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三)

时间:2017-11-05 19:44:45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苦雨初霁
李觏
积阴为患恐沉绵,革去方惊造化权。
天放旧光还日月,地将浓秀与山川。
泥途渐少车声活,林薄初干果味全
寄语残云好知足,莫依河汉更油然。
[注]:霁:雨过天晴?林薄:交错丛生的草木。
小题1:该诗表现了作者的几种心情,请简要分析。(6分)
小题2:该诗颈联有两个字颇受后人赞赏,请简要赏析。(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1)标题中的“苦”写出了作者为久雨所苦的心情(或第一句的“恐”写出作者为久雨所苦或担心久雨不晴的心情);(2)第二句中的“惊”表达出大自然变化的惊讶之情;(3)中间两联的景物描写表达出作者久雨初晴的喜悦之情;(4)尾联写出作者不要再下雨的希望(或期盼)。(写出三点即可,每点2分)
小题2:(1) 这两个字是“活” “全”。(2分)(2) “活”字采用比拟手法写出了车马行道的轻快。(2分)(3)“全”字写出雨后林中果香四溢给作者的感受,含蓄表达出作者内心的愉悦之情。


本题解析:
小题1:这是一道考核诗歌情感的题目,诗歌的情感要结合诗歌的题目、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关键词语进行,注意诗中的关键词语“苦”“恐”“惊”“好”“莫”。
小题2:这是一道炼字的题目,首先找到这两个字,一般都是“动词”或“形容词”,有时是活用的词语,炼字有炼意、炼境、炼手法、炼结构,此题主要是炼手法和炼意。即运用拟人的手法表达内心的喜悦之情。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泊歙浦
方岳①
此路难为别,丹枫似去年。
人行秋色里,雁落客愁边。
霜月倚寒渚,江声惊夜船。
孤城吹角处,独立渺风烟。
  [注]①方岳(1199-1262),字巨山,自号秋崖,安徽祁门人,南宋诗人,与刘克庄齐名。受南宋杨万里、范成大影响很大。
(1)这首诗写了哪些意象?通过这些意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颈联“霜月倚寒渚,江声惊夜船”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全诗内容,谈谈该联中“惊”字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这首诗写了秋雁、霜月、寒渚、夜船、孤城等意象,展现了深秋时孤舟旅泊的情景,表达了身为游子的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亲人音信的盼望(或:表达了诗人身为游子的羁旅惆怅之感)。(意对即可)
(2)该联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霜月”和“江声”人格化,与“寒渚”“夜船”有机融合,寒上加寒,展现出广阔凄清的背景。“惊”为“惊醒”或“惊起”之意。深夜的涛声惊醒了夜泊江边的诗人,“惊”字表现出游子夜中被涛声惊醒,更感旅途凄凉的情态。(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列各问题。(4分)
惜牡丹花
白居易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海棠
(宋)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注]崇光:美艳的光彩
【小题1】苏轼《海棠》诗的后两句在抒发情感时采用了什么手法?结合诗句分析。(2分)
【小题2】苏轼的《海棠》与白居易的《惜牡丹花》同样写夜里赏花,二者所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分析。(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前两句描写了海棠花光彩正艳、香气正浓以及在春风中、月色下呈现出朦胧美的特点。作者采用了拟人的手法,以花喻人,极写海棠花的娇艳妩媚,巧妙地表达了爱花惜花之情。
【小题2】白诗抒发了作者怜花之将谢之情,寄予了作者对岁月流逝、青春难驻德感慨;苏诗抒发了作者爱花之盛和对海棠花的喜爱与怜惜之情。


本题解析:
【小题1】此题考查赏析诗歌的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题,可结合着具体诗句分析,苏轼的《海棠》是作者遭贬黄州,面对幽居独处的海棠,所吟咏的一首七绝。诗的开头两句并不拘泥于正面描写,也兼顾侧面渲染。“袅袅”,微风吹拂。“崇光”指海棠花光泽的高洁美丽。这两句把读者带入一个空蒙迷幻的境界,十分艳丽,然而略显幽寂。在后两句中,作者由花及人,生发奇想,深切巧妙地表达了爱花惜花之情。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此题考查赏析作者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结合着诗句分析二者的不同。白居易的《惜牡丹花》在无数惜花诗中别具一格。人们向来滑落之后才知惜花,此诗一反常情,却由鲜花盛开之时想到红衰香褪之日,以把火照花的新鲜立意表现了对牡丹花的无限怜惜。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本题难度:困难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
浪淘沙·题陈汝朝白鹭①画卷
张炎②
玉立水云乡,尔我相忘。披离寒羽庇风霜。不趁白鸥③游海上,静看鱼忙。
应笑我凄凉,客路何长!犹将孤影侣斜阳。花底鹓行④无认处,却对秋塘。
注:①白鹭,有版本作“百鹭”。②张炎,南宋诗人,宋亡以后,曾北游燕赵谋官,失意南归,落拓而终。③白鸥,常用以喻隐士。④鹓(yuān)行,比喻官员上朝的行列。
小题1:诗中的白鹭具有怎样的特点?诗人塑造这个形象的用意何在?(6分)
小题2:“犹将孤影侣斜阳”一句诗中,哪一个词用得好?请结合诗句加以赏析。(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①诗中的白鹭孤单落寞。(1分)它玉立清波,不愿与白鸥为伴,不能与鱼儿为伍,只有惨淡的斜阳陪伴它寂寞的孤影。(2分)②诗人以白鹭自况,(1分)来表达自己既不愿隐逸、又无法施展政治抱负的无奈落寞之情。(2分)
小题2:答案一:①“犹”字用得好。(1分)“犹”是“还”的意思,表示进一步。(1分)②白鹭本已孤寒,再加上落日余晖的烘托,更增添了凄凉的程度,暗合了诗人孤单落寞的心境。(3分)
答案二:①“侣”字用得好。(1分)“侣”是“陪伴”的意思。(1分)②本来有人陪伴令人愉悦,可是陪伴白鹭孤影的却并非同伴而是落日余晖,这更突出了白鹭的孤单,亦即诗人的孤单。(3分)
“犹”和“侣”两个词选一个作答即可。


本题解析:
小题1:此题要从词中找出能概括白鹭形象的关键词,然后运用联想和想象,来组织答案。如关键词:玉立、不趁、静看、孤影。“玉立”清波,体现了白鹭孤傲的形象特点;“不趁、静看”表现了白鹭不愿与白鸥、鱼儿为伴特点;“孤影”点出了它落寞的特点。结合注释②③可知,词人不愿意做隐士,又仕宦失意落寞,同白鹭的特点类似,所以,词人以白鹭类比自况,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小题2:此题是开放性的,可以从“犹将孤影侣斜阳”这句中,找出一个自己喜欢有把握的词进行赏析,要结合着整首词的意境以及这句的具体意境,结合着自己的理解和感悟,从内容、语言、表达效果方面进行阐释自己的看法。如“犹”字,就可以从这个词的意义、表达效果等方面组织答案,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古典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小题。(8分)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注: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和长安被陷之时。
【小题1】这首诗写了_____这一中国传统节日,从本诗_______、______等词语可以看出。(3分)
【小题2】“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是用什么方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参考答案:
【小题1】重阳节;(1分)“九日”、“登高”、“饮酒”、“菊”等(2分)。
【小题2】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寄托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2分)诗人一是直接抒情,“遥怜”一词将诗人对故园的思念和担忧直接表现出来;二是以想像的手法描绘了长安故园纷飞的战火,断垣残壁间丛丛寂寞开放的菊花,以写故园菊来写故园长安,让读者仿佛看到一幅鲜明的战乱图,从而形象地表达诗人对故园的思念和对国事的忧虑。(3分,指出表现方法直接抒情和想像各计1分,结合诗句分析正确各计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古人在九月九日重阳节有登高饮菊花酒的习俗,王维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但这单纯的思亲情绪毕竟围绕一己的身世,境界算不得宽阔。岑参这首诗则不然。首句“登高”二字就紧扣题目中的“九日”,点明了诗文写作的时间。劈头一个“强”字,是不愿为之而又不得不为之的心态体现,表现了诗人在战乱中的凄清景况。“登高去”,还见出逢场作戏的味道,而前面冠以“强欲”二字,其含意便深刻得多了,表现出强烈的无可奈何的情绪。重阳节大家都喜欢登高,而诗人却说勉强想去登高,透着些凄凉之意,不知这是为何。结合题目“思长安故园”来看,诗人是流露出浓郁的思乡情绪。岑参是南阳人,但久居长安,故称长安为“故园”。但长安不仅是故园,更是国家的都城,而它竟被安、史乱军所占领。在这种特定情境之下,诗人就很难有心思去过重阳节,去登高胜赏了。典型的环境,使诗人登高时的心情愈趋复杂:既思故园,更思帝都,既伤心,更感慨,两种感情交汇撞击着他的心房。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这首诗表现的不是一般的节日思乡,而是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关切。表面看来写得平直朴素,实际构思精巧,情韵无限,是一首言简意深、耐人寻味的抒情佳作。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