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文言文阅读》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九)

时间:2019-03-15 16:25:12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张克戬,字德祥,侍中耆曾孙也。第进士,历河间令,知吴县。吴为浙剧邑,民喜争,大姓怙势持官府。为令者踵故抑首,务为不生事,幸得去而已。克戬一裁以法,奸猾屏气。使者以状闻,召拜卫尉丞。初,克戬从弟克公为御史,劾蔡京。京再辅政,修怨于张氏,以微事黜克戬。逾年,起知祥符县,司开封户曹,提拳京东常乎,入辞,留为库部员外郎。
  宣和七年八月,知汾州。十二月,金兵犯河东,围太原。太原距汾二百里,遣将银朱孛堇来攻,纵兵四掠。克戬毕力扞御。燕人先内附在城下者数十,阴结党欲为内应,悉收斩之。数选劲卒挠敌营,出不意焚其栅,敌惧引去。论功加直秘阁。
  靖康元年六月,金兵复逼城。戍将麻世坚中夜斩关出,通判韩琥相继亡,克戬召令兵民曰:“太原既陷,吾固知亡矣。然义不忍负国家、辱父祖,愿与此城终始以明吾节,诸君其自为谋。”皆泣不能仰视,同辞而对曰:“公父母也,愿尽死听命。”乃益厉兵儆守。贼至,帅将士披甲登陴,虽屡却敌而援师讫不至。金兵破平遥,平遥为汾大邑,久与贼抗,既先陷,又胁降介休、孝义诸县,据州南二十村,作攻城器具。两遣使持书谕克戬,焚不启。具述危苦之状,募士间道言之朝,不报。十月朔,金益万骑来攻愈急。有十人唱为降语,斩以徇。诸酋列城下,克戬临骂极口,炮中一酋,立毙。度不得免,手草遗表及与妻子遗书,缒州兵持抵京师。明日,金兵从西北隅入,杀都监贾亶,克戬犹帅众巷战。金人募生致之。克戬归索朝服,焚香南向拜舞,自引决,一家死者八人。金将奉其尸礼葬于后园,罗拜设祭,为立庙。事闻,诏赠延康殿学士,赠银三百两、绢五百匹,表揭闾里。绍兴中,谥忠确。(选自《宋史》)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大姓势持官府——怙:依仗、凭借
B.结党欲为内应——阴:阴谋
C.愿与此城终始以明吾节——终始:偏义复词,到最后
D.有十人唱为降语,斩以——徇:示众
2.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全都从侧面说明张克戬为人刚直、视死如归品质的一组是
[? ]

①克戬一裁以法,奸猾屏气。
②克戬从弟克公为御史,劾蔡京。
③义不忍负国家、辱父祖。
④皆泣不能仰视。
⑤克戬归索朝服,焚香南向拜舞,自引决。
⑥葬于后园,罗拜设祭,为立庙。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④⑤⑥
D.①②③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张克戬担任吴县县令期间,一改过去县令明哲保身的为官之道,依靠法律制裁了向来飞扬跋扈的当地大姓豪富,得到朝廷认可,被授予卫尉丞官职。
B.张克戬知汾州期间,金兵包围了太原,并派将领银朱孛堇来攻打汾州。张克戬尽全力抵御敌人,先杀了城里的内应;然后出奇兵扰乱敌人,烧毁敌人营寨的栅栏,敌人畏惧退去。
C.在太原被围、汾州危急的情况下,张克戬身先士卒,拼死抵抗,金兵暗中派遣使臣送劝降书,张克戬看都没看,就焚烧了书信。
D.张克戬在保城无望的情况下,给朝廷写了上表给家人留了遗书,城破后穿朝服自杀身亡。张克戬死后,金人很佩服他,将他礼葬于后园,并拜祭致礼,为他立庙。


参考答案:1.B
2.A
3.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人不敢与忤视?忤:逆?
B.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被:表被动关系。
C.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惧怕。?
D.士皆瞋目?瞋目:形容发怒时瞪大眼的样子。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5分)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案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宋史·赵普传》)


参考答案: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
【每两处为1组,1组1分;错1处则该组为0分。】


本题解析:文言断句为四川近年高考中新出现的题型,解答本题应首先明白语句大意,只有明白了大意才能对语句进行断句。当然还有一些取巧的方法可供借鉴:找名词、找动词、看标志、注意句式、注意修辞等。本题“虽”、“而”、“宋初”、“尝”、“太祖”这些标志性词语是断句的关键。
考点12:理解文言断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赵普年轻时熟悉吏事,但没有学问,等做了宰相,太祖经常用读书去劝告他。(赵普)晚年手不释卷,每次回到府第,就关起门来开箱取书,整天阅读。第二天处理政务,得心应手。他去世后,家里人打开箱子一看,原来是一部二十篇的《论语》。赵普性格深沉而严肃刚正,虽然对人多忌妒刻薄,但能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宋代初年,在宰相职位上的人,许多都拘谨顾小节而遇事沉默不言,赵普却刚毅果断,没有谁能与他相提并论。(赵普)曾经上奏推荐某人去做某官,太祖没有采用。赵普过了一天又重新上奏推荐,(太祖)还是没有采用。再过一天,赵普又用此人上奏,太祖大怒,把赵普呈上的奏章撕碎了扔在地上,赵普脸色没有改变,跪下来拾走它们回去了。他日补全了撕碎的奏章,如同开始一般上奏。太祖方才醒悟,终于任用了(赵普推荐的)那个人。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1.下列加粗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死而不亡者寿——寿:寿命
B.怨以德——报:回报
C.是以圣人犹之——难:把……看得困难
D.诺必寡信——轻:轻易
2.下列加粗词语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死不亡者寿——子子孙孙无穷匮也,山不加增
B.图难其易——师不必贤弟子
C.人之生柔弱——师道之不传久矣
D.草木生也柔脆——孤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3.下面关于文段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老子所说的“死而不亡”,体现了他“无为”的思想主旨。“死而不亡”并不是在宣传“有鬼论”,不是在宣扬“灵魂不灭”,而是说,人的身体虽然消失了,但人的精神是不朽的,是永垂千古的,这当然可以算作长寿了。
B.老子反对急躁冒进,主张采取顺应自然的态度,必须以平静的思想和行为对待生活。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从小到大,由少到多,由易到难。
C.老子从直观的认识角度,看到了人活着时身体是柔弱的,死了以后就变得坚硬了,草木有生命时也是柔弱的,死了以后就变得枯槁了。因此,老子主张人生在世,不可逞强斗胜,而应柔顺谦虚,有良好的处世修养。
D.“强大处下,柔弱处上。”老子以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形象地向人们提出了奉告,希望人们不作为,一切以无为胜有为。


参考答案:1.A
2.B
3.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小题1: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3分)
小题2: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3分)
小题3: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3分)


参考答案:小题1:任凭苇叶般的小船在茫茫万顷的江面上自由飘动,越过宽阔的江面。
小题2:然后才知道我以前的游览不能算做游览,真正的游览从这一次才开始。
小题3:以为凡是这个州有奇异姿态的山水,都为我所拥有。


本题解析:(1)注意“纵(任凭)”“如(到)”“凌(越过)”“茫然(宽阔的)”的翻译(2)“向(以前)”(3)“是”(这)“山水有异态者”定语后置句的翻译。
点评:文言翻译注意以直译为主,关键的地方(实词、固定句式)一定要翻译准确,意译为辅,本题中的(1)小题是课文中的诗一样的句子,所以要意译。(3)小题要注意两个特殊句式(判断句、定语后置句),考生平时要多有针对性的练习。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8 9 10 下页 尾页 9/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