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11-05 20:26:49
1、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巴金先生已经离我们而去了,他曾说晚年有三种痛苦:一是为什么不可以拿着笔死去,二是深爱的人一个个离他而去,三是生命失去了奉献的意义。
请全面理解材料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立意自定,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2、写作题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水从高原流下,由西向东,渤海的一条鱼逆流而上。它冲过浅滩,划过激流,越过了湖泊中层层的鱼网,躲过了无数水鸟的追逐。它不停地游,最后穿过山涧,挤过石罅,游上了高原。然而,它还没来得及发出一声欢呼,瞬间就被冻成了冰。
“它逆行了那么长,那么久,它是一条勇敢的鱼。”一位年轻人说。
“这的确是一条勇敢的鱼,然而它只有伟大的精神却没有伟大的方向,它极端逆向的追求,最后得到的只能是死亡。”一位老者说。
冰川中有鱼,生活中有你,你是否也想成为冰川中的那条鱼呢?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文体不限,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少于850字。
说明:作文不到600字,20分以下给分;不到700字,30分以下给分;不到800字,40分以下给分;45分以上的作文,字数必须超过850字。
参考答案:
人生的意义在于追求
雏鸟追求着蓝天,渴望自由地飞翔;鱼儿追求着大海,渴望欢快地畅游;草木追求着阳光,渴望茁壮地成长。正是因为追求,我们才会捕获芬芳,实现理想。所以,人生的意义在于追求。只有勇于追求,才不会蹉跎时光;只有敢于追求,才能实现人生的意义!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追求着恬淡的田园生活,远离官场,怡然自得,惬意相伴,实现自身归隐田园的意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追求着心中不灭的豪情,渴望一飞冲天,得到重用,散发出属于自己的光芒。“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追求着潜藏在内心深处的曙光,纵然壮志未酬、“鬓微霜,又何妨?”在逆境中追求着人生的理想,体现自身的价值!
勇于追求,才会有希望,若是退缩不前,只能黯然收场;敢于追求,才会悠然自得,实现心灵的升华,体悟人生的意义是欢笑还是悲凉!
电灯将世界照亮,但爱迪生并未止步,仍然在不懈地追求着,最终留下了一千多项发明。《命运交响曲》让人感伤,但贝多芬并未停驻,即使双耳失聪也仍大步向前,最终创作了一曲又一曲的动人篇章。《阿Q正传》叹息这世界的黑暗,讲述了真正的勇士有千千万万,应一往无前。但风华正茂的鲁迅先生并未满足,依然手握笔杆子痛击这社会的麻木,直击官僚封建的腐朽。一针见血,不留痕迹,唤醒沉睡的中国,破灭一切虚妄!
成功了,并不代表结束了,相反,这仅仅只是另一个开始。要学会不断地追求,不断地拼搏,才会铭记人生的意义所在,才会感悟到怎样让自己的人生更加充实而富有光亮!
海伦·凯勒,如果给我三天光明,人生的意义只是那一轮寻常人眼中最不值钱的太阳;张海迪,疾病缠身也不退缩不抱怨,人生的意义就应该敢于逆风而上,心灵坚强;霍金,思想穿越了洪荒,凝练了玄黄,身躯被禁锢,但灵魂却遍布宇宙四方,一生的追求,脚踏实地,永不言败!
纵然人生残缺,但意义是不可磨灭的;纵然生理残疾,但梦想是永恒的,他们为了追求人生的意义而追求梦想,不畏艰难向前闯;而我们这些健康的人还有理由一脸迷茫、只会幻想吗?
追寻着前人的脚步,追求着人生的理想。人生的意义在于实现愿望,而实现愿望在于勇于追求、敢于追求。前人树立了无数个榜样,我们怎可悲剧收场?大吼一声奔向前方,追求着那深处微弱的光芒,实现人生的价值,实现人生的意义!
向上吧,少年。
本题解析:这是一篇材料作文。材料中,小鱼勇敢,有自己的精神追求,但结局惨淡。本则材料主要应从“小鱼”的角度立意,另外注意年轻人和老者对小鱼的评价。最佳立意:1.人生要敢于追求;2.“正确的方向比伟大的精神更重要”,或“伟大的方向引领伟大的精神”。
本题难度:一般
3、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大年初一,央视“新闻联播”新春走基层推出一个特别节目:“家风是什么?”面对央视记者的提问,被采访者可谓“五花八门”。
“家风”到底是什么?到底有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阎爱民认为“世代相传的才能称作家风”。
自唐宋以后,随着科举制度的兴起,庶民家庭普遍的家风就是“耕读传家”,耕田可以事稼穑,丰五谷,养家糊口,以立性命。读书可以知诗书,达礼义,修身养性,以立功德。孔子的家风是“诗礼传家”,如果后人不读《诗经》会被训斥;著名史学家司马光崇尚俭朴,在给儿子的书信中多次提到要以俭朴为本;铁面无私的包拯家风是“诫贪”,他在家训中写道,子孙不能有贪念,否则活着不能入家谱,死后不能进祖坟……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家风”到底是什么?
大年初一,央视“新闻联播”新春走基层推出一个特别节目:“家风是什么?”面对央视记者提问,被采访者们的回答可谓“五花八门”——要孝顺要和气;不能糊弄人,不能干坏事;不啃老不坑爹;不能说瞎话……有的听起来宽厚,有的听起来严厉,有的听罢则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不说谎话、别晚回家这种“低级要求”也能算做“家风”?
“家风”到底是什么?到底有没有一个标准答案?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阎爱民多年从事中国古代社会史、家族史等方面的研究,著有研究家风家教的专著。日前,阎爱民教授从历史学的角度对“家风”做了解读。
“家风”最早只属于贵族
从历史学的角度来看,家风在古代是只属于贵族的一种特殊门风。阎爱民教授介绍说,在秦汉以前,贵族阶级基本都是武人出身,当时是没有“家风”一说的。“武人成为贵族多是因立战功而获封地,而随着朝代更迭,这种获封是很难传世的,所以有‘富不过三代’一说。”
汉以后,文人阶层开始受到重视,开始有人不靠战功而靠文化修养成为士族阶级。“在当时那个年代,书也不是一般人能够读得起的,基本上还是贵族阶层的权利。但不同于战功,士族的文化修养是可以传承下来的,而且每家每户都有自己的特色。所以最初所说的‘家风’,即为‘这些贵族的独特门风’之意。”
阎教授举了个例子,在实行科举制度之前,一个人能否做官是要经过地方推举的,主要考察两方面,一是家中是否几代为官,二是家风如何。我们常说的“举孝廉”,“孝”和“廉”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在说家风。
世代相传才能称作“家风”
阎教授表示,自唐宋以后,随着科举制度的兴起,世袭贵族逐渐衰落,文化下移,庶民社会形成。这时,庶民家庭普遍的家风就是“耕读传家”,耕田可以事稼穑,丰五谷,养家糊口,以立性命。读书可以知诗书,达礼义,修身养性,以立高德。所以,“耕读传家”既学做人,又学谋生。古人认为唯有如此,才能保证家族兴盛、长远。说到这里,就要提到“家风”与“家规”“家教”的不同,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几代人遵循,能传世。
孔子的家风是“诗礼传家”,如果后人不读《诗经》会被训斥;西汉大臣石奋家风以“恭谨”出名,虽然位高权重,但始终恭敬礼让。石奋的儿子进入村门没有下车,石奋觉得儿子对邻居不恭敬,没礼貌,就很生气,不吃饭。儿子吓坏了,很自责,对村民道歉,并在之后即便距离村门还有段距离,也下车步行进村。著名史学家司马光崇尚俭朴,在给儿子的书信中多次提到要以俭朴为本;铁面无私的包拯家风是“诫贪”,他在家训里写道,子孙不能有贪念,否则活着不能入家谱,死后不能进祖坟……阎教授说,从历史上的例子可以看出,家风是需要一脉相承,且被严格监督和执行的。
形式多种多样 “家风”促“民风”
《曾国藩家书》广为流传,其中就有其对家族道德修养的一些规范。阎教授告诉记者,家风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只言片语,有的是像曾国藩这样在书信中体现,更普遍的是在家谱中记载。阎爱民说,一般有家谱的家族在家谱中都能找到本家的家训,只是绝大多数后人都不去看罢了。“所以从古至今,能够对家风一脉相承的家族实在是不多。”
阎教授表示,家风更多的是指在为人处世方面的行为规范,像“书香门第”“将军世家”这样以职业来划分的家族文化严格说来并不算家风,只能说是家风对于这个家族影响的延伸。
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古人说先吃饱肚子再知晓礼仪。在阎教授看来,此番对于家风的讨论,是在百姓物质生活普遍丰富的基础上,让大家重视精神生活的丰富。“家风是从家庭的角度讲,如何树立正确的治家之道让家族长久不衰。社会是由一个个家庭组成的,良好的家风能够带动整个社会风气的进步和改善。”
本题解析: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材料由多则材料组成,材料的共同特征是阐释家风的特征:“世代相传”,然后列举不同名人的家风,这些家风的共同特征是:修身、立德。由此可以立意为:家风是修身、立德精神的传承,是民族精神的传承等,行文时可阐释家风的内涵,可分析家风的作用,还可写如何继承这一民族的文化遗产。
本题难度:一般
4、写作题 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每当人们心事重重的时候,常常爱凝望一片云彩,由衷地羡慕云的那份悠闲与自在。其实,云有云的烦恼。云因为寂寞、孤独才出岫,一出岫就身不由己,常被风推着、拽着,若遇到狂飙,便被撕得这一缕、那一缕;云有时觉得老是这么漂浮着,一点也不踏实,像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更像无家可归的游子。偶尔,云想散散心,去徜徉一下,闲逛一圈,还得扭头看看,是不是遮住了谁的光芒?
任何人的人生都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美好和单纯,多发现、多欣赏自己价值所在,这样,才会少一份烦恼,少一份沉重。
根据上述材料的含义,以“别羡慕那一片云彩”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自选角度,自定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材料的关键句是“任何人的人生都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美好和单纯,多发现、多欣赏自己价值所在,这样,才会少一份烦恼,少一份沉重”,而标题中的“云彩”是比喻义,“别羡慕那一片云彩”就是不要一味的去羡慕别人,多发现、多欣赏自己价值所在。
本题难度:一般
5、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08年9月2日17时,台湾著名散文家林清玄做客新浪读书《文坛开卷》直播室,就其新书《平常茶?非常道》及写作背后的故事与网友交流:
网友:您的新书现在主要是跟茶、跟人生有关,您说这本书要50岁以后才能写出来,此时的心态跟青年时期相比,您有了什么样的变化。
林清玄:当然不同,当我们讲到茶和人生的时候,有些人说为什么要拿茶来比喻人生,我说你现在要喝茶,把茶放在杯子里,要用滚烫的开水烫,烫了之后茶水才有味道。像我50岁,已经经过很多开水烫过了。年轻的时候你还没有被烫过,你不知道人生的味道是什么。泡了茶之后,它会三起三落,起的时候像万里飘萍,落下去是刀枪林立,每一根都像刀枪。人生也像这样三起三落,起来的时候很成功,万里飘萍,掉下去刀枪都刺在你的背上。
当你经过这些锻炼以后,有一天你说:“我好像对人生的这些痛苦、烦恼、快乐都有一些更深的觉察。”这跟茶其实一样,茶也是经过飘起以后降落,来显现出它的滋味······所以,为什么50岁才能写这样的书,因为20岁还没有被烫过。
林清玄的一番话告诉我们:人生如茶,只有经过开水之烫,才更有味道。
要求:选准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答案不一,属于开放性题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