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3-15 15:44:01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曲和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选自王实甫《长亭送别》)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选自范仲淹《苏幕遮》)
(1)《端正好》的意象组合典雅,请列出曲中所采用的意象。?(2分)
(2)“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是怎样表达抒情主人公情感的??(2分)
(3)“晓来谁染霜林醉”中的“染”与“波上寒烟翠” 中的“寒”,历来为人称道,请在“染”与“寒”中选择其一,说说它好在哪里。(4分)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菊?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①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②高。
注:①九日:指重阳节。我国民间有在该日登高、戴菊的习俗。
②瓦松:一种寄生在高大建筑物瓦檐处的植物,没有什么用处。
小题1:诗歌一、二句从什么角度、用什么方法来写菊?请简要说明。(4分)
小题2:诗歌三、四句歌颂了菊花什么样的高贵品质?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鹊 桥 仙
陆 游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一取封候,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逢三扇,占断苹洲烟雨②。镜湖③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
【注】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博,古代的一种棋戏。 ②占断:占尽。苹洲烟雨:指长满苹草、烟雨空濛的风光。③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小题1: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他表达了作者什么意思的情感?(5分)
小题2: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6分)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面问题。?
[双调]庆东原·京口夜泊
汤式
故国一千里,孤帆数日程,倚篷窗自叹漂泊命。
城头鼓声,江心浪声,山顶钟声。一夜梦难成,三处愁相并。?
【注】汤式,生卒年不详,宁波(今属浙江)人。元末曾补本县吏,后落魄江湖。明成祖朱棣时曾为文学侍从。
1.最能集中体现这首元曲情感的是哪个词?请阐释其具体含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赏析曲中“城头鼓声,江心浪声,山顶钟声”三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题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一③题。
芣苢①
采采芣苢,薄言②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③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④之。采采芣苢,薄言捋⑤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⑥之。采采芣苢,薄言襭⑦之。
注释:①选自《诗经·周南》,这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时唱的民歌。芣苢:车前(草名),可食。②薄、言:都是语助词,无实意。③有:得到。④掇:摘取、拾取。⑤捋:成把地握取。⑥袺:手持衣角盛物。⑦襭:把衣襟掖在腰带间装物。
①《诗经》使用赋、比、兴手法,本诗使用的手法是____________。
②这首诗生动地表现了采集野菜的劳动过程。这种过程在诗中是怎样具体表现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前人读这首诗说:反复讽咏,“自然生其气象”。你读这首诗,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请概括描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