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11-05 19:44:45
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1)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用“灯前”自然引出“影”,而“伴”字又将“影”和“身”联系起来,抱膝枯坐的“影”陪伴抱膝枯坐的“身”,显得形影相吊。这充分反映出作者思家时的一种孤寂心情。(意对即可)
(2)①作者主要通过一幅想像的画面,即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的。
②诗的语言朴实无华。(平易通俗)(意思答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归雁
钱起①
潇湘②何事等闲回?水碧沙明两岸苔。
二十五弦③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
[注]①钱起:唐朝吴兴(今属浙江)人,入仕后,一直在长安和京畿作官。此诗作于任中。②潇湘:此处指湘江。③二十五弦:指瑟,传说湘江女神湘灵善鼓瑟。《楚辞·远游》:“使湘灵鼓瑟兮,令海若舞冯夷。”
(1)联系诗句简答:诗人看见归雁产生了哪些想象和联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简要分析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不必细致区分“联想”“想象”概念)诗人从归雁联想到它们归来前的栖息地环境优美、水草丰盛的湘江,从湘江联想到湘江女神并想象了她在月夜下鼓瑟,由瑟声联想到凄凉哀怨的乡思,想象到大雁不忍再听下去,飞回北方。(意对即可)
(2)诗人借写充满客愁、羁思难耐,而毅然离开优美富足的湘江,向北方飞回的旅雁(寄托了宦游他乡的羁旅之思(或思乡之情)。(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默写下列文段中空出的句句。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引以为
,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
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参考答案:
群贤必至?少长咸集?映带左右?流觞曲水?天朗气清, 惠风和畅
本题解析:
略
本题难度:简单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8~9题。
上三峡
李?白
巫山夹青天,巴水流若兹。巴水忽可尽,青天无到时。
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
[注]①此诗作于唐乾元二年(759),诗人因永王璘案流放夜郎途中。②黄牛,指黄牛峡,是巫峡的一段。
8.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夹青天”句,既写出了巫山险峻,遮天蔽日的形势,也包含着诗人喟叹青天的形象。
B.“忽可尽”两句,并非说巴水可以行到尽头,而是写出了巴水纡曲,舟行迟迟的心情。
C.“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写逆水行船十分艰难,夜航充满艰险,船行也更加缓慢。
D.“不觉鬓成丝”,写出诗人因船行缓慢而愁白了头,包含着时光难度,逆境难熬的感受。
9.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巫山夹青天”,着一“夹”字,山逼天仄,情趣盎然;“巴水流若兹”,摹山状水表现新奇之感。
B.“巴水忽可尽”,着一“忽”字,山回水转,尽在眼前;“青天无到时”,既写实又在写情。
C.五、六两句既用互文笔法写朝暮赶路,又暗含时间的承续:早起赶路到晚上也没能走多远。
D.七、八两句情景交融,既在描写景象,又在抒发感情,从中可体味出诗人悲愁愤懑的心境。
参考答案:8.C(“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明写逆水行船艰难,船行缓慢,实际表达的是诗人的感受和心态,就“夜航充满艰险,就更没有根据”)
9.A(“情趣盎然”和“新奇”不恰当,诗人的状况是逆境难熬,情绪郁闷)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唐·戴叔伦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覆寒虫。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1)本诗首联交代了集会的时间和地点________________。
(2)简析颈联所写意象是如何表现诗人感情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尾联说“相留畏晓钟”,用意何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秋夜月圆京城内。
(2)衬托人在他乡的心情。以曹操的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典故,暗寓思乡。以被露草覆盖的寒虫自比羁旅之人,有同病相怜之感。(意对即可)
(3)家乡故人在秋夜月满时,居然能偶集京城长安,感慨无限。因为相见非易,应作长夜之欢,故最怕晓钟,担心天明各奔前程。(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