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文言文阅读》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八)

时间:2019-03-15 16:25:12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厍狄士文,隋朝代人也。祖干,齐左丞相。父敬,武卫将军、肆州刺史。士文性孤直,虽邻里至亲莫与通狎。在齐袭封章武郡王,官至领军将军。周武帝平齐,山东衣冠多迎周师,唯士文闭门自守。帝奇之,授开府仪同三司、随州刺史。
高祖受禅,加上开府,寻拜贝州刺史。性清苦,不受公料,家无余财。其子常啖官厨饼,士文枷之于狱累日,杖之一百,步送还京。僮隶无敢出门,所买盐菜,必于外境。凡有出入,皆封署其门,亲旧绝迹,庆吊不通。法令严肃,吏人股战,道不拾遗。有细过,必深文陷害。尝入朝,遇上置酒高会,赐公卿入左藏,任取多少。人皆极重,士文独口衔绢一匹,两手各持一匹。上问其故,士文曰:“臣口手俱满,余无所须。”上异之,别加赏物,劳而遣之。士文至州,发擿奸隐,长吏尺布升粟之赃,无所宽贷。得千余人而奏之,上悉配防岭南,亲戚相送,哭泣之声遍于州境。至岭南,遇瘴疠死者十八九,于是父母妻子唯哭士文。士文闻之,令人捕捉,挝捶盈前,而哭者弥甚。有京兆韦焜为贝州司马,河东赵达为清河令,二人并苛刻,唯长史有惠政。时人为之语曰:“刺史罗刹政,司马蝮蛇瞋,长史含笑判,清河生吃人。”上闻而叹曰:“士文之暴,过于猛兽。”竟坐免。
未几,以为雍州长史,士文谓人曰:“我向法深,不能窥候要贵,必死此官矣。”及下车,执法严正,不避贵戚,宾客莫敢至门,人多怨望。
士文从父妹为齐氏嫔,有色,齐灭之后,赐薛国公长孙览为妾。览妻郑氏性妒,谮之于文献后,后令览离绝。士文耻之,不与相见。后应州刺史唐君明居母忧,娉以为妻,由是士文、君明并为御史所劾。士文性刚,在狱数日,愤恚而死。家无余财,有子三人,朝夕不继,亲友无内之者。?(选自《隋书》卷七十四)
小题1:对下面句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莫与通狎狎:亲近
B.寻拜贝州刺史寻:不久
C.无所宽贷贷:借出
D.而哭者弥甚弥:更加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虽邻里至亲莫与通狎②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B.①帝奇之,授开府仪同三司、随州刺史②长吏尺布升粟之赃
C.①士文枷之于狱累日②士文之暴,过于猛兽
D.①其子常啖官厨饼②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小题3: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厍狄士文严酷的一组是
①唯士文闭门自守?②士文枷之于狱累日?③有细过,必深文陷害
④上悉配防岭南?⑤令人捕捉,挝捶盈前
A.①②⑤
B.①④⑤
C.②③④
D.②③⑤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厍狄士文,是代州人,出身于官宦世家,性格孤傲耿直,本来是齐国的领军将军。周武帝平定齐国之后,多数人都开门迎接周国的军队,厍狄士文却闭门自守。
B.厍狄士文为政十分严酷,官吏们有贪赃枉法的行为,他绝不徇私。曾经上奏将一千多人发配到了岭南,死了十多个人,因此被罢免了官职。
C.厍狄士文受到周武帝的赏识,曾经任随州刺史、贝州刺史、雍州长史。他为人清廉,不接受公家财物,家里没有多余的财产。
D.皇帝赏赐公卿,让他们自己任意取用财物,厍狄士文只拿三匹绢。他做官公私分明,连自己的儿子吃官厨的饼,也一样严惩。
小题5:把下面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文惠太子)见冲之历法,启世祖施行,文惠寻薨,事又寝。(4分)
②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3分)
③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3分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县令丞簿史题名碑记
【明】边贡
武乡吴侯令阳信,以最①称。收令与丞与簿若②史者之姓名若干人列之碑,而树之于其听政堂之东,时正德辛巳夏四月之望也。
顷之,村父老十数辈,长眉曳筇杖,聚观之,按其名而数焉。至某也,则瞿焉,曰:“是某也,真父母也。吾祖也,吾父也,尝事焉。吾赋税外无私征焉,吾举室休休焉。吾儿时尚及见也。今安得斯人者来焉,为父母焉。”言已,则已慨焉,歙焉,啜啜焉,泣焉,咄③而思焉,爪其姓名弗忍移焉,恍焉若聆厥咳焉,盖与坐斯人于县堂而跪且拜焉者无以异也。又数之曰:“某也,某也。”则众也漠焉,若弗闻焉。又数之至某也,某也,则日:“是某也,三老④役焉,某也者廷掾⑤役焉,亦载名于斯也!”目以笑焉。又数之至某也,则出口唾焉,曰:“是吏而盗者也。”已,又嗔焉,怒焉,以杖戳焉,若将铲其名。
无或以告野史氏。野史氏喟焉,曰:“嘻!恶用是碑也乎哉!又恶用记乎哉!夫父老者之言斯尽矣。虽然,不可以不记也,亦不可以不碑也。使后之为令丞与簿若史者过而观焉,将问之父老曰:‘某循者乎?某良者乎?为若思也?某寻而常者乎?为若笑也?某酷者也?贪者也?为若怒焉者乎?’又思之曰:‘后之父老之指吾名也,将嗔焉乎?唾焉乎?漠焉而已乎?’盖问对之顷有感发焉,顾瞻之际有惩创焉,是侯之功也已。”
侯名琦,字汝器,丁丑进士。其心也直以恒,其守也正以固,其政也仁以明,有父母之道焉。征最以去,予固知后之父老之观斯碑者,将爪其姓名而思焉,泣焉,欺且慨焉,为之庙社以春秋焉,盖不止恍焉若坐其人于县堂而跪且拜焉而已也。
【注】①最:古代考核政绩的等级,以上等为最。?②若:和,与。?③咄:表示惊诧的叹词。?
④三老:古代掌教化的乡官,帮助县令、丞、尉推行政令。?⑤廷掾:县的佐吏。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则众也漠焉漠:冷淡
B.无或以告野史氏或:有人
C.某循者乎循:遵循
D.有父母之道焉道:风尚
小题2:下列都属于阳信父老对历届宣吏的评议的一组是(3分)(? )
①是某也,真父母也?②今安得斯人者来焉?③其心也直以恒?
④又恶用记乎哉?⑤廷则出口唾焉?⑥以杖戳焉,若将铲其名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③⑤⑥
小题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吴侯为阳信县令时,将该县若干届县令、县丞、主簿和典史的名字刻在石碑上,把碑树在听政堂东面,引起了父老的聚观与评议。
B、第二段大量使用“焉”字,音律整齐,具有韵味。它以虚诃的独特表现力,生动地描绘了村中父老的神情变化和对父母官的爱戴与怀念。?
C作者认为,尽管父老的议论已经对众官吏作出了评价,但还是要题名立碑,因为这样可以提醒警示后代的官员,让他们反思自己。
D、作者在文章末尾补充交代了吴侯的情况,同时表彰了吴侯的为人和政绩,并肯定他也将得到父老乡亲们的爱戴和怀念。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吾赋税外无私征焉,吾举室休休焉。(3分)?
(2)恶用是碑也乎哉!(3分)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贾 谊 论
苏 轼
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惜乎!贾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
夫君子之所取远者,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必有所忍。古之贤人,皆负可致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
愚观贾生之论,如其所言,虽三代何以远?得君如汉文①,犹且以不用死。然则是天下无尧、舜,终不可有所为耶?仲尼圣人,历试于天下,苟非大无道之国,皆欲勉强扶持,庶几一日得行其道。将荆,先之以冉有,申之以子夏。君子之欲得其君,如此其勤也。孟子去齐三宿而后出昼犹曰王庶几召我君子之不忍弃其君如此其厚也。公孙丑问曰:“夫子何为不?”孟子曰:“方今天下,舍我其谁哉?而吾何为不豫?”君子之爱其身,如此其至。夫如此而不用,然后知天下果不足与有为,而可以无憾矣。若贾生者,非汉文之不能用生,生之不能用汉文也。
夫绛侯亲握天子玺而授之文帝,灌婴连兵数十万,以决刘、吕之雌雄,又皆高帝之旧将,此其君臣相得之分,岂特父子骨肉手足哉?贾生,洛阳之少年。欲使其一朝之间,尽弃其旧而谋其新,亦已难矣。为贾生者,上得其君,下得其大臣,如绛、灌之属,优游浸渍而深交之,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然后举天下而唯吾之所欲为,不过十年,可以得志。安有立谈之间,而遽为人“痛哭”哉!观过湘为赋以吊屈原,纡郁愤闷,趯(yuè)然③有远举之志。其后以自伤哭泣,至于天绝。是亦不善处穷者也。夫谋之一不见用,则安知终不复用?不知默默以待其变,而自残至此。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
古之人,有高世之才,必有遗俗之累。是故非聪明睿智不惑之主,则不能全其用。古今称苻坚得王猛于草茅之中,一朝尽斥去其旧臣,而与之谋。彼其匹夫有天下之半,其以此哉!愚深悲生之志,故备论之。亦使人君得如贾生之臣,知其有狷介之操,一不见用,则忧伤病,不能复振。而为贾生者,亦谨其所发哉!
【注】①汉文:汉文帝刘衡。②昼:地名。③趯(yuè)然:跳跃的样子。趯,同“跃”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夫子何为不??豫:高兴
B 虽三代何以远?过:错
C 彼其匹夫有天下之半?略:夺取
D 一不见用,则忧伤病?沮:失望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所就者大,必有所忍亦使人君得如贾生之臣,知其有狷介之操
B.君子之爱其身,如此其至夫谋之一不见用,则安知终不复用
C.王庶几召我观过湘为赋以吊屈原
D.古之贤人,皆负可致才将荆,先之以冉有,申之以子夏
小题3:下列各项中,不能说明贾生“量小”“识不足”的一项是(?)(3分)
A.安有立谈之间,而遽为人“痛哭”哉
B.其后以自伤哭泣,至于夭绝
C.愚深悲生之志,故备论之
D.不知默默以待其变,而自残至此
小题4: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孟子去齐∕三宿而后出昼②∕犹曰∕王其庶几召我∕君子之不忍弃其君∕如此其厚也。
B.孟子去齐∕三宿而后出昼②∕犹曰∕王其庶几召我∕君子之不忍弃∕其君如此其厚也。
C.孟子去齐三宿∕而后出昼②∕犹曰∕王其庶几召我∕君子之不忍弃∕其君如此其厚也。
D.孟子去齐三宿∕而后出昼②∕犹曰∕王其庶几召我∕君子之不忍弃其君∕如此其厚也。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 贾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3分)
?
⑵ 然则是天下无尧、舜,终不可有所为耶?(3分)
?
⑶ 贾生,洛阳之少年。欲使其一朝之间,尽弃其旧而谋其新,亦已难矣。(4分)
?



4、填空题  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宁信,无自信也(?) ?
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则物力必屈(?)?
内立法,务耕织(?) ?
群起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 ?
寸而之,至丈必差(?) ?
我至军中,公乃入(?) ?
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
秋月春风等闲(?)



5、阅读题  阅读下边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苏轼《赤壁赋》)
1.下列选项中加粗字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古之学者必有/巫医乐百工之人
B.扣舷而之/倚而和之
C.其声呜呜/何为其
D.举匏尊以相/举酒
2.给下列词类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小学而大遗
②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③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④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⑤吾从而师之
⑥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⑦始指异之
⑧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⑨侣鱼虾而友麋鹿
A.①⑥/②/③/④⑧/⑤⑦⑨
B.①⑥⑧/②⑤/③⑦/④⑨
C.①⑥/②/③⑤/④⑨/⑦⑧
D.①②⑤⑥/③/④⑨/⑦/⑧
3.下列句式与其它三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师不必贤于弟子
B.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C.霜叶红于二月花
D.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首页 上页 7 8 9 下页 尾页 8/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