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九)

时间:2017-11-11 00:10:57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问题。
华清宫?
吴融
四郊飞雪晴去端,?
惟此宫中落便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
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
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
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
故宫惟有树长生。
1、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两首诗都应用了对比(或对照、映衬)手法,第一首诗宫内宫外(或空间)对比:宫外飞血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成阴,温暖如春。第二首今昔(或时间):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意对即可)
2、第一首诗通过写景状物,鞭挞无视人民疾苦、沉湎于享乐的统治者。第二首诗通过咏史抒怀,讽刺统治者荒淫误国,感叹王朝的兴衰。(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唐诗,然后按要求回答问题。
卜算子·旅雁
朱敦儒①
旅雁向南飞,风雨群相失。饥渴辛勤两翅垂,独下寒汀立。
鸥鹭苦难亲.矰缴②忧相逼。云海茫茫无处归,谁听哀鸣急!
  【注】①靖康元年(1126)十一月,金兵强渡黄河,朱敦儒加入了流亡队伍,开始了他颠沛流离的逃难生活。②矰缴(zēng zhu6):系着丝绳射鸟用的短箭。
(1)本词描写了“旅雁”怎样的形象?透过旅雁的形象,呈现出的是一幅怎样的南渡画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词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旅雁的形象:失群孤独,饥寒交迫,心忧迷惘,凄苦哀鸣。
   南渡的画面:①风雨中大批民众仓皇逃难。②人民饥寒交迫,心惊害怕。③亲人失散,哭声不断。
(2)托物言志的手法。
   作者借南飞的失群旅雁,倾诉了个人孤寂凄凉的痛苦,也反映了广大民众流离转徙的苦难生活,表现了国破家亡的深哀巨痛。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2)题。
夏意
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注:苏舜钦,北宋诗人,主张改革,被削职为民,于苏州修建沧浪亭,隐居不仕。
(1)有人说这首诗为“夏意”,全诗无一句不切“夏意”。第一句中的“夏”,点明时令,第二句中的________和第三句中的________不仅扣住诗题,更写出了诗人生活环境的________。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根据你的理解,写一段鉴赏性的文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石榴开遍 树荫满地 清幽
(2)本诗既可以看作表现了作者洒脱不羁、宠辱皆忘的心情,因为“梦觉”一词,即隐含着作者在烈日当午,已酣然入睡,宠辱皆忘的心情;又可以看作表现了作者内心的极度痛苦,因为“梦觉”,只听得园林深处不时传来一两声流莺鸣啼的清韵,反衬出作者内心的孤寂苦痛。(答案力求开放,只求言之成理)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诗句,完成以下各题(8分)
山中问答?李白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碧山】在湖北安陆,山下有桃花岩,李白读书处;【窅然】深远的样子
(1)诗中的“笑而不答”用在这里有什么意义?(4分)
答:?
(2)诗中的“心自闲”,反映了诗人怎样的心情和情感?(4分)
答:?


参考答案:(1)“笑”字值得玩味,它不仅表现出诗人喜悦而矜持的神态,还带有几分神秘的色彩,造成悬念,引发人们思索的兴味。
(2)“心自闲”三字既是诗人山居心境的写照,表现诗人酷爱自由,天真开朗的性格,也隐含了诗人心中对“非人间”的多少伤和恨。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江城子
苏轼
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弹筝。
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谴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1)开头三句写景,其主要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片运用多种手法描写弹筝女,请择其一种作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片重在写音乐,最后三句意味深长,试作简要评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写美丽的山色湖光是为人物设置背景,使人物与自然景物相映成趣。
(2)比喻、双关:“一朵荚蕖,开过尚盈盈”,写花的美丽轻盈,其实是借出水芙蓉比喻弹筝的美人,一语双关。衬托:“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将白鹭人格化,或许是因为羡慕美人,或许是因为音乐动听而停息,以此衬托弹筝女的美丽或音乐的美妙。(意对即可)
(3)最后三句采用欲擒故纵的手法,未正面写人、写音乐,反而写曲终人散,只见青翠的山峰仍静静地立在湖边,仿佛那哀怨的音乐仍荡漾在山水之间,萦绕在人的心头,言有尽而意无穷。(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8 9 10 下页 尾页 9/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