论文两大体裁去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写。如写记叙文,最好写成像作家许地山《落花生》那样的散文:由整理荒地、刨地播种、精心管理写到收获花生,谈论落花生等情节,生活化、哲理化,清新自然,卒章显志;如写议论文,最好采取夹叙夹议、叙议结合的表达方式。总之,不管采用何种表达方式,文体一定要分明,不同文体的基本要素要分清。例如,记叙文要注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六要素”;议论文要明确论点、论据和论证“三要素”。
素材放送:
1、行百里者半于九十。
2、夙兴夜寐,无一日之懈。
3、闻道有早晚,行道有难易,然能自强不息,则其至一也。  
4、百尺竿头须进步。
5、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6、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7、世界上多少辉煌的成就,说穿了其实也很简单:把每一步都认作目标。  
8、新年的日历,每次总像一个盛装的客人,来到你的桌上。
9、不满是向上的车轮,能够载着不自满的人类,向人道前进。
10、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点评:本题的题目很好,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从生活中去发现美,既是写作需要,而是情感教育。本文话题广泛,学生有话可说,文体灵活,更显公平。


本题难度:一般



5、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陶潜尝为彭泽令,后愤然辞官。据前人所载,权贵督邮曾察彭泽,令潜整衣冠而待。潜一语惊人:“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遂解绶辞官,归隐山林,纵情山水,乐于农耕,后世有佳名。潜为人骨鲠,高风亮节,是以后人誉之。其皆出于取名有道也!
读了这则材料,你有什么样的感受?请以“君子爱名,取之有道”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得套作、抄袭。


参考答案:
君子爱名,取之有道
古人云: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君子成名,无需敛财万贯,无需巴结权贵,一如柳永 ,浅斟低唱之下留下千古绝唱,了却浮名;又如陶渊明 ,作诗赏菊,不为五斗米折君子一世英名。
君子爱名,当以志取之。越王卧薪尝胆,终于灭吴复国;诸葛亮六出祁山,以图北定中原;秦穆公历兵粟马,成就万世威名。苏子曰: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人之才,亦有坚忍不破之志。有志者事竟成,无志者一事无成。名之于君子,当以超人之志开惊世之才,再以坚忍之志成就功名。古有唐王李世民励精图治,贞观之治造福于天下,成帝王之伟业,今有周恩来胸怀天下,廉洁奉公不徇己私,位高而不虚妄、权重而不霸道,固然心里有“志”。
君子爱名,以节取之。何谓节?是出淤死而不染的高洁,是濯清涟而不妖的坚贞。楚有屈原,为达“美政”理想,九死而犹未悔,进尽忠言,无奈于楚怀王 昏庸“悔遁而有他”,又遭郑袖奸人的陷害,流放外地,最终为保君子之正身,汩罗投江,引无数人怀念。犹如颜回,身居简巷、衣不遮体,不改真志向,孔子也不觉惊叹“贤哉,回也。”古人有云“举世皆浊唯我独清、举世皆醉我独醒”。既然无法达到美政结果。何不以“节”、取“名”?忠于理想,不流于俗世,不羁绊于小利,君子之名也一定会为后世传诵。
小人以虚妄名,以谄取名,更成不了君子。从古到今,不乏取名无道之辈,其虽留下姓名,却是遗臭万年,更无君子之说。
君子之所以为君子,在于他高洁的品性,不落世俗的志节,宠辱不惊的超然。名始于君子,只是身外之物;身为君子,不巧取豪夺,以“道”取名,是真君子。而好的名声也不用他们费尽心机地去钻营,只是水到渠成而已。
君子爱名,当以志取之,以以节取之;不汲汲于名利,则名望自然成矣!
【点评】“围绕中心,东‘拉’西‘扯’,处处点题”,统观全篇,本文不失为一篇较为好的考场作文。
文章家云:作文就是将一个中心进行分解。作者紧扣“君子爱名,取之有道”这一中心论点,将“道”分解成“志”、“节”等分论点,然后生发开去,从而使全文主题鲜明,层次清晰。正反对比、语言简练,也是本文优点所在。


本题解析:这是一道命题作文,注意题目中的重点词语“爱明”和“有道”。都住这两方面来行文,可以写记叙文,也可写议论文。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