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3-15 16:25:55
1、阅读题 翻译课文句子
小题1: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指南录后序》)
小题2: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五人墓碑记》)
小题3: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五人墓碑记》)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与孙司封书(曾巩)
皇祐三年,司户孔宗旦策智高必反,以书告其将陈珙。珙不听,宗旦言不已。珙怒诋之曰:“司户狂邪?”皇祐四年,智高出横山,略其寨人,因其仓库而大赈之。宗旦又告曰:“事急矣,不可以不戒。”珙又不从。凡宗旦之于珙,以书告者七,以口告者多至不可数。度珙终不可得意,即载其家走桂州,曰:“吾有官守不得去,吾亲毋为与死此。”既行之二日,智高果反,城中皆应之。宗旦犹力守南门,为书召邻兵,欲拒之。城亡,智高得宗旦,喜,欲用之。宗旦怒曰:“贼!汝今立死,吾岂可污邪!”骂不绝口。智高度终不可下,乃杀之。
当其初,使宗旦言不废,则邕之祸必不发;发而吾有以待之,则必无事。使独有此一善,固不可不旌,况其死节堂堂如是!而其事未白于天下。比见朝廷所宠赠南兵以来伏节死难之臣,宗旦乃独不与。使宗旦初无一言,但贼至而能死不去,固不可以无赏。盖先事以为备,全城而保民者,宜责之陈珙,非宗旦事也。今猥令与陈珙同戮既遗其言又负其节为天下者赏善而罚恶为君子者乐道人之善乐成人之美岂当如是邪?凡南方之事,卒至于破十余州,覆军杀将,丧元元之命,竭山海之财者,非其变发于隐伏,而起于仓卒也。内外上下有职事者,初莫不知,或隐而不言,或忽而不备,苟且偷托,以至于不可御耳。有一人先能言者,又为世所侵蔽,令与罪人同罚,则天下之事,其谁复言耶!
闻宗旦非独以书告陈珙,当时为使者于广西者,宗旦皆历告之。今彼既不能用,惧重为己累,必不肯复言宗旦尝告我也。为天下者,使万事已理,天下已安,犹须力开言者之路,以防未至之患。况天下之事,其可忧者甚众,而当世之患,莫大于人不能言与不肯言,而甚者或不敢言也。则宗旦之事,岂可不汲汲载之天下视听,显扬褒大其人,以惊动当世耶!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珙不听,宗旦言不已已:过分
B.智高出横山,略其寨人略:掠取,掠夺
C.度珙终不可得意得意:得志忘形
D.固不可不旌旌:表彰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书告者七家叔以舍贫苦,遂见用于小邑
B.则邑之祸必不发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而其事未白于天下赏善而罚恶
D.又为世所侵蔽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小题3:下列给文中画横波浪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猥令与陈珙同戮/既遗其言/又负其节/为天下者赏/善而罚恶/为君子者乐/道人之善乐/成人之美/岂当如是邪
B.今猥令与陈珙同戮/既遗其言/又负其节/为天下者/赏善而罚恶/为君子者/乐道人之善/乐成人之美/岂当如是邪
C.今猥令与陈珙同戮/既遗其言/又负其节/为天下者赏善/而罚恶为君子者/乐道人之善/乐成人之美/岂当如是邪
D.今猥令与陈珙同戮/既遗其言/又负其节/为天下者赏/善而罚恶/为君子者乐/道人之善/乐成人之美/岂当如是邪
小题4:本文语调激昂却又言辞恳切,作者在为孔宗旦诉冤的同时,陈说天下治乱得失之理,指出了哪些令人担忧的现实情况?并提出了哪些观点?(4分)
小题5: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司户孔宗旦策智高必反,以书告其将陈珙。(3分)
(2)盖先事以为备,全城而保民者,宜责之陈珙,非宗旦事也。(3分
(3)今彼既不能用,惧重为己累,必不肯复言宗旦尝告我也。(4分)
3、单选题 下列句中加粗的字词古今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生注目不移,竟忘顾忌
B.语间益轻盗贼为无能也
C.乃二十左右顾影少年也
D.醉饱熟睡,莫负殷勤
4、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7分)
阳货①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②。孔子时其亡③也,而往拜之,遇诸涂。谓孔子曰:
“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④失时,可谓
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孔子曰:“诺,吾将仕矣。”
(节选自《论语●阳货》)
【注释】①阳货:又叫阳虎,季氏的家臣。曾一度把持季氏的大权和鲁国的政权。②豚(tún):小猪。?
③时其亡:等他外出的时候。?④亟:屡次,多次。
⑴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
译文:?
③?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译文:?
⑵孔子历来主张“邦无道则不仕”,阳货是孔子在政治上非常鄙视和反视的“乱贼臣子”,称他是
“陪臣执国命”。孔子为何还答应他出仕?(3分)
答:?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豫人张氏者,其先齐人。明末齐大乱,妻为北兵掠去。张常客豫,遂家焉。娶于豫,生子讷。无何,妻卒,又娶继室牛氏,生子诚。牛氏悍甚,每嫉讷,奴畜之,啖以恶食。且使之樵,日责柴一肩,无则挞楚诟诅,不可堪。隐畜甘脆饵诚,使从塾师读。
诚渐长,性孝友,不忍兄劬①,阴劝母;母弗听。一日,讷入山樵,未终,值大风雨,避身岩下,雨止而日已暮。腹中大馁,遂负薪归。母验之少,怒不与食。饥火烧心,入室僵卧。诚自塾中来,见讷嗒然,问:“病乎?”曰:“饿耳。”问其故,以情告。诚愀然便去,移时,怀饼来食兄。兄问其所自来,曰:“余窃面倩邻妇为者,但食勿言也。”讷食之,嘱曰:“后勿复然,事发累弟。且日一啖,饥当不死。”诚曰:“兄故弱,恶能多樵!”次日食后,窃赴山,至兄樵处。兄见之,惊问:“将何作?”答曰:“将助采樵。”问:“谁之使?”曰:“我自来耳。”兄曰:“无论弟不能樵,纵或能之,且犹不可。”于是速归之。诚不听,以手足断柴助兄。且曰:“明日当以斧来。”兄近止之。见其指已破,履已穿,悲曰:“汝不速归,我即以斧自刭死!”诚乃归。兄送之半途,方回复樵。既归,诣塾嘱其师曰:“吾弟年幼,宜闲之。山中虎狼恶。”师曰:“午前不知何往,业夏②楚之。”归谓诚曰:“不听吾言,遭师责矣!”诚笑曰:“无之。”明日,怀斧又去。兄骇曰:“我固谓子勿来,何复尔?”诚弗应,刈薪且急,汗交颐不少休。约足一束,不辞而还。师笞之,乃实告焉。师叹其贤,遂不之禁。兄屡止之,终不听。
一日,与数人樵山中,欻③有虎至,众惧而伏。虎竟衔诚去。虎负人行缓,为讷追及。讷力斧之,中胯。虎痛狂奔,莫可寻逐,痛哭而返。众慰解之,哭益悲,曰:“吾弟,非犹夫人之弟;况为我死,我何生焉!”遂以斧自刎其项。众急救之,入肉者已寸许,血溢如涌,眩瞀殒绝。众骇,裂其衣而束之,群扶以归。母哭骂曰:“汝杀吾儿,欲劙④颈以塞责耶!”讷呻云:“母勿烦恼,弟死,我定不生!”置榻上,创痛不能眠,惟昼夜倚壁而哭。父恐其亦死,时就榻少哺之,牛辄诟责。讷遂不食,三日而毙。(节选自《聊斋志异·张诚》,有改动)
【注】①劬(qù):劳苦。②夏:亦作“榎”,木名。③欻(xū):忽然。④劙(lí):割。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隐畜甘脆饵诚——饵:给……吃
B、值大风雨,避身岩下——值:遇到
C、兄故弱,恶能多樵——恶:不
D、汗交颐不少休——颐:脸颊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遂家焉——乃实告焉
B、将何作——何复尔
C、不辞而还——裂其衣而束之
D、群扶以归——欲劙颈以塞责耶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张讷、张诚兄弟情深的一组是(? )
①诚渐长,性孝友,不忍兄劬②移时,怀饼来食兄 ③汝不速归,我即以斧自刭死
④师叹其贤,遂不之禁 ⑤母勿烦恼,弟死,我定不生⑥置榻上,创痛不能眠
A、①①③④
B、①④⑥
C、②⑤⑥
D、②③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氏的妻子被北方的兵士掠走后,他在豫又先后娶了两位妻子。牛氏经常虐待张讷,对张诚却疼爱有加。
B、张讷由于大风雨没有砍下足够的柴,牛氏就不给他饭吃,张诚知道后从邻居家偷了面做成饼给张讷吃。
C、张诚偷偷上山帮张讷砍柴,遭到了私塾先生两次责罚,张讷也多次劝阻张诚,但张诚始终不听。
D、张诚被老虎叼走后,张讷自杀,被人救起,回家后受到继母责骂,加之心情悲痛,绝食三日而死。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兄曰:“无论弟不能樵,纵或能之,且犹不可。”于是速归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弟,非犹夫人之弟;况为我死,我何生焉!”遂以斧自刎其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